1、腎疼怎麼辦
腎痛是腎皮質化膿性感染,為葡萄球菌經血運進入腎臟皮質引起,形成膿腫時稱為腎皮質膿腫式化膿性腎炎,幾個膿腫融合則稱為腎痛。
發病機理:
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可以由其他部位化膿病灶經血液進入腎臟、例如癤、痛、膿腫、感染傷口、上呼吸道感染、及腎鄰近組織感染等。初期病變局限於腎皮質形成多發微小膿腫,繼之可集合成多房性膿腫,部分病人可由小膿腫融合成大膿腫,成為腎痛,少數病人到晚期,近皮質腎痛可穿破包膜,發展成為腎周膿腫,近腎盞的膿腫可穿孔向腎盂引流,則尿中可找到細菌。
臨床症狀:
早期可無症狀,原發感染灶可能已愈而被忽視,後期出現腎區痛,突然發病,伴寒戰,高燒、食慾不好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現,患側腎區痛、壓痛、叩壓痛,有時因腰痛影響腿部活動不適,可觸及腫大的腎臟,腰部肌肉腎張。
診
斷:
有感染灶病史,如上呼吸道感染、癤、膿腫、傷口等。高熱,塞戰,菌血症的表現、腰痛、腰部壓痛、叩擊痛、並可摸到腫大的腎臟,輔以尿血檢查、B型超聲及CT檢查可以診斷。
輔助檢驗:
血白細胞增多,分葉核細胞增多,血液細菌培養可呈陽性;
尿內可有膿細胞,尿培養有細菌生長,尿沉渣塗片染色可找到細菌;
腹部X光平片顯示患腎增大,腎影模糊;
靜脈尿路造影顯示病變區腎盞受壓變形;
B超顯示出不規則的膿腫輪廓,膿腫為低回聲區;
CT腎掃描顯示出圓形無血區,CT值介於囊腫和腫瘤之間。
治
療:
應用足量的抗生素:例如青黴素、羧苄青黴素,先鋒黴素,早期常能治療,確診之後早期引流,能使全身症狀減輕,減少病人消耗,腎痛引流不暢,腎臟破壞嚴重必要時行腎切除術,並發腎周圍膿腫,應行腎周圍切開引流,腎痛擴創引流術。
2、如何治療退行性脊柱炎
沒有什麼可行性的辦法。每個人超過30歲後都有腰椎退變性變。如果症狀不明顯,就不需要治療。如果症狀比較明顯,可以求助中醫推拿、中葯外敷或內服。西葯的非甾體內抗炎葯可以使用,但副作用很大。
3、坐著腰疼站著腰不疼是怎麼回事
坐著時腰疼.而躺著不會.這就說明你腰部受力過度了.肌肉和脊椎都有疲勞過度的跡象.也就是說.你坐著時.上半身的重量全部都在腰部.對腰部造成壓迫.而你站著.重心是靠腿的.重量也是大部分在腿上.對腰部負擔也比較小.所以不會疼。
任何導致腰部受累的因素和疾病都可能引起腰疼。它們包括:突然負重或扭轉、腰部外傷、體位不當,長期居處潮濕及腰部受涼,腎積水及結石等。出現腰疼症狀的常見疾病有:腰椎間盤病變、退行性脊柱炎、腰肌勞損、腰肌纖維炎、腎輸尿管病、盆腔炎、女性經期、外傷等。
(3)退行性脊柱炎可見擴展資料: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臨床表現也不相同,例如:
1.腰椎間盤突出。
大部分有腰部持續鈍痛,平卧時減輕,站立後加重。一般情況下能耐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也有突發腰部痙攣樣劇痛者,咳嗽及噴嚏能使腰疼加重,需卧床休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退行性脊柱炎。
多見於50歲以上,晨起時腰疼,酸脹,僵直,活動不便,活動腰部後疼痛好轉,活動過多後腰疼可加重。腰疼以傍晚時明顯。平卧可緩解,疼痛不劇烈,敲打腰部有舒適感。
3.腰肌勞損。
常因執業因素長期坐姿不當導致的累積性損傷或腰扭傷等治療不徹底所致。自覺腰酸鈍痛,休息後緩解,勞累後加重。特別是彎腰工作時疼痛明顯,而伸腰或扣擊腰部時腰疼可緩解。
4.腰肌纖維組織炎。
常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累及腰背部筋膜和肌肉組織所致。大多為彌漫性腰背部疼,以腰椎兩旁肌肉及骨盆上方為主,晨起時加重,活動數分鍾後好轉,但是活動過多疼痛又加重。輕叩腰部,疼痛緩解。
5.炎症性疾病。
如結核性脊椎炎,化膿性脊椎炎等,均非常見。
(1)結核性脊椎炎 最易累及腰椎,常最早表現為背疼,部位局限,為隱痛、鈍痛或酸痛,夜間及活動後明顯。伴隨症狀常有低燒,盜汗,乏力,食慾減退。需及時就醫,避免出現嚴重的脊柱畸形、膿腫及脊髓壓迫。
(2)化膿性脊柱炎 一般因嚴重的全身感染如敗血症、外傷、腰椎手術等感染所致。腰背疼痛劇烈,壓疼及扣痛明顯,多伴有怕冷,寒戰及高熱。
6.泌尿系統疾病。
如腎炎、腎盂腎炎、結石、腫瘤、腎下垂、腎積水等。腎炎呈腰肋三角區深部脹痛;腎盂腎炎腰疼及叩痛均較明顯,如果出現腎膿腫,則多為單側腰疼伴局部壓痛;腎結石多為絞痛,叩痛劇烈;腎腫瘤引起的腰疼多為鈍痛或脹痛,有時也呈絞痛。
參考資料:腰疼-網路
4、何為退行性脊柱炎?
?
5、我爸爸有退行性脊柱炎總是腰痛,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嗎?
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堅持運動是最重要的,實在受不了先去做做理療。可以用一些活血的葯物,口服或靜滴都可以,但是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6、退行性脊柱炎可以適用於拔罐穴位法嗎?
退行性脊柱炎亦稱脊椎骨性關節炎、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椎炎等,是中年以後發生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一般以負重和活動范圍較大的關節常累及,臨床上的頸椎和腰椎發病較多。早期症狀是腰部僵酸痛,不能久坐,久坐時必須頻頻更換體位。晨起症狀較重,稍活動則症減,但活動稍久,尤其是在疲勞後,症狀又加重。少數患者可有脊髓或脊神經根受壓症狀。
【拔罐部位】
1背部:命門、腰陽關、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2下肢部:委中、承山、陽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