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2、人體脊骨在幼兒期就完全成長定型了嗎?
脊柱最早的發育在胚胎時期,在母親肚子里時,脊柱發育出完整的雛形。
出生時,新生兒脊柱無彎曲且柔軟,呈現輕微後凸,出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動作的發育出現,形成了頸椎生理性前凸,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
6個月時,幼兒能直立靠坐,出現胸椎生理性後凸。
在9個月到1歲時,幼兒學習行走時,開始出現腰椎生理性前凸。
直到6-7歲學齡時期,人體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形成骶椎生理性後凸。
所以,ICA(國際脊骨神經科學會)認為,在嬰幼兒到學齡時期,家長應密切注意孩子的脊骨生長變化。
3、人體脊椎發育的四個階段代表嬰兒的哪些動作完成
----生長發育是有階段性和有程序的連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量的變化,也有質的變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發育階段,各階段都有其一定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再加上生活環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胚發育期:一般從妊娠期8周起為胚發育期。從受精卵開始分化,直至大體成形,形成內胚層、外胚層、中胚層三層組織。 ----(2) 胎兒期:從妊娠8周至胎兒出生為止。此期以組織及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特點。在胎兒時期可以測定胎盤功能和檢查羊水內的細胞染色體、酶量及生化內容,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防治。必要時可行人工流產,以免出生後貽害家庭與社會。 ----(3) 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開始至生後28天。新生兒適應子宮外的新環境,經歷了解剖生理學的巨大變化。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從不成熟轉到初建和鞏固是此期特點。 ----(4) 嬰兒期:指生後至1周歲。嬰兒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1年內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身長可達到出生時的2倍。此期必須加強營養要素,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則易發生佝僂病等。 ----(5) 幼兒前期:1-3歲。此期體格生長速度比嬰兒期漸變緩慢,但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育。前囟閉合、乳牙出齊,能控制大小便。在斷奶後如對營養供應不加重視,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兒期:3-6、7歲。相當於目前"幼兒園"階段。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變慢,動作及語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躍、登樓梯、唱歌、畫圖,開始識字認字。往往好奇、多問。不小心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歲。亦稱小學年齡期。此期特點是腦的形態結構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能較好地綜合分析、認識自己。此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加強體育鍛煉。 ----(8) 青春發育期(簡稱青春期):約10-18歲(女性較早,男性較晚,約相差2年).這是童年過渡到成年的發育階段.此時的特徵為:體格發育首先加速,繼而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為11-12歲到17-18歲,男性則為13-15歲到19-21歲。這里存在著個體差異,且與地區、氣候、環境及種族有關。 ----(9) 青年期:約16-20歲。此期的特徵為思維活躍,智能發展,開始鍛煉獨立生活,參與比較復雜的社會活動,但情緒易多變,可發生異常心理,應當適當的誘導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齡期按順序銜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齡期的發育為後一年齡期的發育奠定必要的基礎。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障礙,都會對後一個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4、新生兒的脊柱是由什麼組成?
脊柱由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以及形成一個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組成。每個脊椎都由圓板狀的椎體和椎弓等組成,其間有椎孔。
在椎體和椎體之間,有一個叫做椎間盤的纖維性軟骨板,將椎體互相連接起來。另外,椎弓除通過關節與上下的關節突起相連以外,還通過韌帶與上下的脊椎相連。
從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從側面看,頸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彎),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後凸出(後彎)。這些彎曲與人類的直立姿勢和行走等密切相關,具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5、新生兒出生幾個月,為什麼就被查出脊柱異形?
洋洋生娃後的心情一直不錯,生了一個男孩不說,大人孩子身體都很健康。另外,自己又沒有育兒的煩惱,因為孩子由奶奶、姥姥和姥爺輪流陪著,而自己聽著輕音樂,欣賞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美景。
可今天,洋洋卻樂不出來了,她想哭,想大聲的哭。原因,依舊是自己生的兒子。小傢伙昨天剛過七個月,可在體檢時,卻被醫生告知,孩子的脊柱和肋骨都出現了變形的情況。
孩子出生的時候,醫生明明告訴一家人,孩子十分健康,沒有絲毫的異常啊,怎麼才七個月,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了呢?
原來,平日里都是姥爺抱孩子,而姥爺慣用的方法就是坐在沙發上,然後將孩子用單臂摟住孩子的前胸,用另一隻手扶著孩子的腦袋,保持穩定。
看似這種抱孩子的姿勢沒有什麼不對,可這種做法卻會勒住孩子的胸骨,同時讓孩子的脊柱過早的承擔起身體的重量。
於是,短短的時間內,孩子的脊柱就發生了側彎,孩子的胸骨就被勒出了一道塌陷。其實,除了這種錯誤的抱姿,還有一些錯誤的育兒方式,也需要新生兒的監護人注意。
1.小寶寶不宜使用便捷手推車
為了帶孩子出門方便、便捷,聰明的商家們研究,創新出一種輕便的嬰兒手推車。這種車子只有支架、輪子和一塊布。當車子撐起時,正好將孩子放在布的凹陷處,家長也覺得這種車優勢很多,價格便宜不說,出門抱著孩子,拿著輕便又可以折疊的車子,一個人就能搞定。讓寶媽單獨帶娃出門成了一件輕松的事。
可事實上,這類車子並不適合新生兒、小嬰兒等低齡兒童。因為凹陷的布看起來舒服,其實沒有支撐點,讓過小的孩子躺在裡面,正在發育的脊柱就會隨著凹陷的形狀發育。如果孩子是長時間呆著這樣的空間里,想想後果吧。孩子的脊柱想不彎都很難。
2.3個月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枕頭
對於過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骨骼還在發育成長過程中,這時候如果家長給寶寶的頭部墊上一個枕頭,那孩子的脊柱就會隨著枕頭的形狀發生彎曲。
如果為了孩子的腦型或者是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枕頭用,可以用清洗干凈的全新的枕巾或者毛巾疊成三、四層墊在孩子頭部即可。萬不可傻乎乎的給孩子使用過高的枕頭,甚至是大人的枕頭。
3.小寶寶的抱姿要注意
抱過小的寶寶絕對需要技巧,萬不可自己創造抱姿或者使用大人覺得舒服的抱姿。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抱姿多以滿懷抱住,並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脊柱為主。當孩子哺乳過,還可以換做豎抱的姿勢,但一定要注意將孩子的頭部擱置抱者的肩頭,並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頭部,防止孩子頸椎的扭傷。
6、新生兒的脊柱由硬骨還是軟骨組成組成?
新生兒的脊柱有軟骨組成,幾乎是直的。幼兒的骨盆尚未定型,不正確的運動方式會影響成年後骨盆的大小和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