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原因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7-12 07:30:55

1、引發脊柱側彎的原因是什麼?

柱側彎發病很多因素有關的,一個正常的為什麼變彎曲呢?這要從分類開始談起,學科上分先天性突發性的還有神經肌肉型的等等十幾種,目前臨床上常見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發性,就是現有的科學條件下不能找到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確的側彎用特發性側彎,那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還有先天性側彎,是椎體不平衡而造成脊柱發育過程中向一邊或者向另一邊側方偏移,也有因為有孩子得了大腦癱小腦癱,神經兩邊肌肉不一樣造成的,有時候一些腫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稱分類
過去對脊柱側彎有不同稱呼,現在根據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建議使用結構性彎曲(原發性)和非結構性彎曲(繼發性)的名稱,後者又稱功能性的或代償性的彎曲。非結構性包括骨盆傾斜性彎曲、刺激性側彎及癔病性側彎;結構性包括特發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纖維瘤病及其他。
2 發病率
此病如能及時及早的發現對治療具有積極意義。檢查此病一般都採取以下方法:①彎腰試驗,②背部雲紋攝像法,③X線檢查。根據國內外一些報道,在診斷此病上,很多學者也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線超長現格全脊柱攝影裝置[1]以及紅外熱象圖在此病上的應用[2]。由於普查所採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獻報道脊柱側彎的發病率也不一致。國內馬迅等[3]檢查24130名中小學生cobb角大於或等於10°者為347人,側彎患病率為1.44%,男女比例為1:1.17;田紀偉等[4]檢查10073名6~15歲學生,患病者為487例,患病率為5.56%,男女比例為0.54:1;王旭生等[5]對13560名10~19歲在校中小學生普查中,側彎患病率為0.75%,男女比例為1:1.2。可見各地情況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發病率還是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3 病因學
脊柱側彎的發病原因迄今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學者對其發病機理在實驗和臨床研究中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3.1 遺傳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報道過遺傳因素可導致脊柱側彎。在這一問題上,有人認為是多基因遺傳,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單鏈的顯性遺傳,具有不完全顯現率。
3.2 生活習慣 實驗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側彎體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現腰部畸形,Goldberg[6]通過脊柱側彎與手足使用習慣的關系的研究調查中,提示了脊柱側彎與大腦優勢半球的關系。
3.3 代謝異常 [7]有人發現6~18歲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內脯氨酸的氫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減少,且脊柱側彎的椎間盤髓核內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減少。
3.4 脊柱平衡機制受損 顧耀明等[8]在對家兔的實驗中通過單純於兔肩胛骨與同側股骨大轉子間連以鋼絲,使脊柱發育成側彎且進行性加重椎體旋轉出現三維結構變化,但不直接損傷脊柱,結果表明凹側椎體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壓力而凸側骺板受力相對小,因此凹側骺板由於逐漸增加的超高力作用從而使縱行生長受到抑制,椎體楔形變,脊柱側彎進行性加重。
3.5 神經因素 [7]有人發現在脊柱側彎中相當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調,本體反射及眼反射系統均有失調,這一現象後來又被別的作者所證實。
3.6 軟組織因素 梁棟等[9]對側彎脊柱主弧兩側的軟組織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學探討。發現主弧凹側的各層軟組織均有攣縮現象並產生了張力。光鏡及電鏡下觀察其組織相亦證實均有明顯變性,而主弧凸側的各層軟組織只有輕度萎縮變性,從而指出側彎的脊柱凹側軟組織變性攣縮成為脊柱側彎畸形發展的重要因素。袁澤農、肖子范等[10]通過研究認為脊柱側彎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數的減少也可能是側彎發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療
對脊柱側彎較輕者,可以進行觀察,重者需要治療,由於本病可進行性加重,對有陽性家族史又表現有結構性彎曲者,亦應早期治療,其治療目的是恢復軀乾的對稱性,並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對准臀中皺襞,同時使兩肩與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側彎曲度在40°以下,輕度進行性加重的脊柱側彎,每年加重不超過5°者;側凸曲度介於40~50°之間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復性強而年齡較小者均可採取保守方法治療。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採用Risser設計的合葉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瑣,患者需長期卧床,不易為病人所接受,後來問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點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動,該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單純脊柱融合術的輔助治療方法。
4.1.2 支具療法 是目前公認有效的非手術療法且應用最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學三點或四點力矯正規律,以達到防止脊柱側彎加重的目的。其適用於側彎曲度在20~40°之間、側彎畸形尚不固定、有較大可能恢復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應用最早而風行一時,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側彎者有20%畸形可望矯正,但腰椎側凸矯正略少,頸椎則更少。且長期穿戴支具可妨礙下頜骨的發育而導致頜面部畸形,故此療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療效顯著開始被廣泛接受。目前,多應用改良的塑料貼身支具治療胸椎以下的脊柱側彎畸形。
4.1.3 牽引療法 牽引治療脊柱側彎有頭圈牽引法、Cotrel牽引法、頭圈石膏牽引法、頭圈股骨牽引法等,多與石膏、矯形器或手術等療法合並使用。
4.1.4 電刺激療法 是另一種公認的較為有效的非手術療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雙通道體表電刺激治療儀對治療脊柱側彎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國內有學者認為電刺激療法的機制是凸側有關肌群在電刺激下長時間收縮鍛煉,變得比凹側粗壯有力,使脊柱兩側產生不平衡牽拉收縮從而獲得矯正,甚至是脊柱內側不平衡牽拉收縮,使凹側半的椎體骺板受到拉伸,導致骺板內增殖細胞生長分裂加快,而使凹側半的椎體生長加快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2、引起脊柱側彎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還沒有發現脊柱側彎的根本原因,有些是先天性的由於脊柱在胚胎時期出現脊椎的分節不完全、一側有骨橋或者一側椎體發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兩種因素,造成脊柱兩側生長不對稱,從而引起脊柱側凸。還有就是病因因素,然後就是後天生活上的不良習慣引起的,如坐姿不良,久坐不動等。脊柱側彎早發現早治療,治療方法一般可以徒手整形矯正,如樊曉翔徒手整形治療輕度脊柱側彎效果很好。還有就是通過支具和手術治療。

3、青少年常見的特發性脊柱側彎,這是由於什麼引起的,發病率高嗎?

隨著我們醫療水平質量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在以前被我們忽視的疾病被發現,並且特別是青少年的時候,很多時候在我們青年沒有注意,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容易引發身體問題。其中有一種疾病在青少年中間是很常見的,就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很多人幾乎都不了解這個專業名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高低肩就是屬於這種疾病的一種症狀。

脊柱側彎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畸形疾病,一般是指脊柱有超過10度的側方彎曲。這種疾病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青少年脊柱側彎在青少年中發病率為2-3%,是一種並不少見的疾病,但目前它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

先天性的脊柱側彎的發病原理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到底是由於什麼引起的,科學家們還在研究。有的專家認為可能是荷爾蒙失調,有的認為這是基因變化的問題,也很有可能會遺傳。但是關於後天性脊柱側彎,很大原因就是青少年不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導致的後果。比如說駝背,背書包一個肩膀背等,這些不好的習慣就很容易造成脊柱彎曲,並且骨骼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關於脊柱側彎的症狀,一般來說是不會刺激神經疼的,但是往往要用到腰部發力的時候,你的腰部脊柱彎曲的地方就會隱隱作痛。但並不是腰痛就說明是脊柱側彎,平常的沒有良好的腰背肌鍛煉,也會產生疼痛。不過,如果你發現你的身體稍微有一點歪,並且腰部時不時用力的時候,會疼痛,那麼就得去專業的醫院檢查,做一個核磁共振。

由此可見,脊柱側彎的先天發病率其實不高,但是我們在後天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防止脊柱側彎,或者其他骨骼異常的症狀。

4、請問為什麼有人會脊柱側彎?導致脊柱側彎的原因是什麼? 請專家回答~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脊柱側彎發病很多因素有關的,一個正常的為什麼變彎曲呢?這要從分類開始談起,學科上分先天性突發性的還有神經肌肉型的等等十幾種,目前臨床上常見特怕性的,大概是80%到85%左右,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是特發性,就是現有的科學條件下不能找到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原因不太明確的側彎用特發性側彎,那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還有先天性側彎,是椎體不平衡而造成脊柱發育過程中向一邊或者向另一邊側方偏移,也有因為有孩子得了大腦癱小腦癱,神經兩邊肌肉不一樣造成的,有時候一些腫瘤病人也引起的。
1 名稱分類
過去對脊柱側彎有不同稱呼,現在根據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建議使用結構性彎曲(原發性)和非結構性彎曲(繼發性)的名稱,後者又稱功能性的或代償性的彎曲。非結構性包括骨盆傾斜性彎曲、刺激性側彎及癔病性側彎;結構性包括特發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纖維瘤病及其他。
2 發病率
此病如能及時及早的發現對治療具有積極意義。檢查此病一般都採取以下方法:①彎腰試驗,②背部雲紋攝像法,③X線檢查。根據國內外一些報道,在診斷此病上,很多學者也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如X線超長現格全脊柱攝影裝置[1]以及紅外熱象圖在此病上的應用[2]。由於普查所採用手段及人群不同,文獻報道脊柱側彎的發病率也不一致。國內馬迅等[3]檢查24130名中小學生cobb角大於或等於10°者為347人,側彎患病率為1.44%,男女比例為1:1.17;田紀偉等[4]檢查10073名6~15歲學生,患病者為487例,患病率為5.56%,男女比例為0.54:1;王旭生等[5]對13560名10~19歲在校中小學生普查中,側彎患病率為0.75%,男女比例為1:1.2。可見各地情況均不相同,但也可看出發病率還是較高的,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3 病因學
脊柱側彎的發病原因迄今為止仍不十分清楚,但仍有不少學者對其發病機理在實驗和臨床研究中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3.1 遺傳因素 早在1911年,Roth即報道過遺傳因素可導致脊柱側彎。在這一問題上,有人認為是多基因遺傳,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單鏈的顯性遺傳,具有不完全顯現率。
3.2 生活習慣 實驗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側彎體位,坐姿不良都可出現腰部畸形,Goldberg[6]通過脊柱側彎與手足使用習慣的關系的研究調查中,提示了脊柱側彎與大腦優勢半球的關系。
3.3 代謝異常 [7]有人發現6~18歲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血清中,2-I型球蛋白及己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尿內脯氨酸的氫氧化物排泄增加,粘多糖減少,且脊柱側彎的椎間盤髓核內氨基葡萄糖及氨基乳糖含量減少。
3.4 脊柱平衡機制受損 顧耀明等[8]在對家兔的實驗中通過單純於兔肩胛骨與同側股骨大轉子間連以鋼絲,使脊柱發育成側彎且進行性加重椎體旋轉出現三維結構變化,但不直接損傷脊柱,結果表明凹側椎體生成骺板受到超高的壓力而凸側骺板受力相對小,因此凹側骺板由於逐漸增加的超高力作用從而使縱行生長受到抑制,椎體楔形變,脊柱側彎進行性加重。
3.5 神經因素 [7]有人發現在脊柱側彎中相當一部分有平衡功能失調,本體反射及眼反射系統均有失調,這一現象後來又被別的作者所證實。
3.6 軟組織因素 梁棟等[9]對側彎脊柱主弧兩側的軟組織做了外科解剖及病理學探討。發現主弧凹側的各層軟組織均有攣縮現象並產生了張力。光鏡及電鏡下觀察其組織相亦證實均有明顯變性,而主弧凸側的各層軟組織只有輕度萎縮變性,從而指出側彎的脊柱凹側軟組織變性攣縮成為脊柱側彎畸形發展的重要因素。袁澤農、肖子范等[10]通過研究認為脊柱側彎患者椎旁肌中肌梭數的減少也可能是側彎發生的原因之一。
4 治 療
對脊柱側彎較輕者,可以進行觀察,重者需要治療,由於本病可進行性加重,對有陽性家族史又表現有結構性彎曲者,亦應早期治療,其治療目的是恢復軀乾的對稱性,並使之保持第一胸椎棘突對准臀中皺襞,同時使兩肩與骨盆左右平衡,以及保持心功能及肺功能。
4.1 非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側彎曲度在40°以下,輕度進行性加重的脊柱側彎,每年加重不超過5°者;側凸曲度介於40~50°之間者,胸廓畸形不大,可復性強而年齡較小者均可採取保守方法治療。
4.1.1 石膏固定法 最早採用Risser設計的合葉石膏固定法,但是方法繁瑣,患者需長期卧床,不易為病人所接受,後來問世的Risser-Cotrel石膏固定法,其特點是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動,該石膏固定法亦可以用作單純脊柱融合術的輔助治療方法。
4.1.2 支具療法 是目前公認有效的非手術療法且應用最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學三點或四點力矯正規律,以達到防止脊柱側彎加重的目的。其適用於側彎曲度在20~40°之間、側彎畸形尚不固定、有較大可能恢復的未成年患者。1948年,Milwaukee支具應用最早而風行一時,穿戴支具的患者,胸椎側彎者有20%畸形可望矯正,但腰椎側凸矯正略少,頸椎則更少。且長期穿戴支具可妨礙下頜骨的發育而導致頜面部畸形,故此療法已不盛行。70年代,北美的Boston支具因療效顯著開始被廣泛接受。目前,多應用改良的塑料貼身支具治療胸椎以下的脊柱側彎畸形。
4.1.3 牽引療法 牽引治療脊柱側彎有頭圈牽引法、Cotrel牽引法、頭圈石膏牽引法、頭圈股骨牽引法等,多與石膏、矯形器或手術等療法合並使用。
4.1.4 電刺激療法 是另一種公認的較為有效的非手術療法,[11]1983年Axellgaarod推出雙通道體表電刺激治療儀對治療脊柱側彎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國內有學者認為電刺激療法的機制是凸側有關肌群在電刺激下長時間收縮鍛煉,變得比凹側粗壯有力,使脊柱兩側產生不平衡牽拉收縮從而獲得矯正,甚至是脊柱內側不平衡牽拉收縮,使凹側半的椎體骺板受到拉伸,導致骺板內增殖細胞生長分裂加快,而使凹側半的椎體生長加快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5、孩子發生脊柱側彎的原因有哪些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

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功能性或器質性兩種,或稱非結構性和結構性者:
(一)非結構性脊柱側凸
1.姿勢性側彎;
2.腰腿疼痛,如椎間盤突出症、腫瘤;
3.雙下肢不等長引起;
4.髖關節攣縮引起;
5.炎症刺激(如闌尾炎);
6.癔症性側彎。
非結構性脊柱側彎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暫時性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彎。一般這種病人在平卧時側彎常可自行消失,拍攝X線片,脊柱骨均為正常。
(二)結構性脊柱側凸
1.特發性
最常見,占總數的75%-85%,發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根據發病年齡不同,可分成三類。
(1)嬰兒型(0~3歲) ①自然治癒型;②進行型。
(2)少年型(4~10歲)。
(3)青少年型(>10歲~骨骼發育成熟之間)。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為常見。
2.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體;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節不良型。
(3)混合型,同時合並上述兩種類型。
先天性脊柱側彎是由於脊柱在胚胎時期出現脊椎的分節不完全、一側有骨橋或者一側椎體發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兩種因素,造成脊柱兩側生長不對稱,從而引起脊柱側凸。往往同時合並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線片上即可發現脊椎發育畸形。
3.神經肌肉性
可分為神經源性和肌源性,是由於神經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導致肌力不平衡,特別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對稱所造成的側凸。常見的原因有小兒麻痹後遺症、腦癱、脊髓空洞症、進行性肌萎縮症等。
4.神經纖維瘤合並脊柱側凸。
5.間質病變所致脊柱側凸
如馬方綜合征、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等。
6.後天獲得性脊柱側凸
如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結核、膿胸及胸廓成形術胸部手術引起的脊柱側凸。
7.其他原因
如代謝性、營養性或內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脊柱側彎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的,發現得早,治療得當,絕大多數都不需要手術,一定要抓緊時間積極治療。可以帶孩子來給中山一院的楊軍林教授看看

6、造成青少年脊柱側彎的原因是什麼

脊柱側彎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畸形疾病,一般是指脊柱有超過10度的側方彎曲。造成脊柱側彎的原因主要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脊柱側彎是由於脊柱分節或形成不良所導致,而更多見的是後天的發育、外傷及腫瘤等造成脊柱側彎畸形。通常說的青少年脊柱側彎即是指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畸形,是所有脊柱側彎類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占整個脊柱側彎發病率的80%。青少年脊柱側彎在青少年中發病率為2-3%,是一種並不少見的疾病,但目前它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青少年脊柱側彎多在10-18歲這個年齡階段起病,因為這個階段這是青少年身體生長發育第二個最為迅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脊柱畸形會隨著患兒身體的發育而有明顯的發展,特別是在女孩子初次月經時會有較大程度的加重。

7、脊柱側彎是怎樣形成的?

特發性的脊柱側彎,其實醫學上有很多特發性疾病,就是找不到具體原因的質疑類型就叫特發性。可能肌肉沒有問題,骨骼也沒有問題,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患者會出現脊柱側彎;
2、先天性的脊柱側彎,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多有家族史,比如父輩有脊柱側彎,子女脊柱側彎的發生率就會增高。另外懷孕的時候感冒或者用葯或者接觸放射線等因素所致的脊柱側彎叫先天性脊柱側彎,也就是從生下就有。
3、主要由肌肉和神經引起的脊柱側彎,較常見的就是神經纖維瘤病,多是因為神經發育引起肌肉的不平衡所致;
4、手術以後破壞了相應的結構;
5、因為長期背書包或是姿勢不合適等原因所致。

與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原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