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測量長度的量具有哪些
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有游標卡尺、刻度尺、捲尺、螺旋測微器等
).
在測量過程中,刻度尺要:1.(使用方法
)正確,即(刻度尺
)貼近被測物體;
2、請問如何測量上身與下身的長度?
從頸部最突出的那個關節(低頭摸)直到臀部底部屬於上身
臀部底部帶腳跟 屬於下身
3、人體部位長度的測量
從肩膀上最突出的骨頭處量到手掌上方突出的骨頭那。。。
4、正確的測量長度方法 圖解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有鋼捲尺、三角尺、直尺,而像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較精密儀器並不常用。當我們手邊測量工具僅有直尺和三角尺時,而測量的對象卻是不規則(或者非直線形)物體,用常規方法不能直接測出其長度,現舉一些長度測量常見的特殊方法,有利於學生擴展視野,提高興趣,活躍思維。
1.化曲為直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較短的曲線。
具體做法:把棉線的起點放在曲線的一端點處,讓它順著曲線彎曲,標出曲線另一端點在棉線處的記號作為終點,然後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線起點至終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長度。
實例:測圓形空碗的碗口邊緣的長度、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硬幣的周長、圓柱的周長、胸圍、腰圍等。
2.滾輪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比較長的曲線。
具體做法:用一輪子,先測出其直徑,後求出其周長,再將輪沿曲線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最後將輪的周長與輪滾動的圈數相乘,所得的積就是曲線的長度。
實例:測操場跑道的長度、測一個橢圓形花壇的周長。
3.輔助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部分形狀規則的物體,某些長度端點位置模糊,或不易確定。
具體做法:用刻度尺將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藉助於三角板或桌面將待測物體卡住,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移到刻度尺上,從而直接測出該長度。如圖所示(注意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物體,並與刻度尺垂直)。
實例:測硬幣、球、圓柱的直徑,圓錐的高、人的身高等。
4.累積法
適用范圍: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
具體做法: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於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准確程度,減小誤差。
實例:測一張紙的厚度,可將100張疊起來測量,除以100算出平均數。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將細銅線密繞在鉛筆上,用總寬度除以匝數算出銅線的直徑。
5.幾何法
適用范圍:對於不能分割或攀登的某些較高的樹木、旗桿或建築物等。
具體做法:利用被測物和參照物及其陽光下的影子組成相似圖形,通過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求出被測物的高度。如藉助於一長度可測的木桿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據物體與影長構造出兩個相似三角形,然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得樹木或建築物的高度。
實例:要測一旗桿AB的高度
先測出其影長BC,人的高度A′B′及人的影長B′C′,它們分別構成兩個相似直角三角形,如上圖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得:得。
綜上所述,長度測量的方法及形式多種多樣,同學們不妨在實際生活中開動腦筋嘗試應用,有利於深刻理解相關知識。
5、人體什麼部位可以測量長度
手,還有手臂
6、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用尺來測量長度
人的身長是7.5-8個頭長作為身長的標准。不同的人種,在尺寸比例上是不一樣。
1.在遙遠的古埃及時代,有人用中指來衡量人的身長,認為健美的人身長應該是中指長度的19倍。古埃及法老的胳膊長度,也就是從肘到中指末端的距離,叫「腕尺」,成了當時基本的長度單位。
2.歐洲規定,足長為1「呎」。後來以36粒飽滿的麥子排列起來的長度為1「呎」。雙即英尺,1英尺等於0.3048米。大拇指關節間的距離定為1英寸。1英寸為2.54厘米。從鼻尖到伸開手臂中指末端的距離--91厘米,定為一碼。 「碼」是成為英國的主要長度單位,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3.在我國古代,左右腳各走一步,定為長度單位「步」;還規定步的五分之一為1尺,300步為1里。據研究,唐代的一步為1.514米,1唐里摺合454.2米。古代中醫常以手的中指中節為1寸。
(6)測量脊柱長度擴展資料:
1、腕尺: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單位。是指從肘到中指端的距離。每個掌尺又分為四個指尺。埃及人發展了兩種不同規格的腕尺,一種是腕尺約等於20.59英寸,另一種腕尺約等於17.72英寸。
2、英尺:古英國時期因為沒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所以人們往往使用自己的腳來測量實地的面積。
3、一步:一步變化在110厘米到160厘米左右。
7、如何測量腰的「長度」?
一般是上底一個端點向下底作垂線,轉化成直角三角形來計算,這種情況一般會告訴上下底和高的長度。這只是一種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8、有哪些人體部位能當做尺測量長度??
手張開,拇指到中之間的距離可以當做尺測量長度。
9、如何測量背長
找到自己的第7個椎骨的位置然後找到你的兩側髖骨的頂點,髖骨的頂點是你腰間最硬那塊骨頭的位置,用軟皮尺量出第7個椎骨到髖骨頂點連線中點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你的背長。
在測量背長的過程中要注意測量起始點在後脖子最突起的那一節頸椎,而結束點的定位,可用一個竅門,那就是雙手叉腰,虎口放在胯骨上沿,兩手大拇指的連線在後腰眼的中點就是結束位置。既不要挺胸拔背,也不要駝背,自然站立。
尺子要用軟尺,沿脊柱S曲線測量,不要拉直測直線長度,否則會出現測量不準或者是多次測量所得到的背長差距較大,而這一數據並不能通過取平均值來減小或消除誤差的,因為這樣測出來本身就是不準的。
(9)測量脊柱長度擴展資料
測量背長的注意事項:
1、正確讀出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最小分度值)、測量范圍(量程);
2、把刻度尺的刻度盡可能與被測物體接近,不能歪斜;
3、讀數時,視線應垂直於被測物體與刻度尺;
4、讀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數字;
5、記錄的測量數據,包括准確值、估計值以及單位(沒有單位的數值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