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區局部解剖

脊柱區局部解剖

發布時間:2021-06-28 22:25:37

1、臨床解剖 有哪些比較好的參考書

局部解剖學(第7版)
作者: 彭裕文 主編
出版:人民衛生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局部解剖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基礎學科。針對21世紀我國五年制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編寫組充分考慮到前續課程有系統解剖學等,後續課程是各類臨床學科(特別是外科學、婦產科學等臨床手術學科和影像診斷學科等),注意繼承前五版全國《局部解剖學》規劃教材嚴謹、科學的特點,努力融合、滲透國內外局部解剖學著重於研究正常人體各局部的結構、層次和毗鄰的特色。本書分為緒論和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與會陰、脊柱區、上肢和下肢等8章,文字20餘萬,插圖244幅

徐恩多外科解剖學(第2 版)
作者:凌光烈//劉元健//田振國
出版:科學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徐恩多外科解剖學》是由全國10餘所高等醫學院校50餘名解剖學、外科學專家針對臨床實際需要編撰的解剖學參考書。本書共設八篇: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和會陰、脊柱和脊髓、上肢及下肢,約240萬字,附有線條圖(含套色線條圖)約1400餘幅,影像圖片百餘幅。文中在詳述中國人人體局部解剖學之後,緊密聯系臨床疾病的相關診斷與治療進行論述,重點討論與手術有關、易於造成手術失誤的相關解剖特點。 本書可供廣大工作於臨床第一線的外科醫生、五官科醫生、婦科醫生、醫學生以及從事教學工作的醫學院校教

新華書店網站上搜索來的,相關書比較多,有興趣可以自己搜索下

2、解剖的基本分科

廣義的解剖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
解剖學又可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
系統解剖學:按機能劃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態、位置和構造(六個系統:運動系統、內臟學、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研究對象:器官(形態不一,位置不同,構造相近)。
重點觀察:位置、形態和構造。
器官的位置:大體定位、對比關系(起點、止點)、周圍毗鄰。
器官的形態:大體形態、局部劃分、表面結構。  器官的構造:實質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層描述。
骨:主要觀察形態。(長骨分一體和端及其表面結構,扁骨分面、緣、角及表面結構,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結構,不規則骨分體突及其表面結構。)
關節:主要觀察組成及運動方式。
肌肉:主要觀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內臟器官:主要觀察形態,
血管:主要觀察起止及分支。
周圍神經:主要觀察分支分布。
中樞神經:主要觀察表面結構及內部結構。
局部解剖學:按部分劃分,研究人體各局部內各器官間的毗鄰關系(八個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區、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
組織學:藉助顯微鏡,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的微細構造。
胚胎學:研究人體胚胎發生、發展規律。
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主要通過肉眼觀察研究人體形態結構,又稱巨視解剖學。
組織學和胚胎學主要通過顯微鏡觀察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又稱微視解剖學。
由於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體解剖學又分為:外科學解剖學、表面解剖學、X-線解剖學、斷面解剖學、運動解剖學、年齡解剖學、藝術解剖學等。

3、在解剖學姿勢中不包括下列哪項?

一、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和地位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是醫學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變異:超出正常變動范圍; 異常:超出變異范圍(胚胎發生時的改變,機能的改變。),有的稱畸形。二、人體解剖學的分科廣義的解剖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解剖學又可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系統解剖學:按機能劃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態、位置和構造(六個系統:運動系統、內臟學、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局部解剖學:按部分劃分,研究人體各局部內各器官間的毗鄰關系(八個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區、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組織學:藉助顯微鏡,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的微細構造。胚胎學:研究人體胚胎發生、發展規律。三、解剖學發展簡史 四、解剖學姿勢和常用的方位術語1.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干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2.常用的方位術語3.軸和面(一)軸(二)面  五、解剖學的學習方法 1.形態與功能相互統一的觀點: 2.進化發展的觀點: 3.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4.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

4、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有什麼不同

1、解剖內容不同

系統解剖學: 是按照人體的器官系統(如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等),分別加以敘述的人體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主要講述了下肢、上肢、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與會陰、脊柱區等內容。

2、內容簡介不同

系統解剖學:國際接軌、國內獨創、真實、典型案例與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引領當代醫學教育教材發展趨勢。

理念先進、模式創新、強調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聯系、結合,強化臨床理論向臨床實踐的過渡。

突出實用、引導就業、配套教育部教學大綱,緊跟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的命題方向。

品質優良、價位適中、國內少見的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彩色或雙色印製的全新系列醫學教材。

定位明確、服務教學、供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預防、基礎、口腔、麻醉、影像葯學、檢驗、護理、法醫等專業使用。

局部解剖學:是為了適應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根據我國5年制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而編寫的。在內容方面除了借鑒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優點外,力求做到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的統一,並增加了知識框、中英文圖注和臨床聯系等內容。

3、作者不同

系統解剖學:作者顧曉松,1953年12月生於江蘇南通,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博士,中共黨員。南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主任,九屆、十屆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局部解剖學:是2010年7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健。

5、生物解刨

一、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和地位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是醫學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

變異:超出正常變動范圍;

異常:超出變異范圍(胚胎發生時的改變,機能的改變。),有的稱畸形。

編輯本段

二、人體解剖學的分科

廣義的解剖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

解剖學又可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

系統解剖學:按機能劃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態、位置和構造(六個系統:運動系統、內臟學、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研究對象:器官(形態不一,位置不同,構造相近);

重點觀察:位置、形態和構造。

器官的位置:大體定位、對比關系(起點、止點)、周圍毗鄰。

器官的形態:大體形態、局部劃分、表面結構。    人體解剖器官的構造:實質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層描述。

骨:主要觀察形態。(長骨分一體和端及其表面結構,扁骨分面、緣、角及表面結構,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結構,不規則骨分體突及其表面結構。)

關節:主要觀察組成及運動方式。

肌肉:主要觀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內臟器官:主要觀察形態,

血管:主要觀察起止及分支。

周圍神經:主要觀察分支分布。

中樞神經:主要觀察表面結構及內部結構。

局部解剖學:按部分劃分,研究人體各局部內各器官間的毗鄰關系(八個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區、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

組織學:藉助顯微鏡,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的微細構造。

胚胎學:研究人體胚胎發生、發展規律。

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主要通過肉眼觀察研究人體形態結構,又稱巨視解剖學。

組織學和胚胎學主要通過顯微鏡觀察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又稱微視解剖學。

由於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體解剖學又分為:外科學解剖學、表面解剖學、X-線解剖學、斷面解剖學、運動解剖學、年齡解剖學、藝術解剖學等。

與脊柱區局部解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