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的構成及功能怎樣?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
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由26 塊脊椎骨組成,即頸椎7 塊、胸椎12 塊、腰椎5 塊、骶骨1 塊、尾骨1 塊,由於骶骨系由5 塊,尾骨由4 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 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不僅能保護臟器本身,同時能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 是由椎體構成,1/4 由椎間盤構成。
2、脊柱壓迫神經應該怎麼治療?
脊柱壓迫神經在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消炎鎮痛的葯物進行治療,並進行熱敷。如果葯物無效病情加重,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3、腰椎盤突出很痛苦啊 怎麼辦啊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腰椎管狹窄的常見病因有以下幾類: (1)發育性腰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 (2)退變性腰椎管狹窄:主要是由於脊柱發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 (3)脊柱滑脫性腰椎管狹窄:由於腰椎峽部不連或退變而發生脊椎滑脫時,因上下椎管前後移位,使椎管進一步變窄,同時脊椎滑脫,可促進退行性變,更加重椎管狹窄。 (4)外傷性椎管狹窄:脊柱受外傷時,特別是外傷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時常引起椎管狹窄。 (5)醫源性椎管狹窄:除因為手術操作失誤外,多由於脊柱融合術後引起棘間韌帶和黃韌帶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後路椎板減壓後再於局部行植骨融合術,其結果使椎管變窄壓迫馬尾或神經根,引起腰椎管狹窄症。 6)腰椎部的各種炎症:包括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炎症,椎管內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狹窄。各種畸形如老年性駝背、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節松動均可引起椎管狹窄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腿痛。約一半的患者表現為先腰背疼後腿痛,約一半的患者表現為腰背痛和腿痛同時發生,另外六分之一的患者先腿痛後腰背痛。但是此症狀的腰腿有其一定的特點,一般講發病前有彎腰提重物急性扭傷史,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放散至一側或雙下肢,咳嗽、排便、迸氣疼痛加重。腰部側彎,凸側多向病灶,嚴重患者患肢下發涼、肌肉蔞縮,下肢間歇性坡行,感覺障礙,CT片或核磁(MRI)檢查可幫助確診。可以用中葯曾家膏葯治療效果不錯.可以到淘寶上搜索曾家膏葯看看。
4、腰椎和脊椎的區別
腰椎:椎體較大;棘突板狀水平伸向後方,相鄰棘突間間隙寬,可作腰椎穿刺用,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有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脊椎亦稱脊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5、全椎板,半椎板是啥意思???
兩種都是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分為前路和後路兩種。後路手術根據進入椎管的方法不同又分為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開窗等。
椎板切除術: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症狀提示僅為單平面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不理想。
全椎板切除脊髓減壓術 可分為局限性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減壓和廣泛性椎板切除減壓術。 一般切除椎板不超過3個,術中切斷束縛脊髓的齒狀韌帶。脊髓受擠壓較為明顯時,可以不縫合。
半椎板切除術,均為切除椎間盤組織,降低椎間盤壓力,從而達到減輕或解除神經根受壓的目的。
兩個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簡單答述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6、脊柱骨折有什麼症狀
2診斷鑒別
診斷依據
1.有外傷。
2.局部疼痛、活動受限、或癱瘓、壓痛、畸形。
3.X線攝片有骨折。
3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單純性、穩定性骨折,卧硬板床休息及對症治療。
2.不穩性骨折、行急診重定,或墊枕逐漸復位,必要時,手術植骨內固定。
3.並發脊髓損傷,若保守治療無效,行椎板減壓、骨折復位內固定術。
用葯原則
1.無脊髓、神經損傷及不需手術病人,對症治療。止痛、補充鈣劑及維生素。適當用上述中葯。早期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中、晚期用八珍湯加減,及外洗舒筋湯。
2.手術病人,除以上外,用抗生素防感染,傷口術後三天無感染可停葯。部分病人要輸血。
3.有脊髓、神經損傷者:早期可用脫水劑,激素5-7天。另加用神經營養劑。
4.癱瘓病人:可補充人體白蛋白,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等。
7、腰椎椎管狹窄的治療方法和強制性脊椎炎的治療方法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治療 1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手法治療:一般可採用按揉、滾、點壓、提儾等手法,配合斜扳法,以舒筋活絡、疏散瘀血、松解粘連,使症狀得以緩解湁。手法宜輕柔,禁止用強列的旋轉手法,以防病情加重。 患者俯卧位,術者從腰骶部沿督脈、膀胱經向下,經臀部、大腿後部、腘窩部至小腿後部上下往返用掌根按滾法;然後點按腰陽關、腎俞、大腸俞、次髎、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等穴位;彈撥、提拿腰骶部兩側的骶脊肌及腿部肌肉。患者仰卧位,術者從大腿前側、小腿外側直至足背上下往返用掌揉、滾法;再點按髀關、伏兔、血海、風市、量洋、足三里、絕骨、解溪等穴;彈撥、提拿腿部肌肉。一助手握住患者腋下,一助手握住患者兩踝部,兩人對抗牽引,術者兩手交疊在一起置於腰骶部行按壓拌動,一般要求拌動 20-30 次。 2、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練功活動:腰腿痛症狀減輕後,應積極進行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可採用飛燕式、拱橋式練功,以增強腰部肌力;練習行走、下坐、蹬空、側卧外擺等動作,以增強腿部肌力。 3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手術治療:經上述治療無明顯效果,或典型的嚴重病例,如疼痛劇烈、下肢肌無力和肌萎縮、行走或站立時間不斷縮短,影響日常生活者應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為椎板切除、神經根減壓,以解除椎管內、神經根管內或椎間孔神經組織和血管的壓迫。 強制性脊椎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