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裂導尿管

脊柱裂導尿管

發布時間:2021-06-17 20:56:57

1、脊椎裂導致尿失禁而長期留置導尿管的女性患者能否過性生活?

?

2、哪些病需要導尿

脊柱裂,神經源性膀胱,逼尿肌失靈,尿瀦留等

3、膀胱炎如何治療?

退休教師郝女士兩年前曾患過膀胱炎,住院治療後好轉。前些時,她隨團到外地旅遊,既觀賞美景又結交新姊妹,玩的愉快又緊張。返回後,令人煩惱的尿頻、尿急的狀況又出現了。她想,可能是膀胱炎又犯了,於是到附近葯店買來1盒諾氟沙星,誰知服用後並不見效。郝女士感到奇怪,這是住院時用過的有效葯,為何不靈了呢?
老年人為何易發膀胱炎
膀胱炎是指發生在膀胱和尿道的炎症,多發於育齡期女性以及老年男女身上。感染多由細菌引起,也可由支原體、衣原體、結核桿菌引起。致病微生物多數是自尿道口上行至膀胱,引發膀胱感染。也有少部分是由周圍組織感染通過淋巴或者血行部位進入膀胱,引發膀胱感染。因女性尿道短,並與陰道臨近,更易發生膀胱炎。
膀胱炎的症狀主要是尿頻、尿急、尿疼、小腹和會陰部疼痛等膀胱刺激征。單一的膀胱炎並不難治。首次發作時,醫生會根據病情,經過葯敏試驗後,給患者使用抗生素,如諾氟沙星、復方新諾明、阿莫西林、呋喃西林等,一般用葯3-7天後大多可治癒。但為何有的人反復發作,有的人用葯無效呢?
為何反復發作、用葯無效
一是盲目應用抗生素有些患者一有尿頻、尿急等症狀,不經醫院檢查就自行盲目應用抗生素。其實,尿頻、尿急症狀有時是精神性的,有些是膀胱功能不穩定,並非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4、尾巴骨長疙瘩壓迫神經倒至尿失禁用什麼可以治好

調節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動的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礙稱為神經源性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是此類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
1.外傷 外傷是成人神經源性膀胱最常見的病因。其中主要為脊髓損傷和顱腦外傷。大多數急性脊髓損傷是由於創傷性椎體壓迫或骨折、脫位所引起。
2.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畸形可見於脊柱裂、脊膜膨出及囊性脊柱裂。
3.手術損傷
4.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梅毒、震顫性麻痹、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等。
5.葯物影響 長期或過量服用一些葯物而影響排尿中樞神經,如降血壓葯。
6.原因不明 神經源性尿失禁的患者中,原因不明者佔20%。
二.分類
神經源性膀胱分類繁瑣,Krane和Siroky最早(1984)根據尿流動力學結果大致分為兩類:逼尿肌反射亢進型(簡稱亢進型),即逼尿肌在膀胱充盈期有大於15cmH20收縮,和逼尿機無反射型(簡稱馳緩型)。
三.臨床表現
其症狀復雜多樣,包括排尿異常、尿路外症狀及其並發症。排尿異常:包括感覺異常(無尿意及出現反射性膀胱膨脹感)、排尿控制異常(主要為各種類型的尿失禁)、排尿間隔時間異常等。尿路外症狀:包括排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下肢及足部畸形、皮膚異常及皮膚感覺功能異常等。尿路並發症:主要有反復尿路感染、繼發於輸尿管反流及梗阻引起的腎積水及尿路結石。
四.臨床治療與康復
神經源性膀胱的基本治療原則為:①對於原發神經病變可治癒和可恢復者,首先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同時採取保護膀胱尿道功能的措施,膀胱尿道功能隨著原發病的治癒而恢復;②對神經病變不能恢復者,針對膀胱尿道功能障礙類型進行治療,以達到「平衡膀胱」為目的:③其他治療包括:保護逼尿肌功能、預防和治療上尿路並發症(如,腎、輸尿管積水,膀胱輸尿管反流等)、提高生活質量、治療其他尿路並發症(如尿路感染及尿路結石等)。從而有效保護上尿路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一)非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
1)導尿 導尿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早期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尿瀦留患者,上尿路常有損害,如腎積水、腎功能受損等,需留置尿管引流;膀胱輸尿管返流的神經源性膀胱也適於導尿治療。導尿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和恢復腎功能。另一方面,導尿有助於控制泌尿系統感染。根據病程的長短和膀胱壁尿肌尿流動力學表現的不同,導尿方式分為連續導尿、間歇導尿、間歇開放導尿等。
連續導尿:神志不清喪失排尿能力的患者、脊髓損傷後的脊髓休剋期膀胱麻痹致尿瀦留及逼尿肌反射亢進、尿道壓低下、擴約肌功能不全患者一般首先採用連續導尿方式。
間歇性導尿:適用於反射亢進性神經源性膀胱中逼尿肌外括約肌協同失調,但逼尿肌反射亢進可被葯物抑制的患者。
在使用范圍內,間歇導尿術優於留置導尿術,主要在於可降低感染率,促進逼尿肌反射的早期恢復,避免膀胱攣縮,減少陰莖、陰囊的並發症,減輕自主神經反射障礙。間歇自行導尿過程要輕柔、清潔,避免挫傷尿道及感染發生。一般患者無尿失禁和自發性排尿可4—6小時導尿一次,出現自發排尿後,可延長至每6-8小時導尿一次,殘余尿少於100ml時,可停止導尿觀察。Bors和Comarr認為,殘余尿量為膀胱容量的10%—20%時,膀胱可達平衡狀態。無感染,殘余尿小於100ml,是膀胱功能平衡的良好指標。
間歇開放導尿:留置導尿管,每3—4小時開放導管一次,排空膀胱。一般適用於脊髓損傷後脊髓休克恢復期。優點是可防止膀胱攣縮、膀胱容量變小。對於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膀胱內壓明顯升高的患者,可避免造成膀胱輸尿管尿液返流引起「隱匿腎積水」的可能。
2)膀胱沖洗 膀胱沖洗不作為常規治療方法。主要用於下列情況,尿液較混濁,由殘渣和沉澱物時;膀胱出血;膀胱真菌感染。
3)誘發逼尿肌反射排尿法 有些反射亢進性神經源膀胱患者,通過尋找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觸發點來促進排尿,如扣擊恥骨上區、擠捏陰莖、牽拉陰毛、刺激肛門或擴張肛門等,以期出現自發排尿反射,激發膀胱逼尿肌反射收縮和外括約肌鬆弛。由於骶上神經損傷多伴有尿道括約肌協同失調,膀胱流出道阻力往往很高,反射性排尿常不能如願以償,即使可有排尿活動也不能排空膀胱,並有造成膀胱輸尿管返流的可能。因此應注意排尿反射和膀胱殘餘量的多少,殘余尿過多應選擇導尿方法,在膀胱頸壓力過高患者也可採用手術方法來降低膀胱流出道阻力。
2.神經葯物治療
1)擬膽鹼葯 這類葯物主要被用來增強膀胱收縮,提高排尿能力。其治療作用主要來源於對M受體的興奮,引起尿道阻力增加卻不利於達到治療目的。後一作用的產生原因為:同時興奮N1受體,引起尿道交感神經興奮,尿道平滑肌收縮;抗膽鹼酯酶葯能引起N2受體興奮,尿道橫紋肌張力增加;興奮尿道平滑肌M受體,使尿道收縮。主要葯物有:氨甲醯膽鹼、醋甲膽鹼、新斯的明、雙新斯的明等。
2)抗膽鹼葯物 主要通過拮抗外圍M受體、盆神經節內Nl受體及中樞膽鹼能受體而抑制膀胱收縮。常用葯物有:普魯本辛、溴苯辛、氯化羥丁寧、阿托晶等。
3)擬腎上腺素葯 擬腎上腺素葯物十一類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的物質,根據葯物對交感神經受體的選擇性作用強度不同,在下尿路功能障礙治療中常用的有以下四類。常用葯物有:新福林、麻黃鹼、偽麻黃鹼、舒喘寧等。
4)抗腎上腺素葯物 是一組能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而基本不產生或較少產生擬腎上腺素作用,並能阻礙內源性或外源性擬腎上腺素遞質或葯物與受體結合,從而產生抗腎上腺素作用的葯物。另有一些葯物,本身無受體拮抗作用,而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中樞,或阻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而產生抗腎上腺素作用。後一作用的代表葯物分別為可樂定、甲基多巴、胍乙啶等。
5)平滑肌鬆弛劑具有直接的逼尿肌鬆弛作用;有程度不等的抗膽鹼作用;局部麻醉作用。這些葯物的共同適應征為不穩定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急迫性尿失禁。主要葯物有:黃酮哌酯、雙環胺等。

5、間歇清潔導尿的常見問題有哪些?哪裡能買到間歇導尿管?

「慢性尿瀦留」 是一種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液無法排出或存在大量殘余尿的臨床狀態,目前國內多採取留置導尿或恥骨上膀胱造瘺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間歇清潔自行導尿」為目前國際上治療 「慢性尿瀦留」 的首選治療方法。我們推薦患者應用該方法,以替代留置導尿或恥骨上膀胱造瘺,提高生活質量。該方法特點為: 一、 目的 1、保持獨立生活 2、減少尿道感染 3、防治上尿路返流 4、保持正常性關系 5、減少依賴輔助設備及用具 二、 間歇清潔自行導尿( CISC )的適應證 1、神經源性膀胱 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或膀胱內壓過高,例如脊柱裂,脊髓栓系,多發性硬化病及帕金森病。 2、低張力膀胱 逼尿肌不能維持收縮,殘余尿量增多,導致尿路感染危險性增加。 3、充盈性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狹窄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可造成此類尿失禁。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可採用間歇導尿治療,不應長時間留置導尿管,從而減少尿路感染。 4、膀胱全切術後可控尿囊成形術患者。 5、神經源性或其他疾病導致的高順應性膀胱患者。 三、 CISC 的使用標准 1、殘余尿量超過100ml。 2、視力及雙手活動正常。 3、本身有意願完成此操作,或有家人及志願者自願協助其完成此操作。 4、有學習能力。

6、女性自家清潔導尿的方法及操作

「慢性尿瀦留」是一種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液無法排出或存在大量殘余尿的臨床狀態,目前國內多採取留置導尿或恥骨上膀胱造瘺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間歇清潔自行導尿」為目前國際上治療「慢性尿瀦留」的首選治療方法。我們推薦患者應用該方法,以替代留置導尿或恥骨上膀胱造瘺,提高生活質量。該方法特點為:一、 目的1、保持獨立生活2、減少尿道感染3、防治上尿路返流4、保持正常性關系5、減少依賴輔助設備及用具二、 間歇清潔自行導尿(CISC)的適應證1、神經源性膀胱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或膀胱內壓過高,例如脊柱裂,脊髓栓系,多發性硬化病及帕金森病。2、低張力膀胱逼尿肌不能維持收縮,殘余尿量增多,導致尿路感染危險性增加。3、充盈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狹窄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可造成此類尿失禁。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可採用間歇導尿治療,不應長時間留置導尿管,從而減少尿路感染。4、膀胱全切術後可控尿囊成形術患者。5、神經源性或其他疾病導致的高順應性膀胱患者。三、 CISC的使用標准1、殘余尿量超過100ml。2、視力及雙手活動正常。3、本身有意願完成此操作,或有家人及志願者自願協助其完成此操作。4、有學習能力。

7、排尿困難,用什麼葯?

排尿困難一般常見於老年人,由於前列腺增生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對於這種情況來說,一般可以選用兩種葯物進行治療,第一種葯物是非那雄胺,非那雄胺屬於激素葯,另一種葯物是坦索羅辛,坦索羅辛屬於高選擇性的a受體阻劑,通過這種葯物可以通暢排尿使膀胱梗阻的症狀得到緩解,長期口服葯物對於排尿困難走良好的治療作用。

8、女性早上排尿困難

什麼是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是指排尿時須增加腹壓才能排出,病情嚴重時膀胱內有尿而不能排出稱尿瀦留。
排尿困難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兩大類。
[編輯本段]病因:排尿困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阻塞性排尿困難
(1)膀胱頸部病變
膀胱頸部被結石、腫瘤、血塊、異物阻塞;或因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晚期妊娠壓迫;因膀胱頸部炎症、狹窄等。
(2)後尿道疾患
因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急性炎症、出血、積膿、纖維化壓迫後尿道;後尿道本身的炎症、水腫、結石、腫瘤、異物等。
(3)前尿道疾患
見於前尿道狹窄、結石、腫瘤、異物,或先天畸形如尿道外翻,陰莖包皮嵌頓,陰莖異常勃起等。
2.功能性排尿困難
見於脊髓損害,隱性脊柱裂等器質性病變。
也見於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是由於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經損害所致。
神經官能症的患者,在公廁可排尿困難。
會陰區手術產傷可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引起排尿困難。
[編輯本段]診斷:排尿困難應該做哪些檢查?
1.排尿困難的病史
詢問下腹、會陰區絞痛史,了解結石存在與否;
詢問排尿困難發生速度和病程,前列腺疾患起病緩慢病程長,而後尿道出血、膿腫則速度快病程短;
了解月經和妊娠情況,以便確定婦科和產科情況引起排尿困難;
詢問糖尿病史,脊柱外傷史;詢問神經精神疾病史等。
2.排尿困難的體格檢查
肛門指診可確定前列腺的大小、質地、表面光滑度、觸痛以及前列腺的腫瘤。
3.排尿困難的實驗室檢查
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對診斷前列腺炎重要。
4.排尿困難的器械檢查
膀胱鏡對膀胱頸部狹窄、結石、腫瘤診斷有助。
X線檢查對隱性脊柱裂的發現和脊柱外傷有助。
超聲檢查對診斷前列腺疾患有助,亦可確定膀胱內尿瀦留情況。
[編輯本段]鑒別診斷:排尿困難的原因如何相互鑒別?
1.膀胱頸部結石
在排尿困難出現前,下腹部有絞痛,疼痛向大腿會陰方向放射,疼痛的當時或疼痛後出現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2.膀胱內血塊
常繼發於血液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3.膀胱腫瘤
排尿困難逐漸加重,病程長,晚期可發現遠方轉移腫瘤病灶。
4.前列腺良性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炎
5.後尿道損傷
會陰區有外傷史,外傷後排尿困難或無尿液排出。
6.前尿道狹窄
見於前尿道疤痕、結石、異物等。
7.脊髓損害
見於各種原因引起截癱患者,除排尿困難外,尚有運動和感覺障礙。
8.隱性脊柱裂
發病年齡早,夜間遺尿,幼年尿床時間長是其特點。
9.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
有糖尿病史。
10.葯物
見於阿托品中毒、麻醉葯物等。
預防:排尿困難的預防
慢性尿瀦留:若為機械性梗阻病變引起,有上尿路擴張腎積水、腎功能損害者,應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腎積水緩解、腎功能改善後,針對病因擇期手術或採取其他方法治療,以解除梗阻。
若為動力性梗阻引起。多數病人需間歇自行導尿、自行導尿困難或上尿路積水嚴重者,可作恥骨上膀胱造口術或其他尿流改道術。
防治尿瀦留的相關注意事項:
1.在產後4-6小時內。無論有無尿意,應主動排尿。此外,可在產後短時間內多吃些帶湯飲食,多喝紅糖水,使膀胱迅速充盈,以此來強化尿意
2.不習慣卧位排尿的產婦,可以坐起來或下床小便。
3.用溫開水洗外陰部或熱水熏外陰部以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誘導排尿反射。也可用持緩的流水聲誘導排尿。
4.在恥骨聯合上方的膀胱部位,用熱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5.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促進膀胱收縮排尿。 採用以上措施仍不排尿,可在嚴密消毒後插入導尿管,保留導尿管24-48小時,每隔4小時開放一次。

與脊柱裂導尿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