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各階段對應

脊柱各階段對應

發布時間:2021-06-17 07:26:02

1、人生幾個年齡關口

人生的每個階段對應的疾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健康不生病,其實每一個年齡都有一些易患疾病,就像小4歲左右的小孩子容易發燒,50歲以上的老人容易有三高,如果把人生比喻成游戲,那麼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易患疾病就像一道關卡,你現在處在哪個關卡呢?

1.30~50歲:腸胃疾病關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病的發病率高達80%,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現在三四十歲的上班族中胃病患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以胃病(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

飲食不規律,愛吃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又嗜愛煙酒,這些不良習慣都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腸胃疾病,也增加了癌變幾率。因此,這一年齡段的人應該尤其保護腸胃。

醫生建議

除了飲食規律,堅持「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外,還應少吃或不吃腌菜、煙熏和油煎食物,杜絕霉變食物,戒煙限酒,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糧、薯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另外,要適量運動,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後有飽脹感、食慾不振、消瘦,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2、40~60歲:骨骼關

研究證明,人體骨骼最強健的時期在20~40歲。一旦過了40歲,骨質流失的速度就超過形成速度,骨量開始下降,骨質逐漸變脆。

實際上,骨關節從30歲開始就退變了。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腰、頸、脊柱等很容易出現疼痛、炎症或病變。到了40歲,人的關節軟骨退化,關節間隙越來越狹窄,甚至逐漸消失,退行性關節炎是此階段最多見的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醫生建議

現代人應重視運動,多走路或游泳,以避免過度運動對脊柱和關節的磨損,平時還要多曬太陽。另外,建議年過40歲的人要定期檢測骨密度,以便盡早採取防治措施。

3.50~70歲:腫瘤關

50歲後是癌症向人體「發難」的集中年齡段。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暴露於致癌環境中的時間相應增多,大氣污染、職業等致癌因素累加,就容易導致細胞癌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癌症也逐漸露出「猙獰」的面目。

而過了50歲後,人體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免疫功能逐漸降低,原本能被免疫系統控制的癌基因或突變細胞,也會逐漸癌變。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潛伏下來,到了40~50歲以後才發病。

醫生建議

因此,防癌至少要提早20年。也就是說,過了35歲就應每年做1次防癌體檢,尤其是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具體來說,煙齡超10年的人,應每年進行1次螺旋CT 檢查;有萎縮性胃炎等胃病的人,應每年做1次胃鏡;有結腸癌家族史的人,建議查大便隱血和做腸鏡;35歲以上的男性要篩查前列腺癌,女性則篩查宮頸癌和乳腺癌。

4.50~80歲:心臟病和腦卒中關

很多人的心腦等重要器官長年高負荷運轉,加上各種不良嗜好,平時又不注意保養,血管在50歲左右已經逐漸硬化,血管壁上布滿斑塊。這時再給身體加碼,心腦血管極易發生急性堵塞,突發心腦血管極易發生急性堵塞等急症。

醫生建議

飲食上的預防最重要。首先,應少吃或不吃高鹽、高脂、高糖的食物;其次,改變久坐的壞習慣,增加運動。快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提高心肺功能都有幫助,每天走40分鍾到1個小時;再次,不管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定期體檢,關注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還要提醒自己,什麼時候開始戒煙都不算晚。除此以外,50歲左右的人一旦感覺到胸悶、氣短、前胸痛,或體力突然下降、極度乏力,千萬不要扛著,一定要提高警惕,去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救治時機。

5.70~90歲:痴呆關

多項研究發現,65歲以後老年痴呆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七八十歲是比較集中的發病階段。李焰生表示,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吸煙、酗酒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引發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雖然人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年齡、性別或遺傳背景,但積極控制這些危險因素,不僅能預防心臟病、腦卒中,還能預防或減輕老年性痴呆帶來的危害。另外,大腦越用越活。老年人一定要多做智力練習,

2、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3、脊柱的各節段中,哪一段活動度最大

人體脊椎中,活動度最大的節段是 A.頸椎 B.胸椎 C.腰椎D.骶椎 E.尾椎 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A 解析 頸椎是脊椎活動度最大的節段。故選A。 ..

4、人體脊椎發育的四個階段代表嬰兒的哪些動作完成

----生長發育是有階段性和有程序的連續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量的變化,也有質的變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發育階段,各階段都有其一定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再加上生活環境的不同,就把人的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胚發育期:一般從妊娠期8周起為胚發育期。從受精卵開始分化,直至大體成形,形成內胚層、外胚層、中胚層三層組織。 ----(2) 胎兒期:從妊娠8周至胎兒出生為止。此期以組織及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特點。在胎兒時期可以測定胎盤功能和檢查羊水內的細胞染色體、酶量及生化內容,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防治。必要時可行人工流產,以免出生後貽害家庭與社會。 ----(3) 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開始至生後28天。新生兒適應子宮外的新環境,經歷了解剖生理學的巨大變化。全身各系統的功能從不成熟轉到初建和鞏固是此期特點。 ----(4) 嬰兒期:指生後至1周歲。嬰兒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1年內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身長可達到出生時的2倍。此期必須加強營養要素,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否則易發生佝僂病等。 ----(5) 幼兒前期:1-3歲。此期體格生長速度比嬰兒期漸變緩慢,但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育。前囟閉合、乳牙出齊,能控制大小便。在斷奶後如對營養供應不加重視,往往可引起身高不增或少增。 ----(6) 幼兒期:3-6、7歲。相當於目前"幼兒園"階段。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變慢,動作及語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躍、登樓梯、唱歌、畫圖,開始識字認字。往往好奇、多問。不小心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7) 童年期:6、7-11、12歲。亦稱小學年齡期。此期特點是腦的形態結構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能較好地綜合分析、認識自己。此期要保證足夠的營養,加強體育鍛煉。 ----(8) 青春發育期(簡稱青春期):約10-18歲(女性較早,男性較晚,約相差2年).這是童年過渡到成年的發育階段.此時的特徵為:體格發育首先加速,繼而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女性的青春期普遍為11-12歲到17-18歲,男性則為13-15歲到19-21歲。這里存在著個體差異,且與地區、氣候、環境及種族有關。 ----(9) 青年期:約16-20歲。此期的特徵為思維活躍,智能發展,開始鍛煉獨立生活,參與比較復雜的社會活動,但情緒易多變,可發生異常心理,應當適當的誘導和教育. ----以上的各年齡期按順序銜接,不能跳越。前一年齡期的發育為後一年齡期的發育奠定必要的基礎。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障礙,都會對後一個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5、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5)脊柱各階段對應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6、脊柱與臟腑有怎樣的對應關系?

從中醫經絡上說:脊柱和五臟六腑,脊柱稱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也是支撐著整個身體,脊柱旁掛著人體的五臟六腑,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脊柱旁開0.5寸是內膀胱經,旁開1寸是外膀胱經。從頸椎下來(頸椎有7椎,第一椎在內,不容易摸到,第7椎就和大椎連接,下來就是所說的3肺5心,就是胸椎第3椎是肺第5椎的心。再是肝膽、脾胃、大腸、小腸、左腎、右腎、膀胱了)。中醫經絡還講中醫五行,木、火、水、金、土。分別對應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脊柱息息相關。

與脊柱各階段對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