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結核是什麼病?
你好!脊柱結核本身是以骨質破壞為主,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形式。正常人體當中都含有結核桿菌,只有當你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他才會犯病。他不象感冒發熱吃點感冒葯都可以,他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治療才能痊癒。更何況是個脊柱結核,治療不當嚴重的並發症就是癱瘓。現在最主要的是有哪些症狀?局部有沒有膿腫?骨質破壞嚴重與否?目前多注意卧床休息,不要吃海鮮之類的東西,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建議多喝點骨頭湯。祝你早日康復!
2、骨結核的症狀是什麼
骨結核是有肺結核繼發的。
核病首先發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後通過血液的傳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統去,可以導致骨骼系統結核、泌尿系統結核、消化系統結核等。
骨結核可導致癱瘓
這種細菌傳播到其他部位後,大部分的部位可以由於抵抗力的增強把它消滅掉,但是有一些部位的結核菌可能在局部形成一個小的病灶,如果肌體抵抗力很強,可能潛伏在那裡,當肌體抵抗力減弱的時候,這些潛伏的病灶就可以發展起來,導致骨結核病,因此骨結核是一種繼發的病灶。得了骨結核後人為什麼會導致癱瘓呢?
有一部分骨結核可以引起病人癱瘓,這是由於結核病變對骨頭的侵蝕,大家都知道脊樑骨後面就是脊髓,一旦脊髓受到壓迫或者損傷和牽拉,那麼傳達指令就會出現問題,病人就會出現癱瘓。人體從頸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結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頸椎得了結核,雙上肢以下就會不能動,如果是胸椎得了結核,那麼胸部以下就不能動了,腰椎如果得了結核就主要是雙下肢的問題。
有沒有可能在四肢的部位得結核?
實際上人體任何部位的骨頭都可以得結核,脊柱部位的結核大約佔到50%,其他的比如膝關節、髖關節等很多關節也都可以得結核。
骨結核病的腰疼、麻木有什麼特點?
脊柱結核尤其是腰椎的結核最早的症狀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別的疾病都可以產生腰疼,比如椎間盤病、腰部勞損等都可以導致腰疼。結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導致的腰疼還是有一些區別的,結核病的腰疼是一種持續的腰疼,尤其是在晚上睡著以後疼,小孩或者年輕人經常疼醒了,疼痛不會因為休息、吃葯等有好轉。在臨床醫生看來脊柱結核和別的疾病導致的疼痛區別在於,脊柱結核導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很難自己彎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央視)
骨結核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骨結核包括脊柱結核有它一般的結核治療原則,首先是支持療法,要有充分的營養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熱量要夠,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結核治療,也就是化療,給予各種抗結核的葯物,需要堅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有些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了,膿腫、癱瘓等,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了。手術要把那些已經被結核病破壞掉的骨頭清除干凈,在基本切除後的基礎上再用其他部位的骨頭,比如髂骨植入進去,目的是讓植入的骨頭和原來即將正常的骨頭慢慢長在一起,融為一體。手術的另一方面需要臨時進行固定,半年後植入骨頭就已經融合了。然後加上葯物治療就可以了。脊柱結核病手術的風險問題要從幾個方面考慮,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還要看醫院的技術力量,特別是手術醫生以及麻醉的情況,最後要看設備情況。目前看來我國進行結核手術的保險系數還是比較高的。
1)驗方:治骨關節結核、未潰而腫痛
生甘草、生川草烏、生白芨各8兩,藤黃12兩,冰片5錢。
用法:共研細末,用時以滾熱開水調如糊狀,外敷患處,用量按病灶大小而定,每周換葯一次。
(2)驗方:治骨結核皮肉潰爛、面積較大。
龍骨、廣丹、寒水石各1兩,梅片3錢。
用法:共研末撒瘡上。如久不收口,再加黃連研末撒瘡上。
3、脊柱結核圍手術期及術後要注意什麼?
胸腰椎結核是骨科的常見病。手術採用內固定技術是解決病灶清除和脊柱穩定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成功,注意圍手術期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病程比較長,症狀較重,多方求醫久治無效。住院期間患者心情復雜,一方面希望盡快手術治療,另一方面對治療信心不足,擔心治療效果,特別是當告知患者手術需要做內固定及植骨時,他們又表現出異常恐懼,懼怕內固定材料和植骨對自己產生副作用,如感染、松動、壓迫神經等。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首先,我們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安全性,介紹科內的技術力量;並安排同病種病例且術後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室,讓其介紹自己的治療過程,現身說法,消除顧慮和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說明手術有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准備,手術植骨——髂骨是人體的「骨庫」,按常規取骨對身體無影響;介紹其他患者治癒情況和沒有手術治療的嚴重後果。對於症狀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上給予關懷照顧,使他們振奮精神增加信心。通過以上宣教及發放有關骨結核的治療與護理知識的小冊子,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增加治療信心。
2. 飲食護理
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並發膿腫後更使肌體消耗量增大,常出現低蛋白血症。患者面黃消瘦,如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則很難耐受手術的創傷,術後易致傷口不癒合及再次形成膿腫和竇道。這樣既加重了病人的精神痛苦又增加了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病情久而不愈,致使病人失去對治療的信心。因此,必須親自到床前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說明飲食是攝取營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既經濟方便,又符合生理要求。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指導患者正確進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並選擇色、味、美具全的飲食。每日保證2個雞蛋和適量肉類、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早晚加餐飲用新鮮牛奶,提供方便潔凈的就餐環境。有些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對飲食治療不理解,認為治療主要靠打針吃葯,飲食只是次要的,從而在飲食方面節省,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通過耐心細致地解釋,患者均能接受。
3. 卧位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術前需絕對卧床休息,目的是減輕椎體壓力,防止脊柱變形及神經受損,使病灶局限。患者卧床後,由於體位和習慣的改變,患者不能適應床上排便,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並指導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確方法,為術後長時間卧床做適應性准備。但有的患者對絕對卧床非常習慣,特別是大小便不願麻煩護士,我們都及時地做好每位患者的工作,耐心講解卧床休息的目的,在生活上給予熱心誠懇的幫助,並在病人床旁備呼叫器和將常用物品放置在病人宜取處,使患者真正認識到卧床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從而安心在床上渡過術前准備期,學會卧床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 術後護理
1.術後病情觀察
術畢返回病房後,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呼吸,特記脈氧。在患者即將清醒時,可能出現躁動,此時須加強監護。
2.密切觀察呼吸變化
胸椎結核手術易損傷胸膜,如果術中胸膜破壞小,則予以修補;若未發現,術後則易並發氣胸,嚴重者可能發生縱隔擺動造成患者突然死亡,因此觀察呼吸變化十分重要。本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由於術中胸膜輕度受損未被發現,術後突然出現呼吸淺快、鼻翼扇動,自述胸悶氣短,我們立即報告醫生,並同時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迅速將床頭抬高,配合醫生進行對症處理,經以上及時正確地處理,患者症狀消失。
3.觀察切口滲血情況
由於胸、腰椎結核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多,術後切口處放置引流管以便引出滲出液。一般病人術後引流管接負壓,術後引流量24h小於400ML。如果前4小時大於400ML,則應立即查血常規,急輸新鮮同型血400 ML,同時將負壓引流改為自然引流。此外還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如為淡血性液應考慮是否有腦脊液漏,若有腦脊液漏則將平卧位改為頭低腳高位或健側卧位,減少腦脊液的滲出,同時胸腰段支具加壓固定,以防翻身不當引起傷口疼痛及出血。咳嗽、打噴嚏時要先用手壓住傷口,防止用力過大而造成傷口裂開加重出血,特別要注意對髂骨取骨處的觀察。髂骨處血液供應豐富,切口處易發生滲血,主要需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 4.密切觀察下肢感覺運動情況
脊柱結核病人術後密切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尤為重要,通常與術前相比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壓迫已緩解,若功能變差或無恢復,則可能為脊髓水腫等,應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5.加強生活護理
患者術畢回病房後,先去枕平卧4-6小時,然後根據病情每2-3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必須保持正確的動作,防止脊柱扭轉造成內固定和植骨塊的松動、移位或脫落。翻身的方法是患者雙腿稍屈膝,護士一手托患者肩部,一手托臀部,雙手協同用力使患者側卧於一側;如有胸腔閉式引流管著,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為保持椎體穩定,在腰背部墊一硬枕支持,兩膝間放一軟墊,囑患者不要隨意翻動;截癱者足下放一硬枕防足下垂,卧氣墊床。為保持椎體穩定,還要解決患者的排便問題。
6. 預防術後並發症 內固定後,卧床時間大大縮短,術後三周可帶支具坐起或下地活動,但不能長時間離床做好預防褥瘡的護理。
7.預防肺部並發症
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教患者以最大吸氣量和最大呼氣量為一次,每三十次為一組,每日不少於3組。如為胸腔閉式引流,保持引流管暢通,管道不打折、扭曲,每日用無菌鹽水更換水封瓶里的液體一次,注意水柱波動情況,防止引流管松動。霧化吸入每日三次,以稀釋痰液易咳出。鼓勵病人吹氣球,每日吹1-2次。 8.預防腹脹及便秘
術後病人如為胸腹聯合切口,囑病人等通氣以後再進飲食,一般後路手術6小時後方可進食,術後三天禁食牛奶及豆製品,這是因為術後腸管麻痹,腸蠕動慢再加上乳製品、豆製品產氣,易引起腹脹。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按摩,方法是:(1)患者雙手交叉放於腹部,以臍為中心按摩,先以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為一組,每日做3組;(2)用單手,雙手放腹中部,做振顫動作,可調節胃腸功能。通過按摩無一例因便秘行清潔灌腸者。
9.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囑患者隨時做全身肌肉靜止放鬆練習。在不影響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強調四肢關節活動,對截癱患者,協助其進行被動功能鍛煉,根據病情掌握鍛煉量和方法。鍛煉原則是從小運動開始,逐漸加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10.出院指導
堅持葯物治療 脊椎結核用葯時間一般為4-9個月,服葯期間應特別注意觀察有無聽神經損傷的症狀,如耳鳴、聽力減退等。同時還應警惕功能受損及發生多發性神經炎的可能,定期檢查肝、腎功、血沉、血象,並向醫生報告主觀症狀。
4、脊椎結核為什麼會癱瘓?癱瘓有什麼徵兆嗎?
骨結核是一種致殘率相當高的疾病,尤其是再脊柱的骨結核是最容易導致截癱的。那麼截癱的前兆是什麼呢?
患者除具備了脊柱結核的症狀和體征之外,在所處病椎的下部首先出現感覺障礙,如病人訴說有從後背向前胸或腹部的束帶養緊縮感,或蟻爬、麻木、冷熱刺激等異常感覺。
運動障礙:自覺行走笨拙,挪腳步時不聽使喚,雙下肢發僵、發硬、顫抖、發軟、無力、易跌倒等。
括約肌功能障礙:主要指的是膀胱括約肌,其次是指肛門括約肌的障礙,如出現想小便時呈滴水裝,無力量,不想解小便時又尿了床,但也未排干凈,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可出現尿閉。肛門括約肌障礙一般先出現便秘,需要用瀉葯才能解出,發展的結果是失禁,不能自控。
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如表現為病變椎體以下的皮膚乾燥無汗,皮膚溫度低,用手觸摸正常椎體或者病變椎體所支配的神經上下。左右的范圍有冷熱分明的感覺。
5、脊柱結核的症狀有哪些?
脊柱結核為慢性骨關節病變,起病緩,進展慢,早期可無症狀常常被忽視。有的被誤診為慢性勞損、風濕症等而長期對症治療。極少數起病急驟,易和急性化膿性炎症混淆。
多發群體
脊柱結核約占所有骨關節結核患者的50%~75%,以前認為脊柱結核的發病年齡基本趨勢是年齡越高,發病越少,現在隨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預防接種,發現脊柱結核發病人群也發生變化,主要發病為一些邊緣地區、老年營養及免疫功能較差人群,脊柱結核以10歲以下兒童最少,約佔2%,10-29歲青年約佔24%,30-49歲中年約佔31%,50歲以上老年約佔43%,其中男性略多於女性,平均年齡47±17.5歲,其中多發性身體負重較大的腰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頸椎等。有兩處椎體病灶者3%~7%,而其間為無病的椎體所隔開,稱之跳躍型脊柱結核。
疾病症狀
1.全身症狀
患者倦怠無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狀。偶見少數病情惡化急性發作出現弛張型高熱,體溫39℃左右,多誤診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症狀
(1)疼痛
患處局限性鈍痛。早期輕,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勞累、活動後加重,在坐車震動、咳嗽、打噴嚏時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夜間痛加重,如果出現突然症狀加重,多為椎體壓縮或病變累及神經根,疼痛可沿脊神經放射,上頸椎放射到後枕部、下頸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間神經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誤診為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經放射到下腰或臀部,為此X線攝片檢查時多僅攝腰椎片,從而下段胸椎病變經常被漏診。腰椎病變沿腰神經叢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牽涉腿後側,易誤診為間盤脫出症。
(2)活動受限
病變周圍軟組織受到炎症刺激,發生疼痛、保護性攣縮,影響脊柱活動。頸椎與腰椎活動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動度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活動。無特殊固定體位讓患者主動屈曲、伸展、側彎,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瞭然。小兒不合作,可使其仰卧,常可發現髖、膝屈曲;如被動伸直髖關節,可出現疼痛;讓患兒俯卧,一手握其雙足並將其提起,可見立即出現疼痛,並能看到腰部板狀。即俯卧背伸試驗陽性。
(3)異常姿勢
患者常有特定姿勢異常,部位不同,姿勢各異。頸椎結核患者常有斜頸、頭前傾、頸短縮和雙手托著下頜體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呈挺胸凸腹的姿勢,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正常人可彎腰拾物,因病不能彎腰而是屈髖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東西,稱之拾物試驗陽性。
(4)脊椎畸形
主要為結核桿菌侵襲破壞造成椎體間形態結構改變所致,頸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後凸畸形多見,多為角型後凸,用手觸摸,一觸即知。脊椎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脊椎後凸畸形,彎腰受限為脊柱結核的特徵表現。
(5)壓痛及叩擊痛
早期病變較深且較局限,故局部壓痛可不明顯,可採用縱向叩擊法檢查:患者坐直,醫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縱向叩擊患者頭頂,此時患者常有病損椎隱痛。當局部畸形出向後,用手按壓後凸棘突,即能引起明顯疼痛。
(6)寒性膿腫和竇道形成
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就診時70%~80%脊柱結核並發有寒性膿腫,常有將膿腫誤認為腫瘤。位於深處的脊椎椎旁膿腫需通過X線攝片CT或MRI可顯示出。環樞椎病變可有咽後壁膿腫引起吞咽困難或呼吸障礙;中、下頸椎膿腫出現頸前或頸後三角;胸椎結核椎體側方呈現張力性梭形或柱狀膿腫,可沿肋間神經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臟、胸腔、罕見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動脈;胸腰椎、腰椎的膿腫可沿一側或兩側髂腰肌筋膜或其實質間向下流注於腹膜後,偶穿入結腸等固定的臟器,向下不求上進至髂窩、腹股溝、臀部或腿部;骶椎膿液常匯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狀肌經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轉子附近。膿腫可沿肌肉筋膜間隙或神經血管束流注至體表。經治療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潰形成竇道。竇道繼發感染時,病情將加重,治療困難,預後不佳,應盡量避免。
(7)脊髓受壓
結核性炎症蔓延到椎管或椎體畸形壓迫脊髓,可出現脊髓受損症狀,脊柱結核特別是頸胸椎結核圓錐以上患者應注意有無脊髓壓迫征,四肢神經功能障礙,以便早期發現脊髓壓迫並發症。若炎症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網膜下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預後極為不良。脊柱結核合並脊髓損傷是預後最差的一種類型。
6、腰椎結核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1)腰椎活動受限。腰部生理彎曲消失,椎旁肌肉保護性痙攣,使腰部處於高度保護狀態,限制脊椎活動而減輕疼痛,這是腰椎結核早期出現的明顯體征之一。從地上拾物時,盡量屈髖屈膝直腰下蹲,而避免彎腰取物,即拾物試驗陽性。俯卧位脊柱後伸試驗亦為陽性。
(2)脊柱畸形。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由於椎體破壞塌陷與變形,導致腰椎明顯後突畸形,側突畸形極少見。隆起處多伴有明顯之壓痛及叩擊痛。
(3)寒性膿腫。寒性膿腫對於腰椎結核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膿腫形成緩慢,且無急性炎症特徵,故稱為「寒性膿腫」。膿汁一般稀薄呈米湯樣,內含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乾酪樣物質、壞死椎間盤組織和死骨等。腰椎結核的寒性膿腫多位於一側或兩側的腰大肌,可引起腰大肌刺激症狀,導致髖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托馬斯征陽性;亦可沿腰大肌流注到兩側髂窩、腰三角、股三角處,膿腫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如繼發感染,則伴有急性化膿性炎症特徵。
(4)全身症狀。早期患者可無任何症狀,亦可有全身不適,疲乏無力,午後低燒,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現。
實驗室檢查:結核患者的血色素偏低,白細胞總數不高,但淋巴細胞偏高,血沉快。
(5)X 線情況。早期病變椎體有骨質疏鬆,椎間隙變窄,椎體上、下緣模糊;晚期椎間隙消失,椎體破壞,有死骨及空洞形成,腰大肌陰影增寬。
7、骨與關節結核的護理常規
骨與關節結核是一種繼發性病變,原發病灶多在肺部,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常見部位為脊柱,其次是膝關節、髓關節和肘關節。臨床表現為全身的結核中毒症狀和局部症狀,後者依部位不同症狀有異,病灶可形成膿腫,並可沿筋膜間隙流向遠處。膿腫在脊柱可出現相應的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合並有癱瘓。治療是整體與局部兼顧。全身治療包括休息、營養、一般支持療法和抗結核病的應用;局部治療則是制動、膿腫穿刺、局部注射抗結核葯物和手術(病灶清除術)。護理措施根據不同的部位而定。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焦慮;②軀體移動障礙;③自理缺陷;④營養不足;⑤疼痛和肌痙攣;⑥有發生窒息的危險;⑦有發生褥瘡的危險;⑧潛在並發症--癱瘓或癱瘓加重;⑨術後潛在並發症--氣胸;⑩知識缺乏:功能鍛煉及出院後自護知識。
一、焦慮
二、軀體移動障礙
三、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參照"骨科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四、營養不足
參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五、疼痛和肌痙攣。
相關因素:關節結核。
主要表現:關節不適,攣縮畸形。
護理目標:病人疼痛和肌痙攣症狀解除或減輕。
護理措施:
1 一般情況差,體溫較高,截癱或椎體不穩病人絕對卧床休息。
2 用石膏綳帶、牽動等制動以緩解肌痙攣和疼痛。其護理參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重點評價:
1 病人局部疼痛和肌痙攣是否減輕或消失。
2 制動措施是否適合於病人個體。
六、有發生窒息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頸椎結核並有咽後壁膿腫。
2 全麻術後未清醒時。
主要表現:
1 呼吸、吞咽困難。
2 誤咽、誤吸後嗆咳、頻死感。
護理目標:
1 病人所進食物的質地與進食方式符合病情需要。
2 病人全麻清醒前能得到妥善護理。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屬說明頸椎結核出現咽後壁膿腫時可導致吞咽困難。
2 指導病人進食食物的質地與進食方式:根據吞咽程度選擇質地松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豐富維生素與果膠的軟食、半流質乃至流質,進食速度均勻且慢,防止食物嗆入氣管而窒息。
3 全麻術後病人在清醒前去枕平卧,頭偏向一側,並有專人守護,避免嘔吐物誤吸。
4 一旦出現窒息,迅速吸出異物,必要時氣管切開。
重點評價:
1 病人進食食物的質地與進食的方式是否依吞咽困難程度而定。
2 病人全麻術後是否處於妥善的體位,並得到專人照顧。七、有發生褥瘡的危險
參照"骨科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八、潛在並發症--癱瘓或癱瘓加重
相關因素:
1 體位不當致脊髓受壓。
2 手術後脊髓水腫。
主要表現:
1 首先出現運動功能障礙,下肢發硬、顫抖無力且軟弱。
2 繼而感覺功能障礙:麻木。
3 然後大小便功能障礙:尿瀦留、便秘和腹脹。
4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皮膚乾燥、無汗。
護理目標:
1 病人了解體位不當可以導致癱瘓或癱瘓加重之嚴重後果,並能配合維持適當的體位。
2 病人未因體位不當而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3 病人術後的脊髓、神經功能得到及時觀察,出現異常時能得到及時處理。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屬反復說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強調脊柱結核輕癱病人不能下地活動,以免導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2 輕癱病人絕對卧床休息。
3 脊柱結核病人翻身時,注意保護病灶部位:
(1)頸椎結核病人翻身時,應有專人保護頭頸部。
(2)卧於帶頭的石膏床上翻身,以避免直接翻身不當造成脊髓、神經損傷。
4 脊柱結核病人行病灶清除術後,注意觀察其雙下肢運動、感覺、大小便等情況。若功能改善,表示已解除脊髓受壓;若功能變差,則可能為脊髓水腫等,應及時報告醫師作相應處理。
重點評價:
1 病人及其家屬是否能配合維持適當體位。
2 病人是否出現因體位不當所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3 病人術後是否出現癱瘓或癱瘓加重。
九、術後潛在並發症--氣胸
相關因素:胸膜損傷。
主要表現:呼吸淺快,患側呼吸音低,叩診呈彭音。
護理目標:病人呼吸逐漸平穩,無明顯缺氧。
護理措施:
1 密切觀察胸椎結核病人行病灶清除術後的呼吸情況,是否伴有紫紺。
2 高流量吸氧。
3 病人行胸腔穿刺閉式引流術後,應保持引流通暢。
重點評價:
1 病人呼吸是否趨向平穩。
2 病人胸腔閉式引流是否通暢。十、知識缺乏:功能鍛煉及出院後自護知識
相關因素:
1 病人未接受過專業知識教育。
2 病人害怕鍛煉加重病情。
3 病人不了解出院後自護的重要性與方法。
主要表現:
1 病人不了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與方法。
2 病人畏懼鍛煉。
3 病人對病程與治療過程茫然,不知如何鞏固手術療效,達到康復。
護理目標:
1 病人及家屬了解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病人能進行功能鍛煉。
3 病人了解疾病治療過程,並能在出院後按照要求實施。
4 病人家屬及社會(如單位)等支持系統狀態良好。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長期卧床的病人,主動翻身、坐起、鼓勵下床活動(截癱或脊柱不穩者例外)。
3 合並截癱或脊柱不穩者,鼓勵病人作抬頭、擴胸、深呼吸、咳嗽和上肢運動,同時進行被動活動並按摩下肢各關節,以防止關節粘連、強直。
4 進行功能鍛煉時應注意:
(1)術後1-2天內有發熱時,則不宜鍛煉,以免引起疼痛,加重心臟負擔,使病情惡化。
(2)活動量根據病人耐受能力而定,以不感到疲勞為宜,且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3)鍛煉過程中,觀察病人有無不良反應。如出現活動後精神不振、疲乏無力、疼痛加劇、病情加重等,應暫停鍛煉。
5 向病人及其家屬介紹病程與治療程序,尤其是出院後的配合,以鞏固手術療效,達到康復目的。
(1)向病人及其家屬說明骨與關節結核的病程較長,療效緩慢,完全康復需1-2年,出院後仍需共同配合治療,才有可能治癒,並減少復發率。
(2)適當休息。
(3)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粗纖維、豐富果膠成分的飲食,以保證營養的需求。
(4)堅持葯物治療,因為骨關節結核病灶進展較慢、血液供應較差,影響葯物的滲入,因而用葯時間較長。用葯時間根據結核病灶的不同而異:①膝、肘、腕、踝、手、足等中小關節結核用葯時間為1年左右。②肩、髖、骶髂、脊柱等大小關節結核用葯時間為2年左右。③觀察葯物毒副作用,定期到醫院檢查血象、血沉、肝功能、聽力等,並向醫師匯報主觀症狀。
(5)了解痊癒標准,避免過早中斷治療。①全身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血沉正常。②局部無明顯症狀,無膿腫或竇道。③X線片顯示膿腫消失或鈣化,無死骨或已被吸收、替代,骨質疏鬆好轉,病灶邊緣骨輪廓清晰或關節已融合。符合上述三項者表示病變已停止。④起床活動一年或工作半年後仍能保持上述三項指標者,表示已基本治癒。⑤若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一般情況變差,症狀復發,血沉增快,表示疾病未治癒,或靜止後又趨活動,仍應繼續全身治療;若X線檢查再次出現膿腫及死骨,或發現原來病灶清除仍不徹底,應考慮再次手術。
重點評價:
1 病人及家屬是否了解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病人是否了解出院後自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