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4節處有半錐體

脊柱4節處有半錐體

發布時間:2021-05-04 15:26:53

1、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1)脊柱4節處有半錐體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2、先天性半椎體

搜了些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手術治療 根據脊柱畸形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脊柱側凸的進展速度、畸形的部位及病原菌的年齡而決定術式。

(1)脊柱原位後融合術 適應於脊柱畸形輕至中度、外形尚可,畸形發展不快者,尤其單側未分節者適合做此類手術。手術時機宜在5歲前,有利於控制畸形的發展。可採用自體髂骨作為骨源,融合范圍包括上、下兩個正常椎體。

(2)單側椎體骨骺固定術 對椎體凸側的前方和後方進行融合,阻止其過度生長,使脊柱凹側繼續生長,達到矯形目的。但對有過度後凸者不宜做這類手術。

(3)脊柱側凸的矯正及融合 適合於脊柱畸形嚴重者。術前需行脊柱牽引,防止術中脊柱突然被拉長而發生脊髓操作內固定矯形方法可選用Harrington棒Luque棒。

(4)半椎體切除術 適應於骶椎連接部位所引起的脊柱傾斜和失代償。提倡早期手術,以免發生繼發骨性變化。切除半椎體後,用壓縮棒進行固定。如合並有不仍髓分叉或神經閉合不全,則有先行凸側腰、骶1椎體之間半側融合術。

(5)脊柱截骨 適應於年齡較大或者青春期的患者,其椎體單側未分節、病變部位僵硬、嚴重成角側凸。如脊柱岫側有肋骨融合術中應將其切除,通過脊柱前入路行楔形截骨及融合術,這一手術難度較大,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脊柱狀晶矯形醫師來完成。因手術引起脊髓損傷危險較大,術前應向病人及家長交代清楚。

樓主,你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但是百度這里不是能解決這么大問題的地方,這里的人大多不具備專業知識。對你負責些,去上海北京之類的大醫院治療吧,給孩子最好、最及時地治療!祝健康!

3、有哪位仁兄知道脊柱方面最好的專家在哪裡,我的腰四椎體半椎體,先天畸形,28歲,女,現在導致脊柱側彎,

脊柱矯形的話南方應該是南京鼓樓醫院,北方應該是積水潭

4、半椎體引起的脊柱側彎必須手術嗎?手術風險大嗎?還有別的治療方法嗎?【半椎體引起的脊柱側彎】

如果肺功能有影響,可以考慮手術
如果你覺得現在外觀影響不大也可以不手術
可以拍個骨盆片,如果骨gou(抱歉,沒找到字)閉合,說明不太會進展,可以不手術
如果外觀要求高,手術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支具不會有什麼好作用。
手術風險你的情況看還可以,難度不算大。

(鄭永宏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脊柱有哪幾部分組成?如何連接?

正常人的脊柱分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個部分。頸椎有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個和尾椎4個,共汁33個脊椎骨。成年人的5個骶椎長在一起成為骶骨,4個尾椎也互相融合成為尾骨;因此,實際上可以活動的椎骨僅26個。它們通過周圍的肌肉、韌帶相關節囊組成一個能活動的、並有強大的支撐力量的中軸。它起著保護脊髓,維持人體活動,並將頭頸與軀乾的負荷傳導到骨盆的作用。

6、一側出現二個半椎體 如何治療

椎體生長不對稱主要是由於分節半椎體造成的,尤其一側出現二個半椎體時可出現嚴重脊柱側凸,當椎體後方出現半椎體時則導致後凸成角畸形。半分節半椎體與相鄰一個椎體融合,側凸畸形相對較輕。

絕大多數先天性後凸畸形非手術治療無效,有效的手術方案有二種:單純後路融合術及前後路聯合融合術。

一、後路融合術後路融合術適應證包括:①早期(5歲以下)發現的I型畸形,仰卧側位片畸形小於50。。②5歲以下Ⅱ型畸形無需矯形,手術僅為阻止其進展者。對於早期發現的I型畸形,後路融合並不能矯正畸形,因為在發育階段,前方尚存的生長板將持續生長。可自動緩解後凸畸形。術中病椎及上下方各一正常椎。術後採用矯形石膏(Risser抗重力型)固定。卧床4個月後戴石膏行走,6個月時應已堅強融合。對於第2種情況(Ⅱ型),前路融合已存在,僅需後路融合防止畸形進展。

二、前後路聯合融合術

(一)I型椎體形成缺陷畸形前後路聯合融合術是治療先天性後凸畸形的主要方法。畸形前方存在骨性成分缺失(先天所致前柱缺陷)和軟組織攣縮(特別是前縱韌帶),手術目的是切除攣縮的韌帶、纖維組織及遺留的軟骨,並植人自體骨重建前柱。由於原有骨性缺損,無需椎體截骨,除非存在脊髓壓迫。

前路手術採用常規經胸或胸腹聯合人路。結扎後凸節段血管,暴露脊柱對側,完全切除攣縮的韌帶及纖維環,除後側纖維環外所有椎間盤均需切除。除截癱患者需減壓外均不需進入椎管。經前路松解後,脊柱柔韌性增強。此時麻醉師牽引頭部.助手推擠頂椎可獲良好矯形並嵌入支撐植骨塊。雖然肋骨也具有一定強度,但多採用自體腓骨。將其餘自體骨放置於椎間隙及支撐骨塊周圍,逐層關閉切口。

如後凸畸形嚴重,松解軟組織後需用矯形裝置進行矯形如Santa Casa撐開器及Slot撐開器等。矯形裝置使病理性後凸獲緩慢而穩定的撐開力,術中可行脊髓監護及喚醒試驗。如已獲最佳矯形,在撐開器後側放置腓骨支撐植骨,取除撐開器並放置第二支撐腓骨,在前方支撐骨塊及後凸畸形所形成三角內填塞肋骨及骼骨條。前路放置內固定效果不理想,內固定宜放在後側。

後路融合時必須包括畸形全長及上下方各一正常脊椎,較前路融合稍長,並採用自體植骨。內固定作為植骨融合的輔助手段。對單純後凸畸形,主要作用力是後方壓縮及「三點」矯正畸形,無需撐開。如後凸合並側凸,在側凸凸側放置加壓裝置後,可在凹側進行撐開。所有行前後路融合而無內固定者,均需配戴Risser過伸石膏(包括頸部),以維持背伸位及防止軸向短縮。單純支具固定不牢,除非24h配戴Mil-waukee支具並絕對卧床。如病人採用兒童型後路內固定器,亦需24h石膏或支具固定。青年或成人採用CD或其他相同器械則無需外固定。

與脊柱4節處有半錐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