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是豎脊肌還是脊柱損傷
豎脊肌是腰背痛患者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塊肌肉,因其在背部往往比較明顯,手往下方觸診容易摸到,因此,它也是我們臨床上腰背痛患者中處理最多的一塊肌肉。那麼它為什麼那麼容易損傷呢?這就得從它的解剖以及功能來談起了。
豎脊肌又叫骶棘肌,是位於腰椎旁的一組肌肉,從內向外依次為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展軀干,如果豎脊肌出現功能障礙,無論是痙攣或者張力增高,都容易使患者出現腰痛症狀。究其易受損的原因,是因為豎脊肌的靜態作用在對患者的日常活動、運動中的維持姿勢和動態活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當人處於正常站立姿勢時,豎脊肌其實很少是發生活動的,脊柱通過關節和軟組織獲得平衡。約75%的正常人重力線通過第四腰椎前方。豎脊肌短暫持續作用或間斷活動避免脊柱下降從而獲得軀體平衡。但是一些人的重力線在腰椎後方,此時,就需要腹肌收縮而避免脊柱後伸。
頭或上肢向前活動時,下方豎脊肌活動增加。負重時,豎脊肌活動也相應增加,並與負重量和負荷在身體的位置相關。這些動作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些動作,每次我們做這些動作,我們的豎脊肌都在運動。
當重心向一側偏移時,如一側手握重物,對側豎脊肌易收縮則以防止軀干側屈。這也是我們背單肩包不僅會頸肩痛,也會腰痛的原因。
坐立時豎脊肌活動和體位有關。有靠背和沒靠背,靠背的的傾斜角度都會使豎脊肌活動發生變化。
2、整脊療法後的反應?
剛開始做整齊療法的時候,她的反應還是很大的,因為很多人適應不了
3、整脊對哪些疾病治療效果最好?
坊間有些整脊治療誇大療效,宣稱氣喘,過敏性鼻炎,失眠,胃腸道等諸多疾病都可藉由整脊治癒。而國外曾有一些研究質疑整脊的療效,認為幾乎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實,整脊可以治療背痛,頸部疼痛,氣喘,過敏,頭痛等問題。目前,整脊只對於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如急性頸痛(像落枕),急性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急慢性腰扭傷等問題,有比較好的療效。至於其他如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內科疾病,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整脊的效益。而是否即早治療,也會影響整脊的效果,如果發生半個月以內就接受治療,效果會比變成慢性疼痛後再治療要好。此外,調整生活型態和運動才能促進疾病復原。治療效果一半靠自己,絕非只靠「喬」骨頭,就能永遠擺脫病痛之苦。汪作良醫師指出,身體具有自我療愈能力,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愈系統,接下來,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姿勢習慣,並配合運動,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所以,病人第一次來看診,他除了診斷,矯正治療外,一定教病人運動,復診時,要病人做一次給他看,確保病人做得正確,並一再叮嚀回家要持續運動。如果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整脊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 西醫的骨科主要以葯物,手術治療骨骼,關節,肌肉問題,而復健科則以物理治療,如冷或熱敷,紅外線,超音波,牽引,運動治療等為主。至於整脊著重的是「身體結構失衡」 ,也就是因為骨骼,關節錯位,或肌肉不平衡引起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脊椎滑脫等,不採取吃葯,打針,手術等方法,而是藉由治療者的手去調整,矯正偏移,不平衡的骨骼關節肌肉,使身體恢復無痛且最大的活動度。本身為復健科醫師,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理事長汪作良發現,傳統西醫對許多脊椎疾病的療效有限,吃葯,熱敷,電療等無法解決身體結構失衡而產生的病痛問題,因此,十年前他赴美學習脊椎醫學,並取得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脊骨神經醫學院博士,回國之後,以手法矯治病人錯位的骨骼關節肌肉。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認為,整脊確實能發揮目前復健醫學物理治療做不到的部份,例如脊椎錯位,物理治療的脊椎牽引或腰椎牽引只能恢復到一定程度,並無法更精細將骨骼調整回到正常位置。復健之後,疼痛不適雖獲得緩解,但骨骼錯位的情況可能還是存在,必須持續運動,避免惡化或復發。
4、脊柱就是脊椎嗎?
我也說不清!我截了一段!《對脊柱和脊椎的認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脊柱」和「脊椎」這兩個概念和名稱是不加區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幾乎就是同一個單詞。但是,筆者認為它們之間應是有區別的,其內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從中文的字面上講,「柱」與「椎」這一字之差就有所不同,「柱」有支柱之意,「椎」是指椎體,「脊柱」是指以脊椎為骨架,周圍組織為輔助而形成的柱狀體。而「脊椎」則是指由26塊椎骨相連而成的結構,且更多是指骨性結構。 其次,「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有所不同。筆者認為「脊柱」是指椎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再者,筆者認為「脊柱」在概念上有可擴展性,且其外延已經有所擴展,這當然也是應脊柱醫學發展的需要。即已將脊椎上端的枕骨、頭顱,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都看作「脊柱」的組成部分。如果進一步擴展的話,就連四肢也應看作「脊柱」的輔助部分或納入「脊柱」研究的范疇。因為雙下肢是支撐脊柱的底座——骨盆的,如果雙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會傾斜,脊椎就會隨之代償彎曲,而雙上肢就像是脊柱的兩翼,對調節「脊柱」的運動和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可以這樣認為:人體的脊柱是以脊椎為中軸,骨盆為底座,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抵抗),韌帶為保護和穩定,大腦和脊髓為中樞指揮,脊神經、體液和經絡為信息通道,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復雜的系統——脊柱系統。脊柱不僅支撐整個機體的重量,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懸掛於其上,而且還是人體主幹信息網路之所在,擔負著各種生命信息的傳遞、應答和處理等重要工作。 因此,脊柱與脊椎在概念和內容上是由較大區別的,脊椎只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解剖學、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要豐富而復雜得多,因而有脊柱系統(spine system)之說,且人體的九大系統無不與之息息相關。 21世紀,人們已充分感受到一個信息網路科技時代所帶來的便利。信息無處不在,因此對人體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的認識、研究也不得不考慮到「信息」這一要素。身心醫學模式雖然是從醫學的整體觀念出發的,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對人類疾病、健康的影響,但尚未更深入的認識到體內各類「生物信息」的擁塞、缺失或紊亂等對生命、健康、疾病所造成的重要影響。實踐證明有效的調節、疏導機體的生命信息,對於健康和生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醫學時代,由於「生物信息」及「網路傳輸」對機體生命健康的重要影響,使我們已充分認識到「諸多疾病的根源在於脊柱」。
採納哦
5、什麼是整脊正骨推拿 與普通推拿按摩有什麼區別
這些概念相當混亂。
6、穩定脊柱的肌肉有哪些
?
7、脊柱肌肉的拉力是多少
(L4-40kg的力)如果你想扭斷人的頸椎單靠力量是不夠的 要考慮角度(主要)和速度,還要考慮你扭的那個人的頸椎周圍肌肉的力量,還有在你扭他的時候他是放鬆還是緊張的。(速度夠的話5KG足夠了) 要用刀砍,你要不知道結構直接砍,就是砍個骨頭。如果入刀角度對還要刀快不用多大力量。15KG左右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