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結核手術注意

脊柱結核手術注意

發布時間:2021-05-01 11:27:04

1、脊柱結核的病人手術後應該如何護理?

一般來說,如果手術成功的話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但如果在康復期不注意衛生或運動節制而導致刀口破裂.那麼很容易發生後期感染.這樣就很危險了.
康復期一般應由專門護理人員全程式陪護進行鍛煉,一般以每天兩次,時間為早飯前半個小時,散步到稍感到疲勞為止.晚飯前半個小時也同上.注意讓病人的手部加強鍛煉,常作抓放運動.每天以二十次為佳,但也是分兩次完成.早晚各一次.鍛煉時千萬不能過累,更不能受任何程度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讓病人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情.這對快速康復很重要.

2、脊柱結核手術的怎麼選擇?

一般手術效果很差。
北京301醫院骨水泥治療方法似乎可取。
不妨去咨詢一下。

3、脊椎結核如果進行內固定治療會造成什麼影響?

脊椎結核分為頸椎結核、胸椎結核、腰椎結核和骶椎結核。其發病約占骨關節結核的2/3。發病機理多由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經血行、淋巴或直接擴散等途徑播散至脊柱部位而發病。在整個脊椎結核中,腰椎結核發病率最高,胸椎次子,頸椎、骶椎較少見。
脊椎結核發病多較緩慢,可經歷數月或更長時間,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對診斷及治療造成貽誤。脊椎結核早期常表現為倦怠、食慾減退、盜汗、午後低熱,消瘦等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功能障礙,拾物下蹲,行走身軀略呈後仰等症狀;當椎骨破壞嚴重時,可並發椎旁膿腫、脊柱後凸畸形、截癱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臨床對本病的診斷已不再是難題。過去對脊椎結核的治療多採用抗癆、制動,單純椎旁膿腫切開引流及死骨清除術;椎體破壞嚴重時進行自體植骨手術治療。術後要求絕對卧床休息3月以上,給病人造成極大的不便,亦容易出現褥瘡,植骨不活等術後並發症。隨著脊柱內固定材料的廣泛應用於臨床,脊椎結核的外科治療,加強了脊柱的穩定性,使術後病人在短期內可下床活動(一般1周以後),減少了術後各種並發症的發生,縮短了住院時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對脊椎結核手術患者來說,優質大護理對疾病的康復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術前,應和病人進行心理交流,給病人介紹手術的積極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及對手術的恐懼感;鼓勵病人多吃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以提高病人的手術耐受力;訓練病人在床上進行大小便,以適應術後需要;對發熱病人,在及時告知醫生的同時,給病人物理降溫,降低病人的體力消耗。
術後,在病人身心處於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需及時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便使疾病早日康復;由於術後病人傷口疼痛,咳嗽時疼痛加劇,病人不願咳嗽,不願咳痰,容易造成因呼吸道不暢而引發墜積性肺炎及窒息,故應鼓勵病人及協助病人排痰,防止呼吸系統並發症的發生;對於術後高燒病人,在給予葯物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物理降溫;對於術後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定時放尿,帶有引流管的病人及時排放引流液,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及傷口感染;術後病人床鋪要要保持整潔,皮膚保持乾燥,若床鋪污染要及時清理更換床單元;為防止褥瘡的發生,術後早期每兩小時翻身一次,翻身的同時給病人按摩肌肉,防止肌肉萎縮。鼓勵病人床上活動,防止關節僵直。術後病人由於手術創傷及卧床,要求給予流質、無渣、高營養飲食。根據病情可逐漸改為半流或普食;術後一周左右協助病人下床活動,病人活動時要有專人護理,防止意外的發生,隨著鍛練的加強及病情的康復,術後兩周左右,可在病房自主活動,術後三周左右可戶外活動。病人出院囑病人按時服葯定期復查。
脊椎結核的內固定術的開展縮短了病人的卧床時間,減少了術後並發症的發生,治癒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建議脊椎結核患者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確有手術指征者應及時早手術、治療以防後患。

4、脊柱結核患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術後什麼時候可以下地開始站立、行走訓練?
脊柱結核術後應立即開始康復訓練,對於下地站立、行走訓練的時間節點國內外存在一定的爭議與分歧。國外學者多主張早期下地行走,術後3天內即可佩戴支具下地。國內學者持相對保守觀點,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至少2周,才開始嘗試下地行走訓練。其實,在這方面,我們也要提倡個體化:即應該根據患者脊柱破壞的部位、范圍,手術固定的方式和牢固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骨質和身體狀況等綜合考慮,決定其下地站立和行走的時間。一般來說,如果病情允許,早期活動有利於肢體功能的早日恢復。
2.術後需要佩戴支具多長時間?
脊柱結核治療原則之一是制動。傳統的制動方法包括卧床、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和牽引等。一般情況下,手術採用器械內固定後,可以獲得脊柱即刻的穩定性,但為了確保制動效果,術後需佩戴支具3個月左右。復診時通過檢查X線片或CT,經醫生確認病灶區已實現骨性融合,可考慮取除支具。
3.脊柱結核患者運動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總的原則:在醫生指導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同部位、不同手術方式,應採用相應不同的鍛煉方式。基本步驟:手術後盡早在床上進行四肢的關節運動和肌肉力量鍛煉,以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手術後早期下地,在腰圍、頸托或者支具保護下,由家人攙扶下行走、扶拐行走,逐漸發展到獨自行走、長時間行走,再練習下蹲、甚至游泳、慢跑等。具體的運動方式、頻率和強度,應遵照醫生的囑咐。
4.脊柱結核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脊柱結核患者應補充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同時還應注意抗結核葯物與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免導致食物中毒和過敏等不良反應。如異煙肼能導致體內單胺氧化酶缺乏,進而降低胺類物質氧化能力。因此抗癆葯物治療期間應避免食用無鱗魚類、長時間放置的海魚等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異煙肼類也不可與含酪氨高的葡萄酒同時服用。乳糖阻礙異煙肼類葯物吸收,也不能同時服用。牛奶導致利福平類葯物吸收減緩,也應減少或避免同時服用。

5、請教 頸椎結核的手術指征和時間

手術治抄療脊柱結核,一般是分襲為微創手術治療和內固定治療,常常手術治療脊柱結核,要先將脊柱結核分兩期,活動期和癒合期,兩期的手術指征是有區別的。
活動期脊柱結核微創手術適應症為:沒有神經壓迫症狀,沒有有症狀後凸畸形的活動期脊柱結核。
而活動期脊柱結核內固定的適應症在此基礎上應該更受嚴格限制:1、活動期的適應症:出現神經壓迫症狀和體征的脊柱結核。脊柱結核膿腫形成、死骨空洞形成
、腰椎神經損傷、胸椎輕中度神經損傷、竇道形成、病灶復發、輕度畸形、輕度神經壓迫、脊柱不穩定等等病理變化,這樣的病例多數經過微創手術可以治癒。2、癒合期的適應症:出現由於後凸畸形導致的神經症狀和體征的癒合期脊柱結核。該類患者不是微創手術的適應症。是否需要手術,要看病人的要求。醫生一般不做預防性手術,後凸畸形多數沒有神經壓迫症狀和體征,多不需要手術治療。

6、脊柱結核手術後生活生有什麼需要注意

其實平時需要注意飲食的營養,應該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並選擇色,味,美具全的飲食.每日保證兩個雞蛋和適量的肉類,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早晚加餐飲用新鮮牛奶。

7、脊柱結核圍手術期及術後要注意什麼?

胸腰椎結核是骨科的常見病。手術採用內固定技術是解決病灶清除和脊柱穩定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成功,注意圍手術期護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病程比較長,症狀較重,多方求醫久治無效。住院期間患者心情復雜,一方面希望盡快手術治療,另一方面對治療信心不足,擔心治療效果,特別是當告知患者手術需要做內固定及植骨時,他們又表現出異常恐懼,懼怕內固定材料和植骨對自己產生副作用,如感染、松動、壓迫神經等。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首先,我們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安全性,介紹科內的技術力量;並安排同病種病例且術後恢復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室,讓其介紹自己的治療過程,現身說法,消除顧慮和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說明手術有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准備,手術植骨——髂骨是人體的「骨庫」,按常規取骨對身體無影響;介紹其他患者治癒情況和沒有手術治療的嚴重後果。對於症狀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上給予關懷照顧,使他們振奮精神增加信心。通過以上宣教及發放有關骨結核的治療與護理知識的小冊子,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增加治療信心。
2. 飲食護理
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並發膿腫後更使肌體消耗量增大,常出現低蛋白血症。患者面黃消瘦,如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則很難耐受手術的創傷,術後易致傷口不癒合及再次形成膿腫和竇道。這樣既加重了病人的精神痛苦又增加了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病情久而不愈,致使病人失去對治療的信心。因此,必須親自到床前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說明飲食是攝取營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既經濟方便,又符合生理要求。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指導患者正確進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並選擇色、味、美具全的飲食。每日保證2個雞蛋和適量肉類、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早晚加餐飲用新鮮牛奶,提供方便潔凈的就餐環境。有些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對飲食治療不理解,認為治療主要靠打針吃葯,飲食只是次要的,從而在飲食方面節省,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通過耐心細致地解釋,患者均能接受。
3. 卧位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術前需絕對卧床休息,目的是減輕椎體壓力,防止脊柱變形及神經受損,使病灶局限。患者卧床後,由於體位和習慣的改變,患者不能適應床上排便,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並指導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確方法,為術後長時間卧床做適應性准備。但有的患者對絕對卧床非常習慣,特別是大小便不願麻煩護士,我們都及時地做好每位患者的工作,耐心講解卧床休息的目的,在生活上給予熱心誠懇的幫助,並在病人床旁備呼叫器和將常用物品放置在病人宜取處,使患者真正認識到卧床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從而安心在床上渡過術前准備期,學會卧床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 術後護理
1.術後病情觀察
術畢返回病房後,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血壓、脈搏、呼吸,特記脈氧。在患者即將清醒時,可能出現躁動,此時須加強監護。
2.密切觀察呼吸變化
胸椎結核手術易損傷胸膜,如果術中胸膜破壞小,則予以修補;若未發現,術後則易並發氣胸,嚴重者可能發生縱隔擺動造成患者突然死亡,因此觀察呼吸變化十分重要。本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由於術中胸膜輕度受損未被發現,術後突然出現呼吸淺快、鼻翼扇動,自述胸悶氣短,我們立即報告醫生,並同時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迅速將床頭抬高,配合醫生進行對症處理,經以上及時正確地處理,患者症狀消失。
3.觀察切口滲血情況
由於胸、腰椎結核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多,術後切口處放置引流管以便引出滲出液。一般病人術後引流管接負壓,術後引流量24h小於400ML。如果前4小時大於400ML,則應立即查血常規,急輸新鮮同型血400 ML,同時將負壓引流改為自然引流。此外還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如為淡血性液應考慮是否有腦脊液漏,若有腦脊液漏則將平卧位改為頭低腳高位或健側卧位,減少腦脊液的滲出,同時胸腰段支具加壓固定,以防翻身不當引起傷口疼痛及出血。咳嗽、打噴嚏時要先用手壓住傷口,防止用力過大而造成傷口裂開加重出血,特別要注意對髂骨取骨處的觀察。髂骨處血液供應豐富,切口處易發生滲血,主要需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情況。 4.密切觀察下肢感覺運動情況
脊柱結核病人術後密切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尤為重要,通常與術前相比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壓迫已緩解,若功能變差或無恢復,則可能為脊髓水腫等,應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5.加強生活護理
患者術畢回病房後,先去枕平卧4-6小時,然後根據病情每2-3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必須保持正確的動作,防止脊柱扭轉造成內固定和植骨塊的松動、移位或脫落。翻身的方法是患者雙腿稍屈膝,護士一手托患者肩部,一手托臀部,雙手協同用力使患者側卧於一側;如有胸腔閉式引流管著,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為保持椎體穩定,在腰背部墊一硬枕支持,兩膝間放一軟墊,囑患者不要隨意翻動;截癱者足下放一硬枕防足下垂,卧氣墊床。為保持椎體穩定,還要解決患者的排便問題。
6. 預防術後並發症 內固定後,卧床時間大大縮短,術後三周可帶支具坐起或下地活動,但不能長時間離床做好預防褥瘡的護理。
7.預防肺部並發症
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教患者以最大吸氣量和最大呼氣量為一次,每三十次為一組,每日不少於3組。如為胸腔閉式引流,保持引流管暢通,管道不打折、扭曲,每日用無菌鹽水更換水封瓶里的液體一次,注意水柱波動情況,防止引流管松動。霧化吸入每日三次,以稀釋痰液易咳出。鼓勵病人吹氣球,每日吹1-2次。 8.預防腹脹及便秘
術後病人如為胸腹聯合切口,囑病人等通氣以後再進飲食,一般後路手術6小時後方可進食,術後三天禁食牛奶及豆製品,這是因為術後腸管麻痹,腸蠕動慢再加上乳製品、豆製品產氣,易引起腹脹。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按摩,方法是:(1)患者雙手交叉放於腹部,以臍為中心按摩,先以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摩30圈為一組,每日做3組;(2)用單手,雙手放腹中部,做振顫動作,可調節胃腸功能。通過按摩無一例因便秘行清潔灌腸者。
9.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囑患者隨時做全身肌肉靜止放鬆練習。在不影響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強調四肢關節活動,對截癱患者,協助其進行被動功能鍛煉,根據病情掌握鍛煉量和方法。鍛煉原則是從小運動開始,逐漸加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10.出院指導
堅持葯物治療 脊椎結核用葯時間一般為4-9個月,服葯期間應特別注意觀察有無聽神經損傷的症狀,如耳鳴、聽力減退等。同時還應警惕功能受損及發生多發性神經炎的可能,定期檢查肝、腎功、血沉、血象,並向醫生報告主觀症狀。

與脊柱結核手術注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