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練武為什麼要把脊柱拉直

練武為什麼要把脊柱拉直

發布時間:2021-04-26 22:30:28

1、練武的人為什麼都說要打通任督二脈?

任督二脈是人身的兩大最主要的經脈,他們實際是通的,只不過是不太順暢,練武的人說的打通,就是讓他們更加順暢。

2、琵琶骨在哪?為什麼傷了那裡就不能練武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就是鎖骨嘛
麻煩採納,謝謝!

3、初學者,我該如何扎馬步,正確的姿勢,最好有圖,謝謝啦

初學者扎馬步,正確的姿勢如圖一,

動作分解:1、預備式,立正,目視正前方,雙肩垂直,雙腳並籠,收腹挺身,呼吸均勻。

2、目視正前方,雙手握拳上提護腰,左腳向左側平移50cm(老傳統的方法是:腳趾向外開八字,然後腳跟外開八字,達到與肩齊平即可),腰椎下壓,與膝平齊,

3、目視正前方,挺身收腹,下盤不動,左手成拳向正前方沖拳,約10秒鍾時間,收左拳,出右拳,依次交替出拳,時間可由1分鍾逐步遞增至30分鍾,1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為自己安排訓練時間:每天三組(分早、中、晚三組),每組約半小時甚至更長為宜,長期堅持為妙。

初學者站馬步樁正確姿勢如圖二:

動作要領與渾圓樁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要求兩腳開立兩肩寬,腳尖向前。兩手體前上起,胸腹前抱球,百會上領,屈膝身體下蹲,成四平馬步樁(即頂平、肩平、腿平、心平),頂平則頭正,肩平則身正,腿平則勁正,心平則氣正。只有達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體達到內外相合(勁、氣、力、神合一)。古人曰:「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武指的是套路,功就是內功,通過站樁習練丹田內功。在武功里,有五丹田之說,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後丹田。上乘武功都是把丹田氣和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煉炁入骨,功夫直達上層。武術家指出,當內功習練到上乘階段,「氣運海底,重如泰山;氣運頂門,輕如鴻毛」。要想出真功夫,就要從站樁習練內功開始。

馬步樁是通過心、神、意、氣、形的鍛煉來強化身體的整體功能,站樁非常重視混元開合升降並帶著全身開合升降。這一練法的根本特點是,以腰椎(命門)為定點,混元為中心,氣隨意走。混元開,身體上下內外皆開,丹田氣貼脊,氣由脊柱(督脈)上行至頭頂,前面任脈下降至會陰;進一步由丹田上升通達兩上肢(肩、肘、腕、手),再往下,氣下行貫至兩下肢(胯、膝、踝、腳)。混元合,全身之氣復歸丹田而一炁混元。混元太極練到一定的階段,就能體會到體內氣機通經開竅(周身經絡外通四肢、內融臟腑),當臟腑與十二經脈都練通了,此時意識可接通虛空,從「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習練馬步樁的整體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神念氣階段:要求意念隨時隨地想著氣。氣是無形無相的特殊物態,但不是空無所有。可以從想體外之氣開始,意想著虛空有一種非常均勻、無形、無相、無色的特殊物質(這一物象功夫高的人感受得比較真實)。體內的氣機隨著形體的開合(好像全身的皮膚、毛竅在呼吸),與體外之氣進行交換,即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收虛空混元之氣源源不斷地進入體內,成為體內的能量,一股真氣在體內運動。使下丹田氣充足,全身筋絡氣血通暢。

習練馬步樁在含胸拔背的同時注重氣沉丹田,丹田氣貼脊,這是體呼吸的松腰法。只有含胸,腰勁才能自然用出,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松腰,須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是相輔相成,互為照應的。含胸不但要含住氣,而且要含住勁,讓真氣在體內流通,意識里很形象地感覺到氣往下暢通,這叫「神念氣」。進一步把氣用意念內斂到皮、肉、筋、脈、骨層層通透。混元太極十大要領指出:「能含胸,就能含住混元氣;能拔背,就能達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初練功者,感覺到的大多是人自身彌散在身體周圍的那一部分混元氣,經過勤學苦練,久而久之,意識對氣的感覺逐步地會強化起來,隨著功夫的提高,大家都能感覺到氣的實在性。由此進入第二階段「神觀氣」的練習。

二、神觀氣階段:有了神念氣的基礎,收視返觀,就可以練習神觀氣了。神觀氣就是用神意來體察氣,這是看氣的層次,觀氣有觀內氣和外氣之別,習練者在站樁中,可以看到氣或者是在狀態中對氣的一種特殊感覺。當能感覺到一種實在性以後,把精神與氣緊密地結合,而收到強化氣的作用。觀內氣是在觀外氣有感覺的基礎上,隨著習練者功夫進展,慢慢地會出現內視功能,閉著眼睛向里看,耳朵向里聽,用意念察覺體內各部。人體中的氣,有局部的氣,有整體的氣,這些氣不僅受形的變化的影響,也受意念變化的影響。所以古人強調靜觀,又稱「寂照」。隨著「寂照」功夫的深入,在站樁中會感受到一個模模糊糊的氣態人。這有兩種表現:一是籠罩在自身的實體外面較大的氣態人——這是感受到了自身氣彌散到自身周圍的景象;二是在體內是一個恍恍惚惚的氣態人——這是充斥在人體膜上的氣的形態。

練習「神觀氣」的階段,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但意識要一層一層地向膜里透,透到哪裡氣通到哪裡,等到氣練足了,身體自然會慢慢地下蹲,蹲到一定的程度可將膝蓋往裡擰著往上提,再往外擠往外翻,從大腿根後邊往外撐,把胯撐開,使真氣向身體里邊聚。在狀態中不但能體會到氣感,而且能體會到體內是一個通明透亮的氣態人。到此境界就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神入氣中」的練習。

三、神入氣階段:在神觀氣階段,神是主動觀察者,氣是被觀察的對象,神與氣似乎是互不相乾的。神入氣階段,則要求神真正地進入氣中,進一步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景象。傳統功法的習練基本是從裡面開始,先練下丹田氣,丹田氣練足了向外開,用內氣充開全身的毛竅、穴道,接通天地之氣,達到人天混化。現在的功法大部分都是從外向內習練,容易在民眾中普及。混元太極習練從下丹田入手,一層一層地往上走。下丹田氣練足了,丹田氣貼脊(煉精化炁),真氣由脊柱上升到中丹田,然後由中丹田連著脊柱在開合,氣機由中丹田上升到上丹田,意識接通虛空,收虛空混元氣為己所用。起步先練軀體混元氣,暢通形體,進一步練臟真混元氣(層層地向里滲透),練通了就能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但真正的神入氣中是意元體體察功能,當神能明確地觀察到氣後,由點到面,逐步進入整體的察覺,神意就能體察到氣機從皮、肉、筋、脈、骨、骨髓、臟腑、血液、細胞層層地通透,最後意元體入玄竅穴(意元體與臟真混元氣相合,合於混元竅),功夫高的人會達到意識氣化,神遊四方(真正地人天混化),與最原始的混元氣相融,再收回到人體內,進一步習練能達到高級境界。

馬步樁既是武功中煉炁入骨,斂氣入髓的上乘功夫;又是混元太極習練中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之法寶。動作雖簡單,但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練的過程中,可逐漸地體會個中妙境。上乘習練訣竅在於意念吃氣(體呼吸),即人與虛空相合,收虛空混元氣來補充人體能量。意內斂的過程就是練意、練氣的過程。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混元太極的練氣就是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動靜、開合、升降、出入、循環、往復的意識運用,把體內外之氣調動、聚集、充實起來,使氣血通暢旺盛,營運周身內外。內氣的調動、聚集和充實達到心神合一、神氣合一、心腎合一。後天返先天,中下兩丹田合於混元。把軀體之氣練通,融合於臟真混元氣。百會與會陰成一氣線,達到氣入骨、入臟,體內真氣就會更加充足了。從內向外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初步的人天混化(體察思維好的人,閉著眼睛能看到脊柱象一根通明透亮的氣柱子)。這種意境是五臟的臟真之氣與脊髓、脊神經細胞、腦髓、腦神經細胞合一了。這是「氣包神外」的層次,由此進入第四個階段「神氣合一」的整體習練。

四、神氣合一階段:神氣合一階段要求神與氣了無分別(即由軀體混元氣逐漸向臟真混元氣轉化,臟真更精細的混元氣向意元體凈化,當意元體氣機充足後,意元體就能統帥整個生命活動,這是神氣合一的高級習練方法)。下面以聚氣法為代表來闡述神氣合一的練法。

1、直腿喉呼吸聚氣法:兩腳開立,兩腳間距離一肩半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兩腳的中點。兩臂體側前上起,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沿中線下落,至面前呈合十手(掌根與肩平,中指尖向上,不低於印堂,掌臂內側外撐,使兩小臂有一個向外的微小弧度,肘略低於肩,並用內力外撐,使肩井穴下塌)。百會上頂,下頜回收,耳根(乳突靠後有名玉樓穴,又稱提氣穴)用力上提;耳根下面(胸鎖乳突肌)和頸項後面的肌肉綳上勁,使鎖骨、胸骨和肋骨上提,並把頸項部固定住,兩腿綳直,膝部四面用力(膝蓋和後面腘窩使勁向後綳直,膝蓋前面使勁把腿拉彎,膝蓋內側的膝眼使勁往外擠,膝蓋外側的膝眼使勁往裡擠),以外向里擠,向里貫氣。裡面氣充足後,由里向外通透(踝關節也是一樣),鶴頂穴上提;恥骨往後貼,小腹回收,腰向後放鬆,泛臀、圓襠,會陰上提,尾閭下垂,髂前上棘往腰陽關上收,同時推著兩肋向上提升並向兩側開張,百會(天門已開的用天門)和會陰形成一條直線。用喉呼吸,吸氣時以中趾帶動腳趾抓地,腳心內含,同時兩手中指內擠,掌心微含,前後陰和會陰收縮上提,三陰合一,合於混元,五心並合,合於混元;呼氣時,腳趾放鬆,腳心著地,同時兩手中指恢復原狀,前後陰和會陰不要完全松開,仍要有上提之意。通過呼吸運動,可使十二經脈(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都得到很好地鍛煉,使周身筋脈活潑,氣血運行暢通無阻。通過鍛煉,使周身一家、內外合一、氣力倍增,筋骨堅實。

2、下蹲喉呼吸聚氣法:丹田氣充足後身體下蹲,上身保持中正,小腿外側盡量堅直,膝蓋不過腳尖,百會上領,尾閭下垂把脊柱拉直,同時腰部命門向後放鬆,配合喉呼吸,這樣就明顯地感覺到上下、左右、前後都在向混元及脊柱聚氣。在練習中,需要吃氣的話,可不張口不出聲,意念用全身毛竅來吃氣。真氣從里向外沖,沖開關竅、穴道,全身的關竅、穴道包括毛孔,都能受意念的支配。意動氣動,氣動竅開,人與自然就能心心相印、信息相通。古人曰:「練皮容易練肌難,練肌容易練筋難,練筋容易練骨難,練骨容易洗髓難。」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悉心體會,方能成效。習練此樁目的是鍛煉內氣,使氣在緊張之中仍能沉著平和,周身勁氣合一,練出整勁來,並使周身筋脈靈活,骨肉堅實,習練日久,自可化拙力為真勁。初練者如懶散之人忽騎乘終日,腿、足、腰、臂極其酸痛睏乏,反覺勁力不進而退,這便是換力。凡從前之浮力虛氣,必須全部換掉。此時不可畏懼退縮,宜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以兩腿久站不覺痛,兩臂不覺酸,但覺氣沉丹田,足力堅強,氣力大增為目的。隨著功力的提高,身體下蹲,沖開骶髂關節與髖關節,也就是開前胯和開後胯。

3、暗勁松腰體呼吸聚氣法:姿勢要求同前,第一步吸氣時,意念帶著胯關節和會陰往命門縮,肩關節往命門蹋,百會也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一塊兒往回縮。呼氣時肩和胯松開,反復練習。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加上肘和膝。吸氣時,意念帶著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同時肘關節催肩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加上手和腳。吸氣時,意念帶著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同時手指扣抓,手心內含,手催肘,肘催肩,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礎上和丹田氣結合,習練內外三合(外三合:肩與胯合、合於丹田,肘與膝合、合於丹田,手與足合、合於丹田;內三合:心與意合、合於丹田,氣與力合、合於丹田,筋與骨合、合於丹田)。真氣充足後運化周身,引動內氣入骨、入髓,一層一層地向里透,從煉炁入骨到斂炁入髓,反復練習。第五步在第四步的基礎上向高層次習練,軀體混元氣向臟真混元氣轉化。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天、地、人相合,精、氣、神相融,三田合一,合於混元。會陰至百會形成通天徹地的無形炁線,連於虛空母體合於脊柱。十二經脈練通好像十二條大河,奇經八脈是與十二條大河相通的湖泊,任督二脈是湖泊的主幹。身體從量變到質變,百脈通暢,百病消除,整體功能提高。詩曰:勤學苦練為何因,立志調和精氣神;君求長生須保精,純精化氣除病根。五氣歸元坐金蓮,三昧真火運乾坤;凝神還虛方為道,脫胎換骨修真人。

以前少林寺弟子習練馬步樁(動作要領參考混元太極拳大馬步樁)。時間要求第一次站樁從30分鍾入手。初學者身體略高一點,等內氣起來以後,身體自然會往下蹲,直至蹲平為標准。隨著功夫的增長,時間逐漸延長,從30分鍾到60分鍾、90分鍾、120分鍾……若天天堅持,直到一次能輕松地站3~5小時,馬步樁習練達到了一小乘。進一步上梅花樁練習,上乘站樁習練內功則需要明師指點,內外兼修。古人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習練內功既是拳法練下身穩健的基本功,又是硬氣功里的上乘功夫。它不僅能用來強身健體、祛病延年,而且常常被拳師用來貫注於拳法之上,增加內力,使招沉、力實。內功習練者還可以行氣入膜,抵禦拳打腳踢。

古代少林寺武僧習練馬步樁,腿上、身上加鐵沙(即沙綁腿、沙背心)。腿上從2斤重開始,每隻腳各1斤。每月各加半斤,一直加到36~50斤為止;沙背心約從10斤重開始,每月加1斤,一直加到46~60斤為止;以上功夫大約需要4~5年,身帶鐵沙82~110斤,一次性能輕松地站樁兩小時以上,並且能自如地練拳。則功夫習練已達到了中乘階段,習練者同時可以加練輕功。

古代的輕功也是身帶沙背心、沙綁腿,大約從12斤重開始,在土坑裡作上下跳越,從 50公分高土坑開始跳,身上每月加1斤鐵沙,同時土坑挖低2公分,等到土坑與本人一樣高度,身帶鐵沙約70多斤,能自如地在土坑裡跳出,進一步可以習練飛行術,日久功夫直達上乘,則能飛檐走壁(此輕功習練大約需要8~10年時間)。

當內功、輕功習練到上乘階段,不但能達到松腰開竅,手腳輕靈,行走如燕飛,練拳招勢快如閃電,而且可以達到力托千斤,卧釘床、刀床破石,頭頂開磚,銀槍刺喉,腹頂鋼叉,汽車過身等等;如果用在健身養生上,則意到氣到,氣到病除,氣足竅開。

習練馬步樁的內功層次

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善悟漸修,從局部走向整體,以運化剛柔為特徵。內功習練到深層次,身體從量變到質變,氣滿渾圓身;在運用中,神氣合一,隨意用之,無往不可;剛中有柔,柔中蘊剛,氣隨意走,千變萬化;靜則渾然一體,潛如無極;動則靈活敏捷,變化莫測。擊人如雷電,無可阻擋。如果用來行氣治病,效果也好。這層功夫有先天慧根的人,加上勤學苦練才能成就。

中乘功夫以剛柔相濟、動靜一如為原理,神氣相凝為其特徵。與上乘功夫相比還不能運化剛柔,但可以以神御氣,以氣運身,打通周天,真氣充滿內膜,入骨、融臟,百脈暢通,能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妙用。中乘功夫,人人可練可得,只要神守體內,長期練習,水到渠成。下乘功夫以神氣會合,在意識引導下,氣自然能夠在體內運行,是內功習練的基礎,以鍛煉身心健康為目的。

4、小學生練武有什麼好處

練習武術能發展少年兒童的柔韌、靈敏、耐力、速度、力量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能培養少年兒童刻苦、耐勞、勇敢、頑強、熱愛祖國和民族自豪感等優良品質。 少年兒童練武應注意下述幾點: (一)對少年兒童初學武術來講,要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由於少年兒童骨骼沒有發展完善,具有很大的可朔性,如在平時訓練中養成了駝背或脊柱前彎的習慣,胸部就會發生畸形,有損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 (二)少年兒童在樁功練習時,應注意民量少,時間短、姿勢稍高、次數可多 ,這種方式利於恢復,不會造成疲勞。 (三)由於少年兒童思想單純,好蠻干,更要注意避免拉傷,即使進行靜止、被動的壓、搬、撕等練習,也要防止過這猛的動作。 (四)少年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較早,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佔主要地位,主要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少年兒童極容易被一些新鮮事物吸引,並好模仿,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都是在教學時應注重示範。 (五)少年兒童要以動力性練習為主,少用靜力性練習,在練習一般身體素質進,多採用爺卧、俯卧起身、引體向上、跳繩、俯卧撐、手倒立、跑步等。還宜把武術練習與游戲相結合。... ...

5、(1/2)為何每次早上起來,活動一下關節,關節都能響,尤其是腳腕、手腕,還有脊柱?(我是練武的)是不...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

6、練武的人打架就一定要挨板子嗎?

既然師傅這樣說了 你就聽著,有機會就把理由說給師傅聽一下。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別往心裡去,話說你的師傅應該是個大家把,慢慢跟著練吧,你要知道你練一段時間以後就算不還手讓別人打 別人都很難在傷你了,但是如果你還手的話就會傷人的,特別是勁出來以後及其容易傷人,你師傅是在為你以後著想,不然你現在就習慣和別人打架還手,以後學出來很容易傷人的 萬一真的傷了人命 倒霉的還是你。(你師傅不錯很羨慕你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有好師傅了)

7、蹲馬步的正確姿勢

馬步是許多門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馬步大同小異,站馬步樁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練腿力,二是練內功。站樁就是聚氣

馬步是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馬步樁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采半蹲姿態,因姿勢有如騎馬一般,而且如樁柱般穩固,因而得名。馬步蹲得好,可壯腎腰,強筋補氣,調節精氣神,而且下盤穩固,平衡能力好,不易被人打倒,還能提升身體的反應能力。馬步是練武前的基本功之一,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意指空學那些拳譜套路上的招式,而沒有實際進行全身肌肉的重力與耐力訓練,最終將會淪為花拳綉腿。 馬步是大多數中國武術門派所採用的基本的樁功訓練,包括形意拳等極少的拳種也有樁功,如三體式,只是內家拳的樁功與外家拳的樁功與外家拳有一些外形上的區別,並且以馬步為基礎。 通過練習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完成對氣血的調節、精神的修養的訓練,鍛煉對意念和意識的控制。在蹲馬步的時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靜氣,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肌肉縮進,腿部肌肉緊張,以圖達到全身性的綜合訓練。這種樁功,由於是長時間的靜功,所以對於人體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鍛煉,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有效的提升在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反應能力。 武術的許多門派中,常把馬步樁作為最基本的樁功之一進行訓練。它一直都被武林前人視為一種不可不練的、對內功的增長和提高搏擊能力極為有效的訓練方法,也常以步法的形式出現在許多套路中。作為一種樁法和步法,它為什麼會受到特別的重視,它在武功訓練中又是如何產生那種特有的效應,練習它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大致有哪些呢?

馬步樁作為內外家都修煉的基本樁功,其練功方法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拳種,有以修身(練體能)為主和修心(以培養意念)為主的,大致可將其分為兩類。一是通過不斷增加練功時受力的強度,加大靜支撐力力度來增強內臟的功能,以及肌肉的力量和承受力。二是站樁時側重於意念和假想來增加功力。當然,這兩者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只是在練功時側重於哪一方面的問題,決不能將兩者分開來進行練習。 當然,由於練習此樁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故而其姿勢和意念的引導也是不一樣的。 若以增強體能為主,如演練套路、硬氣功、排打功、鐵布衫以及增加自身力量的鍛煉等,就要從不斷增強靜支撐力開始。不管馬步還是丁馬步,勢子都要由高到低,受力由弱到強,時間由短到長,通過靜支撐力的作用來達到內強外壯的目的。此練功方法多為以少林拳為代表的外家拳、硬氣功等功法採用,往往能練就超常的體能和不可思議的功夫。 以武當拳為代表的內家拳,其樁功多以意念的培養為主,在站樁時特別強調意念和假想的主導地位。因此樁法的步法相對要小一些,勢子相對要高一些。這樣做相對減少了腿部肌肉的承受力,以便能靜下心來進行假想和意念的培養。而站樁的時間相對要長一些,站樁時要求多以松、靜為主。 上面所說的都是相對而言,並非樁步大下勢深就不能練習意念的培養,也不是勢子高步子小就沒有練就肌肉和內臟承受力的功效。關鍵還在於個人體能的好壞、功夫的深淺,以及練功時所追求的目的。假如一個人的功夫較深,一口氣可以輕松地蹲上半小時的馬步樁,那麼他就可以更多地注重意念的培養。這樣既增強了體能又培養了意念,真可謂一舉兩得。反之,如果體能和功夫都不行,站樁時勢馬步

子又較低,還沒有站上3分鍾,兩腿就開始戰抖,同時胸悶憋氣,哪裡還顧得上去存意假想呢。很多練功者特意將樁功架子放高些,就是為了能夠相對輕松地去體驗意念和假想。因為意念和假想的培養需要相對的放鬆和較長的站樁時間。 當然,馬步樁的練功要求在不同的門派中,還有各自的具體法則,並無高低之分,只有練功的目的不同、要求不同罷了。 總之,馬步樁在武功中,是一個非常有效和非常實用的基本樁功。常練此樁對武功功力的增長是非常有益處的。

編輯本段馬步健身術

步驟

第一步,低樁(九十度)馬步沖拳(拳心要空),一次約100下(約30秒可完成),練後要意守小腹三分鍾。每天練兩次。 第二步,一天增加10下,一日不可斷。 第三步,三月後,便可一次完成1000下;如能到2000下更好;一次不要超過10分鍾(一般一分鍾200下)。 第四步,當達到1000下時,不再沖拳,只習四平式馬步樁功,靜站即可。如是達到10分鍾則結束,意守小腹3分鍾。 第五步,當達到第四步不費力時,雙手握拳屈肘做雙峰貫耳式(拳心向前,拳眼向耳),盡力向後扳;同時,站四平馬步樁,塌腰挺胸,如是10分鍾,結束。意守小腹3分鍾。

效果

1. 力大千斤,行步如飛。 2. 內氣可貼背走,氣通督脈,上達頭頂並回丹田(不是氣通周天)。 3. 精力充沛,飯量增加,睡覺極香。 4. 帶脈、督脈真氣通暢,小腹時有熱團,口中津液常滿。 5. 如果功夫下得深,則內氣鼓盪充沛,可隨意而行;帶脈及小腹、腰處,以手碰之可自然騰起。與人碰一下手,可知對方「空不空」(有無內力及達到的程度)。 6. 如果第五步動作下的功夫足夠,當達到「心手相應、得心應手」之境時,不必學一切武功,盡可找會武的人去切磋。無論其人如何有名,相信只一下便可結束戰斗。(關鍵是要產生「心手相應」的靈勁)。 7. 此時,如人有小疾,可應手而解。如打坐,可迅速入靜,即所謂助道一品也。功深可達「仙人指路」之效(比如摸西瓜,比如判斷事物)。

注意事項

1. 如有練丹功者,在內氣功充足後,可能會有小周天運轉情況。彼時如有氣憋感,則活動雙手即可。 2. 記住一句話:宗(中)氣只能上提,不能下降(老師原話如此)。 3. 如果疲憊,則喝白開水可解之;盡量不飲冰涼之物。另,初學者開始可稍緩一些。 4. 此術運動量大,適合青年人練習如有心臟等疾患,或感不適者,停練此術。馬步沖拳,一般是從腰出,但依習慣為好(此時,腿上著力,但全身反而要放鬆)。 第五步,手要緊握拳,越用力越好(最後出功夫全在手上);同時,其它地方不必用力(順其自然)。 你如果能堅持做這五步,哪怕一次只站兩分鍾或沖拳三四百次,相信你必已受益良多,並深為之喜。我還沒發現哪種健身法,有如此快捷的效果(一二周內就有)。 如果可能的話,最後要練跏趺坐並以深切心念誦佛號(或數息)。那是從心理到身體方面的徹底改變。佛經說:禪定之樂,徹骨徹髓,如大雨滂沱。那是所有世間樂都無法比之萬一的。如進入禪定,深入下去,要用「觀」字,達到「定中生慧」的終極目的。 主要是大腿要與小腿成九十度,也就是低樁。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稍寬。小腹就是小肚子,在內部中心處,你試練幾天就會在那裡有感覺的,如熱、燙等。站時不要意守,只在收時用一下。其他的,主要是要順一點,按自己習慣來,不要太拘泥。

為什麼要先練練馬步沖拳?

主要是因為,一般的人沒基礎,一上來就練第五步,有點吃力。如果馬步沖拳能一次有五六百或千把的水平,則四平樁就不太吃力,能站上三五分鍾,則做第五步就能容易點。 記住:要循序漸進。寧可慢點,也要保持興趣。掌握核心,自己可以變動一下:如,一天多做幾次,一次只打一百拳。這樣,時間長了,也能長功夫。 但重點,當然是第五步了。彼時,功夫主要在雙手上。

扎馬步的姿勢

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襠成圓弧形,俗稱圓襠。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這就是馬步的基本要求。初時不易站久,能站5分鍾已屬不錯,但貴在堅持,能站半小時已算有所成就了。 馬步一般不需要意守丹田,時間長了自然會氣聚丹田。單腳馬步是雙腳馬步功夫純熟之後自然能達到的功夫階段,是練功的成果。反過來說,雙腳馬步沒有站好的話是不可能會單腳馬步的。你的問題里也說得很清楚,這是扎馬步的階段,也就是功夫的層次。 我所知的馬步功夫,有站穩,站實,站空這三個階段,你所說的單腳馬步也就是站空的階段。其意思也就是站正馬步的標准動作站好,身形不移動但是重心全部移到一個腳上,另一腳可以自由提起。 所以還是腳踏實地,能站好雙腳就不錯了,功夫上去了自然就會了。 補充:兩腳同肩寬或三腳半都可以。北少林的四平大馬要求四腳距離,南拳有些門派要求窄馬(腳同肩寬)。寬馬和窄馬鍛煉的部位有所區別,另外窄馬的動作相對難些,特別是低窄馬步。很容易產生厥臀,腆胸的毛病,動作不易標准。如果動作錯了,當然無法增長功力,甚至可能出現傷害。初練時宜站大步,三腳或三腳半比較合適。

8、練武一定要會一字馬或八字馬嗎?

不用,當然達到要求也是好事,你假如達不到要求就不用算了,不過嘛平時要多活動下腿腳是必要的也盡量練練的,還要密切注意鍛煉腰部,還要注意步伐。
傳統武術中有的還要求:踢腿不過膝呢。當然踢的速度與力量嘛一定有要求的。多踢踢就好啦。
實話說,腿打高了好危險的啊,遇到高手我從沒敢用過一次高邊腿,雖然我的高邊腿打的速度快力量也大,真的不敢用它啊,還是低邊腿安全啊,我遇到的好多高手你一打高邊他就能近身,一下就鑽你懷里啦。。真的是恐怖的事情,對傳統武術了解多的人我想沒幾個敢把腿打高的,打高了既容易躲避又容易近身反攻。。
多練練低邊腿,一樣能成為你的殺手絕技哦。腿法會的多了不是好事,沒有必殺技啦。。我深深的感覺如此。。我最喜歡的後擺腿,天天打後擺,側踹就練的少了,還有高邊低邊的,正蹬什麼的,練了這樣丟那樣,呵呵。。。不過唬人還可以,把別人唬的一蒙 一蒙的。嘿嘿。。無用。。。最簡單的也是最實用的。。。

9、有的練武的人可以把腳抬得很高。而有的抬高了就會拉的很痛。這是為什麼?而且也拉不上去。李小龍的腿可以

李小龍他不同於普通人,人家過度練功,死因也說不定和過度練功有關,他的下盤很穩,腰部有力,左腿到左腳是朝左側站立的,不是朝前方站立的,這樣一來難度就更大了。


李小龍的腿法以前受到中國拳法腿法的影響,」踢不過膝「。踢不過膝的意思是踢腿不要超過膝蓋以上,不然左腿(也就是支撐身體的那條腿)會重心不穩,導致容易被別人襲擊支撐重心得那條腿。


但是後來結識了世界武術大師李峻九和羅禮士,倆人都教過他腿法,所以李認為高位踢法也很強力,並不是傳統的「踢不過膝」那樣。


---------------------------------


想要踢得那麼高,必須要先拉韌帶,也就是劈叉。李小龍只有幾部電影,其中就有他可以輕松把腿提到自己的頭部,使小腿緊貼著自己的臉。

這個動作練體操的才能輕松做出來。


以下這個圖片是李小龍站立踢得最高的,這個高個子

名字叫 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 ,是個籃球運動員,身高2.18米,是李小龍的一個學生。李小龍曾單獨教授過賈巴爾截拳道。




--------------------------------------------------


這是《死亡游戲》的一個截圖,李小龍拍《死亡游戲》拍到一半就去世了。所以後來一半用的是他以前的幕後花絮剪接合成的。

10、練武把骨頭練硬了老了會很慘嗎

每次練完後都要擦葯(普通人隨便練練就擦紅花油啥的,有些行家是有一些葯方的,雖不如小說中那麼神,但也有一定的效用)的,如果硬練、亂練老了肯定各種病痛。如果你有師傅就跟著師傅學,如果沒有就建議不要學

與練武為什麼要把脊柱拉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