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動物有哪些
從低級到高級分為:魚,兩棲,爬行,鳥,哺乳。
魚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卵生,體溫不恆定。
兩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有尾無四肢;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用肺呼吸,無尾有四肢,體表裸露,卵生,體溫不恆定。
代表動物——蛙類、蠑螈、大鯢(娃娃魚)
爬行類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表皮乾燥,貼地爬行,用肺呼吸,幼體擺脫了水,卵生,體溫不恆定。
代表動物——蛇,鱉,龜,變色龍,蜥蜴,鱷魚。
鳥身體呈紡錘形,前肢化為翼,體表有羽毛,胸肌發達,腦比較發達,骨骼薄中空,心臟分二心室、二心房,無膀胱,左側輸卵管退化,這些很適合飛翔。卵生,體溫恆定。
哺乳動物全身被毛,胎生,哺乳,體溫恆定,用肺呼吸。
哺乳動物是現在動物界中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
陸生脊椎動物於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人們對其研究也比較透徹,陸生脊椎動物的分類體系也相對於其它動物更為完善,不過各個門類的分類依然有一些爭議。
一些鳥也捕食魚類,哺乳類也食魚,也食鳥,也可吃青蛙等兩棲動物.
這樣形成一個食物鏈.
地球上最早出現魚類,然後一些慢慢進化成兩棲類,再發展到爬行類,再到鳥類和哺乳從低級到高級分為:魚,兩棲,爬行,鳥,哺乳。
魚,兩棲,爬行,變溫;鳥,哺乳,恆溫。
魚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身體表面有鯪片。
兩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尾無四肢;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用肺呼吸,無尾有四肢,體表裸露,是屬於變態發育。(如青蛙)
爬行貼地爬行,身體內有肺,體表覆蓋鯪片或甲。(如蛇,鱉,龜,變色龍)
鳥身體呈紡錘形,前肢化為翼,體表有羽毛,胸肌發達,腦比較發達,骨骼薄
中空,這些很適合飛翔。
哺乳是現在動物界中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2、脊椎動物:分類及其特點
從我的普生課件上copy下來的:
脊椎動物亞門
重要特徵
? 脊柱(由許多脊椎骨連接而成)代替了脊索。脊椎保護脊髓,在前端發展為保護腦的頭顱。
? 神經管分化為脊髓和復雜的腦:前端分化為腦和眼、耳、鼻等感覺器官,後端分化成脊髓。
? 出現了明顯的頭部 (有頭類)。
? 水生種類用鰓呼吸;陸生種類在胚胎期有咽鰓裂,成體以肺呼吸。
? 具有收縮功能強大的心臟。 具有搏動能力的心臟;血液中開始出現紅血球;血液循環加快,效能提高。
? 構造復雜的腎臟。脊椎動物的腎臟有三種類型:前腎、中腎、後腎。
圓口綱
? 極大多數種類出現了上下頜和成對的附肢。
主要特徵:
? 無上、下頜,具吸附性不能啟閉的口漏斗。
? 只有奇鰭而無偶鰭。
? 體表粘滑、無鱗。
? 剛剛出現雛形的脊椎骨,終生保留脊索。
? 頭骨不完整,尚無頂部,無真正的齒(只有 表皮形成的角質齒)。
? 腦分化程度低,內耳最多隻有2個半規管。
?
魚綱
魚類是適應水棲生活的低等有頜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超過其他各綱脊椎動物種數的總和。大小差異很大,小的體長只12mm,大的可達20m,體重超過5t。
主要特徵:
? 有了能活動的上頜和下頜,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 脊柱代替了脊索。
? 身體僅分為頭、軀乾和尾3部分。頭骨和軀椎間缺少頸部,故頭部不能靈活的轉動。
? 出現了成對的附肢,即一對胸鰭和一對腹鰭。
? 體多被鱗片,體形多呈梭形。
? 以鰓進行呼吸。
? 腦分為明顯的5部分,始具一對鼻孔和3個半規管的內耳。
? 心臟只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
分類概述:
現存魚類分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兩大類群。
軟骨魚類全世界約800種。其重要特徵為:體被盾鱗;鼻孔腹位;鰓間隔發達,鰓孔5-7對;歪型尾;無鰾。
硬骨魚類約有3萬種,其重要特徵為:體被骨鱗或硬鱗(中華鱘);鼻孔位於吻的背面;具鰓蓋骨;極大多數為正型尾;通常具鰾。
兩棲綱
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於陸生的軀體結構,但受精和幼體發育仍在水中進行,並經過變態(metamorphosis)而上陸生活。這是兩棲類區別於所有陸棲脊椎動物的根本特徵。
由於兩棲類的代謝水平低、保溫與調溫機制不完善,屬於變溫動物,因此大多數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區域;由於它們未能徹底擺脫「水」的束縛,只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濕地區分布或再次入水水棲。因此兩棲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和數量最少、分布狹窄的一個類群。
主要特徵:
? 成體用肺呼吸,皮膚為重要的輔助呼吸器官。
? 成體為不完全的雙循環,心臟為二心房一心室
? 具有五指型附肢。
? 表皮出現角質化。
由於兩棲類對陸生生活適應的不完善,繁殖和幼體發育仍需在淡水中進行。幼體形態似魚,用鰓呼吸,有側線,無四肢,用尾鰭游泳,經過變態後才能上陸生活。
分類概述
現存的兩棲綱動物分為無足目(蚓螈目)、有尾目(蠑螈目)、無尾目(蛙形目)等3個目,約4200種。我國產兩棲綱動物約280餘種。
爬行綱
爬行綱是體被角質鱗或硬甲、在陸地繁殖的變溫羊膜動物。屬於真正的陸棲脊椎動物。爬行綱曾在中生代盛極一時,種類和數量極其繁多。爬行類分布范圍遍及全球(除南極外),大小差異大。個體最大的網蟒全長可達9.8米,而最小的斑點圓趾虎全長只有36毫米。
主要特徵
? 體內受精,產大型羊膜卵,具有陸上繁殖能力。
羊膜卵為端黃卵,卵外包裹有輸卵管分泌的蛋白、內外殼膜和卵殼。卵內貯有豐富的卵黃,卵殼為石灰質的硬殼和韌性的纖維質厚膜。
? 身體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尾和四肢五部分(蛇除外)。
? 皮膚角質化。結束了皮膚呼吸,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 完全用肺呼吸。
? 不完全的雙循環,心臟機能增強:兩心房、一心室,心室內出現室間隔。
? 有機結構和機能進一步完善。如:骨化程度很高,附肢骨與中軸骨聯系更緊密。二枚頸椎:寰椎和樞椎。新腦皮出現等。但仍為變溫動物。
分類概述
現存的爬行動物約有6550多種,我國約有380種。分為喙頭蜥目 、蜥蜴目、蛇目、龜鱉目和鱷目。
喙頭蜥目:爬行動物中最古老的類群之一,雙凹型錐體,具有雙顳窩,松果眼(頂眼)發達。
龜鱉目:現存爬行動物中最特化的種類。硬殼由背甲和腹甲組成,外覆膠質板和軟皮。
蜥蜴目:爬行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現存種類約有3750種,我國已知有150餘種。體被角質鱗片。多數四肢發達,指、趾5枚,具爪。
蛇目 :體呈圓筒形,四肢消失,頸部不明顯,肩帶和胸骨退化,無活動性眼瞼、瞬膜和淚腺,鼓膜、耳咽管消失。
鱷目:體被大型堅甲。有發達的次生齶,具槽生齒,具雙顳窩,趾間具蹼,雄性具有單個交配器。如揚子鱷。
鳥綱
鳥類是體表被覆羽毛、恆溫、卵生和會飛翔的高等脊椎動物。鳥類的新陳代謝旺盛,比兩棲類和爬行類更能適應環境,其種類遍布全球,種類數達9千餘種,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
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具有類似於爬行動物的特徵:
? 具有單個枕髁。
? 產大型羊膜卵。
? 尿液中具有尿酸。
? 羽毛與爬行動物的鱗片同源。
主要特徵:
① 具有高而恆定的體溫(37.0~44.6℃)。
恆溫及其在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
高而恆定的體溫促進了體內各種酶的活動,使各種酶反應獲得最大的化學協調,從而極大提高了新陳代謝水平。
較高的代謝水平和快速運動能力,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性,不僅增加了在夜間、寒冷地區生活能力,而且擴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圍。
鳥類具有良好的產熱和散熱機制,能夠產生恆溫所需要的能量,大大增加了其適應能力。
②心臟為4室,具有完全的雙循環。
③前肢變為翼,具有飛翔能力,能主動遷徙。
④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以及各種復雜的行為。
⑤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為(營巢、孵卵、育稚),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分類概述
現已知鳥類9000餘種,分為古鳥亞綱和今鳥亞綱。今鳥亞綱包括企鵝總目、平胸總目和突胸總目。古鳥亞綱為化石種類,如始祖鳥。
企鵝總目 Impennes
潛水鳥類。前肢翼狀,羽毛鱗片狀,均勻分布,趾間具蹼,後肢和尾短,直立行走,皮下脂肪發達。
平胸總目 Ratitae
走禽,為現存鳥類中體型最大者。胸骨無龍骨突起,前肢退化,羽毛均勻分布,羽枝無羽小鉤,雄鳥具有交配器,分布於南半球。
凸胸總目 Carinatae
包括現存的絕大多數鳥類,約35目,8500餘種,1200餘種。翼發達,善於飛行。胸骨具有龍骨突起。正羽發達,體表具有裸區和羽區之分。
哺乳綱
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具有高度適應能力的脊椎動物。
其進步性特徵為:
? 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
? 出現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 具有高而恆定的體溫,約為25-37℃。
? 具有在陸上快速運動的能力。
?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具有在陸上快速運動的能力
[ 哺乳動物的軀體結構與四肢的著生適應於在陸上的快速運動,主要表現在前肢的肘關節向後轉、後肢的膝關節向前轉。]
分類概述
現存哺乳動物4200種,幾乎全球分布。共分為3個亞綱,即原獸亞綱、後獸亞綱和真獸亞綱。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卵生,產具殼的多黃卵,具乳腺,而無乳頭,有泄殖腔,雄性不具交配器官,大腦皮層不發達,無胼胝體,成體無齒,代以角質鞘。如鴨嘴獸、針鼴,僅分布於澳洲。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胎生,但不具真正的胎盤,胚胎借卵黃囊(而不是尿囊)與母體的子宮壁接觸,雌獸腹部具有育兒袋,乳頭位於育兒袋內,大腦皮層不發達,無胼胝體,異型齒。如大袋鼠等,主要分布於澳洲及中、南美洲草原地帶。
真獸亞綱 (Eutheria)
胎生,具有真正的胎盤,胎兒發育完善後出生,不具泄殖腔,肩帶為單一的肩胛骨構成,乳腺充分發育,具乳頭,大腦皮層發達。
3、對患者做完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評估後應怎樣進行描述呢?
?
4、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
5、脊椎動物都是四肢五指的模式,這到底有什麼優勢
對於四肢,由於脊柱動物是內骨骼系統,四肢需要支撐,必須要有骨盆或者肩胛骨,如果多一對腿,那麼還需要一個類似骨盆的骨骼在體內,成本太大了。
對於外骨骼系統的節肢動物則沒這個限制。
至於五指,純粹是因為所有陸生脊柱動物的祖先都是從一類五指的半水棲生物演化而來,僅此而已
6、請問什麼是脊柱動物
背上有條脊柱骨的就是
比如人和普通魚
烏賊,昆蟲類的沒有哦,所以不是
7、脊柱動物包括哪幾個綱?各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圓口綱(Cyclostomata)
無頜,缺乏成對的附肢,單鼻孔,脊索及雛形的椎骨(verte-brae)並存。又名無頜類(Agnatha)。
2、魚綱(Pisces)
出現上、下頜,體表大多被鱗,鰓呼吸,成對的前後肢形成適於水生生活的胸鰭和腹鰭。本綱與更高等的四足類(Tetrapoda)脊椎動物合稱為有頜類(Gnathostomata)。
3、兩棲綱(Amphibia)
皮膚裸露,幼體用鰓呼吸,以鰭游泳,經過變態後的動物上陸生活,營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運動。
4、爬行綱(Reptilia)
皮膚乾燥,外被角質鱗、角盾或骨板。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於兩心室。本綱與鳥綱、哺乳綱在胚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羊膜(amnion),因而合稱為羊膜動物(Amniota),其他各綱脊椎動物則合稱為無羊膜動物(Anamniota)。
5、鳥綱(Aves)
體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恆溫,卵生。
6、哺乳綱(Mammalia)
身體被毛,恆溫,胎生,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