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頸椎脫位

脊柱頸椎脫位

發布時間:2021-04-09 02:29:02

1、造成脊椎錯位(半脫位)的原因有哪些?

回復上面的朋友:有些正骨的大夫又可能技術不好,很有可能正骨的時候判斷不準錯位的方向,越正越歪,也就越嚴重了。所以這個還是要科學的,定位,定向,定點的技術,高姿登美式整脊其實這一塊已經是相當的成熟了,值得去相信的。

2、頸椎脊柱脫位怎麼辦

?

3、脊椎錯位是什麼症狀

就是說沒有治不了的病 只有不會治這個病的醫生 你走邊全世界肯定能找到答案 但是我要在這里說的 是我個 人的意見還建議 請你看好

我生下來就是就是一隻腿短 另一支長 你有去看過你自己的CT嗎? 如果沒有那就去做一個看看 看看是不是我想像中的骨盆錯位置 如果是的好就好辦了 把位置正過來 就可以解決了 你就正常了 這個簡單

腰部有一處窪陷 就去看看是不是出生就是那個樣字 如果不是也是好解決的 就按照錯位置把位置恢正常就可以了 一個CT 解決你全部的問題

就是說如果你是天生就骨頭就那樣那我也沒有辦法 如果說你是骨頭錯誤了位置
那我自然有解決的辦法 不單單是我 其他醫生也可以解決這點問題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4、脊椎錯位怎麼治?

1.家庭用葯 無條件住院者或暫時不能入院者,可考慮在家中用一些葯物。如大活絡丹每次l丸,1日2次口服,補腎強身片每次5片,1日3次口服:壯骨關節丸每次1丸,1日2次口服。痛疼較重者可服止痛片、消炎痛等葯物。醫生指導用葯(以下同)。 2.中葯及偏方 (1)發病急、腰腿痛重者可用桃仁、川芎、紅花各20克,當歸、赤芍、生地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服。 (2)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遇天氣變化及夜間加重者用茯芩20克,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素艽、桂心、甘草各15克,防風、川芎、黨參、當歸、白芍、乾地黃各10克,細辛3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3)病情反復發作、體質虛弱、全身乏力、面白氣短者用肉桂、烏葯、杜仲、生地、赤芍、牡丹皮、當歸、延胡索、桃仁、續斷各10克。每日—劑水煎服。 3.家庭按摩 按摩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條件者應到醫院進行系統按摩治療。如暫不能去醫院治療,也可試行家中按摩,目前,有關按摩的書籍出版甚多,可以參考。這里簡單介紹幾種手法。 (1)患者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俯卧在硬板床上或炕上,充分伸展肢體,按摩者先用手掌大面積揉腰2-3分鍾,對患側腰部著重施術,以舒筋活絡。 (2)在椎旁壓痛點處指揉1-2分鍾,以舒經止痛。 (3)從肩向臀沿脊椎兩旁用手掌推十數遍,皮膚微紅為度,以行氣活血。 (4)在臀中、小腿肚中央用拇指點按片刻,病人可有酸脹感,以通經活血。 (5)對患腿掌揉3-5遍,痛處重力揉拿、彈拔數遍,以解痙止痛。 (6)患者仰卧,按摩者用雙手握其患腿踝部,先屈膝屈髖,再突然用力頓拉,反復數次,以鬆弛坐骨神經,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4.家庭護理 對於病情重、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家人給予適當護理,照顧飲食、起居等。 5.康復鍛煉措施 當病情緩解後,可逐步增加康復鍛煉: (1)每天退步走l-2小時,以走完後微感疲勞,但不加重症狀為度。 (2)向前、後和左、右屈腰10-20次,不要用暴力、不可作旋腰動作。 (3)仰卧在床上,分別抱下肢屈曲20次。 (4)仰卧在床上,雙腿向上似蹬自行車狀10-15分鍾。 (5)仰卧在床上,用雙肘、雙足及頭支撐身體,用力向上挺腹,堅持片刻,然後放下,重復數遍。 (6)仰卧起坐10-20次。 注意事項: 許多人易將本病誤作為「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等其他疾病,以致耽誤了診治。因此,一旦出現腰、腿痛,應盡量去醫院診查明白,對症施治和養護。明確診斷之後,患者於平素站立或行走時應佩戴腰圍,不可久坐沙發和睡用席夢思床,注意休息和保暖。 預防常識: 1.在搬、抬、扛重物時要量力而行,不可強用暴力,更不可在負重情況下作扭腰動作。在運動、體育鍛煉以及勞動、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腰部,避免摔傷、撞傷、扭傷等傷害。 2.辦公室人員不宜久坐時間過長,工作l小時應間歇休息10-20分鍾,或改變姿勢直腰活動一會兒,尤其不宜久坐沙發。 3.患有腰肌勞損者,應注意鍛煉腰肌,避免腰部受風著涼。 4.出現腰部急性扭傷之後,應絕對卧床休息,不僅能夠避免病情加重,同時也能起到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作用。 相關葯物: 1、鹽酸曲馬多片 曲馬多、奇曼丁,中度至劇烈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時服用。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2、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 適應征為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類風濕關節炎,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皮炎等過敏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同時還需使用麻葯利多卡因等。 此外,請有經驗的中醫進行針對性強的葯物和康復治療,可能達到1.抗炎脫水作用,將病變周圍的粘連、滲出等無菌性炎症消除一下,使突出組織的水腫脫水,使其萎縮,從根本上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2.內牽引辦法,又稱自主牽引,如果葯物中某些成份能使脊椎周圍的肌肉、韌帶緊張性增加,整合脊椎,使其保持正常生理狀態,就利於組織的恢復與還納。隨後進行運動治療,制定康復後的一種鍛煉方法,目的是防止再發,解除後患,確保健康。病人可自己在家用葯及運動,醫生指導。這樣可大大減輕患者及家屬的麻煩及經濟負擔。

5、頸椎移位是怎麼回事?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外傷 頸椎位於頭顱和胸椎之間,是人體脊柱活動范圍最大的部位,受傷的機會也較多,青少年時頸部外傷是導致中年後發病的重要因素。據報道5%~15%的頸椎病人有急性外傷史。特別是頸椎骨折、脫位後出血、水腫波及椎間孔,骨折碎片移位直接壓迫脊髓或血管神經而引起的病理變化,或骨折後局部形成的骨痂刺激脊神經根、脊髓,椎體脫位或半脫位,使椎管變窄等均可產生脊髓的壓迫而引起臨床症狀。

(二)頸部的慢性勞損 長期低頭工作或姿勢不良,引起頸部的肌肉、韌帶與關節的勞損,患椎骨關節增生炎性退變,頸椎生理曲度後凸,頸椎失穩、錯縫,與相應患椎後方骨贅突入椎管內,均可導致脊髓受壓發病。

(三)頸椎退行性變 年老體弱,肝腎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頸部韌帶鈣化。頸椎間盤、椎體、椎間小關節等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若頸椎間盤突出物突向椎體後方,則壓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頸椎病。

(四)椎管狹窄 由於頸椎間盤退變,纖維環向椎管內膨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突向椎管內,導致椎管狹窄。同時,椎間隙發生變窄時,黃韌帶鬆弛、頸椎骨關節錯位、失穩,可發生代償性韌帶增厚及骨質增生,加重頸椎狹窄的發生。有的由於先天胚胎發育過程中椎孔本身狹窄,加之移位,可造成相鄰椎孔間狹窄,而使脊髓受壓發生病理變化。這是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脊髓受壓時間長,病變繼續發展時,可出現脊髓變性、軟化,甚至出現脊髓空洞,病變區神經根也因受壓而使神經根袖纖維化,嚴重壓迫可發生瓦勒變性。

(五)髓內血循環受阻 脊髓型頸椎病在病理變化中,如果引起的椎管狹窄改變到一定程度時,脊髓可受到壓迫性損害,壓迫應力耐受較弱的髓中心部灰質及側索等部位,使髓內血循受阻,受壓部位發生血管擴張,甚至斷裂。局部病變組織因血瘀氣滯,組織血氧供應減少,可出現神經細胞萎縮壞死,空胞變性及出血等。說明脊髓由於受壓、缺血可引起組織病理性改變。

服部根據文獻報道,病變部在頸椎5~7的13具屍體標本,經病理解剖學研究,發現受累部相當於頸6髓節平面;由於頸髓缺血,引起受損的神經組織依次為灰質、錐體側束、脊髓丘腦束和後索。

(六)生物運動力學的影響 頸椎椎管狹窄而導致的脊髓型頸椎病,在不明確診斷之前,若頸椎伸屈過度時,可引起其繼發性的病理變化。由於頸椎上部和延髓及顱內腦干相連,當頸前屈度較大,頸髓受到較大的牽扯應力從偏後椎管內拉向前移,使頸髓變細,椎體後緣突入椎管內,骨贅或椎間盤組織就可壓迫磨擦頸髓致傷。頸後伸度較大時,頸髓增粗並貼向後方,椎管內前方的後縱韌帶變性增厚,後方黃韌帶向椎管內隆起皺褶,使椎管前後徑減小0.5~1.0毫米。在椎管狹窄壓迫頸髓時,反復作頸椎的前屈、後伸,范圍較大時,頸髓隨之向上向下移動,可導致頸髓運動性摩擦創傷。所以說,頸椎在前屈後伸生物運動力學的影響下,常促使頸髓病損加重。
【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繼而雙側上肢發麻,握力減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狀加重時,可有便秘、排尿困難與尿瀦留或尿失禁症狀,或卧床不起,也可並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

1、中央型病變初期頸髓灰質的前角和後角運動神經細胞的損害較突出。上肢麻木、力弱,手部小肌肉受累,手部動作遲鈍,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無名指、小指麻木明顯。常累及骨間肌。魚際肌萎縮等。屬下運動神經無病損。為周圍型麻痹,受累肌張力、腱反謝減弱或消失,受累前角細胞支配肌萎縮和變性反應。

2、錐體束型病變 中央型病變發展,錐體束常受累,下肢麻木、力弱、踏棉感。甚者下肢發緊,行走困難,易摔倒,或痙攣等。

早期錐體側束上肢傳導束部分缺血病變,因支配下肢傳導束後索動脈較豐富,病損較輕,肢體肌張力僅有不同程度增高。當病變累及3、4頸髓節時Hoffmann征陽性,錐體側束的下肢傳導束所缺血性病變加重,下肢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謝亢進,各部分位置覺、振動覺減弱或喪失,對側身體相應部痛覺、溫覺減低或喪失。

3、橫貫型病變 為錐體束病變向周圍擴展,位於前、側索部的脊髓丘腦束發生缺血病損。脊髓型各病型的主要症狀和體征如下表(表5-1):

6、脊椎骨錯位怎麼辦?

如果只是錯位,絕大部分是不需要手術或葯物治療的,找個正骨大夫,他們的手法可以讓突出部位復原,不再壓迫神經,相應的症狀自然就消失了,就是治的時候會有點皮肉痛,治療時間不超過十分鍾,休息一下就好

不知道你這能不能治

7、什麼是脊椎半脫位

理論上認為,脊椎矯正作用於大腦與身體其它各部分的主要連接部位——脊椎,大腦為控制全身的主要中樞,其控制必須通過脊神經來完成(不包括十二對腦神經)。當脊椎壓迫了神經之後,大腦的功能就不能有效地行使,會相應的造成功能性紊亂,從而影響了人體的健康。
在這個專業中有一下非常重要的名詞——關節半脫位Subluxation。相對於Luxation——關節脫位或錯位,半脫位只是一定程度的脫離了正常的生理位置。而全脫位則會立即造成關節的功能喪失,伴隨有劇烈的疼痛。一般還會嚴重的壓迫神經,使人體罹患嚴重疾病,如高位截癱。而半脫位則有相當大的隱蔽性,對於較年輕的人來說更是不易覺察。
這種半脫位在經過許多年之後,長期的力學不平衡,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如椎間盤變薄、椎間盤骨刺增生、錐體肥大等。也稱為骨性關節炎——Osteoarthiritis。骨性關節炎會造成脊椎活動范圍的減少,關節變緊,僵硬,並常常引起疼痛。如頸部、上背部及腰部疼痛,以腰部疼痛最為常見。與此同時,也常常發生由於關節的病變,關節結構的發生變化,壓迫到脊神經,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症。
很明顯,許多疾病直接和間接的與脊神經受到壓迫有關。經過一百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脊椎矯正對許多疾病有相當明顯的療效。一些疑難的、慢性的、經一般醫療方法檢查而未知其病因的病症,常常與脊椎有關,很有必要仔細檢查脊椎,並進行矯正治療。
造成脊椎半脫位的原因很多。首先,脊椎的正面應該是垂直無彎曲的、髖骨兩側對稱、平衡,從側面看,其頂部和腹部呈前彎狀,胸部和骶骨呈後彎狀,此為正常的生理彎曲。正常彎曲時的脊椎富有彈性。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傷害脊椎的情況。嬰兒出生時,如醫生用過大的力將嬰兒從母親體中拽出時,對嬰兒頸椎極易造成損害。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姿勢和不適當的運動,也會對脊椎造成損害。
青少年時期,由於成長快而又極為活躍,最容易對脊椎造成損傷。由於青少年脊椎的柔韌性相當高,這種損傷極具有隱蔽性。進入成年後,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的、不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是造成脊椎損傷、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時已有一定的損傷,一般在中年時期開始有較明顯的症狀。老年以後,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與脊柱頸椎脫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