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脊椎多少節?
人體的脊椎是由32節組成的,每一段脊椎所包含的節段是不一樣的,在頸椎主要是由7節組成,胸椎由12節胸椎組成,腰椎主要是由5節腰椎組成,骶椎是由5節,尾骨是由3節,所以共同32節組成了人體的脊椎,主要起到了支撐人體上身軀乾的作用。
2、人體最脆弱的骨頭是哪部分?
後腦和咽喉。心、肺等器官都在肋骨的保護下,胃腸有皮層脂肪的保護,骨骼有肌肉和脂肪保護,大腦有顱骨保護,人最脆弱的部位應該是後腦與咽喉,後腦有多條神經,上連大腦,下連脊柱,是大腦命令下達到身體各部位的重要傳輸通道和各類刺激進入大腦的通道,此部位受打擊後,輕則昏迷,重可導致死亡。咽喉,沒有堅固的骨頭保護,只有脆弱的軟骨保護,而且是大腦的供氧通道,一旦被阻斷,根據人的體格不同,3-5分鍾內就會死亡。
3、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3)人體脊柱哪幾節最脆弱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4、人體最脆弱的關節是哪個?
人體關節要害
頸部關節
頸椎是人體脊柱的一部分,由七塊椎骨構成,每塊椎骨都有孔,互相形成椎管,管內有脊髓通過。骨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與腦直接連接。如受暴力擊打或過度扭擰,會致中樞神經、大腦神經失調,喪失活動能力。
肩關節
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骨凹陷的關節盂構成,可使上臂作屈、伸、收、展、旋、環轉運動。肩關節盂淺,關節囊鬆弛,牢固性差,如用力將其外後旋或猛前挫,易脫臼,易致肌肉、韌帶撕裂。
肘關節
肘關節由肱骨遠端橈骨和尺骨的近端關節面構成。肘關節內側有側副韌帶,外側有環狀韌帶,附近有一些重要的血管、神經,如遭暴力擊打易出現骨折、脫臼、血管神經損傷,影響或喪失前臂、手部弁遄C
腕關節
腕關節由橈骨遠側端的腕關節面和腕骨的近側端構成。腕骨關節務骨細小復雜,共有舟骨、月骨、頭狀骨、三角骨、大多角骨、豌豆骨、小多角骨、鉤骨8塊腕骨,主要靠韌帶連接,其韌帶堅固性較差,受擊打或過度擰折會造成脫臼,韌帶崩裂,骨折。
指關節
手指關節由兩個短小的指骨連接而成。它僅能彎屈和伸直,活動范圍較小,易於前屈。如果使其伸直再用力向後班扳或向後側擰動,很容易造成脫臼或骨折。
膝關節
膝關節屬於滑車球狀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髕骨後面的關節面構成,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髕骨前有股四頭肌腱連著脛骨粗隆,關節兩側分別有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關節囊內兩關節間有半月板和交叉韌帶。膝關節負重大,結構復雜且淺,骨杠桿又長,易受損傷,前後或兩側受踢擊均可使韌帶、肌腱、半月板、膝關節造成裂、傷、脫位,且難治癒。
踝關節
踝關節由脛、腓骨端和距骨滑車構成。踝關節兩側附著韌帶,內踝高只誚穚Z骨三分之一,外踝較高,完全覆辣Z骨的外側面,外側面韌帶脆弱,內翻易傷,如用力將足左右扳擰、扭轉,易致韌帶撕裂、關節脫位。
5、人的哪些部位最脆弱,那些部位是最致命的?
人體容易攻擊和被攻擊的幾個脆弱部位:面部,左、右、後腦部,腮,喉,後頸脊椎,肺,心臟,腋下,腹,肋,襠,尾椎。
非致命有效打擊部位:扭手關節,翻腕、指關節,頓器猛擊大腿肌肉、膝蓋。
人體要害詳解——眼
眼睛是人的視覺器官,在組織結構與生理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眼球的外壁由三層被膜構成。眼球的內部為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都是無色透明的凍膠樣液體,是眼的折光裝置。眼球底部在靠近兩側鼻樑的部位,有視神經和大腦相連。
眼睛具有視覺功能,眼睛遭暴力打擊,可以使人輕易致盲。因為視覺功能對人的日常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眼睛常常被列為人體的要害部位之一。不僅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拳譜中有「明中暗打消明息」的記載,而且在當代美國陸軍作戰部隊,打擊眼睛也被列入單兵格鬥訓練的教範之中。
使眼睛致盲的方法很多,直接的鈍性暴力打擊,尖端物戳刺、高速飛濺物射入都可以形成。
1、眼部皮下為什麼容易發生血腫
以拳、掌等鈍性暴力打擊眼部可以使眼瞼皮下迅速發生出血和水腫。這是因為上下眼瞼皮膚較薄,皮下組織疏鬆容易積存血液,所以遇暴力打擊,充血和水腫比其它部位更容易發生。單純的眼外挫傷,可以引起大量的眶內出血,致使眼球突出,視覺功能受到嚴重障礙。
2、眼球是人體是脆弱的器官
眼球受到鈍力打擊或鈍器從眼球表面劃擦而過,可致使眼球外層的角膜破裂或脫落。眼角膜中合有豐富的末梢神經,使角膜對外界異物刺激極為敏感,哪怕是輕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強烈的生理反應。眼角膜損傷後,會使人眼部劇痛、怕光、眼瞼無法睜開,視功能嚴重障礙。
眼部遭鈍器打擊後,除劇痛以外,還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壓迫或腫脹壓迫,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饅,進而導致四肢無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下降。在格鬥中常常造成被動的局面。
此外眼球質地脆弱,輕微暴力足以使眼球破裂。
用拳刃擊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它銳器直戳眼窩,可致使眼球球體破裂,眼內大量出血,眼內容物脫出,視力完全喪失。
視力喪失雖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動能力。因此,在敵對的暴力行動中,眼睛常常是重點攻擊的目標。
三、人體要害詳解——太陽穴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記載,太陽穴一經點中「輕則昏厥,重則殞命」。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盪使人意識喪失。
1、太陽穴是顱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陽穴的位置是顱頂骨、顴骨、蝶骨及顳骨的交匯之處,稱為「翼點」或「翼縫」。此處是顱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質脆弱的部位。顱骨為一層堅硬的骨板,對腦起著保護作用。顱骨骨板各處薄厚不一,平均厚度為5毫米,最厚處為1厘米。而太陽穴處的骨板厚度僅為1——2毫米,是顱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擊或擠壓,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後可直接影響腦的功能。
2、太陽穴深層顱內有眾多的出血來源
在顱內的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當豐富,因此構成了眾多的顱內出血來源。起於頜內動脈的腦膜中動脈,在硬腦膜外沿顳骨鱗部向上行走,並在太陽穴處的顳骨鱗部分支為腦膜中動脈前、後兩支。同時,腦膜中靜脈也與腦膜中動脈相伴行。在顱內更深一層的硬腦膜下,還分布有大腦顳葉的皮質動、靜脈。
太陽穴遭暴力打擊,不僅可以因顱骨顳鱗部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而且常常可以在顱骨完整的情況下損傷腦膜中動、靜脈,在中顱窩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腫。腦膜中動脈破裂形成血腫,不僅十分迅速,而且後果極為嚴重。腦膜中動脈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後的間歇清醒期極短,多則不足1小時,少則只有10分鍾,常常在損傷兩小時後完全昏迷。如果傷後6小時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腦膜中動脈的兩個前後分支損傷以及大腦顳葉皮質溝內的動脈損傷,會在腦膜的更深一層形成以顳區為中心的巨大顱內血腫。由於出血部位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3、太陽穴處的顳骨動脈溝和骨管構成了一個明顯的薄弱帶
由於腦膜中動脈緊貼顱骨下行走,因此在顳骨鱗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點。太陽穴深層組織中的腦膜中動脈,在顳骨鱗部內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條較深的骨溝——顳骨動脈溝。這條骨溝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構成了一條明顯的薄弱帶。打擊太陽穴,往往首先容易在這條骨溝上造成骨折,而顳骨動脈溝處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溝內的腦膜中動脈損傷,引起顱內血腫。
腦膜中動脈前支則完全穿過骨板,在顳骨內面形成了一條長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於骨管的存在,使腦膜中動脈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當太陽穴遭外力打擊時,腦膜中動脈前支極易在骨管處撕裂。同時,顳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處形成.當骨折線橫跨骨管時,對血管造成的損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顱內血腫,往往更為嚴重。
因此,在頭部兩側的太陽穴,實際上構成了一個致命的危險區,即以顱骨顳鱗部為中心的顱骨骨折多發區和以大腦顳葉為中心的顱內血腫多發區。
4、為什麼打擊太陽穴容易破壞人的平衡機能
太陽穴深層腦組織是大腦顳葉。顳葉是大腦皮層的位聽中樞。位聽中樞支配著人的位聽神經,可以通過中耳感受聽覺、感受外界音響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內耳「前庭裝置」感受體位在空間的變化,並由此來調節全身肌肉的緊張度,維持身體平衡。因此,大腦皮層的這一區域除感受聽覺,還控制著人的平衡感覺。
此外,太陽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經」和「睫狀神經節」的匯集之處。三叉神經傳導頭面部感覺,是對痛覺最為敏感的腦神經。睫狀神經節是調節視力活動的重要神經節。
太陽穴一旦受到暴力打擊,首先會震動大腦顳葉的位聽中樞,使位聽神經受到強烈刺激.造成暫時性的平衡感覺喪失,全身肌緊張調節紊亂。同時,也會刺激太陽穴皮下的神經,使人頭暈、目眩、兩服發黑,平衡不能維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擊太陽穴雖不至於造成顱腦損傷,但很容易將人擊倒。我圖民間武術中過去就有「一法打太陽,拳中倒地下」的記載。
四、人體要害詳解——耳
耳是聽覺器官,同時又是位覺器官。除了感受聽覺,它還有感受人體空間體位變化,維持身體平衡的功能。耳根部即耳垂後根部,在耳垂後,下頜角以上,顳骨乳突以下的凹陷處。民間又稱之為「撅陰穴」或「耳後穴」
耳分為內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托耳廓、外耳道、鼓膜三個部分。聲波傳入耳道,首先要經過耳膜。中耳位於內、外耳之間,起著傳導聲波的作用。內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構成,分為感受聽覺的部分和感受空間體位變化的部分。其感受空間體位變化的部分又稱為「內耳前庭分析器」,包括一個橢圓囊、一個球囊和三個不同方位的膜性半規管。在橢圓囊和球囊的囊壁和三個半規管的壺腹嵴上,生有大量纖毛細胞,其毛束插入一種叫作「耳石」的固體顆粒。在正常情況下,耳石給纖毛細腦一種均勻的壓力,使人有一種習慣的平衡感。此外,在三個半規管內充滿淋巴液。當人正常體位改變時,半規管中的淋巴液必然流動,從而引起耳石傾斜,纖毛彎曲,對周圍的末梢神經產生一種新異刺激。末梢神經接受刺激後,將興奮傳至大腦位覺中樞,使人由此感受到空間體位的變化,同時,又會使全身肌肉緊張度發生重新調節,以適應身體姿勢的變化,維持身體平衡。前庭器官「過敏」的人,在較大的體位改變時,會引起過強的反應,出現頭暈、惡心、甚至嘔吐、虛汗等症狀,稱為「暈動症」。
打擊耳部輕則可以擊穿耳膜、損害平衡機能,重則使人昏迷或造成腦脊液耳漏,使人斃命。
1、耳膜破裂和內耳迷路震盪
以拳面或手掌擊打耳部,可以因外力震盪和氣浪的沖擊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內出血、疼痛、耳鳴和聽力喪失。有時還會伴有頭暈、惡心、休克等症狀。
打擊嚴重時,空氣在狹小的耳道中形成強大的壓力,可以造成內耳迷路震盪,致使內耳迷路出血,出現暈眩、惡心或短暫的昏迷,並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機能遭到破壞,出現感覺偏差、站立不穩、無故摔倒。內耳迷路震盪所造成的昏迷,不同於腦震盪。不僅意識容易恢復,而且前庭器官的機能也易於得到代償。因此,內耳迷路震盪後的昏迷只是暫時的、一過性的。
2、為什麼重擊耳部會造成腦脊液外漏
重力打擊外耳部,不僅可以損壞耳膜、造成內耳迷路震盪,而且常常造成腦脊液外漏,腦脊技外漏是顳骨骨折的直接後果。顳骨骨折後,外漏的腦脊液就會自骨折裂縫進人耳道,從耳道內流出。顳骨骨折同時又是顱腦外傷的一部分,因此,出現腦脊液外漏時,還常常會出現昏迷、面癱等腦震盪和腦損傷的症狀,嚴重時還可以使人斃命。
3、掐拿耳根可使人暈厥
在耳根部皮下,有耳大神經、枕小神經等多條神經分支重疊分布。因此,耳根是一個極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部會產生劇烈的酸疼感,用力掐拿可以使人暈厥。
4、重擊耳根可使人立即斃命
耳根在顳骨乳突下靠近顱腔底部及顱底與脊柱的連接部位。在耳根深層的顱腔內,是腦干與脊髓的連接部位。稱為延髓。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組織,肌內、皮膚極薄。耳根恰恰是從頭側面的薄弱部位上接近顱底和延髓。因此,民間傳統點穴理論中有「耳筋通達於腦府,而相距又極近」的描述。
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樞,延髓的機能活動控制著人的心跳、血壓、呼吸等所有基本的生命活動。
打擊耳根部,很容易使顱底受到震盪。顱底震盪必然會波及延髓,使腦干受到展盪、牽拉或發生側向移位,引起心跳突然減弱、減慢、血壓下降、呼吸短促、困難,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現嚴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驟停使人立即斃命。嚴重的顱底震盪有時會造成顱底骨折,顱底骨折一般都出現昏迷並有腦脊液自耳道中漏出。
五、人體要害詳解——頦部
頦部又稱為頜下三角區。頦部是下頜底部的下頜骨下緣與下頜支前緣及上部頸根之間圍成的一個三角區。頦部向下與頸部相聯,向上通過下頜頭與顱腔底部相連。下鄂兩側的下頜頭與顱底部的顳骨下頜窩共同組成下頜關節。由於下頜關節的存在使得頜下角與顱腔底部在骨結構上形成了緊密的聯系。
在頜下三角區正中,有一個重要的經絡穴位,即任脈的廉泉穴。自古民間就將其視為要害穴位,有「擊打廉泉穴,氣絕一命休」的描繪。由於打擊廉泉穴常常因為頭部的擺動和震盪使人跌倒,因此民間又有人將它給俗稱為「跌倒穴」。
打擊頦部可直接形成顱底部損傷。整個頦部處於下頜底部,通常只能以拳或掌根由下向上打擊才能傷及。單純的頦部損傷並不十分重要,真正能夠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的,是由打擊頦部引起的顱底損傷。
當頦部遭拳、掌打擊時,暴力可以經過受力面,沿下頜骨向上傳導至顱底,使下頜關節頭猛烈地撞擊顱中窩,造成顱底骨折。
打擊頦部造成的顱底骨折比起其它原因引起的顱底骨折都更為嚴重。因為顱腔底部構造特殊,骨面有較多的骨粗隆和骨嵴,各處的抵抗力強弱不一,所以,打擊頦部使顱中窩受到撞擊後,常常可以在顱底形成很長的骨折線。其骨折線繞過堅硬的骨粗隆和骨嵴,由顱中窩延伸至顱底的薄弱區。
打擊頦部,引起顱底骨折,往往會發生沒有直接損傷的口、鼻出血,並有腦脊液耳漏或腦液鼻漏。腦脊液外漏多與血液混合在一起,所以耳、鼻中異物一般呈乳黃或粉紅色。嚴重的顱底骨折常常合並較重的腦挫傷,因此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和程度不同的昏迷。由於顱底骨折很難探查,所以,凡嚴重的顱底骨折大多迅速死亡。
六、人體要害詳解——喉
喉部的要害主要為咽喉和喉結。
在頸部前面,兩鎖骨內側、胸骨柄上緣有一個凹陷,凹陷內有下行的無名靜脈、氣管、食管以及膈神經和迷走神經分支。氣管位於皮下最表層。這一凹陷部位通常被俗稱為咽喉,在中醫經絡學上,又被稱為「天突穴」。「天災穴」自古被視為要害部位,少林拳法中還傳有「二捅天突穴,鎖喉致昏啞」的技擊歌訣。
以手指用力直戳天突穴,可以猛烈地壓迫氣管,刺激迷走神經和膈神經,引起反射性的呼吸困難和劇烈咳嗽,甚至引起窒息。肺部的迷走神經直接分布於氣管及肺內的支氣管樹,支配著肺臟的呼吸,而膈神經則直接分布於人體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的中央,支配著膈肌的運動。膈神經遭強烈刺激必然造成膈肌痙攣,引起劇烈咳嗽和呼吸困難,迷走神經遇強烈刺檄則會通過延髓的迷走神經中樞使肺的呼吸功能受到反射性的抑制,其結果,很容易導致窒息。
以手指持續用力掐拿天突穴,可以使氣管、無名靜脈、迷走神經和膈神經同時受到壓迫,並可因呼吸受阻、靜脈迴流受阻、腦缺氧和神經反射作用,引起窒息或昏迷。
打擊或掐拿天突穴,一般不會造成致命的後果,但如果咽喉被刺破,則會造成嚴重的血胸和縱膈氣腫,使大量血液流入胸腔,並使縱膈和頸部皮下發生氣腫。血胸和縱膈氣腫會壓迫肺臟和心臟,都可以在短時間使人死亡。
喉結在頸部正中,突出於皮下,成年男子尤為顯著。喉結上通咽和口、鼻腔,下連氣管,是肺臟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氣要道。喉由軟骨構成支架,其中甲狀軟骨為最大的一塊,甲狀軟骨在頸的突出的部份即為喉結。
喉結通常被人們視為要害部位。打擊喉結、扼喉、勒頸、以及銳器切頸常常被當作致命的殺傷手段。據法醫臨案統計,很多自殺或殺人者都習慣於在喉結上下切頸。無論自殺或他殺,切頸者多誤認為切斷氣管或喉管便可以輕易致死。但事實上,切斷氣管僅僅縮短了呼吸道,並不能構成真正的死因。而徒手以拳、掌打擊喉結或勒頸、扼喉、壓迫喉結,卻都能致人於死地。
1、持續壓迫喉結可使呼吸、循環受阻
鎖喉、扼喉、勒頸、以掌指持續地壓迫喉結一般並不能使人立即致死,多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死亡速度比較緩慢。壓迫喉結致死,主要是由於阻斷了呼吸和阻斷了腦循環血流引起的。
以掌指壓迫喉結,一般都不能使呼吸道完全阻塞。呼吸道完全被阻塞的可能性極小,只有以較細的繩索勒壓在甲狀軟骨與舌骨之間時才會發生。由於扼喉時呼吸受阻是不完全的,因而造成的窒息也是不完全的。在這種情況下致死過程就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而以掌指壓迫喉結時,一般也不能完全阻斷頭、頸部的循環血流。向頭部供血的頸動脈因為有胸鎖乳突肌的覆蓋,不易被完全阻斷,深層的椎動脈受頸椎的保護,根本壓迫不到,仍能保持暢通。所以,頸部受壓時動脈供血受阻也是不完全的。只有頸靜脈迴流受阻通常比較嚴重。然而頸靜脈迴流受阻也不能在喉結受壓後立即形成。因此,由動脈供血不足,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的頭部淤血、顱內壓升高和腦缺氧也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才能真正形成。
無論壓迫了呼吸道使肺通氣受阻,還是壓迫了動、靜脈血管使腦循環血流受阻,都會由於腦血流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氧分壓逐漸下降,引起大腦缺氧而導致死亡。在腦缺氧形成以後,腦組織仍有一定的耐受時間,一般腦缺氧1—3分鍾可使人陷入昏迷, 5—6分鍾才能使人完全死亡。腦缺氧形成以後,還會刺激頸動脈中的「化學感受裝置」,使人產生強烈的深呼吸慾望,繼而會產生窒息的恐懼心理和垂死的反抗和掙扎。在抵抗力量較大的情況下,死亡速度通常比較緩慢,一般都需要幾分鍾時間。
2、打擊喉結可以立即致死
以拳、掌打擊喉結可以立即致人於死地。這主要是由於喉結上的喉上神經和食管上的迷走神經叢受到強力刺激,致使心跳、呼吸產生反射性抑制的結果。
喉上神經是迷走神經的一個分支,也是頸部皮下一個重要的感覺神經末稍。食管迷走神經叢在緊靠氣管後壁的食管上,由左右迷走神經相互交錯而成。迷走神經聯系著延髓迷走神經中樞,對心跳、呼吸有強烈的抑製作用。強力打擊喉結,會刺激喉上神經和食管迷走神經叢產生強烈興奮,傳入延髓,引起反射性閉氣、突然窒息、心率銳減、血壓下降,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驟停而立即導致昏迷或死亡。
七、人體要害詳解——面部
面部要害主要為鼻和三角區。
外鼻位於顏面中央,是由骨和軟骨構成的骨性結構。面三角區是指面部鼻根以下,鼻尖以上,鼻兩側至嘴角外的三角區域。打擊鼻、面三角區,不僅可以直接損傷鼻骨,而且常常潛在著生命危險。
1、鼻骨損傷的直接後果
外鼻和鼻腔都是由骨和軟骨作為支架,直接覆蓋皮膚而構成的。 由於鼻軟骨的存在,使鼻部的骨性結構變得脆弱。同時,鼻表面和鼻腔內都缺乏皮下組織,既沒有豐富的肌肉,也沒有脂肪。外鼻孔內,皮膚與軟骨膜直接相連。深層鼻腔內,鼻粘膜直接覆蓋鼻骨和鼻軟骨。因此,鼻損傷發生時,疼痛十分劇烈。此外,鼻骨兩側有兩塊很小的淚骨。淚骨簿而脆,壓迫淚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淚流不止。鼻部遭鈍性暴力打擊,如拳擊或鈍器打擊鼻樑,可將鼻骨擊碎,造成鼻樑塌陷。暴力作用在鼻樑上方時,造成鼻樑正面塌陷,出現鞍狀畸形。暴力作用於鼻樑一側時,則出現打擊面同側鼻樑塌陷,對側隆起,鼻樑歪斜。有時暴力打擊鼻樑一側,除鼻骨被擊碎外,還可以累及下眼眶骨折。鼻骨被擊碎,可使鼻內大量出血,疼痛異常,並使兩眼淚流不止,造成暫時視力障礙。
2、鼻損傷的潛在危險
鼻腔周圍有很多含氣的骨性腔竇,稱為鼻竇。鼻竇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這些鼻竇外通鼻腔,並與顱腔相連。鼻骨損傷常常累及鼻竇。鼻竇損傷一般都比鼻骨損傷更為嚴重。額竇、篩竇、蝶竇損傷,常常形成顱底骨折,使腦脊液從鼻腔外漏。上頜竇項壁的裂傷,可造成眼球內陷,出現復視。篩竇損傷,可以因視神經受到壓迫而造成視力障礙,甚至失明。
腦脊液自鼻腔外漏,是鼻竇損傷和顱底骨折的有力證據。鼻骨損傷後,腦脊液外漏常常和大量的鼻出血混合在一起,從鼻腔里流出,很難一目瞭然地辯認。判斷是否有腦脊液外流可以把鼻腔中流出的顏色淺談的液體滴在紗布或吸水紙上,初果血跡周圍很快出現一圈被水濕潤的環行紅暈,腦脊液外漏即可確定無疑。
腦脊液外漏的真正危險在於逆行性顱內感染,導致腦膜發炎,鼻竇裂傷使顱底骨折與鼻腔相連通,外界細菌隨時可以逆行侵入大腦,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腦脊液鼻漏發生的,應任其自流,切不可以為止血或阻止腦脊液外漏而沖洗或填塞鼻腔,以免危及性命。
3、鼻腔出血的潛在危險
鼻樑遭暴力打擊後,鼻腔大量出血,這在平時非常多見。鼻部血運豐富,有鼻背動脈、額內動脈、內眥動脈及篩前動脈等四條動脈分布。而且鼻粘膜血管又極容易破裂。因此,不論鼻損傷輕重,鼻出血都很容易發生。
鼻腔出血的危害並不在於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險是在鼻內出血,流經咽喉引起誤吸。在鼻腔後部,由於鼻咽相通,因此鼻腔後部的出血或鼻竇出血很容易誤入呼吸道,阻斷呼吸,引起嗆咳或造成窒息,而危及生命。有人習慣於鼻腔出血後,將頭部後仰,試圖以此來止血。實際上,這種作法更容易使血液流入呼吸道,是很危險的。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將頭前屈,以口代鼻進行呼吸,以避免誤吸。
4、面三角區破損的潛在危險
面三角區又校稱為面部危險區。暴力打擊面三角區,只要不發生表皮組織破損一般危害不大,但面三角區表皮破損,卻可以造成致命的後果。
在面三角區內,神經、血管分布極為豐富,尤以靜脈血管的分布較多。面部靜脈結構特殊,都沒有靜脈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靜脈血液的迴流,多要經過面深靜脈及眼內眥靜脈進入顱內海綿竇。因而,面三角區破損,外界細菌極易通過面部靜脈,向整個頭、面部擴散,並沿面部靜脈上行侵入顱內,引起顱內感染,誘發腦膜發炎,導致生命危險。為此,面三角區外傷無論出血多少,都不可以直接用手擠壓或用不潔物捂按,以防細菌感染,侵人大腦。
八、人體要害詳解——頸部
頸部的要害主要為頸後和頸側,由於後腦枕部緊鄰頸後,故劃分為頸部要害。
6、人體脊椎最脆弱的一節在哪?
人的脊椎骨一共有26節,其中,1—7節為頸椎。7節頸椎里,第1、2、7節形狀最特殊。這就是最容易受傷的位置。
7、人體脊柱的分段方法和表示的方法?
第七頸錐棘突特別長,胸骨角平面平對第四胸椎,頸胸腰骶分別用英文字母表示為 C T 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