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動物的觀察報告怎麼寫?急!!!
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總稱。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除具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外,其他特徵還有:①出現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②大多數種類的脊索只見於發育早期(圓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例外),以後即為由單個的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③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④除圓口綱外,都具備上、下頜。⑤循環系統較完善,出現能收縮的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⑥用構造復雜的腎臟代替簡單的腎管,提高排泄機能,由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⑦除圓口綱外,水生動物具偶鰭,陸生動物具成對的附肢。該亞門包括: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各綱的特徵雖然有顯著差別,但組成軀體的器官系統及其功能基本一致。
脊椎動物 盾皮類是戴盔披甲的魚類,它們是甲胄和化石無合類不同,是由覆蓋頭部的頭甲和包裹軀乾的軀甲兩個單元組成,展出的東生清鱗魚就是很好的例子,盾皮類是一支古老的有合脊椎動物,和其它魚類及高等脊椎動物一樣,最前面的鰓弓發展成攝取食物的合,合上裝備了牙齒。合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中的一次重大革命,無合類只能被動地過濾水中的細小有機體,而有合類可用合主動攝取食物。盾皮類是一個種類繁紛的家族,在泥盆紀為其全盛時期,但隨著泥盆紀的結束而趨於消亡。展出的雲南魚、武定魚、般溪魚,是部份不同種類的盾皮類的頭甲。
魚類中獲得最大成功的要屬硬骨魚和軟骨魚類,二者在泥盆紀時雖在種類和數量上還遠不能與無頜類的盾皮類匹比,在隨後的時間里它們欲日益繁盛,現生的魚類都屬於這兩類。
硬骨魚類的一支,稱為肉鰭類,包括終鰭類的肺魚,因為它們的鰭具有發達的肉質柄,柄 內的骨骼和高等脊椎動物的四肢骨相似,所以科學家們相信它們中的一支是四足脊椎動物的祖先,在泥盆紀晚期發展出兩棲類。因此早期終鰭魚類特別受到古生物學家的青睞。發現於中國雲南早泥盆世的著名的揚氏先驅魚乃是當前所知最早的終鰭類代表。肉鰭類在中晚泥盆世甚是繁盛,以後逐漸衰落,現在殘存的僅有南美洲肺魚、澳洲肺魚和極為罕見的終鰭類拉蒂曼魚。
另一支硬骨魚類在古生代時身體都覆蓋厚重的菱形鱗片,因為鱗片表面敷以發亮的名為硬質的物質,所以它們被稱為硬鱗魚類。像吐魯番鱈、長興魚、重慶魚、中華弓鰭魚都是這類的代表。至中生代後期,硬鱗魚類日趨衰落,現在還生存的硬鱗魚極為稀少,生活在中國長江的中華鱘堪你硬鱗魚類中的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生存競爭、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下,到中生代後期硬鱗魚逐漸被它們的後裔真骨魚取代。真骨魚類的鱗片由於硬質退化只保留骨質基屑,因此薄而富有韌性,既不失去鱗片保護作用,又擁脫了硬鱗的沉重負擔,增加了靈活性。所以從中生代後期至今,真骨魚類的進化中不斷完善自己,長盛不衰,由海洋到江湖河流無處不在,成為世界上最寵大的脊椎動物。展現中的狼鰭魚和昆都倫魚都是原始的真骨魚類代表。
軟骨魚類除了覆蓋身體的細小盾鱗,所有骨胳都是由軟骨組成,從不骨化。現海洋中的各種鯊魚和銀鮫,就是這類魚的代表。軟骨魚類從泥盆紀出現至今,在數量上一直沒有大起大落,只有少數種類在古生代後期至中生代早期曾入侵到淡水中。軟骨魚類局限於海洋。軟骨魚類所以能夠一直延續下來,是得益於它們是個內受精和富含蛋黃的卵,這是繁衍後代的有力保證。因為軟骨魚類骨骼為軟骨性,在化石中不易保存,所以常見的化石是牙齒和鱗片。展出的中華旋齒鯊,乃是其齒旋的一部份,這類牙齒旋的一部份,這類牙齒在西藏珠峰也有發現。
2、從正後方觀察脊柱是什麼形狀?
?
3、學習任務古脊椎動物特徵及化石鑒定
【任務描述】 ①了解脊椎動物特徵,熟悉脊椎動物亞門各綱特徵;②掌握脊椎動物化石常見類型;③了解脊椎動物化石在地層古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一、脊椎動物特徵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門的3個亞門之一,另外兩個亞門是尾索動物亞門和頭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徵:①頭部顯著分化,腦和感覺器官有更完善的發展,也稱有頭類。②身體背側具有脊索,少數類群脊索終身存在,大部分類群脊索僅存在於胚胎期,成年後被脊柱所代替。③骨骸發達,可區分為頭骨,脊柱和附肢骨等。④咽腔側壁上有成對鰓裂,鰓裂外圍無圍鰓腔。⑤心臟肌肉質,腹位;循環系統閉管型。⑥腎管組合成的腎臟,有專司排泄的輸尿導管。⑦雌雄異體,有性生殖。
脊椎動物亞門各類化石代表及現生種類均繁多,通常依據脊椎動物的骨骼構造、活動方式、生殖特點、胚胎發育的變化等可將其分為九個綱(表2-5)。
表2-5 脊椎動物亞門的分類及主要特徵簡表
(據孫躍武等,2006)
脊椎動物最早出現於寒武紀直到現在,泥盆紀為魚類的時代,石炭紀至二疊紀為兩棲類時代,中生代為爬行類時代,新生代為鳥類和哺乳類的時代(圖2-49)。
圖2-49 脊椎動物亞門各綱的地史分布
(據Colbert,1980)
二、魚形動物
(一)魚形動物的一般特徵及魚體各部度量
魚形動物包括全部水生、冷血、鰓呼吸、自由活動的脊椎動物。它們身體多呈紡錘形,不具五趾的肢骨,而具發育的鰭,其中背鰭、臀鰭和尾鰭位於身體的對稱面上,因不成對,統稱奇鰭。胸鰭及腹鰭成對在身體左右兩側,統稱偶鰭。鰭內有骨質棘,稱鰭棘。鰭在身體的部位及相互關系,鰭刺及鰭條的排列情況,對鑒定魚類化石有重要意義。魚體各部名稱及度量如圖2-50所示。
圖2-50 魚類形態
◎尾鰭:是魚類重要的運動器官,也是分類和鑒定的重要根據之一。根據魚的尾部脊柱延伸狀況和尾鰭形態及對稱性等,可將尾鰭劃分為3種類型(圖2-51)。
◎鱗:多數魚類體表披鱗,有保護作用,一般可分為4種(圖2-52):①楯鱗,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於皮層內,尖錐狀小棘突出體外;②硬鱗,多為菱形,厚板狀,表面具琺琅質層;③圓鱗,為骨質鱗,表面無琺琅質,可見同心狀生長線紋;④櫛鱗,也是一種骨質鱗,只是鱗片表面具小棘,後緣具小鋸齒。
圖2-51 魚尾鰭類型
圖2-52 魚鱗類型
(二)魚類的演化與陸生四足動物的起源
一般認為,現代各種魚類是由盾皮魚綱(Placodermi)發展演化而來的。該類化石發現於志留紀後期地層中,繁盛於泥盆紀,因具成對鼻孔、頜及偶鰭,從而增強了盾皮魚類的感覺、取食和運動的能力。泥盆紀時,由於地殼運動,古地理環境發生巨變,原在淡水棲息的魚類,有的不能適應炎熱乾旱的環境而逐漸絕滅,也有部分由陸地水域被迫遷居海中。盾皮魚的一支演變出早期軟骨魚類即是淡水魚類遷到海洋生活的代表;另一支為適應乾旱的環境,體內長出一對囊狀突起,司原始肺臟的功能,代替鰓的作用,因此演變為早期的硬骨魚類。
硬骨魚綱的肺魚類,總鰭魚類中的扇鰭魚類具內鼻孔及肉質偶鰭,能夠在環境多變的淡水水域中生活。過去認為總鰭魚類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但近年來新的資料表明,兩棲類不一定從總鰭魚類演化而來,有人重提肺魚類可能是有足兩棲類的祖先。總之,陸生四足動物的起源問題還有待解決。
三、兩棲綱
兩棲類是水陸兩棲的動物,一生中有變態過程。兩棲類在身體結構及機能上發生了許多重大變革:①由用鰓呼吸轉變為用肺呼吸,但幼蟲在水中生活時仍用鰓呼吸;②早期類型體外被蓋骨甲或堅硬的皮膜,以防止水分過分蒸發;③以四肢支持身體並司運動,其尾主要起平衡作用;④繁殖方式上,以水中產卵為主,部分是在潮濕地方產卵,卵孵化後,幼蟲仍需在水中生活。
最古老的兩棲類化石為晚泥盆世的魚石螈,其身體側扁,有一條魚形的尾鰭,它的頭骨和牙齒的結構都和總鰭魚很相似,但是它們已經長出四肢,脊椎上也已經長出了允許脊柱彎曲的關節突,前肢的肩帶與頭骨已失去連接並能活動,已屬兩棲類范疇(圖2-53)。我國兩棲類化石發現較少,保存完整和良好的有山東臨朐中新世地層中的玄武蛙。
圖2-53 魚石螈 (Ichthyostega stensiovi)
(據何心一等,1993)
四、爬行綱
爬行類比兩棲動物更進步,是真正的陸生四足動物,最先能在陸地上繁殖,這是因為爬行類的卵中有了能防止胚胎中水分蒸發的羊膜,卵可以在陸地上孵化,幼蟲不再變態,在羊膜卵內有羊水能供給胚胎發育的養分,因此爬行類擺脫了在水中繁殖的束縛,而向陸地發展。
根據爬行動物頭骨上的顳顬孔的有無、多少及相對位置來分類。顳顬孔位於頭骨後部(眼眶後方),用以容受和擴大頜肌,增強咬嚼的能力。顳顬孔一般可分四種類型(圖254)。
圖2-54 爬行類頭骨顳顬孔類型
(據Romer,1966,改繪)
依據顳顬孔類型可將爬行動物分為四個亞綱,無孔亞綱、下孔亞綱、上孔亞綱和雙孔亞綱。爬行類出現於晚石炭世,二疊紀增多,全盛於中生代,所以中生代又稱為「爬行類時代」。中生代末大多數爬行類絕滅,僅少數種類殘留到現代,如龜、鱷、蜥、蛇等。爬行類在中生代最繁盛的門類是恐龍類,一般身體龐大,四足或兩足行走,肉食和植物食性都有,最早出現於中晚三疊世,到白堊紀末全部絕滅。
五、鳥綱
鳥類是脊椎動物進化系統上從爬行類發展出去的一個旁支,適應於飛行,鳥類不是唯一能飛行的脊椎動物,但它對飛行的適應是最成功的。為適應飛行的需要,它的骨骼變得中空而輕,髓腔大,前肢變為翼,身披羽毛,心臟分隔完全,恆溫等。
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但其直接祖先尚未查明。最早的鳥類化石產於德國巴伐利亞索侖霍芬晚侏羅世地層中的始祖鳥(圖2-55),其特點是除具有羽毛外,其餘骨骼特點均與爬行類一致,如有尾,有牙,前肢末端仍具爪等。現在一般認為始祖鳥不是現代鳥類的直接祖先,只是進化中的一個側支,真正鳥類的祖先可能出現得更早。我國新疆、甘肅的白堊紀、青海的始新世地層發現過零星的鳥骨化石。1996 年,我國遼西侏羅世地層中採到一塊珍稀鳥類化石,取名中華龍鳥,也同時具有鳥類和爬行類特點,所以有人認為它是一隻恐龍,不管它是鳥還是恐龍,至少也是鳥類起源於爬行類的有力證據。
圖2-55 始祖鳥 (Archaeopteryx siemensii)
(據成都地院,1981)
六、哺乳綱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一個綱,具有更高的適應環境能力。恆溫,胎生,哺乳,腦發達,牙齒分化,頭骨中具有較大的腦腔,四肢骨由肩帶和腰帶與脊椎相接。
哺乳動物的牙齒是其硬體中最堅硬的部分,易保存為化石,其組合形態隨動物食性不同而多變化,因此,對分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哺乳動物的牙齒一般分化為門齒(I)、犬齒(C)、前臼齒(P)、臼齒(M)四種,牙齒類型通常以齒式來表示,其公式為:
地層古生物基礎
前臼齒和臼齒合稱為頰齒,根據其形態和食性關系大致可分三種類型:①切尖型,食肉動物;②脊齒型,食草動物;③瘤齒型,雜食動物(圖2-56)。
圖2-56 哺乳動物頰齒的主要類型
(據何心一等,1993)
(a)側視;(b)齒冠面;P.前臼齒;M.臼齒
七、人類的起源與演化
這里的人類起源指的是人類怎樣由古猿演化而來。是否習慣性地以兩足直立行走作為主要的行動方式,是目前學術界通常採納的區分人類和猿類的標准。能否製造工具已不再是區別標准。人猿分界的重新劃分,使得能夠兩腿直立行走,但還不會製造工具的南方古猿等進入到了人的范疇。截至2000年的化石資料,從南方古猿到現代人,人類的演化大致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圖2-57)。
(一)南方古猿
440萬~100萬年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東部,以具有粗壯的頜及厚層琺琅質的齒為特徵,能夠兩足直立行走。南方古猿在形態上具有猿和人的鑲嵌特徵,身高1.3 m以上,腦量400~500 mL。南方古猿至少包括了9種類型,其中以1994年公布的發現於衣索比亞距今440萬年的南方古猿始祖種最為古老。著名的「露西」屬於南方古猿阿法種,是迄今發現的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骨骼之一(保存了40% 的骨骼),生存年代約為350 萬年前。
(二)能人
250萬~160萬年前,其主要特點是頭骨壁薄,眉脊不明顯,腦量500~700mL,比南方古猿明顯擴大,頰齒,特別是前臼齒比南方古猿非洲種窄,下肢骨明顯顯示兩足直立行走的特徵,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夠對握,但還不是很精確。能人最著名的化石代表是發現於肯亞的1470號頭骨,該頭骨比任何南方古猿的頭骨都要進步,腦容量可達775mL,肢骨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地層年齡測定為190萬年左右。與能人同時發現的還有不少石器,典型的石器是用礫石製成的砍砸器,這種石器文化被稱為奧杜韋文化。
圖2-57 人科演化樹
(據Mader,1998)
(三)直立人
生活年代大致定在距今180 萬~30 萬年之間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亞、歐、非洲等地都有發現。直立人的名稱是根據其下肢骨能夠採取直立的姿勢而來,但並不表示他是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直立人最早由杜布瓦1892年發現於印尼的爪哇,其大腿骨後部有股骨脊,表明已能直立行走,但當時由於沒有發現共生的石器,其是否屬於古人類化石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質疑,直到我國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這一問題才得到解決。我國已發現的直立人化石比較多,有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猿人、南京湯山人等。
(四)智人
在分類上屬於人屬智人種,包括化石智人和現生智人,從解剖學上區分,智人可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類。
◎早期智人:生活於距今20萬~10萬年期間,發現於非洲、歐洲及亞洲,具有大腦殼,前臼齒及臼齒窄,臉平、頭骨薄,骨骼纖細,腦量已達現代人水平等特點。早期智人代表是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河谷。尼人的主要特徵包括強壯的身體,指、趾短,前牙、鼻子大,大鼻子可能是對寒冷的更新世氣候的適應。尼人可能直接從直立人演化而來,保存在胳膊中的DNA研究結果表明,尼人祖先在60萬年前就從演化主線上分離出來,但在演化上最終走進了死胡同,為晚期智人所代替。我國的早期智人化石有廣東的馬壩人、湖北的長陽人、山西的丁村人、遼寧的金牛山人、陝西的大荔人等。早期智人製造的石器已經有了很多改進,能夠狩獵巨大的野獸,能用獸皮當作粗陋的衣服,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可能已會取火。
◎晚期智人:在形態上已非常像現代人,出現的時間約為10萬年前,與早期智人的區別是前額高,腦殼短、高,骨骼輕薄。晚期智人化石最早發現於1868年法國的克羅馬農村,稱克羅馬農人,主要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8萬年,身材高大,顱骨的高度增大,額部隆起,有明顯突出的下頜,前臂比上臂長,小腿比大腿長,腦很發達,有相當的智慧。我國的晚期智人化石包括廣西的柳江人、四川的資陽人、內蒙古的河套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等。在晚期智人階段,除了石器比早期智人加工精細外,還有不少骨器、角器,以及用石頭或骨角製成的長矛等復合工具,已有相當好的捕魚技術,能夠摩擦取火。
八、技能訓練——常見脊椎動物化石鑒定
(一)目的和要求
(1)對脊椎動物各綱化石保存特點有進一步了解,如魚類的完整骨骼、魚鱗、甲片,哺乳綱的牙齒等。
(2)通過化石標本、各種有代表性的模型、掛圖、幻燈片、照片的觀察進一步理解脊椎動物各綱演化關系。
(二)使用儀器、工具、用品
多媒體設備,雙目實體顯微鏡,放大鏡(15~20 ×),實驗報告,化石標本。
(三)實習報告要求
每人至少觀察5塊標本,選3塊標本作圖並描述主要構造特徵。
(四)鑒定內容
主要鑒定魚類化石,重點觀察魚尾形態、魚鱗形態及腹背鰭的發育。
1.盾皮綱
化石多為頭和軀乾的甲片。
Wudinolepis Chang,1965 (武定魚)(圖2-58):個體小,頭甲和軀甲的背、側壁均具左右對稱,排列規則的棱脊骨片。中泥盆世。
圖2-58 Wudinolepis (武定魚)
2.棘魚綱
鰭棘及中間棘常保存為化石。
Sinacanthus Pan,1957 (中華棘魚)(圖2-59):鰭棘大,扁平,長而寬,末部顯著彎曲,形成尖刀狀,其上布滿細長的縱脊及溝痕,相互平行,並與棘的彎曲一致,大部分向末端聚合。早泥盆世。
圖2-59 Sinacanthus (中華棘魚)
胸棘印模,× 1.5
圖2-60 Heliooprion (旋齒鯊)
× 1.4,P1
3.軟骨魚綱
多保存尾牙齒、魚鰭河糞化石。
Heliooprion Karpinsky,1899 (旋齒鯊)(圖2-60):牙齒在上、下頜左、右兩塊頜骨接合處向下、向內捲曲成環圈狀,二疊紀—三疊紀。
4.硬骨魚綱
硬骨魚綱可保存完整的骨架和鱗片化石。研究時頭骨,鰭和尾部特徵最重要。
Lycoptera MulIer,1848 (狼鰭魚)(圖2-61):頭大,眼大,眶上骨一塊,眶上感覺溝止於頂骨;具顳孔,齒骨一塊,牙齒排列成行,前鰓蓋骨的下支較上支寬大,下鰓蓋骨很小;椎體呈筒狀,中部略收縮;胸鰭大,內側有一粗大而不分節的鰭條。晚侏羅世。
5.總鰭魚亞綱
Osteolepis Valenciennes et Pentland,1829 (骨鱗魚)(圖2-62):體呈紡錘形,表面歪尾型,有尾上葉。齒鱗菱形,頭骨排列方式與早期兩棲類相似。中泥盆世。
圖2-61 Lycoptera middenderffi (狼鰭魚)
圖2-62 OsteolepisMacroiepidota (骨鱗魚)復原圖
(據何心一等,1987)
6.肺魚亞綱
Coraios Agassiz,1838 (角齒魚)(圖2-63):顱頂都由兩大塊中板和兩對側板組成;顱骨底部有一塊長的副蝶骨,前端菱形;兩邊為翼齶骨,每塊翼齶骨上著生一塊大的三角形齒板,齒板上具輻射排列的嵴。三疊紀—中侏羅世。
圖2-63 Coraios (角齒魚)
4、動物脊椎的特點
方案1
動物的分類方法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動物界可分為兩大門類
在動物界中,根據動物身體中有沒有脊索而分成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主要門類.
動 物
脊索動物
無脊索動物
有羽毛
無羽毛
有足
無足
鳥類
有鱗片
無鱗片
有翅膀
無翅膀
1. 會飛
原生動物
蠕蟲
2. 不會飛
有鰭
無鰭
有乳腺
無乳腺
昆蟲
軟體動物
魚類
爬行類
哺乳類
兩棲類
甲殼動物
1. 軟骨
1. 有足
1. 胎生
1. 有尾
2. 硬骨
2. 無足
2. 非胎生
2. 無尾
蜘蛛
3. 無足
脊索動物的脊椎動物
特徵:
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脊索只見於胚胎期).脊柱保護脊髓.脊柱與其他骨骼組成脊椎動物特有的內骨骼系統.
有明顯的頭部,背神經管的前端分化成腦及其他感覺器官,例如眼,耳等.腦及感覺器官集中在頭部,可加強動物對外界的感應.
身體由表皮及真皮覆蓋.皮膚有腺體,大部份脊椎動物的皮膚有保護性構造,例如鱗片,羽毛,體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統,口腔內有舌,多數有牙齒,亦有肝及胰臟.
循環系統包括有心臟,動脈,靜脈及血管.排泄系統包括兩個腎臟及一個膀胱.有內分泌腺,能分激素(荷爾蒙)調節身體機能,生長及生殖.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等五大網類.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甲殼動物等門類.所以無脊椎動物佔世界上所有動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魚類
特徵:
水棲動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膚有鱗片覆蓋,屬變溫動物.具有鰭(可以水中游動),用鰓呼吸的變溫動物.體外受精.主要為卵生,部份為胎生及卵胎生.
魚的種類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別
軟骨類
例: 鯊魚
特徵:
皮膚堅韌,有極細小楯鱗,沒有魚鰾,尾鰭上下不對稱.有五對鰓,沒有鰓蓋.
硬骨類
例: 馬口魚
特徵:
骨骼為硬骨,皮膚有許多黏液腺,為骨鱗片所覆蓋.有魚鰾.
爬行類
特徵:
陸生動物.皮膚有鱗片或盾片覆蓋.
具有防水外皮,以防止水份散失.
屬變溫動物(靠外界的溫度或熱源來改變其體溫).主要分布在地球較溫暖的地區.
體內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陸地產卵,卵有防水外殼包裹.
爬行動物的分類
有足類
例:烏龜
特徵:
有堅硬的外殼.上下頷不具齒,但有角質鞘.卵生.可分陸棲,水棲或海洋生活.
無足類
例:眼鏡蛇
特徵:
無四肢,肩帶及胸骨.不具活動的眼臉及外耳孔.舌頭末端分叉,伸縮力強.皮膚有鱗片,可吞咽比自己身體直徑大的獵物.蛇的器官俱特化成長形,左肺退化.蛇會定期蛻皮,以利生長.
鳥類
特徵:
全身披有羽毛,身體呈流線形,有角質的喙.
眼在頭的兩側,頸部長而靈活可270度轉.
前肢特化成翼,後肢有鱗狀外皮,具四趾.
恆溫動物(能通過自身的生理過程產生熱量,即使外界溫度很低,他們也能維持高而恆定的體溫).平均體溫比哺乳動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卵生.
鳥的分類
會飛
例:燕子
特徵:
有翼,有流線型的身體,新陳代謝旺盛,能在空中自由飛翔,須做較遠距離的遷徙,以適應生存環境.
不會飛
例:企鵝
特徵:
有流線型的軀體,前肢已經退化成游泳的鰭狀肢,而且上面的羽毛幾乎是魚鱗狀的.海中生活,有厚厚的脂肪能抵禦嚴寒.冰面上滑行好手.
兩棲類(Amphilia)
特徵:
需在水中渡過其幼年時期.
具有適應陸生的骨骼結構,有四肢,皮膚濕潤,有很多腺體.
身體無鱗片或體毛.
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
交配及受精在水中進行.
幼體以鰓呼吸,成體則用皮膚,口腔內壁及肺呼吸.
兩棲動物的分類
無尾
例:蟾蜍
特徵:
有適應陸上生活的骨骼系統,身體分頭,軀乾和四肢.前肢四趾,後肢五趾, 趾間有蹼.後肢適用於游泳及跳躍有肺,但主要呼吸器官為口腔內壁及皮膚.
有尾
例:蠑螈
特徵:
有適應陸上生活的骨骼系統,為身體細長之有尾水陸兩棲類.
無足
例:魚螈
哺乳動物
特徵:
體內有一條由許多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
身體有毛覆蓋,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提高能量及營養的攝取;
胎生(鴨嘴獸,針鼴除外),哺乳;
恆溫.在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也能保持體溫的相對恆定,從而減少了對外界環境的依賴,擴大了分布范圍;
腦顱擴大,大腦相當發達,在智力和對環境適應上超過其他動物;
內肢強壯靈敏,有快速的活動能力;
心臟左,右兩室完全分開;
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頰齒.
哺乳類動物的分類
原獸類 特徵 卵生,卵有殼. (例:鴨咀獸)
後獸類 特徵 不具真正的胎盤,幼兒在育兒袋中發. (例:袋鼠)
真獸類 特徵 有胎盤,胎兒發育完善後才產出,佔哺乳類的絕大部份.並分為十四類別.
食蟲類(例:鼴鼠)
鱗甲類(例:穿山甲)
翼手類(例:蝙蝠)
兔形類(例:兔)
嚙齒類(例:鼠,箭豬)
貧齒類(例:食蟻獸)
食肉類(例:獅,犬,熊貓)
鰭足類(例:海獅,海豹,海象)
海牛類(例:海牛)
鯨類 (例:海豚,鯨
長鼻類(例:象)
奇蹄類(例:斑馬,犀牛)
偶蹄類(例:河馬,牛,豬,鹿,駱駝)
靈長類(例:猩猩,猴,人)
例:獅子
特徵:
屬食肉目中的貓科動物.大型獸類,爪能伸縮,善於跳躍,犬齒發達,善於伏擊其他動物.
例:大象
特徵:
為現存最大之陸棲動物.耳寬大扁平,鼻特長,可助於取食,體毛退化,腳底有厚彈性組織墊,以承託身體重量.上門牙特別發達,長出體外.食物以植物為主.
例:食蟻獸
特徵:
前肢其中二至三指特長,用以掘開蟻巢.無門齒,吻長呈管狀,舌長呈黏性,能黏附白蟻,尾長而多毛.棲於草原沼澤地,善游泳,以白蟻及蟻為食.
例:蝙蝠
特徵:
前肢特化,指骨特長,指骨與體側及後肢之間生有薄而韌的翼膜,作飛行器官.後肢具爪,可以倒掛身體棲息.胸骨突起,鎖骨發達,以利飛行.大部份蝙蝠喜食蟲,且善於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少數吃果實.
例:海豚
特徵:
海產哺乳類,亦有淡水品種.海豚屬齒鯨類,身體呈流線性,頸部不能區分,頸椎骨有癒合現象.頭尖而長,具有內質背鰭.前肢特化成闊槳狀.不具後肢,尾長,具水平叉狀尾鰭.
例:猿猴
特徵:
姆指與其他指相對,適於攀緣及握物.鎖骨發達,身有體毛(手掌除外),指具指甲,大腦及感覺器官發達.雙眼向前,有骨質眼窩.行為接近人類.
原生動物
特徵 :
單一細胞動物,身體的構造十分簡單,會吃,會動,會繁殖和死亡.身體非常小,要用顯微鏡才觀察得到的動物.棲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動物的體液內.例如變形蟲.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外形多樣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類別,包括所有「貝殼類」動物,八爪魚及墨魚.大部份軟體動物生活在海裏,部份生活在鹹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份是陸生的.
特徵 :
身體柔軟,不分節,左右對稱,背部皮層向下伸延成外套膜,覆蓋身體的大部份.軟體動物中的貝殼類的貝殼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細胞分泌而成.
大多數軟體動物有一至兩個貝殼,例如蝸牛、蜆.
另一些則退化成內殼,藏於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魚.
有些種類的外殼則完全消失,例如裸鰓類.
蠕蟲
特徵 :
身體柔軟,分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對排泄器.例如蚯蚓和沙蠶.
柔軟圓形的身體,寄生在動物或植物體內.例如蛔蟲和蟯蟲.
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品動亦最繁多,約佔全部動物品種的百分之八十五.對環境的適應力特強,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氣、土壤,甚至是動物及植物的體內及體外.
主要特徵:
身體兩側對稱,身體分節,但部分體節融合成特別部位,如頭部及胸部.有些節肢動物,例如蜘蛛類,頭部及胸部進一步融合成頭胸部.身體的附肢,例如足部、觸角、口器等都分節.
體壁堅硬,主要由幾丁質組成, 可提供保護,亦作為外骨骼之用.由於體壁堅硬,防礙生長,節肢動物需要在生長期蛻皮多次.
感官系統甚為發達,眼有單眼和復眼兩種.復眼用作視物,而單眼用作感光.另外,還有觸覺、味覺、嗅覺、聽覺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蟲還有特別的發聲器.
節肢動物的呼吸系統頗為多樣化,可以利用體表, 鰓(水生的)及氣管(陸生的)呼吸.蜘蛛等則利用書肺進行呼吸.
節肢動物的分類:
甲殼類
例:蝦,蟹.
蜘蛛類
例:蜘蛛,蠍子.
昆蟲類
例:蝴蝶
多足類
例:蜈蚣
感想:
在找尋動物的種類和照片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但我覺得都是值得的.因為我看了很多動物和昆蟲的書和綱頁,覺得很有趣味和學識到很多動物.
我又知道了動物學家是利用動物不同的特徵和生活習慣來分類的.陸生動物最大的有已經絕種的暴龍,現在最大的是大象,最小的是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變形蟲.我又知道了兩棲動物原來是幼時生長於水裏,長大後才生活在陸地上.有些動物原來我以前把它們分為同類,現在才知道原 是第二類的動物.
我還發覺到原來我們吃的東西都是生物,所有動物都是吃生物的.大部份的動物都是對我們人類有用的,但很多動物因為我們捕捉和殺害,瀕臨絕種,特別是哺乳類動物.
為了可以平衡大自然的生態,我們不要隨意砍伐樹木,要愛護大自然.不要殘害動物,因為所有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動物.
http://.baidu.com/question/564320.html?si=3
方案2:
現在採用的多是林奈的分類方法。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化、生態和地球分布)進行分類,即自然分類法,將動物依次分為各種等級。
即界、門、綱、目、科、屬、種等七個主要等級。其中種是分類所用的基本單位。每一種動物,都可以給它們在這個等級序列中冠以適當的名稱和位置。
如棉蚜、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蚜科、蚜屬、它的學名為Aphis gossypii Glover;
大熊貓,屬於動物界,脊維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它的學名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類等級中,科學工作者使用時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還將原有的階元進一步細分,在上述的分類階元之間加入另外一些階元,以滿足科學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的分類附元如下:
界Kingdom
門Phylum
亞門Subphylum
總綱Superclass
綱Class
亞綱Subclass
總目Superoder
目Order
亞目Suborder
總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亞科Subfamily
屬Genus
亞屬Subgenus
種Species
亞種Subspecies
動物學家依據動物進貨過程中外觀特徵的變化及內部解剖,生理特徵的變化制定了檢索表,它可以反映物種間的親緣關系。
例如,蜘蛛、昆蟲、蚯蚓、鯉魚、眼鏡蛇、青蛙、丹頂鶴和華南虎,它們之間的異同見下列檢索表。
A、具有真正的脊索(脊索動物)…………………………………………………………D
沒有真正的脊索(無脊椎動物)………………………………………………………………B
B、身體各節分工不明顯,由許多環節組成……環節動物門(蚯蚓)身體各節具有真正的分工,由頭部、胸部和腹部組成……C
C、有三以足和二對翅…………………………………………………………………………昆蟲綱(昆蟲)
有四對足,沒有翅……………………………………………………………………………………蛛形綱(蜘蛛)
D、完全用鰓呼吸,以鰭運動,終生生活在水中……………………魚綱(鯉魚)
主要用肺呼吸,部分動物在生長的某個時期用鰓呼吸,以五趾形附肢運動(至少在成體時),至少在成體階段生活在陸地上……………………E
E、變溫動物……………………………………………………………………………………F
恆溫動物………………………………………………………………………………………………G
F、具有中腎:大腦具原腦皮;體名受精,卵無羊膜,指(趾)端無
爪,皮膚裸露……………………………………………………………………………………兩棲綱(青蛙)
具有後腎;大腦具新腦皮層;體內受精,產羊膜卵;指(趾)端
有爪,體表被覆角質鱗片………………………………………………爬行綱(眼鏡蛇)
G、體表被羽,皮膚缺乏腺體;雙重呼吸,具氣囊,以鳴管發聲;
卵生,有撫育幼雛的本能……………………………………………………鳥綱(丹頂鶴)
體名被毛,皮膚腺發達,非雙重呼吸,不具氣囊,以聲帶發
聲;胎生,哺乳……………………………………………………………………哺乳綱(東北虎)
從上面的檢索表中可以看出,蚯蚓、蜘蛛、昆蟲三者的親緣關系較近,其中蜘蛛與昆蟲關系更為密切;在其餘的幾種動物中,青蛙和蛇的關系比它與丹頂鶴和東北虎的關系更為近緣。
方案3
自然界動物種類很多,據現在估計,約有150萬種左右.為了認識,研究和利用動物,必須為它
們分門別類.
盡管各種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形態,但同一類群的動物,在形態上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動物學
家就根據動物的同一與差異,從小到大,分成許多類群.
1. 「種」或叫「物種」(species),是最小的類群,也是動物分類(classification)的基本單元.
2. 將近似的「種」集合成「屬」(genus).
3. 再將近似的「屬」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綱」(class).
6. 由「綱」最後集合成「門」(phylum).
「門」是分類的最大單元.目前動物界一共分為20餘門,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幾門:
1. 原生動物門,如草屐蟲,變形蟲;
2. 海綿動物門,如毛壺,浴海綿;
3. 腔腸動物門,如海蜇,珊瑚;
4. 扁形動物門,如渦蟲,血吸蟲;
5. 線形動物門,如蛔蟲以及其他寄生於植物和動物體內的寄生線蟲;
6. 環節動物門,如蚯蚓,沙蠶,螞蟥;
7. 軟體動物門,如田螺,烏賊;
8. 節肢動物門,如蝦,蟹,昆蟲;
9. 棘皮動物門,如海參,海星;
10. 脊椎動物門,如魚,蛙,龜,蛇,鳥,獸.
生物分類有界、門、綱、目、科、屬、種
在動物界之下,共38個門如下:
1 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 中生動物門 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 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4 扁盤動物門 到目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厲害,不得不服~~
5 古杯動物門 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6 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7 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8 扁形動物門 有渦蟲、吸蟲、絛蟲等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9 螠蟲動物門 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0 舌形動物門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1 奇怪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2 紐形動物門 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3 顎胃動物門 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4 線蟲動物門 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5 腹毛動物門 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6 輪蟲動物門 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7 線形動物門 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8 鰓曳動物門 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19 動吻動物門 和鰓曳動物類似
20 棘頭蟲動物門 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1 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2 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3 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這還用說?
24 星蟲動物門 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5 軟體動物門 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我將在後面詳細解說
26 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7 緩步動物門 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28 有爪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29 節肢動物門 動物界中種類佔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留到下面介紹這個龐大的家族
30 腕足動物門 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1 外肛動物門 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2 帚蟲動物門 又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又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3 古蟲動物門 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近幾年才發現
34 棘皮動物門 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5 須腕動物門 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6 毛顎動物門 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37 半索動物門 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將它們歸入脊索動物
5、觀察圖,回答問題:(1)圖中動物體內沒有脊柱的是______(只填字母)(2)C的體內有氣囊能夠輔助呼吸,
(1)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兔、貓頭鷹和魚的體內都有脊柱,屬於脊椎動物,蝴蝶是節肢動物,體內無骨骼,因此體內無脊柱,屬於無脊椎動物.
(2)圖C為鳥類,具有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只能在肺中進行氣體交換,鳥類的主要運動方式為飛行.
(3)圖D為魚類,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提供運動時的動力.
(4)圖B為哺乳動物,特有的特點是: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體表被毛,體腔內有膈.
故答案為:(1)A;
(2)雙重呼吸;
(3)軀幹部和尾部的左右擺動;
(4)膈.
6、雞的脊柱上長蟲子是怎麼回事啊?
一、雞蛔蟲 這種蟲子主要寄生在雞的小腸子里,是一種圓形,淡黃色的線蟲,一般長50~110毫米。雞得了這種病後,產蛋量下降,嚴重時貧血,甚至由於蛔蟲堵塞腸道死亡。治療方法是:早晨放雞的時候,給雞吃2片「驅蟲凈」,一星期後再給雞吃2片「驅蟲凈」,就可以把蛔蟲給打下來。也可用鮮辣椒給雞驅蟲,每隻雞每次用鮮辣椒一個切碎,給雞灌服,也有較好的驅蟲效果。 二、雞絛蟲 這種蟲一般都寄生在雞的小腸子里,是一種白色的帶狀分節蟲,大約長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頭節上有吸盤和鉤子,刺附在雞腸上。雞得了這種病,瘦弱、貧血、嚴重時死亡。治療方法是:可以給雞吃「殺絛靈」,用量可以根據雞的病情來定。用檳榔煎汁給雞喝,效果也較好。 三、雞羽虱 常見的有雞大體虱,羽干虱和頭虱。大體虱長約3~4毫米,大都寄生在雞的肛門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頭虱長約2.5毫米。寄生在雞的頭部和頸部。羽干虱長約1.7~2毫米,寄生在雞翅膀上。這幾種雞虱對雞的生長發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響。治療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600倍液噴灑在雞身上輕輕地揉搓,使葯液均勻,就能把雞虱殺死。過10天再按此方法治一次。還可用神奇葯筆搗碎撒灑在雞窩。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雞蟎 雞蟎大約有20多種。其中:雞刺皮蟎白天隱藏在雞窩的暗縫里,夜裡爬出來吸雞的血,對雞的危害很大。治療方法是:用神奇葯筆研成粉末,撒灑在雞羽毛上。每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
7、我的脊椎不太好,請知道的高手看看
按摩,鍛煉,不要久座!
8、鯽魚脊柱哪一端向著頭?
實驗內容
(一)鯽魚外形觀察
身體分頭、軀乾和尾三部。
鰓蓋後緣以前的部分為頭部,口端位,口角無觸須,背側有一對外鼻孔,鰓蓋後緣有鰓蓋膜。
鰓蓋後緣至肛門為軀幹部,體側具側線,有呈覆瓦狀的圓鱗,有側線孔的鱗片為側線鱗,胸鰭一對,腹鰭一對,背鰭一個,具硬棘。
肛門至尾鰭基部為尾部,肛門與泄殖孔分開,肛門在前方,臀鰭一個,具硬棘,尾鰭一個(正型尾)。
(二)鯽魚的解剖與內部器官觀察 。
1 、 處死方法:用解剖刀柄擊打頭後側。
2 、解剖方法及注意事項:
在距肛門前 0.5cm 處橫切一刀,用剪刀從切口處沿腹部正中線由後至前剪到胸鰭下方;使魚側卧,左側向上,從肛門前的開口向背方剪到側線,再沿側線由後向前剪到鰓蓋後緣;然後沿鰓蓋後緣剪到胸鰭下方,除去左側體壁,暴露心臟和內臟。
注意:剪刀尖不要插入太深,以免損傷內臟;上切口平側線,不要太靠近脊柱,以免損傷腎臟。
3 、觀察:
( 1 )原位觀察:臟器的正常位置,鰾在脊柱腹面,分前後兩室,之間有腎臟的一部分,深紅色;鰾的腹側為長條形生殖腺(精巢乳白色、卵巢淺黃色),性成熟的個體,生殖腺幾乎充滿整個腹腔;腹腔腹側為盤曲的腸管,腸系膜上有肝胰臟,淺紅色;腸管與肝胰臟之間有細長呈紅褐色的脾臟。
( 2 )生殖系統:生殖腺借生殖導管通泄殖竇開口於泄殖孔,觀察完後去除左生殖腺。
( 3 )鰾:兩室,後室腹側有細長鰾管通食管,觀察完後去除鰾。
( 4 )排泄系統:腎臟位於腹腔背部正中線兩側,鰾前後兩室間最寬,最前方有頭腎,位於橫膈膜處;輸尿管 1 對,末端匯合入膀胱。
( 5 )消化系統:食管短,背面有鰾管通入;用鑷子將腸管從後至前展開,除去肝胰臟,可見腸管前粗後細;膽囊埋在肝胰臟中,借膽管通腸前部。
( 6 )循環系統:觀察心臟,心室淡紅色,前方有白色的動脈球,心房位於心室背側,暗紅色,薄囊狀,心房先搏動,心室後搏動,靜脈竇位於心房後方,暗紅色,壁薄,不易觀察。
( 7 )剪開口角、剪下鰓蓋,觀察口和鰓
口上下頜無齒,背壁肌肉厚,口腔底後部有不活動的三角形舌。
鰓:分鰓弓、鰓耙(每一鰓弓上有兩行,三角形,互生)和鰓片,咽喉齒 1 列, 4 顆齒。
4 、示範: 硬骨魚類神經系統解剖標本、鯊魚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解剖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