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孩子太早會走路對脊柱的影響

孩子太早會走路對脊柱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17 15:30:09

1、走路早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自從寶寶出生以後,媽媽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寶寶的成長,寶寶的進步,就是媽媽最大的欣慰,雖然只會一天比一天更疲憊,可是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的長大,當媽的就能忘記所有煩惱。

早走路的孩子更聰明?

五一期間帶著孩子去海洋館玩耍,不愧是小長假,那個人山人海的場面,還真是讓人有點望而卻步,不過來都來了,當然不能打退堂鼓。

沒一會兒,人流就自動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帶著娃的,一派是自由行的,我也被擠進了帶娃派中,一路走來,還和幾個媽媽交談甚歡。

其中有個媽媽帶著一歲多一點的小朋友,孩子一直在她懷里抱著,看著都累,另一個媽媽就讓她放下來,人不多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走。

可是這媽媽說,孩子還不會走,另一個媽媽表示很驚訝,還跟她說,讓她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看,她聽說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是成正比的,早早會走路的孩子,都比較聰明。

走路早證明大腦發育的好

這位媽媽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經驗,她說她兒子9個月就會走了,現在上幼兒園了,老師天天說她家孩子聰明,學什麼都快,比同齡的小朋友腦子都好。

她還問過專家,專家說,孩子走路早晚決定著大腦發育的程度,發育的越好對四肢的控制能力越強,孩子就會越聰明!

謠言止於智者

今天,糖果媽媽就要在這里給大家辟個謠,走路早晚和孩子聰不聰明一毛錢關系也沒有,如果說走路早的就聰明,學步車豈不成了益智類玩具了?還是補腦佳品?

其實,走路早並不等於聰明,一般情況下,在寶寶7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有自己走路的慾望,但是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力和協調能力還比較差,所以需要爸爸媽媽一點點地教。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在此期間學會走路,在15個月以內,嘗試著走路,並且能夠走的相對較穩,就代表寶寶是正常健康的。

過早走路不僅不聰明,還很危險

寶寶的身體生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都不可操之過急,如果寶寶太早的走路,不僅不是聰明的表現,還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骨質還不夠硬的寶寶,過早走路會對下肢造成壓迫,形成X型腿和O型腿

二、脊柱的壓力過大,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很可能導致孩子長不起來

三、過早的走路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努力辨認方向會讓寶寶用眼過度,對於眼睛的健康也不太好。

所以啊,不要相信謠言,要相信科學,孩子的生長軌跡都是不同的,不是越早走路就越好,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媽媽們別再給孩子進行錯誤引導了。

2、如果過早的讓寶寶學習站立,會不會對他的身體有影響?

公園里,有很多家長帶著寶寶在外面活動,有個爸爸扶著5個多月的寶寶站在腿上很歡實,高興時還彈跳了幾下。看著寶寶快活的模樣,有個大媽總結說:」這小孩子就得多練習站立,才能讓骨頭硬起來,寶寶的骨骼硬了,以後走路就會早!」

這時候有人又提出了相反的觀點,提醒寶爸:「寶寶這么小,不能太早練習站立,會損傷骨骼發育的。」

那麼,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站立呢?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大動作發育最快的一年,站立、行走也是寶寶成長發育的里程碑,而大動作發育與寶寶自身的發育有關,同時與家長的養育方式也有關。

6個月左右,家長扶著腋下,寶寶雙腿就可以支撐身體,有些寶寶在興奮時還會表現出蹦跳的姿勢;7~8 個月,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扶著東西站立一會兒;9~10 個月,寶寶的雙腳已經有力量支撐身體;10-12個月,是寶寶腿部力量綜合發展的關鍵期。

無論是翻身、坐、爬、還是站立、行走,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發展而來的!三翻六坐八爬,只是寶寶大動作發育的平均時間,而個體發展具有差異性,加上家長的撫育方式的影響,寶寶具體站立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

我照顧過的一個小寶寶,小傢伙7個多月就會爬了,並且爬得很好,8個月不到的一天,他扶著自己的小床站起來了。我也見過9個多月的寶寶,剛剛會爬,站立時還習慣用腳尖。通常,如果家長引導寶寶學會爬行較早,對其腰椎和下肢力量的鍛煉就會比較多,寶寶站立的時間也可能會提前。

過早長時間讓練習寶寶站立的影響:

當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時,如果過早干預寶寶站立、走路,就有可能對寶寶的脊柱和下肢造成損傷,出現我們常見的腿部異常現象,O型腿、X型腿,有的還會影響到寶寶走路的姿勢,比如足內翻、足外翻、內八字、外八字等等。

所以,家長不要違背寶寶大動作的發展規律,在洞悉大動作發展的前提下適時推動,既不違背寶寶生長發育規律,又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麼時候可以考慮扶站

一般在10個月後寶寶下肢骨骼的強度才能支撐起身體的重量。寶寶練習站立的時間在9-11個月比較科學,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翻身、坐位、爬行已經基本沒問題,下肢已經具備一定的力量。

所以,除了考慮月齡,還應結合寶寶的站立意識和能力。如果寶寶的腳掌能輕松著地,同時又能自己扶著東西站立,且身體平衡也能控製得很好,就說明寶寶擁有了這樣的意識,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我們就可以鼓勵寶寶練習站立了。

但是,如果寶寶站立時是腳尖著地,就算已經10個月大了,也不要急於讓寶寶練習站立,這說明寶寶的腿部力量不夠,如果強行站立,有可能會影響寶寶的下肢肌肉和腳弓正常發育。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多引導寶寶爬行,增加爬行的難度,鍛煉寶寶下肢部位的力量。一歲前寶寶會站了就是正常的,家長也不用著急。

如何練習扶站,為獨立行走做准備

骨骼和肌肉共同作用,才能構成寶寶站立的能力。鍛煉寶寶腿部力量可以從這兩個方面想辦法。

骨骼。寶寶骨骼的發育離不開鈣,如果寶寶缺鈣,容易患上佝僂病,所以每天保證寶寶奶量攝入的同時,還應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

肌肉。肌肉需要經常性的鍛煉才可以。

家長在幫助寶寶時,應雙手支撐在寶寶腋下,或者拉著寶寶雙手,不要單拉寶寶的手,因為剛站立的寶寶重心不穩,單手拉寶寶的手,容易摔倒,扭傷胳膊。同時,如果寶寶不小心摔倒了,家長也不要驚慌失措,容易造成寶寶對站立練習的恐懼。

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給予寶寶鍛煉。比如,寶寶在站立的時候,在地下放一寶寶喜歡的玩具,大人扶著寶寶的雙手或腋下,讓寶寶蹲下來撿起玩具,每天玩幾次。

還可以玩蹲-起游戲,為寶寶准備一個小凳子,讓寶寶坐下、起立,多次練習。

寶寶9、10個月以後,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寶寶下肢肌肉得到很好的鍛煉,利於增強腿部力量,對寶寶的站立以及之後的走路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剛開始練習站立,寶寶會害怕摔倒,家長要及時關注,可以扶著寶寶的腰,讓寶寶敢於嘗試站立。漸漸地,寶寶腿部力量增強了,身體掌握平衡了,也就不要家長幫扶了。

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我們應遵循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如果寶寶自己扶著椅子起來了,家長也不用擔心這樣是不是不好。只要保證周圍環境的安全,寶寶一旦達到某種程度,獲得某種能力就會不斷嘗試。關於寶寶站立,家長不用擔心、不用著急,給寶寶創設好符合其發展的環境,順其自然就好。

3、孩子過早的走路對他有什麼影響嗎?

你好首先,倘若孩子過早走路,不利於孩子的腿部以及足部方面的發育。
究其因,倘若孩子骨骼還未發育好,這個時候家長強迫孩子練習走路,就會導致孩子的下半身遭到壓迫而出現O型腿,又或者是骨發生骼彎曲,繼而誘發了扁平足的發生,繼而導致孩子行動不便;其次,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脊柱發育不良,繼而導致身高以及有視力都會受到諸多不良的影響。
寶寶太早學走路,對腿部發育是不利的,容易出現叉形腿或者o形腿,嚴重時還會導致脊柱彎曲變形,影響到寶寶將來的身高。寶寶太早會走路,此時足部尚未發育健全,容易出現扁平足,對寶寶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寶寶走路的最佳時間在一歲左右,不要讓寶寶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否則也會影響腿部形態,寶寶在學習走路時也要給寶寶選擇好合適的鞋子。

4、日常生活中,寶寶獨坐太早會影響脊椎發育嗎?

父母普遍都有一種思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知識越早越好,報的班越多越好,甚至有的在孩子幾個月大時,就讓他們學習坐著、翻身或走步。

然而,並不是學什麼都比別的孩子早一步,就能獲得領先的。過早引導寶寶學習坐著或站立,反而會傷害到身體。

孩子太早學會坐,真的好嗎?

俗話說“三翻六坐”,通常情況下寶寶六個月時就會坐著了,不過稍早稍晚都是正常的。有的寶媽發現,自家寶貝4個月大左右就能坐著了,驚奇之餘還會有點小興奮,就想著幫寶寶練習,讓他們盡快掌握這個動作。這么做對寶寶有利嗎?當然不是,甚至還有很大傷害。


寶寶學習一切行為,都是要在肌肉以及認知發展成熟的基礎上進行,坐立也是如此。過早讓孩子練習坐立,可脊椎和肌肉卻還沒有發育好,就會難以承受,這種負擔必將對孩子的脊椎造成壓迫,影響正常的長發育,甚至造成扭曲變形。就算寶寶自己學會了坐立,而且也喜歡這樣坐著,家長也不能讓他們獨坐太長時間,最好還是半躺著,這樣就不至於傷害到脊椎和腰部了。

遵循成長規律,促進寶寶發育

那麼,寶寶到底幾個月能獨坐呢?雖然有個體差異,但坐得太早的危害,還是要注意的。

從受精卵發育到胚胎,再到胎兒發育成熟,落地變成小寶寶,最後長大成人,人的生長發育都是有規律的。

孩子六個月之前,脊椎還在關鍵發育中,這時經常坐著會有變形風險。


六個月大左右時,孩子的胸曲已經形成,可以承擔上半身的重量,就可以學習坐著了,這時家長可在一旁做輔助。

1)六七個月、家長相助

寶寶剛學習坐著時,會找不到重心,總是東倒西歪,這時就需要家長相助了。可以找一個被子把寶寶圈起來,給他一個靠頭或坐在寶寶後面扶著他,都是可以的,這能幫助寶寶掌握平衡感。

2)七八個月、自食其力

在這個時期,寶寶會找到坐立的小竅門,雙手撐地,用胳膊支撐自己的上身坐穩。家長看到寶寶這樣做後,不要阻止,這個動作不會傷害到寶寶的健康,這是向下一步發展的表現。

3)八九個月、坐立自如

寶寶到了八九個月,就會完全掌握坐立這個動作,也不需要雙臂支撐了,不過平衡感還不是太好,有時坐著坐著就翻倒了。

因此,家長還是要多留意一些,讓孩子遠離有尖有角的物品,以免發生磕碰。


不過家長要注意,不僅過早學會坐立有危害,月齡大了還不會坐立,也可能是孩子身體發育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家長要注意,這幾種有害坐姿一定要避免若坐姿不對,也會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從小培養正確坐姿也是家長的責任之一。尤其是以下這些有害坐姿,一定要避免,時間長了還會傷害骨骼。

1)弓背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人都是弓著背的,因為這個姿勢讓人感覺到很舒服,尤其上身很輕松。

但這種輕松的代價卻很大,會讓脊椎變形,時間長了就是駝背。而且,弓背對腿部也會造成壓迫,阻礙正常發育。

2)跪坐

有的寶寶比較喜歡跪著坐,這樣坐在地板上隨意又自然。

用這種姿勢坐一會沒什麼問題,不過時間長了,寶寶的腿部不僅會麻,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嚴重的話會造成頭暈。


3)W形坐姿

W形坐姿也要讓孩子遠離,如果經常這樣坐著,孩子的雙腿會很難並攏,甚至逐漸變成羅圈腿,以後走路姿勢也不好看,想矯正也比較困難。另外,這種坐姿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有很大影響,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了。總之家長如果見到孩子採用這樣的坐姿,一定要及時糾正,以免形成習慣。


這些有害姿勢,家長應該如何矯正預防?孩子學習如何坐著時,家長可以在他身後放個靠頭,給身體一個支撐,這樣他腰部的壓力會小很多,感覺也很舒適。如此一來,孩子就不需要通過其他錯誤姿勢來緩解不適了,也能更快掌握正確坐姿。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家長坐在孩子身後給他依靠,不僅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更快學會正確坐姿,還能增強親子聯結。


總而言之,人的發展自有其規律,我們最好順其自然。揠苗助長不僅不能起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會傷害寶寶的健康。

5、寶寶坐的過早會使脊椎彎曲嗎?家人要怎樣引導訓練才比較妥當?

寶寶能自行坐立,是主動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對家人來說,寶寶有能力獨坐一會,可以短暫的解放雙手,讓養育的過程要稍加輕鬆些。

對於寶寶來說,坐立的姿勢可以帶來全新的體驗,視野更加開闊,配合手部精細運動的發展,寶寶探索周邊環境的方式也更為便捷。

但有些家人會擔心,什麼時候訓練寶寶坐立較為合適?如果練習得過早,會對寶寶的脊椎造成傷害嗎?為了寶寶健康成長,真實答案值得我們探尋一二。

01寶寶坐得過早真的會傷害脊椎嗎?

在寶寶學習坐立的初始階段,姿勢看起來會有些奇怪。比如上半身前傾,雙手前扶,因此不少家人擔心寶寶此時是否不具備坐立的條件,強行訓練反而會讓脊柱彎曲受傷。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鮑秀蘭曾對此進行過專項解疑,寶寶雖然嬌嫩,卻也沒有那麼脆弱,骨關節的柔韌性也比較好,通常不會因為短暫的坐立而受到損傷。

影響寶寶坐立不穩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肌肉的力量不足,因此,適當的訓練是有必要的。

02訓練前看準一個信號

寶寶的自主大運動發展有明晰的頭尾方向規律,先是掌握抬頭,熟練控制頭頸部。再是身體軀乾的自主活動,隨著控制能力增強,翻身就順勢而成了,緊接著的一步就是獨坐。

何時可以開始拉坐訓練?一定要看準一個信號——上半身前傾,雙手前扶的支撐坐姿,這種姿勢是由於寶寶尚未達成坐立所需的平衡能力導致的。

如果家人發現寶寶在5~6月齡左右時仍做不到這個姿勢,就須予以重視,及時進行專業咨詢。

03訓練坐立的注意事項

①保證骨骼所需的營養

寶寶的坐立需要強健的肌肉力量,骨骼的營養需求也不容忽視。家人應保證寶寶每日能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

母乳/配方奶是寶寶補鈣的主要來源,曬太陽、每天補充不低於400個單位的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助力骨骼發育。

②拉坐是最便捷的訓練方式

當寶寶能身體前傾,雙手能支撐住身體坐立時,就可以開始訓練拉坐了。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先讓寶寶處於仰卧位,也就是平躺的姿勢,然後拉住寶寶的雙手,慢慢牽引寶寶坐立。

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寶寶鍛煉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逐漸達到坐立時的平衡所需。家人和寶寶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會提高寶寶練習的積極性。

③不可讓寶寶獨坐太久

除了拉坐,家人也可以在寶寶身後放個靠墊,讓寶寶靠著坐,也可以直接用手扶著寶寶坐一會兒。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學習坐立的初始階段,因身體的支撐能力還比較弱,家人在訓練時一定要伴其左右、仔細觀察,避免寶寶獨坐太久

如果寶寶在坐立時,身體向一邊傾斜或者有其他情況的姿勢錯誤,家人們要及時調整,不要讓寶寶長時間用錯誤的姿勢坐著。

04結語

養育寶寶,需要縝密的考慮、細致的護理。但孩子的自主發展多是順勢而為,家人們最需要做的是為寶寶提供安全的環境、正確的引導。

不要過度擔心,也要避免情緒的焦慮,家人們應該對孩子的自然發展給予尊重,並有充分的信心。

6、孩子要學會走路,過早讓寶寶站立有什麼影響?

嬰兒從只會仰天躺著到能站立走路,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嬰兒仰卧平躺時,只能看天花板,一旦坐起來,視野就開闊多了。不少家長經常扶著3個月的嬰兒「學坐」。甚至「學站」,嬰兒那搖搖晃晃的樣子,常常逗得家長及親朋好友們哈哈大笑,殊不知,過早地坐或站對嬰兒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因為嬰兒骨骼的硬度差、彈性大,受壓力後容易變形,過早地坐會使脊柱發生彎曲,過早的站立使兩下肢亦易造成彎曲畸形。

通常情況下,只要小兒的智力、骨骼和肌肉發育正常,在一般的鍛煉下,到了一定的年齡會自然的能獨坐(7-8個月),能扶走(1歲左右),能獨立行走(15個月左右)。動作的發育總是按一定的規律,在前一動作發育的基礎上為後一動作打下基礎,不可能已能抬頭的小兒而不會獨坐,但能站立。家長們不必操之過急,對小兒的動作發育不宜過分超前引導。

小兒的神經運動發育符合頭尾規律,大腦會先掌控頭頸部的肌肉,因此3個月齡的寶寶開始能夠控制自己的頭部,俯卧抬頭可以達到90度,並且能夠環顧四周了,不要小看這一步,寶寶能夠把頭抬起來,看到他眼睛裡的映像才變成正視的,沒有變形,寶寶對於世界的探知才會更進一步。

隨著大腦對身體掌控能力的向下延伸,寶寶開始翻身了,一開始只能從仰卧位翻倒側卧位,5個月時逐漸能夠從仰卧位翻倒俯卧位,隨著月齡和能力的進一步發展,7個月齡甚至還學會了滿床打滾。翻身對於寶寶來說也非常重要,寶寶從躺著變成趴著,才能為後面的爬行做准備。

寶寶到了6個月,大腦對腰骶部的掌控趨於成熟,可以獨坐了,能夠獨坐,寶寶能把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拿東西,開始進行簡單操作如換手,寶寶身上人的特質更加明顯。好,大腦對身體的掌控一路向下,6-7月齡時寶寶趴著的時候能夠一拱一拱類似於解放軍匍匐前進性質的爬行,這樣寶寶能夠更加便捷地接觸到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慾望促使他很快地撐起自己的身體,這樣他就能更快更穩更准。

等到8-9月齡寶寶能夠滿地亂爬而隨心所欲的時候,遇到能夠支撐的東西,他會試著讓自己站起來,去接觸更高的他認為更有意思的物品,於是到了10個月齡,寶寶能夠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到這個月齡,大腦對於身體的掌控終於來到了寶寶的腿部和腳部,於是,一個已經充分爬行,能充分把握自己平衡能力的寶寶開始逐漸扶著東西邁步行走了,這也是寶寶運動發育的一大步。

隨著他對這項技術的熟練掌握,加上配合手部的動作如雙手舉起如投降狀,不管怎樣,他在學習如何脫離物品的幫助來控制自己的平衡不讓自己摔倒,終於,一歲左右,寶寶可以獨立行走了,正式進入人類的行列。

寶寶過早站立,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如果你肯站在路邊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人走路的姿勢並不是全然那麼正確,足內翻、足外翻、O型腿、X型腿,內八字、外八字隨處可見。這些異常的走路姿勢不但影響了美觀,嚴重的也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想像一下,等孩子將來相親時,異常的走路姿勢會破壞第一印象,難道不是么?

家長們在寶寶站立走路上,應該怎麼做呢?

寶寶站立走路的過程並不復雜,只要能洞悉,在寶寶大運動發育的道路上適時的推動,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不適當的行為比如過早站立、過早利用學步車讓寶寶學走路,過多的讓寶寶在自己的腿上或者任何物體上跳躍,都違背了寶寶運動發育的規律,會對寶寶的行走產生不利的影響。

與孩子太早會走路對脊柱的影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