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節段和感覺平面

脊柱節段和感覺平面

發布時間:2021-03-14 09:03:27

1、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2、決定椎管內麻醉阻滯平面的因素?

1.你的手術可以選擇神經阻滯,效果不一定滿意,需要輔助靜脈用葯。
2.蛛網膜下腔阻滯出現平面過高的情況是有的,這一點硬膜外麻醉出現的幾率要小得多。但是足背屬於接近末梢的位置,硬膜外麻醉和神經阻滯一樣,有可能達不到最理想的麻醉鎮痛效果,這一點蛛網膜下腔阻滯不會出現鎮痛不佳的情況。
3.按你的說法4年一次手術,頻繁的使用硬膜外或者神經阻滯肯定會加劇麻醉效果不理想的可能,蛛網膜下腔阻滯應該不會,但是頻繁的穿刺可能帶來腰疼的情況。
4.你可以要求選擇靜脈麻醉或者全麻,能避免你擔心的所有問題,而且時間間隔很長,不會對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有影響。

3、脊髓上端半橫斷,感覺和運動各有何障礙

損傷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消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血管舒縮運動障礙
對側痛溫覺消失而觸覺保留 脊髓損傷後的共同性表現有:
1.脊髓休克:為脊髓受傷以後所表現的在損傷節段以下即發的完全性弛緩性癱瘓伴有各種反射、感覺、括約功能喪失的臨床現象。在輕傷病例這一現象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不留後遺征。但在較重的損傷時,這一現象將持續很久,常需3~6周後才逐漸出現損傷節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動。在脊髓休克中常難以判斷脊髓的損傷是功能性阻斷還是解剖上的橫斷。但脊髓休克時間越長表示其損害越嚴重,預後亦越差。

2.感覺障礙:在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復後,感覺才能逐漸出現。有時在脊髓休剋期中肛門及會陰部可有部分感覺保留,表示脊髓損傷是不完全性的。

3.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剋期消逝後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亢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剋期恢復後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於損害節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鬆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臨床上如能找到這種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體征,當有定位診斷的意義。

4.反射:休剋期消失以後癱瘓肢體的反射逐漸變得亢進,肌張力由弛緩轉為痙攣。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最後可呈屈性截癱,脊髓部分性損傷者則呈伸性截癱。如刺激下肢皮膚,可引起不自主的屈曲及排尿,稱為總體反射。

5.膀胱功能:在不同時期的脊髓損傷中可出現不同類型的神經原性膀胱。在脊髓休剋期中表現為無張力性膀胱,休克逐步恢復時,表現為反射性膀胱和間歇性尿失禁。當脊髓恢復到出現反射時刺激下肢皮膚即可產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則表現為攣縮性膀胱。當病人出現總體反射時,可表現為無抑制性膀胱。

6.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常見的有①陰莖的異常勃起,見於胸中段以上完全性脊髓損傷。②頸交感神經麻痹(Horner)征群,見於胸1節段的脊髓損傷。③內臟功能紊亂,見於胸中段以下的脊髓損傷。由於內臟神經的功能喪失,內臟失去感覺,腸胃道蠕動受抑制,出現麻痹性腸梗阻症狀,並可有肛門括約肌的痙攣或收縮。④立毛反應及出汗反應在損傷節段以下消失。⑤血壓下降,見於高頸段完全性損傷病例,主要由於周圍血管的收縮功能喪失所致。

4、什麼是脊髓損傷平面

我來專業的回答吧襲!!

脊髓損傷平面分為兩種 一是 運動平面 二是 感覺平面; 這個平面的評定重要意義!脊髓損傷不同損傷平面(節段的不同)患者的康復目標不同

脊髓神經解剖結構的節段性特點決定了脊髓損傷的節段性表現,脊髓損傷水平的確定反映了脊髓損傷的嚴重性脊髓損傷水平是確定患者康復目標的主要依據,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來說,脊髓損傷水平一旦確定,其康復目標基本確定;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來說,應具體確定脊髓損傷水平以下的肌力評分。

5、簡述脊柱環節節段的力學特性

獲得頸部脊柱節段和腰部脊柱節段的生物力學參數,為力學環境中人體脊柱安全性評價及防護系統的設計提供依據。方法分別對6例人體頸部脊柱節段和4例腰部脊柱節段進行壓縮力學實驗,獲得整體節段的壓力和變形關系曲線,通過分析得出整體節段的屈服壓力、屈服變形和剛度等生物力學參數。結果頸椎節段的平均屈服壓力為2267N,平均屈服變形為12.6mm,平均剛度系數為303.07N/mm;腰椎節段的平均屈服壓力為5276N,平均屈服變形為13.25mm,平均剛度系數為633.52N/mm。結論腰部脊柱節段發生屈服破壞時的平均壓力達到頸部脊柱節段的2倍以上,而平均屈服變形相當。

6、傳導胸5以下脊髓節段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的纖維束是?

穿到胸無以下脊髓階段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的纖維素是什麼?這個纖維素的話可以去問一下,那個有關於神經科的醫師他們是怎樣表明的。

7、脊髓損傷平面確定

查曉行夜鑒定此病最平8級,平面在雙膝以上。搶時間治療方有恢復之望。
此病症狀是腰椎骨折導致馬尾神經不完全性損傷合並不全截癱,手術治療只是恢復了椎管口徑為神經恢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它不能恢復神經,其壓迫受損麻痹的神經恢復術後除自身修復外是要靠葯物的促進才能得到最佳的恢復狀態。如本病在有效的治療期內得不到最佳恢復,神經就可能因缺血時間過長而發生萎縮軟化,變性或壞死,本病恢復無望。故治療恢復的關鍵在於早期。
治療方案:1、採用中葯增強改善脊髓血液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醫結合營養神經預防受損神缺血變性壞死導致不能恢復。3、同時興奮激活受損後麻痹不全的神經才能再生修復神經以支配二便,運動等各種功能獲得最佳恢復、。4、採用我們專為患者設計的自主被動鍛煉支架進行功能鍛煉先使患者先達被動自力。5,如患者發生足下垂,需專業設計的校型鞋保護好踝關節免發生骨磨損畸形。需幫助發來術前後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與脊柱節段和感覺平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