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哺乳綱脊柱分化的

哺乳綱脊柱分化的

發布時間:2021-03-13 22:01:48

1、哺乳類脊椎動物有哪些特徵?

哺乳類脊椎動物亞門中最高等的一類動物,通稱「獸類」。體表具毛,身體一般分為頭、頸、軀干、尾和四肢五個部分。體腔內以肌肉性的膈分為胸腔和腹腔。牙齡因功能不同而分化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心臟分為兩心耳和兩心室,為完全的雙循環。除單孔類為卵生外,其餘均為胎生,並以乳汁哺育幼兒,故名哺乳動物。全世界哺乳動物約4200種,我國約有400餘種。此類動物與人類關系密切,除少數危害人類健康外,絕大多數對人類有益,例如可役用、食用、葯用和工業用等。

2、脊椎動物只是哺乳動物一種嗎?

錯了,是哺乳動物屬於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動物,是脊索動物的一個亞門。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由軟體動物進化而來。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脊椎動物一般體形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干、尾三個部分,有比較完善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

3、脊柱動物包括哪幾個綱?各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圓口綱(Cyclostomata)

無頜,缺乏成對的附肢,單鼻孔,脊索及雛形的椎骨(verte-brae)並存。又名無頜類(Agnatha)。

2、魚綱(Pisces)

出現上、下頜,體表大多被鱗,鰓呼吸,成對的前後肢形成適於水生生活的胸鰭和腹鰭。本綱與更高等的四足類(Tetrapoda)脊椎動物合稱為有頜類(Gnathostomata)。

3、兩棲綱(Amphibia)

皮膚裸露,幼體用鰓呼吸,以鰭游泳,經過變態後的動物上陸生活,營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運動。

4、爬行綱(Reptilia)

皮膚乾燥,外被角質鱗、角盾或骨板。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於兩心室。本綱與鳥綱、哺乳綱在胚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羊膜(amnion),因而合稱為羊膜動物(Amniota),其他各綱脊椎動物則合稱為無羊膜動物(Anamniota)。

5、鳥綱(Aves)

體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恆溫,卵生。

6、哺乳綱(Mammalia)

身體被毛,恆溫,胎生,哺乳。

4、為什麼說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動物

1、高而恆定的體溫,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提高了對環境的適應性。
2、復雜的大腦結構和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能協調復雜的機能活動和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
3、快速反應和運動的能力。
4、進化出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對能量的攝取。
5、胎生,哺乳,保證了後代有較高的成活率。

5、哺乳綱(Mammalia)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一個綱,具有更高的適應環境能力。恆溫,胎生,哺乳,腦發達,牙齒分化,頭骨中具有較大的腦腔,四肢骨由肩帶和腰帶與脊椎相接。

哺乳動物的牙齒是其硬體中最堅硬的部分,易保存為化石,其組合形態隨動物食性不同而多變化,因此,對分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哺乳動物的牙齒一般分化為門齒(I)、犬齒(C)、前臼齒(P)、臼齒(M)四種,牙齒類型通常以齒式來表示,其公式為:

古生物地史學

前臼齒和臼齒合稱為頰齒,根據其形態和食性關系大致可分三種類型:①切尖型,食肉動物;②脊齒型,食草動物;③瘤齒型,雜食動物。

現生的哺乳動物分為兩個亞綱,即原獸亞綱和獸亞綱,結合化石種類分類較為復雜,其主要類別、特徵、分布時代及代表屬例見表3-6。

哺乳動物中,智慧最高等的是靈長目。靈長類腦顱很大,眼睛大而前視。前肢得到進一步發展。本目包括三大類群,較原始的原猴類及較高等的猴類和猿類,猿類包括人類化石,目前發現的化石數量並不多,但關繫到人類的進化和起源問題,因而受到人們極大重視。一般認為,人類進化大致經過如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猿到人,即森林古猿—臘瑪古猿—南猿—直立人;第二階段是由古人到新人,古人亦稱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我國稱早期智人,生活於至今20萬年左右至5萬年前,其腦量已達現代水平,製作石器技術已大大提高。新人亦稱克魯馬努人或晚期智人,生活於距今5萬年至現代,新人的形態非常像現代人。他們製作的工具屬舊石器時代的,有精細的舊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如我國周口店山頂洞人等。大約1 萬年出現磨製的新石器,在距今6000年前後逐漸出現了陶器,此後即進入人類的有史時期。

表3-4 爬行動物的分類、主要特徵、時代及代表屬例

(轉自孫躍武等,2006)

圖3-7 鳥綱代表屬例

(轉引孫躍武等,2006)

1—Ichthyornis sp.,美國,上白堊統;2—Hesperornis regalis,美國,上白堊統;3—Dinornis maximus,紐西蘭,更新統;4—Confuciusornis sanctus,遼寧,上侏羅—下白堊統;5—Shantongornis shanwanensis,山東,中新統;6—Liaoningornis longiditus,遼寧,上侏羅—下白堊統;7—Cathayornis yandica,遼寧,下白堊統

表3-5 鳥類的分類、主要特徵、時代及代表屬例

(轉引自孫躍武等,2006)

圖3-8 始祖鳥Archaeopteryx lithograpica

(據何心一等,1993)

表3-6 哺乳動物的分類、主要特徵及時代

(轉引自孫躍武等,2006)

6、從進化論觀點談談胎生和哺乳對哺乳綱動物作為脊椎動物有什麼意義,相較於其他內群還有哪些進步的特徵?

動物界的歷史,就是動物起源、分化和進化的漫長歷程。是一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最早的單細胞的原生動物進化為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逐漸出現了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紐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由沒有脊椎的棘皮動物往前進化出現了脊椎動物,最早的脊椎動物是圓口綱,圓口綱在進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上下頜、從水生到陸生。兩棲動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雖然兩棲動物已經能夠登上陸地,但它們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域環境的束縛,還必須在水中產卵繁殖並且度過童年時代。從原始的兩棲動物繼續進化,出現了爬行類。爬行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完全脫離了對水的依賴性,成為真正的陸生動物。爬行類及其以前的動物都屬於變溫動物,它們的身體會變得冰冷僵硬,這個時候它們不得不停止活動進入休眠狀態。 陸地上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為動物的進化開辟了新的適應方向,爬行動物在陸地出現以後,向各個方向輻射、分化,更高級的鳥類和哺乳類應運而生,當哺乳動物進一步往前發展時,人類終於脫穎而出。從爬行類以後出現的動物都屬於恆溫動物,具有恆定的體溫,能適應各種各樣復雜的環境。 總之,生物的進化歷程可以概括為: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某些兩棲類進化成原始的爬行類,某些爬行類又進化成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各類動物的結構逐漸變得復雜,生活環境逐漸由水中到陸地,最終完全適應了陸上生活

與哺乳綱脊柱分化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