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列印脊椎能成功治癒患者嗎?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8歲男童韋爾斯患有「弗里曼謝爾頓氏綜合症」,這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會導致患者的口腔、手足、脊椎和面部的骨骼畸形,兒童患者通常還伴有智力低和聽力遲鈍的症狀。
而隨著病情加重,他的手腳骨骼也開始變形,面部歪斜,全身肌肉萎縮無力。不久後,韋爾斯只能卧病在床,連起身坐著都變得極為困難。更糟的是,這種病的治療過程復雜棘手,如不及時治療,畸形的脊椎最終會壓傷他的胸腔,甚至壓碎其內臟。為緩解脊椎的壓迫感,韋爾斯必須佩戴特製頭盔,將他的頭部固定在病床上。
由於韋爾斯還年幼,身體還會繼續發育,因此這根人造脊椎只能暫時性地讓他的背部直立起來,未來可能會讓長高的他動彈不得,甚至造成致命危險。正當韋爾斯的父母感到絕望之際,事情突然有了轉機,兒科矯形外科醫生德羅森決定把他研究了一年多的項目在澳大利亞進行首次試驗,以3D列印技術為韋爾斯打造一根能「長高」的人造脊椎。
2、廣東首例3D列印人工椎體植入成功是怎麼回事?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14日公布,成功為一名脊索瘤患者切除腫瘤,並植入3D列印人工椎體。這是廣東省首例3D列印人工椎體植入手術。目前患者(中間)恢復良好,已下地行走,當天向醫生送上錦旗。
中新網廣州3月15日電 (王華 陳玉琪)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14日公布,成功為一名脊索瘤患者切除腫瘤,並植入3D列印人工椎體。這是廣東省首例3D列印人工椎體植入手術。
30歲的王先生去年底出現腰部脹痛,隨後被確診為第3-5腰椎脊索瘤。經朋友介紹,他找到了南方醫大附屬三院的李浩淼主任。經多學科協作會診,院方確定了手術方案:先經脊柱後路手術、再經腹腔脊柱前路手術,一起整塊切除腫瘤,及3D列印人工椎體植入重建。
在廣東省骨科研究院院長金大地教授指導下,李浩淼主任率領骨腫瘤科團隊、多學科通力協作下,為患者徹底切除腫瘤並保留了大部分神經與正常的骨頭。術後C形臂透視可見,3D列印人工椎體匹配良好,人工椎體兩端弧形設計與上下椎體終板貼敷可靠。
目前,王先生術後恢復良好,術後兩周可下地行走,並將於近日出院。
3、3d列印髖關節使用壽命大概是多少錢,可以用多久
3D列印人工髖關節,用20年應該沒有問題。3D列印髖關節的植入,如果手術成功,病人第二天就可下地活動。根據國際使用標准,合格的人工髖關節要求至少90%能用到10年以上,80%能用到20年以上。
同質低價髖關節打破國際壟斷 在這款產品出現之前,一套國產的人工髖關節大概2萬,進口產品5萬~8萬。而且進口產品占據了國內70%的市場,北上廣地區甚至達到了90%以上。外企在中國逐步形成市場壟斷,導致人工髖關節的價格越來越高。現在具體價格尚未制定,大概是進口產品價格的一半左右。
3D列印只產「均碼」 目前人工髖關節的列印只能批量生產,並不能個性化定製。就像做衣服也有定製和均碼,一般情況下,均碼就能滿足需求,可能在出席重要活動才定製。
但定製化一定是針對特殊病人的,就普通病人而言,髖關節大小差不多,沒有必要定製。而且定製成本相對較高,國家也並沒有批準定製產品的生產,定製涉及的問題多,監管起來更加困難。
3D列印人工髖關節得到了認可,也為同類產品獲批開辟了先河。蔡宏介紹,除了獲批生產的3D列印人工髖關節,同時還有兩個產品在申請注冊,人工椎體和椎間融合器,這些都是在脊柱手術中使用的,後續研製的同類產品有望加速獲得審批。
4、脊椎側彎是什麼導致的,如果不治療會怎麼樣
有病就得治 療越拖就越嚴重,我姐姐就在廣州貝利爾治
療的脊椎側彎,她說收費真心沒有亂收費的,顧 客隨時可了解收費標准。醫 生灰常認真負責,環境也很好,預 約後等了十幾分鍾就好了,效率很高。
5、3d列印髖關節使用壽命大概是多少錢,可以用多久?
d列印髖關節使用壽命大概是多少錢?可以用多久3D列印的髖關節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使用的年頭也是根據材質來計算。正常一般都在十年以上
6、脊椎血管瘤手術,用3d列印鈦合金的椎體需要多少費用?
全脊椎整塊切除術是將脊椎節段前後結構一並完整切除的手術,主要用於脊柱腫瘤等手術的治療,具有腫瘤切除徹底的優點,但對手術野顯露、腫瘤切除方式及脊柱穩定性的重建等要求高,手術難度大,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幾家大醫院能完成此類手術。3D列印技術是一種快速成型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根據移植部位進行個體化定製,而且鈦合金人工椎體為網狀多孔結構,力學性能與骨骼接近,避免了使用傳統鈦網會下沉和取髂骨植骨所帶來的感染、出血等副損傷,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手術時間,且與組織相容性好,周圍骨組織可以長入人工椎體內部,從而起到支撐融合作用,完好重建脊柱的穩定性,並避免椎體終板塌陷。3D列印技術應用於脊柱腫瘤全脊椎切除重建在本市屬首次應用,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並填補了我市的技術空白。
7、生物椎間盤3D列印會實現嗎,那位網友能告知點這方面的具體消息
應該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在國內有湖南省湘雅三醫院骨科團隊曾採用3D列印截骨導板,為一名患者實施了脊柱百截骨手術;國外澳大利亞醫生為一名癌症患者進行了椎骨移植手術,為他移除了被癌細胞嚴重破壞的椎骨,並植入了3D列印的新椎骨等等。度像椎間盤產生問題的患者,通常會以微創形式結合回鈦制螺釘使用脊椎籠這種植入物。目前使用的脊椎籠都是採用高性能塑料 PEEK(聚醚醚酮)材料製成的,這種材料具有優秀的生物兼容性,其在過敏性方面的特性同樣優異。答知道的不多,但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8、脊柱側彎怎麼鍛煉 8種鍛煉方法恢復脊柱側彎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脊椎側鍛煉方法: 俯卧向前伸一隻手臂。在床上趴著挺直身體,用脊柱側彎的另一隻手使勁前前伸,同一側的手後伸,並且做抬頭挺胸的動作。體轉動作。兩腳分開站立,轉動身體軀干,向胸椎曲凸的相同方向的做體轉運動。做完一次體轉動作後,兩只手輕輕的放在體側,再重復做此動作,在做的時候兩條腿要伸直,雙腳不能移動,避免影響練習效果。
一隻手臂外振動作,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身體的外側使勁舉起,再使勁放到身體的前內側,反復練習。 手裡拿著東西向側上方擺動伸展。趴在墊子上,兩手比肩寬,手裡拿著東西,抬起胸部並挺起腹部,使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胳膊彎曲,同一側的手臂伸直使勁向側凸面用力。
面對著助木,伸直手臂握緊使身體倒立,慢慢向左右擺動腰和腿,並且移動抓緊肋木的雙手,反復練習。正面雙手握緊單杠,兩條腿並攏向左右兩側擺動,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反復練習30到50次。凹側臂手握著單杠倒立20到30秒鍾。
一隻胳膊拉橡皮筋,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手抓著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像側面平舉,使勁向身體的另一側拉引。一隻胳膊上舉啞鈴,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凹側手拿著啞鈴,向上舉起的時候伸直手臂,放下的時候屈肘,啞鈴到肩的側面時候停止。
(8)3d列印脊柱矯形擴展資料: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
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9、3D列印假肢到了什麼地步
「六一」兒童節前夕,一則《河南無手男童獲贈3D列印機械手義肢》的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5月28日,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利用3D列印技術,為河南信陽的6歲斷掌男孩製作了一隻滑索義肢。這個造型酷炫的「機械手」能拿水杯喝水、握自行車把手,且成本僅600元,不到傳統義肢造價的十分之一。
武漢當地媒體報道中,將這款「機械手」稱為「全國首個3D列印可活動義肢」。但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廣東的骨科醫生徐貴升就為當地一名斷手兒童製作過類似的產品。3月尾廣州電視台,5月初廣東的羊城晚報、新快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對這個假肢做過報道。如今,這位醫生已成立團隊,聚集了醫學、機械設計、電腦程序等領域的專業人士一起探索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
目前,無論在武漢還是廣東的案例中,3D列印的假肢都仍較為簡單粗糙,但其成本低廉和可定製化生產的優勢已經顯露無疑。在徐貴升看來,縱然還有法律法規、技術研發上的許多難題,但他堅信3D列印假肢市場的前景。「這種新興製造技術對降低醫療成本、推動醫療技術革新很有幫助。」
創新骨科醫生遇上3D列印
近年來,3D列印技術應用風潮在美國興起之後,快速席捲全球。在專業的醫療領域,3D列印技術的新應用也是層出不窮,僅在骨科應用上,用3D列印人體的骨骼模型、人工關節都已有先例。
在國內,也有不少人嘗試在醫療領域引入3D列印技術,徐貴升便是這樣一位嘗鮮者。2002年,徐貴升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廣東一家醫院做骨科醫生。但對於這位自稱「想法比較多」的年輕人而言,按部就班熬資歷的傳統醫生職業路徑似乎總缺了點什麼。
在繁重的醫生工作之外,徐貴升曾經參與創辦了一個問診網站,為患者提供線上醫生問診服務。不過,隨著一波模式類似的醫療應用軟體迅速崛起,徐貴升發現這個領域給自己這樣的個體創新者空間已經不太大。但很快,3D列印技術讓他發現了另一個創新方向。
那是2012年9月,廣東一名5歲小男孩不慎被絞肉機絞傷右手,由於傷情嚴重,手術沒能挽救男童的右手。徐貴升正好參與了這場手術。術後,他一直在給小男孩做後續治療和隨診,關注著小男孩的術後恢復與成長。他發現小男孩家裡資金有限,無法負擔昂貴的傳統假肢,但身體殘疾使得孩子的性格愈發內向。
「傳統假肢,尤其是上肢產品高度分化——要麼是徒具外形,不能動只有裝飾作用的,只需要幾十元;要麼是能做出基本動作,但是動輒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肌電假肢。」徐貴升介紹說。
在一次和國外同行的交流中,徐貴升了解到國外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假肢的案例。這種假肢能夠幫助沒有手指的人恢復抓握功能,而成本僅僅是傳統假肢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最快甚至只需要12個小時便完成製作。
「武漢這個案例是我研究生導師的師弟做的。」徐貴升說,河南男孩還保留半個手掌,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用國外現成的開源程序設計了3D列印假肢。但廣東這位男孩的整個手腕關節都已經沒了,因此給他的假肢只能重新設計。
經過反復設計和試用,徐貴升成功地為小男孩製作了一個為他量身定製的3D假肢。他聯合機械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通過收集小孩腕關節缺失部分的信息數據,用電腦設計出假肢的三維模型,再使用3D列印各個部件。將各個部件組裝後,一個「私人定製」版的假肢便完成了。
藉助假肢,小男孩右手的一些基本功能得以恢復,不僅能夠抓握一定重量的軟硬物,目前已能控制自行車把手,駕駛自行車。而因為3D列印技術製作假肢的成本更為低廉,未來隨著小男孩身體成長所需更換新假肢的費用,也大大降低了。
如今,徐貴升和幾位具有機械設計、軟體開發專業背景的合夥人成立了創新團隊,專門運用3D列印技術為患者設計和製造與其體型、功能相適應的定製化假肢。
新技術或帶來「醫學革命」
「一場由3D列印引起的醫學革命已然開始,相比於工業更迷戀於傳統生產方式的狀態,醫學界對於3D列印技術有著一種先天的親切。」上海交通大學數字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成燾教授這樣描述3D列印技術與醫療領域的關系。
與普通列印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3D列印機在快速成型裝置內裝有液體或粉末等「列印材料」,利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數據模型控制把「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
無論國內外,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都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不過,受到材料和技術限制,目前國內更多被報道的案例還停留在運用3D列印技術製造體外醫療器械。
我們之前主要做的就是用3D列印製作人體骨骼模型,提供給醫生來進行做手術前的方案准備。」徐貴升說,現在美國30%的骨科手術都已經運用了3D列印技術,中國也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案例,這都讓團隊對3d列印在醫療的應用充滿期待。
而在3D列印假肢上,徐貴升准備作為公益項目來做,此前廣東男孩的3D列印假肢就是免費做的。他透露,眼下正在和一些公益基金會商談,由其出錢解決成本,給低收入的殘障人士免費提供3D列印假肢。
據著名市場研究機構LuxR esearch預測,隨著3D列印技術在醫療行業被迅速採用,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1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百億。
「在醫療領域應用3D列印技術的市場空間很大。」徐貴升說,目前他的團隊已經有6位全職人員,而醫學各個專科方向都有兼職成員。「我們最近在3D列印醫療領域又申請了幾個專利,假肢只是應用領域之一,並不需要靠這個賺錢。」
3D假肢仍待法規政策認可
相比眼下火爆的商業實踐熱情與技術進步速度,相關法律法規雖然也在不斷完善,卻還是多少顯得慢了些。以假肢製作這個細分領域為例,現有的法規歷經修改,依然是按照傳統製作工藝和標准來設定行業准入門檻,將徐貴升這樣的創新者擋在了市場競爭的大門之外。
2005年,民政部以第29號令形式發布《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辦法》,其中對專業人士和場地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如擁有製作師執業資格證書人員不少於1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裝配工不少於2人;具有獨立製作室等且使用面積不少於115平方米。
2015年,在國家簡政放權的背景下,民政部將「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由工商登記前置審批調整為後置審批,並資格認定許可權下放到地市級民政部門。這一變化,使得相關企業可以無需審查先行辦理工商登記,但如果要開展業務,依然需要獲得民政部門的資格認定,獲批條件也依然是2005年的《認定辦法》。
「按照最新法規,我們這樣的團隊還是沒法做假肢的,因為3D列印技術的生產方式與傳統方式完全不同。」徐貴升感慨道。而相比假肢這類不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康復輔助器具類醫療器械」,需要植入人體的器官或組織都屬於第三類醫療器械,在審批上更為嚴格。目前,我國尚未批准過3D列印的第三類醫療器械上市。
中國食品葯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王春仁曾表示,3D列印醫用材料由於和傳統材料不同,材料的內部結構和力學性能也不同,因此,現行標准並不適用於這類材料,需要進行研究並制定相應的標准。由於3D列印醫療器械綜合了從臨床診斷到材料加工及手術治療的整個過程,如何安全有效地跟蹤並監管全過程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調整適應。
第三方點評
3D列印假肢很快會得到推廣
南沙3D列印研究院院長許小曙
3D列印在整個醫療領域的應用是有廣闊前途的,但有些應用比如植入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審查才能得到批准。像假肢等康復輔助器具,審批難度要低很多。若是作為臨時醫療輔助的康復器械使用,比如腿摔傷了,只使用器具一兩星期或是一兩個月,政策上要更寬松一些。
其實在康復階段,不同時期是需要不同的器具的,也應該根據病人的恢復情況逐步修正調整。這樣的康復器具可以幫助縮短手術後的康復過程,提升康復效果。但以前不可能低成本生產出來這種個性化的產品。有了3D列印後,可以個性化地設計定製康復器具,幫助病人更快更好地康復。
現在假肢的應用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美國就有專門的生產3D列印假肢的公司。中國目前只做了前期工作,還在初步探索階段,並未大規模推廣。但我相信憑借個性化定製、低成本製造等優勢,3D列印假肢未來很快將得到推廣。
3D列印現在很熱門,是製造業的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將來發展到什麼地步,能夠取代傳統製造業的多大比例,這是有爭論的。3D列印帶來的「小批量個性化」生產方式是有生命力的。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個性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消費者對個性化定製的需求越來越強烈,3D列印也會有更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