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定點復位療法是什麼?
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是運用了生物力學的原理,是以病人前屈,然後脊柱沿縱軸旋轉、在牽引下應用了旋轉力,在脊柱沿縱軸旋轉的瞬間撥正偏歪棘突,使位移的椎體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罝,使錯縫的關節突關節對位,恢復正常的或代償的脊柱內外平衡,達到治療目的。我知道的在北四環有一家華夏銘醫堂,裡面一南師傅手法還不錯,值得一試。
2、頸椎復位手法
要看你頸椎怎麼了啊,
頸椎旋轉復位法是治療寰樞椎半脫位、頸椎後關節錯縫、壓縮等的復位手法。其操作方法為:先囑患者搖晃頭頸若干次,醫者在其頸部兩側施行揉、滾手法,以鬆弛頸肌,然後令患者半蹲位(髖膝關節半屈曲),醫者立其身後,稍微側身。下以右旋為例:用右手或右前臂置於患者頜下,左手托住枕部,緩緩用力向上提牽,同時令患者下蹲,醫患配合持續牽引2~3分鍾,牽引的同時將患者頭頸右旋至有固定感時,右臂再稍加用力右旋頸部,此時常可聽到"咯嗒"響聲。多數是復位信號。立即以同樣手法向左側(對側)旋轉一次。囑患者再搖晃頭頸。如運轉自如,表明已復位,如運轉受限,為復位不全,可按上法再行提牽旋轉。此手法的要點在於手法的全過程均在輕度牽引下進行。在應用本手法時,要穩、准、輕柔,不可粗暴。旋轉要適度(一般頸部旋轉度數為60°~70°),力量不宜過大。
3、每次一躺下來,就感覺腰那塊兒的骨頭恢復原位似地動一下,我這是怎麼啦?
樓主你好; 構成腰椎盤突出在的基本因素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因素大 致分為 如下幾類: (1)外傷;急性損傷如腰扭傷,並不直接引起腰椎間盤突出 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護情況下,極易造成椎間盤突出。 (2)過度負重: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常因過度負荷造成椎間盤早期退變。當脊椎負重100Kg時,正常的椎間盤隙變窄1.0mm,向側方膨出0.5mm。而當椎間盤退變時,負同樣的重量,椎間隙變窄1.5~2mm,向側方膨出1mm。 (3)長期震動: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工作中,長期處於坐位及顛狀態,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大。據測定,當司機踩離合器時,其椎間盤壓力增大約 倍。如此長期反復的椎間盤壓力增高,可加速椎間盤的退變或突出。 (4)不良體位的影響:人在完成各種 工作時,需要不斷更 換各種體位,包括坐、站、卧及難以避免的各種非生理性姿勢,這 就要求脊椎及椎間盤應隨時承受各種不同的外來壓力。如超出其承受能力或一時未能適應外力的傳導,則可遭受外傷或累積性損傷。例如抬舉重物時的姿勢十分重要,不良姿勢常誘發本病的發生。 (5)脊椎的畸形:先天性及繼發性脊柱畸形患者,由於椎間盤不僅不等寬,並且常存在扭轉,這使得纖維環所承受的壓力不一,而容易加速椎間盤的退化。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臨床上引起腰腿痛症狀的最常見疾病之,有人統計其發病率約占腰腿痛病人總數的15%。中國傳統醫學對該病早有認識;《內經》中曾有:「…脊椎腰痛以折,脾不以曲,如結,月如裂,是為踝厥」。並在當時即提出「導引、按摩等類似如今手法的治療方法。到了清代,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系統總結出了正骨八法,其中對類似腰及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手法,十分相似當前有人使用的過度背伸法,並強調「脊骨(即腰椎)正則疾患除」。手法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中醫的外治法,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廣為流行,效益顯著。在非手術療法中,手法具有重要價值,有著簡便、無需特別設備、能重復施行和療效較為迅速等優點,深受患者的歡迎,掌握得當,安全可靠。我國中西醫結合正骨法的產生,把腰突症的手法治療逐漸由民間醫術引向科學的軌道。70年代以馮天有等[1]為代表的新一代手法治療者在發掘、繼承、整理祖國醫學的基礎上,提出了脊柱旋轉手法,而近年來對本病的手法治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手法是腰椎間盤突症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如祝波等報道的重手法、蔣位庄等的拉壓手法、劉柏齡的三步十法、隋孝忠等的扳牽手法、劉世森的治腰十法等均各具特色,特別是廣西中醫學院院長韋貴康加以改良的馮天有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極具影響力。 1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手法分類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法雖然極為繁多,但按其對腰椎活動的影響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2~6]。 1.1 拔伸類之牽抖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術者在助手的配合下牽引雙下肢同時抖動搖擺。 1.2 屈伸類手法 ①單(雙)腿後伸按腰法:患者取俯卧位,術者用力抬起患側(或雙側)下肢,使腰曲加深,同時按壓腰椎。②屈膝屈髖旋壓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髖,術者用力下壓小腿前部,使腰椎過度前屈。 1.3 側屈手法 患者側卧於特製檢查床上,患肢在下,腰以下軀幹探出床頭外,下肢固定於床上,在術者輔佐下使軀幹探出床頭外,下肢固定於床上,在術者輔佐下使軀干向下方運動以矯正腰椎向健側的側彎,術者同時穩定患椎局部。 1.4 旋轉類手法 ①坐位定點旋轉復位法:患者取坐位,腰前屈,助手固定其一側大腿或患者跨騎於特製治療椅上。術者立於患者身後,一手助其旋腰,一手拇指按一定方向頂推受累椎節棘突或橫突。施術時可感覺到受累椎關節錯動且常伴有響聲。②牽扳手法:患者俯卧位,在盆骨牽引(50~70 Kg)10 min後,術者於側位向上扳動患肢使腰曲加深,同時另一手拇指朝一定方向推旋患椎棘突。③側卧 位斜扳法;患者取側卧位,術者用兩肘附著於患者一側髖和肩部,反向用力,使軀干以腰3、4、5為中心旋轉。 1.5 復合手法 許多醫生實施手法時往往同時運用上述多種手法,以圖取得更好效果。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①半麻下大推拿;患者在手術室內實施靜脈麻醉後,順序施以直腿抬高、屈髖屈膝前壓、俯卧單(雙)腿後伸按腰、牽抖雙下肢等一系列手法。②三整一墊法;按順序施以俯卧按腰、側卧斜扳、仰卧抬腿(三整)及仰卧腰部墊枕10~15 min(一墊)。另外還有許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包括機器推拿等等,其對腰椎活動的作用與上述手法基本雷同。 2 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可能機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椎間盤由於不同程度變性或遭受外力而引起軟骨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脊神經根而造成腰痛及坐骨神經痛。有關手法治療機制的研究眾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2.l 利用生物力學原理使突出髓核組織還納[8~10] 在影像學論斷飛躍發展以前,許多人根據生物力學原理推測手法治療有使突出髓核還納的效果。如旋轉復位法、屈髖直腿抬高復位法及牽扳法等,可使後縱韌帶緊張、逼迫突出髓核向前復回;此時後椎間隙正好因腰前屈而增大,通過施加旋轉椎體的手法加大回納力以助其復位。後仰按腰法則通過前縱韌帶緊張,後縱韌帶鬆弛,使神經根與突出髓核間緊張緩解,加上在腰椎的後方施壓迫手法,使突出髓核復位。但後來,隨著CT、MRI等影像學技術的普及應用,許多報告都顯示這種使突出髓核組織復位的情況十分罕見。 2.2 改變神經根與突出髓核的位置關系,松解粘連 鄭效文等[8]在手術直視下做斜扳手法發現,朝特定方向斜扳,可以使相貼擠粘連的神經根組織與突出髓核組織分離達1 cm左右;相反方向斜扳則加重擠壓粘連。這一發現基本肯定了手法的松解神經粘連和改變其與突出髓核關系的作用。張顯崧等[9]通過MRI觀察手法治療前後情況,也肯定了這一效應。但其所提出的避讓神經根的手法方向應該與受累椎避痛側旋方向相一致的看法與臨床實際不太相符。 2.3 改善椎管內局部血運狀態 Qischults等[13]用手法成功地治療了21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CT復查發現大部分病人突出髓核形態並未有變化,進而認為突出髓核組織並非誘發根性刺激體症的直接因素,而是繼發壓迫或刺激了椎管或椎間孔內的動靜脈叢,由此引起的軟組織的水腫,或神經根的刺激壓迫症狀。手法治療加強了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了炎性反應物的吸收,減輕了水腫症狀。所以臨床症狀雖然已消失,但突出間隙影像無變化。Grieve的報告也有類似的看法。 綜上所述,結合我們的研究及部分患者的CT或MRI復查,我們認為,髓核神經根變位學說可能是手法起到治療作用上要機理之一,而有關髓核神經根變位,有可能通過以下幾點實現:①調整腰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使椎間孔開大神經根處區域容積相對增加,從而避免嵌壓;②松解神經根的粘連;③恢復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利於椎間盤等組織水腫的消退;④使硬脊膜和神經根移動從而改變與腰椎間盤的位置關系避免壓迫;⑤使突出的髓核破裂,從而解除對神經的壓迫。當然,改善椎管內局部血運狀態也可能與臨床症狀的緩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都有待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3 存在的問題 雖然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是保守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加以正視,將有礙於手法的發展與提高。 3.1 手法的病理基礎研究存在爭議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理基礎尚存爭議,影響對手法治療研究提供依據。比如,關於椎管內突出間盤組織是否與神經根刺激體征直接相關的問題尚未徹底闡明;椎管內神經根刺激體征與椎管外軟組織繼發反應及脊柱結構力學紊亂引起的症狀有混淆不清的論述報告;髓核自身免疫炎變理論尚未最後證實等等。 3.2 手法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水平較低 在臨床報道中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對照和隨訪,臨床文章缺乏客觀性,而基礎研究上雖然近年來有一些形態學、生物學、生物力學和一些其它的研究,但文章少且零亂。並且目前手法機制的研究缺少令人信服的指標和方法,比如,CT掃描很難精確重復定位,常常無法說明手法治療後導致的細胞微結構變化;普通MRI掃描因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很難實際成為研究指標;屍體上所做的生物力學實驗無法完全闡明活體現象;動力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難:而臨床分析研究又難以排除多種干擾因素。 3.3 手法命名上的混亂 目前手法命名復雜無序,有的是以「南派」、「北派」束稱之,有的則以人名稱之,但大多數是以手法的形態來命名的。手法命名的混亂不利於手法的發展和交流,雖然有人提出過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但未引起注意。手法命名的混亂,為一些所謂的門派紛爭提供了似是而非的「依據」,從而給人一種非科學的理性感覺。此外,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固封自守以及管理上的混亂等,也影響了手法的發展。 4 展望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科學、嚴格統計學設計、多學科參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才是將來手法治療的發展方向。提高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加強管理,加強交流,才能使手法的研究更上一層樓。相信通過一定時間的研究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必將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治療體系。
4、何謂頸椎定點旋轉復位法?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的穩定有賴於關節、椎間盤、肌肉、韌帶等各種組織結構的相互協調,處於平衡狀態。項背部肌肉、韌帶的損傷、頸椎間盤的病變,極易導致頸椎前後關節的不穩定,對神經、血管和脊髓等組織產生刺激和壓迫,出現臨床症狀。通過細致的查體和X 線片分析,以觸診找到了引起病症的錯位頸椎的偏歪棘突,在牽引旋轉和推擠的作用下矯正錯位的病變頸椎,恢復頸椎的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線,達到治療的目的。
5、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的注意事項
1.個別患者或可造成醫源性脊椎傷 損而導致高位截癱等嚴重後果。
2.治療時一次整復不能撥正偏歪棘突,不宜連續施治,可以配合分筋琉理、拿點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痙攣,然後再施以整復手法。某些病人要間隔數日施治1次,連續4、5次治療才能撥正偏歪棘突,切忌急於求成。
3.應用本療法,病椎定位準確是獲效的前提,熟練的整復手法則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檢查病椎定位不準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斷錯誤,均可使療效不顯,甚至加重病情。整復手法必須准確,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6、後背坐著非常累,脊椎僵硬
是腰椎帶來的問題,因為他幫你復位後,腰椎其實已經損傷了,所以治療以後你不能長時間伏案工作,應保持伏案一個小時後,起來最少做十分鍾,倒走運動,平時盡量少坐,早晚散散步,晚上可以在床上做飛燕式,每天做三次,每次10到20個,希望你能堅持,肯定可以康復
你去看的時候腰椎已經受損了,他幫你復位後,你還是堅持伏案工作,時間一長,症狀就會出現了,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每天做3組飛燕式的鍛煉,每組10到20個,平時盡量少坐,多散步,有空倒走,對你的病情很有幫助,工作的時候,盡量坐一小時,就起來倒走5到10分鍾,會很有幫助的,希望你堅持住,效果會非常好的,
飛燕式:就是俯卧平躺,腹部著床,頭部腿部手向後伸展,
7、請問一般情況下脊椎骨錯位,是旋轉性的,通過手法可以復位么?或者還有更好的方法么?
我們先檢查一下 然後再做定點旋轉復位 就是整脊
8、請骨科醫生解答腰椎間盤突出旋轉復位問題
推拿手術。四個人把著你的兩手和兩腳,趴著,主治醫站在你的後面用手將骨頭按壓復位。治癒一次就ok。韌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恢復,傷筋動骨還需要百天呢,何況是你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