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求搓背手法
不急不躁.柔中有剛.剛柔並濟,運掌似行雲流水一般!又以中醫推拿理論:輕則快之內,重則慢之,輕而不浮,容沉而不滯。根據人體特徵汗毛向下長,本手法搓背時向下用力,壓迫肌肉促使血液加快,促進新陳代謝,順人體經絡走向用力,達到舒筋通絡之效果,汲取太極拳法之行意,融合中醫推拿之精髓,手輕勁勻.手體兼顧.講求「四輕四重四周道」:輕者,喉乳肋小腿;重者,背膀臀大腿;周到者,手夾腳丫腿根腋下。以掌搓、魚際、指搓三大手法,行:機處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由手出之要訣.感覺到身上的毛巾如清風拂面、塵垢如風卷殘雲,搓完令人神清氣爽,周身通暢!
2、搓背的手法與步驟
裝備不可缺少,首先得有一個好用的搓澡巾。
搓之前呢,水溫能高點版兒就高點兒,把身上權的泥泡開。
姿勢很重要。被搓人面對牆,身體前傾,雙手撐牆,微微彎腰,彎多少視搓澡人的身高而定。
力度要合適。
最好用全手掌用力。
注意順序的連貫性,不要東搓一下西搓一下。將背部由中間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先搓上半部分,由左邊開始,從肩膀位置向下到腰的中部均勻用力,然後再由下向上順勢向右。對於腰的下部,礙於搓澡人的發力,橫著搓會比較好
3、開背的手法步驟圖解
一、開背的手法:
1、矢狀面:前彎後彎,比如貓狗式、背部前屈、兔子(熱瑜伽里的體式)眼鏡蛇、上犬、大貓伸展、橋式、輪式。(把人體垂直地分為左、右兩半,前後方向的運動即平行這個面,比如手臂和腿的前後擺動。瑜伽體式中的前屈、後彎就是發生在這個面的運動)
2、冠狀面:側延展、風吹樹式。(把人體分成前、後兩半,左右方向的運動即平行這個面,這個面上關節可做左右兩側的運動。瑜伽體式中的側延展、手臂和腿向兩側打開和往裡收回、都發生在這個面)
3、軸狀面:扭轉、三角扭轉、側角扭轉、馬里奇。(把人體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成為橫斷或軸面,可發生關節的旋轉和轉向運動。瑜伽體式里就有脊柱扭轉、手臂和腿部的內旋和外旋)
二、精油開背是一種按摩方法,使用含有杜松子、薄荷、鼠尾草、甜沒葯、尤加利、玫瑰、紫荊等成分的活絡精油,配合獨特開背手法,進行松筋開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緊實肌膚,改善睡眠等功效。
(3)搓脊柱的手法擴展資料:
1、開背原理: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輸,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背部的經脈主要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刺激諸經能使人體陰陽平衡、益氣養血,調節腦細胞及內分泌系統,緩解背項強痛、腰痛、疲勞、精神壓力等。
2、開背特點:使用中醫傳統療法,來加強體內毒素排除並使養分正常輸送使人體的病理變化恢復正常而直接加強五臟六腑的背部反射點,並配合了芳香自然療法來幫助改善身體的各種病症,同時也加強了自身的免疫力。
3、開背適宜人群: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精神焦慮、工作壓力大、長期坐辦公室、肝腎疾病、腸胃消化功能不好、便秘、面色差等人群。
4、普通搓澡工技巧手法
1、接觸客人的皮膚之前,應從客人的頭部做短暫護理按摩,然後從客人的臉部向內下進行 操作過程容中要求做到軟硬相結合:皮膚粗糙的,手法要硬重在推、皮膚細嫩的要以輕或軟,在服務中勤問客人手法輕重,多徵求客人建議。
2、纏毛巾。搓臉時與搓身體時毛巾的包纏方法不同,搓臉時的毛巾包纏要厚,即小包;搓身體時毛巾的包纏方式要寬、大、薄,便於授力及授力面積大。
3、先從臉部開始搓,搓臉時要按照皮膚紋理方向,動作要輕柔緩慢,力量碎小。 (1)額頭:額頭部位手放平,輕輕按住左右平搓,速度放慢。 (2)臉頰:以鼻為分界線,用左手輕扶住頭部,右手分別由臉頰向發際方向兩 側輕搓。 (3)鼻部:左手扶住頭部,右手輕輕以上、下方向輕搓鼻部。 (4)嘴部:左手扶住頭部,右手按順時針、逆時針打圈輕搓嘴周圍皮膚。 (5)耳部:先環繞耳朵周圍搓,耳廓內部輕掏去垢。 (6)襠部:要揉而輕。不易用力過猛 (7)臀部:用澡巾從上到下。請搓三次。
5、搓背的手法和技巧
裝備不可缺少,首先得有一個好用的搓澡巾。
搓之前呢,水溫能高點兒就高版點兒,把身上的泥泡開權。
姿勢很重要。被搓人面對牆,身體前傾,雙手撐牆,微微彎腰,彎多少視搓澡人的身高而定。
力度要合適。
最好用全手掌用力。
注意順序的連貫性,不要東搓一下西搓一下。將背部由中間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先搓上半部分,由左邊開始,從肩膀位置向下到腰的中部均勻用力,然後再由下向上順勢向右。對於腰的下部,礙於搓澡人的發力,橫著搓會比較好
6、推背手法教程
背部按摩是一種休閑的輕松的方式
方法/步驟
1、把右手放在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閉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手上,放鬆。
2、把右手移向左臀部的側面,另一隻手還留在背上部,用掌根部輕輕地開始搖,把身體向外推。
3、繼續搖,同時把左手帶到右手旁邊,輕輕地搖。
4、繼續搖,把左手逐步沿整個背部移動,由左向右,緩緩地停止搖。
5、把蓋在身上的毛巾向下折疊到臀部,要保證感到舒服。
6、雙手放在背下部脊柱的兩側,由下而上慢慢向頸底部推行,然後向兩肩推,再沿背的兩側推回。
7、回滑到腰部時,向上和向里拉,重復步驟6和7,直到背部均勻地抹上油並感到發熱為止。
8、從背下部開始,雙手用游泳的動作在背的兩邊劃交疊的大圈,向上劃到肩部,再從兩側直下,重復幾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頭部,左手疊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頸部推動。
10、移開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脊柱的兩邊,左右手交替進行,向背下部按壓。
11、從臀部開始,手掌交替,沿身體的曲線向上拉身體的兩側。在最高處時,把手指拉過肩膀向頸部移動。然後再回到臀下部。雙手應緊密相隨,使手與身體的接觸不會中斷。
注意事項:
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鍾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7、搓法如何操作才正確?
用雙手的掌面夾住身體的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時上下往返一定的內方法稱為搓法。改手法容操作時患者肢體放鬆,醫者用雙手掌面夾持住肢體的治療部位,然後相對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轉或搓摩運動,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動作靈活,不滯澀。搓動要快速均勻,移動要緩慢。一般以四肢部、協助部最為常用。搓法刺激量中等,具有行氣活血、疏經通絡的作用。
8、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壓的一種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體某個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壓。可由輕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緊一處約一分鍾,然後突然放鬆。需重按時可用雙手重疊按壓。按的用力度可淺達皮膚、皮下組織,重達肌肉,深按可達關節、骨骼、內臟。按法的練習較易,但需要穩、准、有耐力。此法根據不同部位,可選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雙手相對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脹反應為合適。背部穴位用掌按,頭上太陽穴常用雙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動脈,按緊一會兒,然後放鬆,反復數次。
2.掌按
掌按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單手操作,按時要隨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雙手重疊按,按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逐漸移動,反復數遍。又可用雙手掌按頭部,兩掌心相對用力,由輕漸重,由重漸輕至結束。
3.肘按
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3.肘按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體某個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做迴旋性摩動的一種手法。
施用時以指或掌在皮膚表面做迴旋性摩動,作用力溫和而淺,僅達到皮膚下。摩法的頻率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則30~60次/分,快則100~200次/分。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操作。常用於推拿治療的開始,或疼痛劇烈的部位,或強烈手法以後。根據治療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種。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體某部位或穴位上做迴旋摩動,單手或雙手均可。雙手摩時,二指的動作要協調,著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時,拇指平伏接觸皮膚,其餘四指放鬆,拇指靈活而協調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擴展,周而復始,頻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雙指摩時,拇指平伏緊觸穴位,其餘四指不接觸皮膚,自然展開微屈,用腕力帶動拇指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動幅度極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餘四指並攏,指腹著力於膻中穴上,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體某個部位的皮膚上做摩動。著力要均勻,一般用單手操作,頻率為30~60次/分。常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並自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周而復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魚際處用力,在身體某一部位摩動,單手或雙手交替操作,操作時掌根觸及皮膚,各指微屈翹起,用腕力使掌根擺動,邊摩邊進。由於此法用力稍大,且頻率較快,達100~200次/分,故皮膚產熱感較明顯,病人會有舒適輕松之感。此法常用於頭、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體某部或經絡上做前後、上下、左右推動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點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隨用力大小而異,既可浮於皮,又可深及筋骨、臟腑。推法用力須由輕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頻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時根據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側推、四指推、掌推五種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觸皮膚,做定向推動,向前向下時拇指著力,回收時拇指指間關節微屈、指背接觸皮膚而帶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幫助固定方向。頻率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適用范圍廣泛,頭、背、四肢皆可應用,一般多用於頭、背、肩部。
用雙手拇指同時在穴位上向左右推開的稱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著力深達筋骨,稱分筋法,多用於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與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點上推動。推時指尖移動范圍極小,如吸附在固定點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間關節靈活屈曲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漸漸深入。推的強度一般較大,有酸、脹、微痛的感覺,稱「得氣」感。頻率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頻率快時指尖稍帶旋轉。可單手或雙手操作。此法多施用於穴位和疼痛點。
3.拇指側推
用拇指外側的部位接觸皮膚做長推或點推,操作要領可參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單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的指腹接觸皮膚,掌指、指間關節伸開並微屈,腕部伸屈,靈活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運用於頸、肩、頭、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體上推動,將手掌平伏在皮膚上推動。多用於胸腹部,在腹部推時需隨呼吸起伏,當病人呼氣開始,即向上推動,吸氣時放鬆,反復進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緊貼肢體,著力推動,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然後收回原處,反復推動。掌推常用於肢體腫脹,可促進血液、淋巴迴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種手法,可結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與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組織後,持續片刻再鬆手復原。此法強度較大,一般以提拿時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為度。如提拿後疼痛感不消,則說明用力過大。一個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據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動拿、彈筋等幾種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適用於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頸項等。
2.五指拿
用五個手指提拿,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滿的部位,如股四頭肌、腓腸肌等。單雙手均可,或雙手一松一拿交替進行。
3.抖動拿
用雙手五指提拿,多用於腹部或肌腹較鬆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後,做前後抖動3~5次或8~9次後松開。
4.彈筋
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與肌腱交接處,並向外盡量牽開後,再讓肌腱在指間滑脫歸位(如拉弓射箭一樣)。在肌腹滑脫過程中,可發出「咔嗒」聲響。此種手法較重,刺激強度很大,病人會有重度酸脹感,但彈後感覺鬆快。
彈後也可用柔和手法,幫助緩解酸脹反應。每次進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於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內收肌、股二頭肌、股三頭肌、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鎖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緊一處,重重下壓,然後用腕部左右擺動,使指勁逐漸深入。這種手法動作不需快,頻率為100次/分左右,但必須深透而有實力使捺到深部組織,以有酸脹感覺為度。捺法較難,必須刻苦鍛煉,使動在腕,勁在指,緊捺不放鬆,同時又能隨心移動。
在捺時還要體察病變的重點部位,找到要害反復捺。經過鍛煉,使有耐力,才能達到治療要求。捺法常用於軟組織深部的損傷和慢性炎症的治療。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療就有較好療效。
六、纏法
纏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動作,如旋螺絲釘一樣,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較強的酸張反應為度。纏法必須由輕而重,逐漸深入,而且根據病人的體質和各個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個穴位上纏約一分鍾。然後由重而輕,由深而淺。纏法的動力在腕,鍛煉時使腕做旋轉樣活動,要熟練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於穴位推拿,例如胃腸功能紊亂的疾患,可在背部兩側的穴位上做纏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體上滾動,手呈半握拳狀,四指略微伸開,先以手的小指掌指關節處貼緊患處,然後用力下壓並向前滾到手背,使手背用力於推拿處,如此一滾一回,反復滾動。
法頻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勻,滾動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動或擦動,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覺,或損傷術者的手背皮膚,但滾動時又必須能隨心上下左右移動,使滾動到較寬廣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練習,練到非常成熟,並有腕勁和耐力方可用於治療。法可單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進行,也可用雙手同時滾動。此法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處。現時,也有使用木製的滾軸的,或用電動的滾動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雖然可節省術者體力,但療效遠不如手法滾動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擠捏軟組織,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對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轉動,邊捏邊向前推進。
操作時要用柔勁,使感到溫柔舒適為好,不宜捏得疼痛難忍。捏法的頻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時也要腕部轉動助勁。該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適用於兩骨之間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對捏,適用於肌肉豐厚、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動的方法。揉法不同於摩法,揉時手與皮膚之間不移動,手貼緊皮膚,把皮下和更深的組織旋轉揉動,所以,揉法可深達皮下組織和肌肉。此法比較溫和而有揉勁,動作頻率較緩慢,50~60次/分。一般單手操作,必要時可兩手重疊加大壓力揉動,根據不同部位選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適用在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強刺激手法後用揉法緩解酸脹等反應。部位較大處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一起揉動。掌揉是用整個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魚際進行揉動,一般用在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處,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圍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雙手搓動肢體的一種手法。一般用兩手的手掌相對用力搓動,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結束時再由快轉慢,其力度可達肌肉、骨骼。用力小時可覺肌肉鬆展,用力大時,可產生明顯的酸脹反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用力大小。行搓法時運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將患處挾住,邊搓邊上下來回移動。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後搓動。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較強力度時,可用手掌的尺側相對用力搓動,可有明顯的酸脹感覺。用搓法使肌肉鬆軟後就可結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深在、持續的掐壓的手法,又稱指針法,就是以指代針,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壓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挾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強有力地掐壓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間關節處掐壓穴位。掐壓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強烈的酸脹反應為好。掐法刺激較強,所以掐時要漸漸施勁,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用力因人而異。每個穴位掐到有酸脹反應後,再持續施勁約30s,隨後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脹反應緩解。
另有一種掐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的側面,對腫脹的軟組織掐壓,邊掐邊向前推進。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時可見腫脹局部受指端掐壓、推擠而下陷。如此重復進行,使腫脹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壓痕而使腫脹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緊壓身體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顫樣動作。操作時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縮,並持續用勁發力,形成震動力,達到手指或掌而作用於推拿部位。術者要施以頻率很快的震動,又要有較長久的耐力,所以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於穴位上,可增強或維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於腰背、大腿等處,可緩解肌肉胃腸痙攣,但振時手掌必須隨呼吸起伏。做振法,術者很費力,現在可用電振器代替人工發力。電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觸頭,適合不同的推拿部位。電振與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選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膚上來回快速擦動的手法。其用力表淺,只作用於皮膚和皮下組織。頻率較快,150~200次/分;皮膚有較大反應,一般擦到皮膚發紅為度。行擦法時,不能用力過猛,防止擦傷皮膚,可用指擦,即食、中、無名三指擦動,適用於手足等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側擦動,適用於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進行背部擦動,有緩解疼痛、調整胃腸功能等作用。
十四、彈點法
彈點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彈點動作。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後食指發力在拇、中指處滑落,使食指指背著力彈擊患處。點時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點叩動作。彈的強度由輕而重,適用於關節周圍表淺的部位。點的強度較重,適用於穴位上。如需著力較重時,可用五指點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體的一種手法。作用輕時,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強時,可用拳或掌側捶擊。拍打主要動在腕,使腕輕巧而有彈性,並有腕勁。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交替拍打。拍打適用於胸、背、腰、大小腿和關節處。用指面拍打,操作時各指張開,指關節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處。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時各指略微分開並微屈,用食、中、無名、小拇指背著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時各指並攏,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處。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使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二節的背面排齊,用此部位著力捶擊患處。此法需用巧勁,捶時要有彈力,可快一陣慢一陣,上下移動捶擊。又可用拳側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各手指間略微分開,用小指側捶擊(圖9-28)。又可各指伸直時,用小指側捶拍。現在有用各種拍擊器拍打的方法,拍擊器有用海綿做的,也有木製的,等等。專業用的拍打器是用布製成圓柱筒狀,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種拍法均有一定療效,可根據病情選用。
十六、刮撥法
刮撥法是用拇指端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深深緊壓並做刮動或撥動的手法。刮動時指力要透過皮膚而深達組織有粘連部位或慢性疼痛點,進行刮撥。刮撥的方向需隨情況而定。
此法強度較大,病人有明顯酸脹反應,要注意囑其忍耐一點,與術者配合。用力強度還需適可而止,並注意勿損傷皮膚。撥動時用力較輕,一般拇指深掐於肌肉或肌腱的縫隙中進行撥動。一個部位撥5~10次即可。刮撥法多用在關節周圍、背部筋膜、韌帶或肌肉、肌腱等組織,有松解粘連,促進慢性炎症吸收,緩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動法
抖動法是把肢體抖動起來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操作時術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繩子一樣抖動病人肢體。抖時要注意該部肢體可動的角度和范圍,用柔勁抖動,使被抖動的肢體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動,也可橫向抖動。如抖手指:術者握住手指指端,輪流抖動每個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術者一手緊握其前臂遠端,另手捏住食、中、無名指,相對方向拉緊,然後做抖動,約抖10次。又如抖上肢:術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緊腕部,雙手反方向拉緊後做抖動。用同樣方法可抖動下肢或抖動腰部。抖法主要有牽松肌肉攣縮,活動關節等作用。
十八、搖動法
搖動法是搖動關節的一種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做此手法必須熟悉各種關節的可動范圍。凡雙軸或三軸活動的關節都可做搖動手法。操作時把病人體位安置恰當,並盡量使其軀體肌肉放鬆。搖動動作要緩慢而穩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達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搖動次數需隨病情而定。搖動方向可按順時針方向,也可按逆時針方向。搖法主要使僵硬或強直的關節逐漸松解,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功能,所以操作時,術者須檢查關節活動的可能性,測量關節活動度,經多次治療逐漸增加搖動的范圍,不可急於求成,以病人感到輕微酸痛為好。搖法有搖指、搖肘、搖肩、搖踝、搖髖、搖腰等。
十九、松動法
松動法是松動關節和軟組織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術者必須熟悉全身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等組織的解剖及其活動關系。可對頸、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動法。如松頸時,病人取坐位,肌肉放鬆後,將其頭向一側轉動一點,並向一側側屈,然後輕輕一扳,有頸部松動一下的感覺即可。同樣可做另一側的松動。松頸也可仰卧位下進行。又如松腰時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彎腰,並轉向一側,然後輕輕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覺即可。手指松動方法較易,把需要松動的手指先牽拉一下,然後將其屈曲,有「咔嗒」一聲的松動感覺即可。
其他關節部位的松動方法相似,可參考上法。松動法適用於關節強硬的病症和椎間盤病變。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做伸屈活動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須仔細檢查病人肢體關節活動幅度,然後用緩慢、均衡、持續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並在此幅度范圍內連續地彈動。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後保持1~2min,然後放鬆,休息片刻再重復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發力,也不能用蠻勁。操作時需使著力點有效地達到受限關節。此法常用在肩、肘、髖等關節。屈法的操作要領同伸法一樣,常用在髖、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用巧勁進行突然牽神的手法,為特殊的被動活動手法。此法發力的作用可使關節和周圍組織超過平常活動幅度運動。操作技巧較難,要順勢而行,輕巧發力,不可用蠻勁,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術者靠患側相對而立。術者雙手捏住患側的五指,掌心對病人的臉。提起患肢,做旋轉上肢的活動,轉數遍後,當患肢肌肉已經很放鬆時,將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復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術者弓步立於患側,前臂托住患側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將患肢屈曲,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然後發力,用巧勁將患肢向外上方牽拉。可重復數次,每次牽拉,可逐漸增加患肢離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據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後引神,也可根據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後引神:有數種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側卧,術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將患肢後神牽拉,雙手協調地一牽一抵,當感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雙手突然用較大力牽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過伸的動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壓腰法,病人俯卧,術者一側前臂緊按腰部,另側前臂抬託病人雙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壓時,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雙手協調地一壓一抬,使腰部彈動性地活動數次,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增大發力強度,使腰向後引抻一下,腰部應有較大的過伸動作。此法需要術者有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術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協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髖屈膝,並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動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覺其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發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協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側下肢,另手推住患側肩後,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後的手用力向前推動,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轉的動作,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動感。
引伸法主要對脊柱的椎間盤組織病變或關節位置不正有較好的作用。如針對合適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顯療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種古法,用腳在身體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時用全足、足弓、足跟三處,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種。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術者手攀屋頂上面的橫杠,然後單腳或雙腳踩在病人身上的經穴進行治療。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處墊枕,使其腰部凌空,術者單腳踩於病人骶部,踩踏時彈動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擔樣彈動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須由輕而重。此法對某些腰部病變和椎間盤病變有療效。
2.踩搓
病人俯卧,術者一手攀住上面橫杠,一腳踩於病人背、腰、大小腿處,用足弓著力做橫向搓動,每處可搓數十次。此法對肌肉、筋膜的病變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術者手攀橫杠,用一腳的足跟踩於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轉研磨樣動作。踩研的力量由淺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住皮膚捻動,用於小兒背部和腹部皮膚,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膚,向一側拉開,然後突然放脫,可有「嗒嗒」聲,一處可扯十餘次,扯到皮膚發紅為度,可治療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處皮膚或穴位上,按緊後向兩側分開,反復數次,常用在抹前額,治頭痛、視力疲勞等症。
9、搓背的方法是什麼?
搓背也分自抄我搓和他人搓襲。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請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10、搓澡推鹽手法的步驟
一、搓澡步驟
1、接觸客人的皮膚之前,應從客人的頭部做短暫護理按摩,然後從客人的臉部向下進行,操作過程中要求做到軟硬相結合。
2、纏毛巾。搓臉時與搓身體時毛巾的包纏方法不同,搓臉時的毛巾包纏要厚,即小包;搓身體時毛巾的包纏方式要寬、大、薄,便於授力及授力面積大。
3、先從臉部開始搓,搓臉時要按照皮膚紋理方向,動作要輕柔緩慢,力量碎小。
(1)額頭:額頭部位手放平,輕輕按住左右平搓,速度放慢。
(2)臉頰:以鼻為分界線,用左手輕扶住頭部,右手分別由臉頰向發際方向兩側輕搓。
(3)鼻部:左手扶住頭部,右手輕輕以上、下方向輕搓鼻部。
(4)嘴部:左手扶住頭部,右手按順時針、逆時針打圈輕搓嘴周圍皮膚。
(5)耳部:先環繞耳朵周圍搓,耳廓內部輕掏去垢。
(6)襠部:要揉而輕。不易用力過猛
(7)臀部:用澡巾從上到下。請搓三次。
二、推鹽步驟
1、 擦鹽要均勻,以搓手法為主,力度適中,皮膚微有針刺感。去除死皮及油膩。
2、 搓鹽過程中,以撥、壓、推手法進行簡易按摩。
3、 雙手拇指力推客人掌心、腳心、手脂及腳趾,並用力捏按掌心及腳心。
4、請客人躺下,為客人沖凈前身余鹽,應邊沖邊持色撫為主,讓客人有較好的光滑感。
5、按搓澡程序為客人搓前身,在搓肘部、膝蓋時,應交腿和胳膊彎起,以手掌轉搓,搓胸部時應以手指轉搓,搓完沖凈,並請客人翻身,注意為客人搓完腳後,一定要將毛巾打香皂洗凈後再為客人搓後身。
6、從頸部到小腿,給客人搓後身,注意後身搓完站在客人頭前,雙手疊掌用力,速度均勻地從頸椎搓到腰椎3—4次,最後再搓足底,並將毛巾洗凈。
7、後身沖凈,為客人擦鮮奶,以抹手法為主,用保健按摩手法為客人按摩。
8、沖凈鮮奶,用淋浴液洗背,擦淋浴液以撫摸手法為主,要有光滑感,沖凈後要請客人翻身。
9、前身擦鮮奶,擦完後為客人洗頭,再進行前身按摩,完後沖凈鮮奶,再用淋浴液擦洗,沖凈後請客人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