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成人的脊柱有幾個生理彎曲?
「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脊柱」是由骨盆椎骨及其周圍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位於我們人體的背部中央,構成人體的縱軸。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和腰椎5塊)和1塊骶骨、2-4塊尾椎組成。它們之間依靠韌帶、椎間關節連結。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正面看應該是筆直的,因為它的四周有堅強的韌帶和肌肉附著。例如,貫穿全長的有能棘肌,各棘突、橫突棘肌和間肌等,共同維持脊柱的穩定。而且,這些韌帶、肌肉和背部、腹部的各種大小肌群密切配合,協同作用,使脊柱能靈活自由地後伸、前屈、左右側彎和轉體。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側面看卻是彎的,有頸、胸、腰、骶四個彎曲。其中,頸曲前凸,胸曲後凸,腰曲前凸,骶曲後凸。這些生理彎曲適合人的直立時,重心穩定的需要。而且它等於使軀體按上了彈性裝置,走、跑、跳時產生的震動,能通過它減弱和消失,從而使腦和心、肝、腎等生要內臟得到保護。這些生理彎曲隨著生長發育而逐步形成。新生兒的脊柱幾乎筆直;生後2-3個月,隨著抬頭、轉著等頸部活動,出現頸曲;7-9個月時嬰兒會坐,由此出現胸曲;幼兒開始站力和走路後,出現腰曲和骶曲。不過,頸、胸曲要到7歲才定型;腰曲的定型則要到青春早期。及時基本定型,這些生理性彎曲通常還很不穩因,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脊柱彎曲異常。
2、正常成人的脊椎有幾個生理彎曲
成年人的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 脊柱人和脊椎動物軀乾的中軸骨骼。它支持頭顱、並參與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具有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的脊椎由33塊形狀不規則的脊椎骨組成,按所在位置不同分成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癒合成1塊骶骨,尾椎4塊癒合成1塊尾骨,實際脊柱有26塊骨。 脊柱從側面看,有4個生理彎曲,它使人的重心大致落在人體的中軸線上,從而保持直立時的平衡,減輕震盪,有利於勞動和負重。 如果出現畸形,如脊柱側彎、駝背、雞胸等,將不同程度影響運動功能,還會使呼吸運動發生障礙。
3、脊柱的生理彎曲有哪幾個及特點如何?
人的脊柱由24塊椎骨、一塊底骨及尾骨組成。每個椎骨間還有椎間軟骨和椎間盆。隨著人體活動的重力作用,脊柱在出生後逐漸形成了三個生理變曲,即頸彎、胸彎和腰彎。頸彎和腰彎向前凸,脊柱從側面看呈「S」型。
4、人體的一道優美曲線是什麼?
脊柱由26塊椎骨、椎間盤和韌帶連接而成,它既要支撐大部分體重,又要完成伸、屈、側彎和旋轉等動作。因此,它既要相當穩固,又要相當靈活。
「曲線美」最早是18世紀英國著名畫家賀加斯提出的。他認為,一切由波浪線、蛇形線組成的物體,都能給人的視覺以一種變化無常的追逐,產生心理的愉悅,繼而升華成一種美感。因此,無論是曲折的小路,或是蛇形的河流都是美的。從此,「曲線美」一詞便流傳開來。
大千世界,到處都可以看到曲線美:起伏的山巒,逶迤的河流,蜿蜒的藤蔓,旋轉的階梯,曲折的小徑……乃至極富魅力的人體,都顯示出賞心悅目的形式美。
人的脊柱形成了幾個生理彎曲:頸椎、腰椎向前彎,胸椎、骶椎向後彎,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這些彎曲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新生兒的脊柱是弓形的,當嬰兒翻身學抬頭時,頸椎便慢慢向前凸;當嬰兒能坐時,胸椎就逐漸往後凸;10個月到1歲左右,嬰兒學會走路了,腰椎就不知不覺地往前凸,而骶椎則向後凸。在脊柱上的一道流暢的曲線就呈現出來了。
當我們走路或是跳躍時,這道曲線就起作用了。它不僅使人體姿態優美,有利於勞動負重,還能平衡肢體,起到緩沖腦和內臟在運動時所受震盪的作用。
脊柱的正常彎曲一般要到18~20歲時才最後定形。因此,在此年齡前脊柱的可塑性很強。在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發生脊柱畸形。如果脊柱前後方向彎曲超過正常范圍或有側彎,就是脊柱異常彎曲或稱脊柱變形。
脊柱異常彎曲一般可分為前後方向彎(俗稱「駝背」)和側彎兩種。
5、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多少個彎曲從側面看呈什麼形?
分別兩點回答你這兩個問題:
1、小孩剛出生的脊椎數量是32-34,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剛出生時5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2、至於什麼樣,如圖,彎曲的就是側面看!
6、脊柱有幾個彎曲
脊柱
亦稱脊樑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鶻椎後凸。長期姿勢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結核、類濕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異常彎曲,如駝背。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