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搖頭最基礎幾個動作
健身氣功·八段錦功法中的「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主要通過對脊柱大幅度側屈、環轉及迴旋,使頭頸、腰腹及臀、股部、腿部等多種肌群參與收縮,既增加了頸、腰、髖、下肢的關節靈活性,也增加了肌力。同時,通過搖頭,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為六陽經的匯總點),以提升陽氣;擺動尾閭,可刺激脊柱和命門穴,「腰為腎腑,命門貫脊屬腎」,腎在五行中屬水,心在五行中屬火,以水克火,只有壯腰強腎才能調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門穴,增強腎陰對人體各臟腑器官滋養和濡潤的作用,進而達到去心火的目的。在這一搖一擺、一升一降中達到平秘陰陽、調理臟腑的作用。
「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也是健身氣功·八段錦中動作難度較大,運動方向較為復雜的一式。它不僅涉及了脊柱的側屈、環轉及迴旋,而且還要求在馬步狀態下做脊柱兩端的反向旋轉。所以這一式不僅是習練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這一式的教學中,我們除了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如:因人施教、循序漸進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分解、語言引導、肢體觸摸等方法)外,還應掌握深入淺出的教學藝術,將復雜的事物用最簡練最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根據我的教學體會,可概括為:找准「六個基本點」,抓住「六個重點」。
六個基本點是指健身氣功運動過程中脊柱頸端的位置,分別是指:上、右、前、左、後、下。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就構成了「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的基本動作路線。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向學員介紹這些點的含義及相對應的動作規格和要求。
所謂「上」是表示動作開始階段,身體重心要稍向上升起。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馬步站立,身體重心位於兩腿之間,收髖斂臀,立腰豎頸,下頜微收,百會上領,目視前方。
所謂「右」是要求上體向右傾。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步型由馬步轉換為偏馬步,右腿彎曲,左腿微屈,身體重心移向右腿,上體右傾,眼睛由目視前方轉到用餘光看右腳尖。
所謂「前」是要求上體要從右旋轉到前傾。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身體重心移向兩腿之間,步型由偏馬步轉換為馬步,頸部與尾閭對伸拉長,在上體前傾的狀態下,下頜微收,眼睛的餘光移到右腳的中內部。
所謂「左」是要求上體向左傾。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步型由馬步再轉換為偏馬步,左腿彎曲,右腿微屈,身體重心左移,眼睛的餘光移至右腳腳跟。
所謂「後」是要求向後搖頭應與向前擺尾配合起來。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步型由偏馬步轉換為馬步,頸部後旋,尾閭前旋,頸部後旋的速度要稍慢於尾閭前旋的速度,這樣才能保證轉正時速度的一致。眼睛視線由右腳看到了左腳,並伴隨著尾閭的轉動,從左腳的外側看到左腿外側至左肩,伴隨著頸部的放鬆搖轉,目視頭上方。
所謂「下」是表示搖頭擺尾動作結束時,馬步正身,重心應稍往下降。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是:身體重心位於兩腿之間,收髖斂臀,立腰豎頸,下頜微收,百會上領,目視前方。
在掌握好六個基本點之後,習練時還要抓住以下六個重點:
一是先求方、再求圓。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應讓學員明白動作路線的基本點找准了,動作路線正確了,基本身形掌握了,再將重點放在如何突出柔和緩慢、圓活連貫的風格特點上。
二是眼睛與身形的配合。眼為身之帥,眼睛定位準確了,身形也基本到位了。換句話說:當我們的軀干位置不正確時,我們很難看到正確的身體部位。在「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中,目光的轉視如下:上體右傾,眼睛餘光視右腳尖,上體前旋和左移,眼睛由右腳尖看到了右腳後跟,搖頭時,眼睛從右腳轉換到左腳,並伴隨著尾閭的轉動,從左腳的外側看到左腿外側至左肩至頭上,最後轉正,目視前方。
三是脊柱上下兩端的反向運動。在「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中,脊柱的頸端與尾閭除上升和轉正外,都處於反向運動。上體右傾時,頸端向右,尾閭向左;上體前傾時,頸端向前,尾閭向後;上體左傾時,頸端向左,尾閭向右;搖頭擺尾時,頸端後繞,尾閭前繞。脊柱正是在這種矛盾運動中得以充分的伸展旋轉。
四是搖頭時頸部肌肉要放鬆。頸部肌肉緊張會直接影響脊柱頸端和胸端的位置,不僅會給人不協調、動作僵硬的感覺,還會造成挺胸等錯誤動作,挺胸會造成力點前移至天突穴,不利於大椎穴的放鬆。所以,在做搖頭時,不主動用力,用頭部自身的重量來帶動旋轉,目視頭上方,這樣才能做到搖頭時的頸部放鬆。
五是擺尾時要強調收腹。很多習練者在前擺尾閭時塌腰、撅臀,這就是因為擺尾時沒有收腹的原因。在搖頭擺尾時,除頸部肌肉放鬆外,從胸到腹部都要有種肌肉的緊張感,即:胸微內含,腹肌收縮。這樣擺尾時,才能保證尾閭內收轉正。
六是轉正時要力達夾脊。夾脊是指背部的豎脊肌。它是連接頭部與腰臀的紐帶,也是動作是否有勁力感的關鍵,當夾脊鬆懈時,人的精神提不起來,動作也顯得斷勁。力達夾脊的關鍵是要立腰豎頸,百會上領、下顎微收、目視前方,這樣氣寓其中、神與形合,動作才會有協調感。
在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時,掌握了以上六個重點,就可加深對整套動作理解的深度。
2、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2)旋搖脊柱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3、脊椎在人體起什麼作用
脊椎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脊椎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椎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3)旋搖脊柱擴展資料
脊椎構成:
脊椎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椎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椎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椎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椎的負荷為某段以上的體重、肌肉張力和外在負重的總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椎節段承擔著不同的負荷。由於腰椎處於脊柱的最低位,負荷相當大,又是活動段與固定段的交界處,因而損傷機會多,成為腰背痛最常發生的部位。
4、旋臂是什麼東西啊?
首先 銀河系的大旋臂有四條 不是三條 它們是獵戶臂 英仙臂 人馬臂和三千秒差距內臂 我們太陽系容位於其中較短的的獵戶臂 銀河系中的恆星並不是均勻分布的 各種星際物質形成的星雲、開放星團、新星等集合在一起 看上去就像是從銀河系中心向外依逆時針方向延伸出的多條「手臂」 這就是所謂的「銀河旋臂」 旋臂內恆星較為密集 其密度大約是非旋臂部分的十倍 它是銀河系裡新的恆星誕生的搖籃 而恆星又是宇宙中的元素製造員 沒有恆星就不可能有生命 所以說旋臂與生命的存在有必然聯系也並無不可
5、如何通過鍛煉來預防脊椎類疾病?謝謝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6、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