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索瘤?脊索瘤是什麼?
您好:
脊索瘤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偶見於兒童和青年。腫瘤好發於脊椎兩端即顱底與骶椎,前者為35%後者為50%,其他椎骨為15%。發生在縱軸骨以外者罕見,如椎骨橫突、鼻竇骨等。較多以骶尾部疼痛為首發症狀。
脊索瘤的輔助檢查
1、X線檢查:X線平片顯示腫瘤以溶骨性破壞為主不見鈣化及骨化。可見骶骨局部破壞及其鈣化斑塊。位於骶、尾椎的腫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側產生局限性骨質破壞可使骨質擴張變薄消失位於胸腰椎椎體者椎體破壞壓陷但椎間隙保持完整。
2、膀胱造影及鋇劑灌腸:有助於判斷腫瘤的范圍。
3、CT檢查:CT對確定腫瘤具有定位和定性價值,發現腫瘤有鈣化或斑塊形成,具有重要價值,並可指導手術靜脈注葯後能夠明顯強化,有助於闡明腫瘤的內容物及其周邊包膜特徵骶骨脊索瘤的骨掃描檢查常為密度減低或冷結節檢查時要除外重疊的膀胱陰影,為此檢查前應使膀胱排空或做側位掃描。CT可清晰顯示脊索瘤骨破壞和軟組織陰影與馬尾神經、大血管及周圍組織的關系注射造影劑可增強CT影像的清晰度。據文獻報道脊索瘤的囊性變可在CT中有斑點狀和低密度區表現;血管造影對頸椎脊索瘤的診斷有幫助;脊髓造影可顯示腫瘤在硬膜外擴展在椎管內的生長可超越骨質破壞范圍對手術方案的制定有幫助。
4、MRI掃描:磁共振檢查對腫瘤有定位和定性價值,是評價脊索瘤非常有益的手段。當CT掃描發現骨性破壞後,應常規進行磁共振檢查。脊索瘤T1像上呈低信號或等信號T2像上呈高信號分葉狀的高信號病變與低信號分隔明顯。值得提示的是磁共振可以區別腫瘤類型一般經典脊索瘤比軟骨型脊索瘤呈更長的T1和T2信號。
2、健康人腫瘤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檢查(X線、CT、核磁共振等)哪個敏感度高呢
腫瘤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光、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巴氏塗片、乳腺鉬鈀攝片等都是常用的篩查腫瘤的方法。 具體人查何種標志物或者影象學因具體腫瘤而異。
影像學(X線、CT、核磁共振等)查出來的話一般比較晚,相當於從小到大,最好是細胞活檢,最為准確。
腫瘤篩查的檢查項目 1、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是體檢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檢測血液中各種腫瘤標志物指標是否升高,則可發現、鑒別各種惡性腫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發性肝細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癌胚抗原CEA明顯升高時,常見有結腸癌、胃癌、肺癌、膽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時也有升高。 2、婦科體檢中巴氏塗片 採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檢測早期宮頸癌,檢出率約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術,可清晰地發現全身大多數器官是否有腫塊及病變。 4、X線胸片 X線穿過人體後,因器官、組織密度不同呈現影像,由此可直接顯示肺部腫瘤,也可通過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間接性改變尋找胸部腫瘤。 5、肛門直腸指檢 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厘米~10厘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 6、胃鏡和腸鏡 直接用肉眼觀察胃、腸黏膜的色澤、血管紋理、腺體開口形態,來識別有無病變,對可疑病灶可做活檢確診。 如何正確選擇腫瘤篩查模式呢? 1、長期吸煙或接觸有毒有害氣體史,定期胸x線檢查和腫瘤標志物(CEA、SCC,NSE、TPA)聯合檢查。 2、中年婦女定期作紅外線乳腺掃描檢查和腫瘤標志物(CEA、CAl5-3、TPA)聯合檢查。腫塊明顯則作乳腺穿刺查癌細胞。 3,35歲以上婦女及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是宮頸癌的高風險人群,應定期作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或薄層細胞製片技術檢查(TCT)和腫瘤標志物(SCC、CAl25、TPA)聯合檢查。在陰道鏡下作病理活檢進行確診。 4、如果你處於肝癌高發區,或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肝和丙肝),建議你做B超、乙肝五項標志物和腫瘤標志物(AFP,AFU)聯合檢查。 5、處在鼻咽癌的高發區,應定期作病毒檢查,必要時作穿刺細胞學檢查及病理活檢來確診。 6、有慢性胃病史作胃鏡及腫瘤標志物(CEA、CA72?4、CA19?9、CA242)聯合檢查。電鏡下取胃粘膜組織活檢確診。 7、胰腺癌臨床容易誤診,疑為胰腺癌應作B超及腫瘤標志物(CEA、CAl9?9、CAl25、CA50)聯合檢查。 8、持續便血者選作腫瘤標志物(CEA、CAl9-9、CA50)聯合檢查。直腸組織活檢確診。 9、疑為卵巢癌做B超及腫瘤標志物(CEA、CAl25、CAl9?9)聯合檢查;腹腔鏡取卵巢組織活檢確診。 10、中老年男性易患前列腺癌,需腫瘤標志物(PSAl趴P)聯合檢查。 11、如你常有頭暈,低熱,面色蒼白、貧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出血或出血點,做血常規和血細胞塗片檢查是最簡便實用的。如血像中提示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只要抽點骨髓做細胞學檢查就可作出診斷。
3、胸腰椎MR平掃,MRI影像表現:胸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椎體邊緣骨質增生變尖,部分椎體內可見斑片狀短T1長T2信
診斷意見裡面寫的很清楚了啊
胸腰椎退變就是骨質增生
黃韌帶肥厚可能會導致椎管狹窄,引起神經症狀。
4、急!請脊柱骨科或或影像科的老師求教: 1.如何區分一個脊柱片是MRI還是CT?? 2.怎麼樣能在MR
連ct和mr片子都不認識?還能復試?不過還是幫幫你吧,ct都是橫斷面,mri脊柱有矢狀面,ct椎管內看不見什麼,mri很清楚,椎管水的信號在T2上是亮的。頸椎和腰椎都是數,頸椎從頸二往下數數,腰椎從腰五往上數,胸椎一般都是看到的第一個完整的椎體為胸一,胸椎不太准,掃描人員一般會標記或者約定俗成,看胸骨柄來標記椎體有時候不太准。ct的片子你看起來很模糊粗糙,骨頭特別明顯,mri看起來圖像質量比較好,肌肉韌帶,椎間盤都可以清楚看到,百度圖片里搜一下mri然後搜一下ct,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5、脊柱原發性腫瘤的檢查
1.骨樣骨癌
平片顯示透亮的病灶周圍的骨硬化,直徑小於2cm。CT掃描能夠清晰地顯示病灶,在平片未顯示病灶時應該行CT掃描。骨掃描和SPECT掃描顯示病灶部位放射性濃聚。
2.骨母細胞瘤
平片顯示膨脹的溶骨性破壞延及周圍軟組織。溶骨性病灶內未見分隔,這點可與動脈瘤性骨囊腫鑒別。
3.動脈瘤樣骨囊腫
平片可見膨脹性的溶骨性病變,有薄層的反應骨。菲薄的骨性隔膜使病變呈現肥皂泡樣的外觀。MRI可發現液平面。40%以上的動脈瘤樣骨囊腫會累及相鄰節段的脊柱。
4.骨軟骨瘤
平片可見無柄的或帶蒂的腫塊,但是不能揭示軟骨帽的大小,所以需要進行CT掃描。軟骨帽大於2cm的病損常提示惡性變。
5.神經纖維瘤
平片上可見角狀脊柱側彎、肋骨變細和神經孔擴大。應行MRI和/或CT脊髓造影以明確病變的特徵。
6.骨巨細胞瘤
平片上可見腫瘤為溶骨性、膨脹的病損,無分隔。病變周圍有多少不一的反應骨,常有軟組織腫塊。
7.嗜酸性肉芽腫
病變在骨掃描上表現為「冷」病灶,但一般無需行骨掃描。MRI上表現為閃爍的高信號灶,容易和惡性病變混淆。
8.血管瘤
CT掃描可見粗大的、斑點狀的骨小梁,有時可呈圓點狀。MRI掃描具有診斷意義;病變在T1和T2加權像上均表現為高信號。
9.多發性骨髓瘤
試驗室檢查可發現貧血、血小板減少、血清總蛋白增加、血清白蛋白減少和血沉增快。血清和尿液的蛋白電泳可發現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異常,20%的患者只有尿蛋白電泳異常。
平片最初可表現為正常,當30%以上的椎體受累,溶骨性病損就變得明顯了。特徵性的表現為顱骨側位片上多發穿鑿樣病損。從平片上很難鑒別多發性骨髓瘤壓縮骨折和骨質疏鬆性壓縮骨;應從病史和物理檢查中挖掘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CT掃描可用於定量判斷椎體受累的范圍和評估是否累及了椎弓根。由於缺少反應性成骨,所以病損在骨掃描上呈現「冷」病灶。MRI典型的表現為多個節段骨髓廣泛受累,合並或不合並椎管侵襲。
10.孤立性漿細胞瘤
由於異常的血漿蛋白水平與瘤體的大小有關,所以蛋白電泳通常是正常的。平片上的改變和多發性骨髓瘤一樣取決於溶骨性病變的進展或者出現在壓縮骨折之後。此前,平片表現多是正常的。孤立性漿細胞瘤應行全脊柱MRI以排除其他隱匿的病灶。確診有賴於活檢。組織學上,孤立性漿細胞瘤容易和慢性骨髓炎混淆,因為後者也存在大量的漿細胞。但是,漿細胞瘤的漿細胞只產生單克隆的κ和λ輕鏈,而骨髓炎的漿細胞是多克隆的。
11.骨肉瘤
平片可見椎體有溶骨性、成骨性或混合性病灶,伴有基質骨化。為進行腫瘤分期還需要行全身骨掃描、胸部CT和病變部位的MRI和CT掃描。
活檢是診斷所必須的,一旦確診,應行兩個周期的新輔助化療。
12.尤文肉瘤
物理診斷有時可以觸及腫塊,試驗室檢查可發現血沉增快。多數患者出現神經損害表現。平片可見溶骨性、彌漫性的病變。當尤文肉瘤造成病理骨折出現偏平椎時容易和嗜酸性肉芽腫混淆。椎間隙直到病程晚期以前一般都保持完整。平片不足以診斷,可通過CT引導下穿刺獲得組織學診斷。MRI釓增強掃描能夠清晰的顯示腫瘤在軟組織中的范圍。全身骨掃描用於骨骼系統的評估,胸部CT用於評估有無肺轉移。
13.軟骨肉瘤
平片可見溶骨性病灶,邊界極不清晰,有點狀鈣化。因為軟骨帽不顯影的緣故,平片經常會低估腫瘤的實際大小。至少90%的軟骨肉瘤有軟組織包塊,所以CT和MRI有助於確定軟組織包塊的大小及位置。
14.脊索瘤
骶尾部的腫瘤一般很大,肛門指診可以觸及。平片可見溶骨性或混合性(溶骨和成骨)病損。CT和MRI能清晰地顯示腫瘤對骨組織的侵襲和在軟組織內的生長范圍。充分了解腫瘤對周圍組織結構的累及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6、骶骨在哪個部位百度圖片
你發的這個骨頭就叫骶骨,位於骨盆的後方。
人體的五塊骶椎合成的一塊骨。為骨盆的後壁。骶骨是脊椎骨的組成部分,由五塊骶椎合成,上接第五腰椎,下連尾骨。
7、如何看待影像報告單(X線、CT或MRI)中的椎間盤突出及骨質增生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當歷史進入信息化時代,電腦和汽車等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已經進入了電腦(互聯網)和汽車的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出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長期坐著工作、出門駕車或坐車……從而大大地減少了機體的活動鍛煉機會,進而導致大量的頸、肩、腰腿痛在生活中伴隨而行,人們盲目的去醫院做檢查,結果報告單中顯示:骨質增生、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等等一系列問題,真是讓人心驚肉跳,頭腦模糊。 那麼在臨床醫學中真正是如何看待影像報告單(X線、CT或MRI)中的骨質增生、椎間盤膨出、突出及椎管狹窄等問題呢? 骨質增生:隨著人類在逐漸成長過程中,機體的每一種器官及組織都在不同程度的退變,以18歲後為主,逐年加速;而骨質增生是人類正常的一種退變形式,就相比一棵大樹,在樹苗時期,樹干、樹枝是光滑的,當長到一定時期,整棵樹就變的不光滑了,這時你不能說是樹有問題,而這是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同時也是機體自身防禦、保護的一種表現,以脊柱為例,當人體脊柱在發生退變,小關節不穩時椎體之間相互磨插,這時機體自身為了保持脊柱穩定,進而刺激骨膜,重建脊柱,新生的骨刺由此產生,這時只要骨刺未長在椎管內,不壓迫神經,但願他長的更猛烈一些。 椎間盤膨出、突出:生活中,只要是腰、腿痛,去醫院檢查,結果都是椎間盤突出,都按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什麼針灸、按摩、牽引、理療等等上百種治療,結果不見效果,就其原因,據臨床中不完全統計,真正的腰腿痛患者,只有不到30%是由椎間盤突出導致,剩餘70%是非椎間盤源性疾病,由此引發治療失敗。而影像報告單中的椎間盤膨出、突出,只是一種報告依據,並沒有真正的臨床價值,一個專科醫生在臨床診治中是從不看報告單的,因為同樣的椎間盤突出,其大、小,部位,壓強,與神經根的關系等等所引發的症狀是兼然不同的;影像學就相比一部照相機的照片,比如:別人同樣用一手指壓在你身上,用相機拍到的是一樣結果,但你個人的感受絕對是有區別;再說影像報告單只是一種依據,在人群中只要拍片檢查,99%都不同程度有問題,不是膨出就是突出,但只要不壓迫神經不要緊張,只需生活中適當的保護就可以了,別聽是什麼椎間盤突出之類的,有症狀另找原因。 椎管狹窄:以腰椎為例,好多患者同樣在做檢查時影像報告單中顯示椎管狹窄,在臨床中椎管狹窄就解剖學有中央管狹窄、側隱窩狹窄及神經根管狹窄之分,其中央管而言,12-15mm為相對狹窄,小於12mm為絕對狹窄;側隱窩3-5mm為相對狹窄,小於3mm為絕對狹窄。這時影像報告單只是大概論述,沒有真正的量化,椎管狹窄務必驚慌失措。 所以告建患者朋友,不要為一張報告單而發愁,也不要為一張報告單而輕易給自己壓了什麼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之類疾病,即便得了此病也不要著急,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為您排憂解難,保駕您的健康脊柱,度過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