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膜外麻醉加氣管插管全全麻做脊柱手術合適嗎?
事實上進行脊柱外科的手術時如果不是局麻,那麼只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就可以了。在進行常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後改俯卧位就可以開始手術(只是需要注意使用的氣管導管要用鋼絲導管以免發生彎折),並沒有加用硬膜外的必要。至於術後鎮痛也沒必要非要通過硬膜外(PCEA)的方式,現在靜脈鎮痛(PCIA)很常用。
與之很類似的也是背部手術,一位老人接受背部腫瘤切除時同樣也是採用了先仰卧位全麻後改俯卧位手術的方法。
2、脊椎麻醉的後遺症和並發症
脊椎麻醉,應該叫做椎管內麻醉,分為硬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隙阻滯麻醉,相對於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對於全身干擾較小,除非是脊椎有病變或者凝血機能異常,一般人都可以安全的接受椎管內麻醉。
當然不會引起造血功能改變。
3、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區別
脊髓腔中有三層脊膜,依次為硬脊膜、蛛網膜及軟脊膜。在椎體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空隙為硬膜外間隙。蛛網膜與覆蓋於脊髓上的軟脊膜之間為蛛網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給葯是在蛛網膜下腔。這個腔隙內有腦脊液和脊髓,所以給葯量比較少,阻滯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說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均被阻滯。
硬膜外阻滯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給葯,這個腔隙內是疏鬆結締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通過在硬膜外腔給葯可以阻滯脊神經根,阻滯范圍為節段性,也就是根據給葯的間隙,阻滯某一或某幾個脊髓節段支配的平面內的感覺和運動神經。臨床上通常還在硬膜外置管進行術後患者自控鎮痛(PCA)。
因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節段以下分散成馬尾懸浮於腦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損傷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適用於腰1以下的部位,而適用於腰麻的手術,也同樣適用於硬膜外,而因為硬膜外與顱內不相通,所以理論上適用於除顱腦外科以外的任何手術,但實際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術,出現問題的風險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時進行,稱為腰-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能提供更持續和廣泛的手術鎮痛和麻醉效果。
硬膜外麻醉適應征:理論上講,硬膜外阻滯可用於除頭部以外的任何手術。但從安全形度回考慮,硬答膜外阻滯主要用於腹部及以下的手術,包括泌尿、婦產及下肢手術。頸部、上肢及胸部雖可應用,但管理復雜。高位硬膜外主要用於術後鎮痛或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以減少全麻葯的用量。此外,凡適用於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手術,同樣可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此外還用於術後鎮痛。
禁忌征:1、低血容量、休克病人;2、穿刺部位感染或者菌血症可致硬膜外感染者;3、低凝狀態,近期使用抗凝葯物未停用足夠長時間者;4、穿刺部位術後、外傷、畸形者,腰背部疼痛在麻醉後可能加重者;5、患者及家屬有顧慮者;6、精神病、嚴重神經官能症以及小兒等不合作病人。
既然全麻也不行,那還是轉上級醫院治療吧。
5、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區別 腰麻與硬膜外麻醉有什麼不同
腰麻來和硬膜外麻醉都源屬於椎管內麻醉,但是兩者有多處不同之處。
1、穿刺部位
硬膜外穿刺幾乎可以包含整條脊柱:腰椎最多、主要做下腹部雙下肢手術;胸椎次之,主要是胸部、上腹部和全麻輔助麻醉;頸椎幾乎沒有,因為風險過高。而腰麻,主要穿刺點是腰椎2-3或3-4,這樣保證不會刺傷脊髓。
2、穿刺層次
硬膜外穿刺: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間隙
腰麻: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間隙-硬脊膜-蛛網膜-蛛網膜下腔
3、作用機制
硬膜外麻醉將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擴散的局麻葯將此腔內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
腰麻是將局麻葯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部位的神經根
4、用葯劑量
硬膜外用葯量比腰麻時大5~10倍
5、作用時間
腰麻起效快,大約5分鍾內就可達到滿意效果;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大約15分鍾。
6、持續時間
腰麻持續時間短,一般2-3小時;硬膜外麻醉由於置管,可持續長時間維持。
7、適用范圍
脊柱椎體
腰麻:下腹部、雙下肢手術。
硬膜外麻醉:包括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和雙下肢。
6、像椎板減壓、棘突滑脫還有內固定什麼的脊柱手術,我們這都是打硬膜外的,像那樣的手術可以用鎮痛泵么?如
硬膜外麻醉都做了,再用硬膜外鎮痛又有什麼關系呢?
你擔心什麼?擔心術後下肢的神經功能不好觀察還是萬一出現問題無法區分責任?那還不如全麻呢,總的來說還是全麻最安全。
7、親戚做手術,醫生建議全麻+硬膜外麻醉,我想問全麻了為什麼還要硬膜外麻醉
聯合麻醉,很好的啊。
全麻聯合硬膜外,可以減少全麻用葯,完善術後鎮痛。
8、什麼是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側卧位,兩手抱住膝關節,下頜緊貼前胸,成屈曲狀。
(2)按手術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間,選擇好脊椎間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狀穿刺針頭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與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稱直入穿刺法;②從脊椎旁斜行刺入,稱側入穿刺法。
(3)穿刺時主要根據阻力的改變來判斷所經過的層次。當遇到黃韌帶時阻力增大,有堅韌感,這時抽出針芯,接上帶有小量空氣(或生理鹽水)的針筒,小心地繼續進針,穿破黃韌帶時有「脫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負壓將針筒內的空氣吸入腔內,並觀察針筒頭部的液平面變化,若隨著負壓的變化而波動,則說明已進入硬脊膜外腔。如無負壓等現象,則繼續進針,若發現腦脊液,即說明已穿過硬膜外腔,進入了蛛網膜下腔,穿刺即告失敗而應放棄。
(4)確已證明在硬膜外腔,則分次注入麻醉葯。常用麻醉葯有2%利多卡因(又稱賽羅卡因)或2%地卡因,內加0.1%腎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單次用量不能超過500mg,地卡因單次用量不超過60mg。對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術要求陸續分次給葯。麻醉的全過程應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應及麻醉平面的變化。
(5)如需作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先取與勺狀針頭大小相應的輸尿管導管一根,預先測試是否通暢,並測好長短尺寸。將勺狀針頭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術要求而定),輸尿管導管從針腔內插入硬脊膜外腔後,邊拔出針頭,邊緩慢將導管向硬脊膜外腔推進,導管留在硬膜外腔內3~5cm即可,不要過長。在拔勺狀針頭時切勿將導管帶出腔外,從導管內試注少量麻醉葯約2mL,如無阻力,局部不隆起,亦無液體外溢,即證明導管仍在外腔內。最後將留在體外的導管用膠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脫出和折曲成角,保證導管通暢及術中給葯。
9、硬膜外麻醉是局部麻醉嗎?
1樓那復位不要亂說好不好,
硬膜外在麻制醉在機理上和局麻是一樣的,但是作用部位特殊,在分類上通常把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單列出來屬於椎管內麻醉,
選擇什麼方法需要根據病人的情況,而全麻也不是副反應比硬膜外大,
全麻的血流動力學平穩,相對於硬膜外麻醉是安全的,
在硬膜外麻醉時,可以讓其睡覺,不一定就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