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區靜脈

脊柱區靜脈

發布時間:2021-02-24 21:00:34

1、脊柱區肌肉分為幾層,以及各層的肌肉是什麼

?

2、淺表靜脈曲張怎麼治

靜脈曲張怎麼治療

1、高抬腳:每天將雙腳翹起2-3次,平或高於心臟,此時腳、腿部血循環旺盛專,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屬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

2、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後以同法揉動另一隻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3、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各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3、脊椎動物可分為五大類,每一類的主要特徵?

脊椎動物分為六類,各類的主要特徵如下:

1、圓口類:這類動物沒有上下頜,又叫無頜類。身體分頭、軀干、尾等3部分。頭、軀干圓形,尾部側扁。它的神經系統、骨骼、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較原始,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有一些種類靠寄生在魚類體內生活。

2、魚類:適於在水中游泳,整個身體呈紡錘形而稍扁。在三個體軸中,頭尾軸最長,背腹軸次之,左右軸最短,使整個身體呈流線型或稍側扁。

3、兩棲動物: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4、爬行動物:爬行綱生物的頭骨全部骨化 ,外有膜成骨掩覆,以一個枕髁與脊柱相關聯,頸部明顯,第一、二枚頸椎特化為寰椎與樞椎,頭部能靈活轉動,胸椎連有胸肋,與胸骨圍成胸廓以保護內臟腰椎與兩枚以上的薦椎相關聯,外接後肢 。

5、鳥類: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僅保留右體動脈弓,左體動脈弓退化。骨多空隙,內充氣體。

6、哺乳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3)脊柱區靜脈擴展資料

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裡面,是脊索動物門中最大和最先進的亞門。這個亞門的成員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神經系統有一部分在脊樑骨中間。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骨骼是體內骨,有軟骨也有硬骨。

在動物成長時,這個骨架支持體型。因此脊椎動物可以比無脊動物長得大,而且平均體量也比較大。大多數的脊柱動物的骨架包括頭骨,脊樑骨和兩對軀肢。有些特化程度較深的脊椎動物沒有兩對手腳,如鯨和蛇,在演化之後已經不再需要了。

4、椎骨的乳突指什麼

乳突就是腰椎上關節突後邊的一個凸起

5、脊髓損傷是什麼

1.獲得性病因:感染(脊柱結核,脊髓化膿性感染,橫貫性脊髓炎等)腫瘤(脊髓或脊髓腫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醫源性疾病等。2.發展原因:脊柱側凸,腰椎滑脫,腰椎滑脫等。在脊柱側凸中,先天性脊柱側凸是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而脊柱裂是脊髓栓系綜合征的主要原因。3.間接外力:在交通事故,高跌落和潛水事故中,外力不直接影響脊柱和脊髓,但間接外力可引起各種類型的脊柱骨折和脫位,導致脊髓損傷。

6、脊椎柱 脊椎骨 脊椎的概念

脊椎動物(Vertebrata )
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總稱。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除具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外,其他特徵還有:①出現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②大多數種類的脊索只見於發育早期(圓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例外),以後即為由單個的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③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④除圓口綱外,都具備上、下頜。⑤循環系統較完善,出現能收縮的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⑥用構造復雜的腎臟代替簡單的腎管,提高排泄機能,由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⑦除圓口綱外,水生動物具偶鰭,陸生動物具成對的附肢。該亞門包括: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各綱的特徵雖然有顯著差別,但組成軀體的器官系統及其功能基本一致。
脊椎動物 盾皮類是戴盔披甲的魚類,它們是甲胄和化石無合類不同,是由覆蓋頭部的頭甲和包裹軀乾的軀甲兩個單元組成,展出的東生清鱗魚就是很好的例子,盾皮類是一支古老的有合脊椎動物,和其它魚類及高等脊椎動物一樣,最前面的鰓弓發展成攝取食物的合,合上裝備了牙齒。合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中的一次重大革命,無合類只能被動地過濾水中的細小有機體,而有合類可用合主動攝取食物。盾皮類是一個種類繁紛的家族,在泥盆紀為其全盛時期,但隨著泥盆紀的結束而趨於消亡。展出的雲南魚、武定魚、般溪魚,是部份不同種類的盾皮類的頭甲。
魚類中獲得最大成功的要屬硬骨魚和軟骨魚類,二者在泥盆紀時雖在種類和數量上還遠不能與無頜類的盾皮類匹比,在隨後的時間里它們欲日益繁盛,現生的魚類都屬於這兩類。
硬骨魚類的一支,稱為肉鰭類,包括終鰭類的肺魚,因為它們的鰭具有發達的肉質柄,柄 內的骨骼和高等脊椎動物的四肢骨相似,所以科學家們相信它們中的一支是四足脊椎動物的祖先,在泥盆紀晚期發展出兩棲類。因此早期終鰭魚類特別受到古生物學家的青睞。發現於中國雲南早泥盆世的著名的揚氏先驅魚乃是當前所知最早的終鰭類代表。肉鰭類在中晚泥盆世甚是繁盛,以後逐漸衰落,現在殘存的僅有南美洲肺魚、澳洲肺魚和極為罕見的終鰭類拉蒂曼魚。
另一支硬骨魚類在古生代時身體都覆蓋厚重的菱形鱗片,因為鱗片表面敷以發亮的名為硬質的物質,所以它們被稱為硬鱗魚類。像吐魯番鱈、長興魚、重慶魚、中華弓鰭魚都是這類的代表。至中生代後期,硬鱗魚類日趨衰落,現在還生存的硬鱗魚極為稀少,生活在中國長江的中華鱘堪你硬鱗魚類中的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生存競爭、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下,到中生代後期硬鱗魚逐漸被它們的後裔真骨魚取代。真骨魚類的鱗片由於硬質退化只保留骨質基屑,因此薄而富有韌性,既不失去鱗片保護作用,又擁脫了硬鱗的沉重負擔,增加了靈活性。所以從中生代後期至今,真骨魚類的進化中不斷完善自己,長盛不衰,由海洋到江湖河流無處不在,成為世界上最寵大的脊椎動物。展現中的狼鰭魚和昆都倫魚都是原始的真骨魚類代表。
軟骨魚類除了覆蓋身體的細小盾鱗,所有骨胳都是由軟骨組成,從不骨化。現海洋中的各種鯊魚和銀鮫,就是這類魚的代表。軟骨魚類從泥盆紀出現至今,在數量上一直沒有大起大落,只有少數種類在古生代後期至中生代早期曾入侵到淡水中。軟骨魚類局限於海洋。軟骨魚類所以能夠一直延續下來,是得益於它們是個內受精和富含蛋黃的卵,這是繁衍後代的有力保證。因為軟骨魚類骨骼為軟骨性,在化石中不易保存,所以常見的化石是牙齒和鱗片。展出的中華旋齒鯊,乃是其齒旋的一部份,這類牙齒旋的一部份,這類牙齒在西藏珠峰也有發現。
脊椎動物起源可能分五步
王百戰 高立勛
2003年2月28日美國《科學》雜志發表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舒德乾等研究者與英、日等國學者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雲南蟲類的一個新種及其對後口動物演化的重要意義》。該成果的發布,標志著脊椎動物實證起源研究取得了進一步的重要進展。
高階元生物類別的起源歷來是進化生命科學的核心命題。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譜系總根底起源,涉及到脊椎動物兩大類群間的演化關系,因而不僅是學術界長期探索的一個焦點問題,也是大眾普遍關注的一個科學熱點。現代動物學從各個不同層次進行探索,近年來取得了較為廣泛認同的脊椎動物起源分「四步走」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在動物演化大樹的兩大基本分支譜系中,位於後口動物譜系頂端的脊椎動物與原口動物譜系沒有直接聯系,它根植於後口動物脊椎系的演化輪廓是:從現在最低等的後口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為始點,先後經由僅在尾部具有脊索的尾索動物和脊索縱貫全身的頭索動物,最後通過脊椎和頭部構造的出現,誕生出該譜系的終端產物脊椎動物。然而學術界的共識是,這一基於現代動物學信息間接推測出來的假說到底是否可靠,還必須得到真實歷史資料的檢驗、修正和補充。
要在古生物學上進行有效的脊椎動物起源研究,應該以現代動物學信息為重要線索,在盡可能靠近脊椎動物起源的「源頭」時段探尋時做好兩件工作:首先是力求發現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動物,接著便是以這些脊椎動物始祖為起點,向前逐步追溯它們在無脊椎後口動物中的完善的祖先序列。我國保存了五億三千萬年前的眾多精美後口動物軟軀體構造化石的澄江化石庫,恰好靠近這樣的「源頭」。為中國學者揭開這一謎團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1999年昆明魚和海口魚的發現被英國《自然》雜志評論為「逮住第一魚」,為難題的破解投進了一縷曙光。2003年初,舒德乾等人再度在《自然》雜志著文,他們通過對數百枚海口魚標本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它們一方面已經開始演化出原始脊椎骨和眼睛等重要頭部感官,另一方面卻仍保留著無頭類的原始性器官,從而證實了它們不僅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而且還屬於地球上一類最原始的脊椎動物。早期後口動物的系列性發現,不僅與現代動物學關於脊椎動物起源分「四步走」假說相一致,更重要的是添加了比這「四步走」更為原始的「第一步」,從而首次提出了脊椎動物起源至少分「五步走」的新假說。這些始見於澄江化石庫地層最底部的「第一步」動物群古蟲類和雲南蟲類,是一些創生出咽腔型鰓系統的原始分節後口動物,極可能代表著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分節的共同祖先與由於軀體特化而喪失分節性的後口動物(包括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十分有趣的是,盡管它們由於咽鰓的出現而引發了動物體在取食、呼吸等新陳代謝方式的重大革新而成為真正的後口動物,但其軀體卻仍保留著其祖先的分節性特徵。舒德干解釋說:「實際上,既出現創新特徵又繼承祖先某些原始性狀的鑲嵌演化是生物界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
在這分「五步走」的演化系列中,「第一步」的動物類群十分奇特:對1400多枚海口蟲標本進行比較解剖學研究表明,它們不僅缺少脊索構造,而且在皮膚、肌肉、呼吸、循環、神經等器官系統上與脊索動物存在著根本區別;其中最為獨特的是其由6對外鰓組成的呼吸系統,這與較為高等的後口動物的內鰓迥然有別。海口蟲與同處「第一步」的古蟲動物門在軀體構型上卻相當一致:兩者皆明顯分節,而且軀體也都呈獨特的「雙重二分型」,即身體沿縱軸分為前體和後體兩大部分,而前體又被一個能自由擴張的「中帶」構造分為背、腹兩個單元。所不同的是,海口蟲兼具背神經索和腹神經索,這顯示出它比古蟲動物門稍略進步些,從而更靠近「第二步」中的半索動物。
舒德干指出,盡管我們提出了脊椎動物起源分「五步走」的新假說,但這仍只給出了一個演化輪廓,在其相鄰演化步驟之間仍缺乏中間環節的證據。
分類
動物界: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魚綱 兩棲綱 爬行綱 鳥綱 哺乳綱
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門 多孔動物門 腔腸動物門 扁形動物門 線形動物門 環節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 棘皮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爬行綱
喙頭目(楔齒蜥)、龜鱉目(龜)、有鱗目(蜥蜴)和鱷
魚綱
板鰓亞綱(Elasmobranchii);鰓裂5對,鰓間隔寬大,板狀,如各種鯊、鰩。
全頭亞綱(Holocephali):頭大而側扁,鰓裂4對,上頜骨與腦顱癒合,故稱全頭類,如我國產的黑線銀鮫(Chimaeraphantasma)。
二、硬骨魚系(Osteichthyes)骨骼一般為硬骨,體被骨鱗,少數種類為硬鱗或無鱗。口位於頭部前端,有骨質鰓蓋,腸內常無螺旋瓣,多數有鰾。一般體外受精,卵生。海淡水均產,常分三個亞綱:
肺魚亞綱(Dipnoi)具有內鼻孔,除用鰓呼吸外,還能以鰾代替肺呼吸。現存的種類全世界僅三屬,如分布南美洲、非洲和澳洲的肺魚。
總鰭亞綱(Crossopterygii):偶鰭為帶鱗的肉葉,內部骨骼的排列與陸生脊椎動物肢骨的排列極為近似,是動物界「活化石」之一,如矛尾魚(Latimeriachalumnae)。
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占現代魚類的90%以上,骨骼系統幾乎全由硬骨組成,鰭條呈輻射狀,無內鼻孔,體被圓鱗或櫛鱗。現將我國重要經濟魚類及名貴珍稀魚類所屬的目,簡介如下:
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吻長,口在吻的腹面,體表棵露或覆有5行縱列的硬鱗(硬甲),骨骼大多為軟骨,因而又稱軟骨硬鱗魚。本目都是名貴珍稀魚類,因當前數量稀少,已列為保護對象。例如,中華鱘(Acipenser。sinensis)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水域,近年來四川省試驗拴養和人工催產獲得成功,為馴化定居,擴大養殖對象作了良好的准備。此外,還有分布於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白鱘(Psephurusgladius)以及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A.schrenski)等。
鯡形目(Cluupeiformes):頭骨骨化不完全,尚保留軟骨,背鰭無硬棘,鰭條柔軟分節,所以也稱軟鰭類;因所有的椎骨構造都相同,故又稱等椎類,鰾管發達,體被圓鱗,如鰣魚(Hilsareeuesii)、鯡魚(Clupeapallasi)、鱭(Coiliomystus)、大銀魚(Prootosalanxhyalocranius)、大麻哈魚(Oncorhynchusketa)等,均為名貴魚類。
鰻鱺目(Aaguilliformes):體呈棍棒形,體前部圓而後部側扁,一般無腹鰭,背、臀、尾三鰭完全相連。鱗小或無,如鰻鱺(Anguillajaponica)。鰻鱺為降河洄遊性魚類,在淡水中生長,入海產卵,是一種食用價值較高的經濟魚類,在我國和日本成為養殖對象。
鯉形目(Cypriniformes):為魚綱中第二大目,具有韋伯氏器(為內耳與鰾連系的一種器官),有鰾管,體被圓鱗或裸露,如青魚(Mglopharyngodonpiceus)草魚(鯇)(Cten-opharyngodonidellus)、鰱(Hypophthalmichysmolitrix)、鱅(Aristichthysnobilis)等四大家魚,此外還有鯉魚(Cyprinuscarpio)、鯽魚、團頭魴(Megalobramaamblycepha-la)、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等都是淡水養殖中常見的魚類。
鱸形目(Percifofmes):為魚綱中最大的一個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通常有兩個背鰭,多數被櫛鱗,無鰾管。我國海產食用魚類多屬本目,如大黃(花)魚(Pseudosciaenacrocea)、小黃(花)魚(P.polyctis)、帶魚(Trichiurushaumela),連同軟體動物中的烏賊合稱「四大海產」。其他還有鱸魚(Lateolabraxjaponicus)、鱖魚(Sinipercachuatsi)(淡水產)。鮐魚(Pneumatophorusjaponicus)、銀鯧(Stromateoidesargenters)以及引入的尼羅羅非魚(Tilapianilotica)等。
此外,常見的經濟魚類還有:鱧形目(Ophiocephaliformes)的烏鱧(Ophiocephalusargus)、合鰓目(Symbranchiformes)的黃鱔(Monopterusalbus)、鰈形目(Pleuroecti-formes)的牙鮃(Paralichthysolivaceus)、魨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蟲紋東方魨(Fnguvermicularis)等。
兩棲綱
無足目、有尾目和無尾目。
無足目或稱裸蛇目(Gymnophiona),為原始的,同時又是極端特化的一類。特化的構造是和它們營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聯系的。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無尾,無四肢及帶骨。皮膚裸露,有許多環狀皺紋,富於粘液腺。眼睛退化,隱於皮下,實際上是盲目的,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間有一能收縮的觸角,可以收縮進一特殊的凹陷內,很敏感,有助於鑽穴活動。聽覺器官中沒有鼓膜,聽神經退化。嗅覺發達。體內受精,雄性的泄殖腔能向外突出,起著交配器的作用,能將精液輸入雌體內。脊椎骨的數目很多,蚓螈多達250塊。
無足類除具有上述的特化性特徵外,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徵,如蚓螈(Caecilia)有退化的骨質鱗陷在真皮之內,外表並不顯露,這代表著古代堅頭類體表鱗甲的遺跡。現代的有尾類和無尾類體表光滑無鱗,只有無足類尚保存著這種種承前的原始性特徵。此外,椎骨為雙凹型,無胸骨,心房間隔發育不完全,頭骨膜原骨非常發達和堅頭類有相似之處,這些特徵皆反映出其原始性。
本目多數種類終生棲於水中,也有些種類變態後離水而棲於濕地。體長形,多數具四肢,少數種類僅具前肢。尾很發達,且終生存在。有些種類身體兩側具明顯的側線。皮膚裸露無鱗片,富於皮膚腺。水棲的種類眼睛小,無活動的眼瞼。脊椎骨的數目很多,有些種類脊椎骨多達100塊。椎體為雙凹型或後凹型,軀椎具不發達的肋骨。有些種類尚沒有薦椎的分化。腰帶連接脊柱的部位尚不固定,如泥螈(Necturus)的腰帶有些連在第18椎骨上,有些連在第19或第20椎骨上,甚至一側連第18,另一側連第19椎骨上。這說明後肢支持身體的能力較弱。肩帶與腰帶大部分仍為軟骨,肩帶完全缺少膜原骨,鎖骨也不存在。有尾類中有些種類,如洞螈(Proteus)、三指螈(Amphiuma)等,不具胸骨;有些種類雖具胸骨,但僅是一塊簡單的軟骨板(如蠑螈),或僅是在肩帶區肌隔上一些零散的軟骨化中心。前肢的橈骨與尺骨,後肢的脛骨與腓骨分離,都不象青蛙那樣癒合成橈尺骨與脛腓骨。
多數有尾類幼時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也有些種類終生具鰓,肺很不發達或無肺,而皮膚呼吸和口咽腔呼吸卻佔有重要地位。循環系統比較原始,無肺的低級有尾類,心房尚未分隔,多數有尾類的心房間隔不完整,在間隔上有些穿孔,使左右心房相通。心室中無海綿狀的肌肉網柱,動脈圓錐中也無螺旋瓣。不少有尾類和無尾類的蝌蚪一樣,保存著4對動脈弓,相當於胚胎期的第III、IV、V、VI對動脈弓。在靜脈系統中,既有後腔靜脈,又終生保留著後主靜脈,顯示了比無尾類更為原始的性質。
無尾目是現存兩棲類中結構最高級、種類最多且分布最廣的一類。體形寬短。具發達的四肢,後肢特別強大,適於跳躍。成體無尾。皮膚裸露,富於粘液腺,有些種類具有發達的毒腺。具可活動的下眼瞼及瞬膜。鼓膜明顯,鼓室發達。椎體前凹型、後凹型或參差型。一般不具肋骨。頭骨的額骨和頂骨癒合成額頂骨。肩帶分為弧胸型和固胸型兩種類型。具鎖骨和胸骨。橈骨與尺骨癒合成橈尺骨,脛骨與腓骨癒合成脛腓骨。成體以肺呼吸,絕無外鰓或鰓裂。成體一般營水陸兩棲生活,但生殖時必須回到水中。雄性大多具聲囊,不具交配器,通常為體外受精。幼體稱蝌蚪。蝌蚪從外形到內部結構都和魚近似,仍以鰓呼吸,以鰭游泳。蝌蚪經變態後轉變為陸生類型的成體。
無尾兩棲類的分類標准主要是根據肩帶類型、椎體類型以及外部形態特徵,包括聲囊、舌、牙齒、指趾末端、皮膚光滑或粗糙、皮膚褶以及身體顏色等。
本目在全世界有16科167屬2600餘種,我國有7科23屬172種,約佔世界種類的6%。
編輯本段概念
脊椎動物依次 順序為:魚類——兩犧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兩犧類:
有尾無四肢,幼體用腮呼吸,生活在水中。它們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無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在水中時,可以用皮膚呼吸。卵生動物,體溫不恆定。
常見動物:蛙,蠑螈,大鯢(娃娃魚)等
爬行類:
皮膚表面有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動物,陸地生活,體溫不恆定。
常見動物:陸龜,變色龍,鱷魚等
鳥類:
體形特點:身體呈紡錘形,前肢特化為翼,體表有羽毛,體溫恆定,胸肌發達,骨骼癒合,薄,中空,腦比較發達。卵生動物
有喙無齒,身體表面有羽毛,用肺呼吸,大都能夠飛翔。
常見動物:鴨子,家鴿,鵝,鸚鵡等
哺乳動物:
全身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
蝙蝠 是 哺乳動物中,唯一能夠飛翔的動物。
哺乳動物是所有的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
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2億年前,目前它們是動物界中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

7、器官有那些?一一列舉

骨骼系統

一、中軸骨(26)
(一)椎骨
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後期發育為1塊骶骨)、尾椎4塊(後期發育為1塊尾骨)
二、胸廓(25)
(一)胸骨(1)
(二)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顱骨 (23)
(一)腦顱骨 (8)
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
頂骨、顳骨(各1對)
(二)面顱骨(15)
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
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四、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塊,每側各32塊)
1.肩胛骨
2.鎖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橈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塊)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腕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②掌骨(共5塊)
③指骨(共14塊,除拇指2塊其餘各指均為3塊)
(二)下肢骨(62)
1.髖骨(由髂骨、恥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髕骨
4.小腿骨
①脛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塊)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塊)
楔骨3塊
②跖骨(共5塊)
③趾骨(共14塊,除拇趾2塊其餘各趾均為3塊)
(五)聽小骨
編輯本段
肌肉系統

一、頭部肌
(一)顱面肌
1.顱頂肌
2.眼周圍肌(眼輪匝肌)
3.口周圍肌(眼輪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一)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
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側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後斜角肌
三、軀干肌
(一)背部深層肌
1.夾肌
包括:頭夾肌、頸夾肌
2.豎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間肌
①肋間外肌
②肋間內肌
③肋間最內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側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內斜肌
③腹橫肌
④腹直肌
2.後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狀肌、閉孔內肌
四、上肢肌
(一)連接上肢與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闊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連接上肢與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鋸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岡上肌
3.岡下肌
4.小圓肌
5.大圓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頭肌
③肱肌
2.後群(為肱三頭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層
①肱橈肌
②旋前圓肌
③橈側腕屈肌
④掌長肌
⑤尺側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層(為指淺屈肌)
3.前群第三層
包括:拇長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層(為旋前方肌)
5.後群淺層
①橈側腕長伸肌
②橈側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側腕伸肌
6.後群深層
①旋後肌
②拇長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長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側群(為大魚肌)
2.內側群(為小魚肌)
3.中間群(包括:骨間肌7塊、蚓狀肌4塊)
五、下肢肌
(一)髂區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四頭肌
②內側群
包括:股薄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後群
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脛骨前肌、拇長伸肌、趾長伸肌
2.外側群
包括: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3.後群
①後群淺層
包括: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
②後群深層
包括:趾長屈肌、脛骨後肌、拇長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編輯本段
消化系統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與頰
(三)牙齦
(四)齶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頜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腸
1.十二指腸
2.空腸
3.回腸
4.盲腸
5.闌尾
6.結腸
7.直腸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膽道
1.肝總管
2.膽囊
3.膽總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隱窩
1.肝腎隱窩
2.陷凹
(三)網膜
1.小網膜
2.大網膜
3.網膜囊
七、系膜
(一)腸系膜
(二)闌尾系膜
(三)橫結腸系膜
(四)乙狀結腸系膜
編輯本段
韌帶系統

(一)肝的韌帶
1.鐮狀韌帶
2.冠狀韌帶
3.三角韌帶
4.肝圓韌帶
(二)脾的韌帶
1.胃脾韌帶
2.脾腎韌帶
編輯本段
呼吸系統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竇
1.上頜竇
2.額竇
3.蝶竇
4.篩竇
二、喉
(一)喉的軟骨
1.甲狀軟骨
2.環狀軟骨
3.勺狀軟骨
4.會厭軟骨
(二)。喉的連接
1.環勺關節
2.環甲關節
3.彈性圓錐
4.甲狀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氣管和主支氣管
(一)氣管
(二)主支氣管
1.右主支氣管
2.左主支氣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臟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頂
2.肋胸膜
3.膈胸膜
編輯本段
泌尿系統

一、腎(左右各一)
(一)結構
1.腎小盞
2.腎大盞
3.腎盂
(二)腎的被膜
1.纖維囊
2.脂肪囊
3.腎筋膜
二、輸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編輯本段
脈管系統

一、心血管系統
(一)血管的種類
1.動脈
包括: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微動脈
2.毛細血管
3.靜脈
包括:大靜脈、中靜脈、小靜脈、微靜脈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內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纖維三角2個(即:左、右纖維三角)
瓣環4個(即:肺動脈瓣環、主動脈瓣環、二尖瓣環、三尖瓣環)
3.心間隔
包括:房間隔、室間隔
4.心的內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靜脈竇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竇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傳導系
①竇房結
②房室結
包括:前結間束、中結間束、後結間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纖維網
(三)心的血管
1.冠狀動脈
①左冠狀動脈
包括:前室間支、旋支
②右冠狀動脈
包括:後室間支、左室後支
2.心的靜脈
①心最小靜脈
②心前靜脈
③冠狀竇
包括:心大靜脈、心中靜脈、心小靜脈
(四)心包
1.纖維心包
2.漿膜心包
3.心包竇
(五)動脈
1.肺動脈干
①左肺動脈
②右肺動脈
2.主動脈
①升主動脈
②主動脈弓
包括: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③頭臂干
包括:右頸總動脈、右鎖骨下動脈
3.頭頸部的動脈
①頸總動脈
包括:頸內動脈、頸外動脈
②頸外動脈
向前發出:甲狀腺上動脈、面動脈、舌動脈
向後發出:枕動脈、耳後動脈
自內側壁發出:咽升動脈
終末支是:上頜動脈、顳淺動脈
③頸內動脈(入顱腔)
4.上肢的動脈
①鎖骨下動脈
包括:椎動脈、胸廓內動脈、甲狀頸干
②腋動脈
包括:胸肩峰動脈、胸外側動脈、肩胛下動脈、旋肱後動脈
③肱動脈
包括:橈動脈、尺動脈
④橈動脈
包括:掌淺支、拇主要動脈
⑤尺動脈
包括:骨間總動脈、掌深支
⑥掌淺弓、掌深弓
5.軀乾的動脈
①胸主動脈
a.壁支
包括:肋間後動脈、膈上動脈
b.臟支
包括:支氣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動脈
a.壁支
包括:膈下動脈、腰動脈、骶正中動脈
b.臟支
成對的臟支: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睾丸動脈
不成對的臟支: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
6.盆部的動脈
①髂總動脈
包括:髂內動脈、髂外動脈
②髂內動脈
a.壁支
包括:髂腰動脈、骶外側動脈、臀上動脈、閉孔動脈
b.臟支
包括:膀胱下動脈、直腸下動脈、子宮動脈、陰部內動脈
③髂外動脈
包括:腹壁下動脈、旋髂深動脈
7.下肢的動脈
①股動脈
包括:股深動脈、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
②腘動脈
包括:脛前動脈、脛後動脈
③脛前動脈
④脛後動脈
包括:腓動脈、足底內側動脈、足底外側動脈
⑤足背動脈
包括:弓狀動脈、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動脈、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靜脈
1.肺循環的靜脈
包括:左肺上、下靜脈,右肺上、下靜脈
2.體循環的靜脈
①上腔靜脈系
接納:
a.頭臂靜脈(接納:椎靜脈、胸廓內靜脈、甲狀腺下靜脈、肋間最上靜脈)
b.頭頸部的靜脈 接納:
I. 頸內靜脈(接納:顱骨、腦、面、淺部和頸部大部分區域的靜脈)
即:顱內屬支
顱外屬支(接納:面靜脈、下頜後靜脈、舌靜脈、咽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
II. 頸外靜脈
III.鎖骨下靜脈
C.上肢的靜脈
包括:上肢的淺靜脈(接納: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上肢的深靜脈(接納:腋靜脈)
d.胸部的靜脈
包括:胸腹壁靜脈、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脊柱的靜脈(接納:椎內靜脈叢、椎外靜脈叢)
②下腔靜脈系
接納:
a.下腔靜脈
b.髂總動脈 接納:(髂內靜脈、髂外靜脈)
c.下肢的靜脈
包括:下肢淺靜脈(接納:小隱靜脈、大隱靜脈)
下肢深靜脈(接納:腘靜脈)
d.下腔靜脈的屬支
包括:壁支(接納:膈下靜脈、腰靜脈)
臟支(接納:睾丸靜脈、卵巢靜脈、腎靜脈、腎上腺靜脈、肝靜脈)
e.肝門靜脈系統
肝門靜脈的主要屬支(接納:腸系膜上、下靜脈、胃左、右靜脈、膽囊靜脈、附臍靜脈)
編輯本段
淋巴系統

(一)淋巴組織
(二)淋巴管道
1.毛細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頸干
②左、右鎖骨下干
③左、右支氣管縱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腸干
4.淋巴導管
①右淋巴導管
包括: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右支氣管縱隔干
②胸導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結、扁桃體、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結
【頭頸部的淋巴結】
1.頭部的淋巴結
①枕淋巴結
②乳突淋巴結
③腮腺淋巴結
④下頜下淋巴結
⑤頦下淋巴結
2.頸部的淋巴結
①頸前淋巴結
②頸外側淋巴結
a.頸外側淺淋巴結
b.頸外側深淋巴結
包括:咽後淋巴結、頸內二腹肌淋巴結(角淋巴結)、頸內靜脈肩胛舌骨肌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
【上肢的淋巴結】
1.肘淋巴結
2.腋淋巴結
①外側淋巴結
②胸肌淋巴結
③肩胛下淋巴結
④中央淋巴結
⑤尖淋巴結
【胸部的淋巴結】
1.胸壁淋巴結
①胸骨旁淋巴結
②肋間淋巴結
③膈上淋巴結
2.胸腔臟器淋巴結
①縱隔前淋巴結
②縱隔前淋巴結
③氣管、支氣管和肺淋巴結
包括:肺門淋巴結、氣管、支氣管淋巴結、氣管旁淋巴結
【腹部的淋巴結】
1.腹壁的淋巴結
2.腹腔不成對臟器的淋巴結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②沿腸系膜上動脈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③沿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盆部的淋巴結】
1.髂外淋巴結
2.髂內淋巴結
3.骶淋巴結
【下肢的淋巴結】
1.腘淋巴結
2.腹股溝淋巴結
包括: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

8、我丈夫患強直性脊柱炎已有五年,現在我們的女兒已經1歲多了,我想知道,孩子將來

女孩得病的比較少見,男女比例是9:1.而且強直性脊柱炎雖然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不是遺傳病,所以即使化驗HLB-27是陽性,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她是否有症狀就可以了,強直性脊柱炎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三分治療七分保養,一般是不影響生活的.

9、能造成脊椎感染的細菌有哪登?

脊椎感染是一種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現,它是由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細菌可以是通過靜脈、呼吸道、消化道等進入到體內,或者是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上。

比如說通過靜脈的細菌,這種情況主要是見於一些吸毒的患者不注意衛生。經呼吸道最常見的是結核桿菌,經消化道的細菌比較常見的是布魯氏桿菌。另外,脊椎的感染還可以由細菌直接到達脊椎引起的,譬如針灸,或者是醫源性的脊椎感染,都是由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繁殖引起的。

還有可能就是有些手術消毒不徹底或者是手術的時候,全身其他的地方有炎症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也會造成脊椎的感染。

與脊柱區靜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