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強直性脊柱炎病因!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實際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幾千年前從古埃及人的骨骼就發現有強直性脊柱炎的證據。距今2000年以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描述了一種疾病,患病者有骶骨、脊椎、頸椎部的疼痛。
AS常見於16~30歲青年人,男性多見,40歲以後首次發病者少見,約佔3.3%。本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全身症狀較輕。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後減輕,並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後發展為持續性,以後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出現駝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圍關節受侵犯較常見,進展較緩慢,脊柱畸形較輕。
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
2、五種基本控制動作訓練都有哪些?
大部分的負重器械訓練動作,包括各種杠鈴握法的種類、啞鈴、握柄及所有的動作,這些動作絕對需要一個理想的肢體姿勢、動作姿勢、動作范圍、速度及呼吸方法。而且有些動作也可以使用腰帶或者某種特定程序來將杠鈴舉起離地。今天就從握法、肢體穩定姿勢、動作范圍及速度、呼吸的考量、腰帶,這五個方面跟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握法
正握:手掌向下、指關節朝上,這個又稱為高手握法,是我們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握法。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反握:手掌向上、指關節朝下,又稱為低手握法。比如二頭彎舉的動作中的握法。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中立握:掌心朝里,就像握手一樣。比如錘式彎舉時的握法。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正反握:一手正握,一手反握,通常在沖刺大重量的時候會用到。這種握法用的相對比較少。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勾握:類似於正握,但是拇指位於中指裡面。就想一個鉤子一樣抓住杠鈴桿,這種握法通常用於需要強大握力的時候,防止杠鈴桿脫手。比如高翻、抓舉、挺舉等等。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所有的握法,拇指都要去繞在杠上,這種的被稱之為閉鎖握,如果沒有彎曲環繞在桿上,這種的握法被稱之為開放握法或者叫做假握法。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握距
要在動作中建立合適的握法,必須將雙手擺放到釋放的距離位置,這裡面就要說到握寬了。從桿的中間開始算的距離(主要是為了保持平衡),常見的握法有三種普通、寬、窄,對於大多數的動作而言,握寬大約同於肩寬,手的位置考量的主要點就是兩側是否平衡。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還有兩種比較特殊的握距,一種是硬拉,一種是抓舉。
硬拉的握距稍微比肩寬一點點,在膝關節外側。通常用於高翻的技術動作中。根據人體的結構功能不同,會有一些差異。
抓舉是採用寬握的方式,寬度的話一般是拳握反肩,或者肘對肘法測量。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肢體穩定姿勢
不管動作是否需要從地面上舉杠鈴或啞鈴,甚至是從固定器械上進行推拉動作,穩定的姿勢時相當重要的。穩定是發力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穩定姿態,一個是很難產生力量,其二是在動作在轉換位置的時候,所產生的壓力不能合適分布在肌肉和關節上,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站姿:雙腳寬度略大於臀寬,腳後跟及腳尖接觸地面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坐姿或仰卧:坐姿和仰卧位時,我們就要用到五點身體接觸位置
1、頭部穩定靠在凳上或者墊子上
2、肩部和上背部均衡的靠在凳上或者墊子上
3、臀部均衡地靠在凳子上或者座椅上
4、右腳放平地面
5、左腳放平地面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在動作開始及移動過程,建立及保持五點身體接觸位置,以確保最大的穩定度與脊柱支撐。
器械:移動座椅、腳踝或手臂的滾墊、大腿、胸部或背部的靠墊,反正就是能卡住的全卡住,配合身體主要關節,對上器械軸的運動。我想說,固定器械的訓練真的挺傻的,該卡住的卡住,要動哪就把哪留出來,讓自己能夠進行舒服的關節活動就行了。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比如我們在高位下拉的時候,就是保證你大小腿90度踩在地面,膝蓋處被滾墊壓住不發生移動。上半身能夠正常進行運動就好了。
站姿時雙腳寬度略大於臀寬,腳後跟及腳尖接觸地面,坐姿或者仰卧時,用五點身體接觸位置,固定器械中將身體其他環節穩定,不限制主要關節的活動。
動作范圍與速度
動作范圍
動作在完成的過程中,所有的動作范圍(ROM)都要被涵蓋,能產生最大的動作成效,而且能夠維持或者改善我們的柔韌度。也就是讓我們的肌肉拉長到最大的范圍,募集所有的肌肉進行運動。
點擊播放 GIF 1.1M
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動作都應該完成最大的范圍,這樣才是最好的。但是實際上我們會有一些不可行的情況,比如在做弓步蹬伸的時候,後腳的膝關節不能完全伸展。還有一些不建議做的動作,比如在下蹲的時候的椎間關節(脊柱之間的關節),完整的范圍可能會引發運動損傷的。
速度控制
在一般的阻力訓練中,我們通過緩慢控制的動作,可以幫助達成更大的范圍,有效的刺激肌纖維。
但是在一些爆發力或者快速舉起的動作里。就需要努力的加速並控制杠鈴,以幫助達到最大的速度。
點擊播放 GIF 3.5M
呼吸的考量
忍受點
一次反復的動作中最劇烈的部分,發生在離心到向心的階段,比如深蹲動作時,下降到最低點,往上蹬伸的的階段,這個時候是最劇烈也是最難受的位置。我們把它稱之為忍受點。
呼吸規律
在完成動作時經過忍受點時呼氣,在無壓力階段吸氣。
例如剛才說到的深蹲的動作,在蹬伸的階段,就應該呼氣。從上端停留後下降時進行吸氣。這種的呼吸方式可以應用在所有的阻力動作裡面。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瓦式呼吸
對於有經驗或者受過良好阻力訓練的人群來說。還有一種呼吸方式就是瓦式呼吸,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憋氣。
在進行結構性動作而且是在高負荷時,這個時候就會讓脊柱承受很大的壓力。而瓦式呼吸可以幫助維持合適的脊柱排列與支撐的作用。
比如在深蹲動作中,在站立最高點,深吸一口氣,憋住,緊閉上下聲門(嘴巴和後面都不要出氣)的情況下,然後進行呼氣(不要吐出來、不要吐出來)。此時會收縮腹部及肋間肌群,形成一個穩定的流體球。在這個狀態下進行深蹲,完成一次反復動作後再換氣。
瓦式呼吸的優點就是可以增加軀乾的緊密度以加強支撐脊柱的力量,轉而降低負荷在椎間盤的力量。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腹內壓增高容易引發一些周邊效應,如眩暈、失去方向感、高血壓、黑視症等等。
我們在訓練時候,需要關注這種呼吸的優點,也需要關注這種呼吸方式的缺點,所以在實際訓練中憋氣的時間不能太長,大概1-2秒的時間,平常在訓練的時候也需要進行一些呼吸的練習,以適應後期大重量訓練的方式。
有的觀點認為,新手不能進行這些訓練,但是在後期進行大重量訓練的過程中,身體都會不自覺的使用這種方式,所以還不如趁早進行適應。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或者無法重量負重訓練人群來說,就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了,需要因人而異。
腰帶
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負重要腰帶的使用。基本上遵循的原則就是:
1、佩戴腰帶的情況一般是在動作壓力集中在下背部及接近最大或最大負荷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腰帶。
2、在沒有任何結構性壓力或者輕負荷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要到,避免腹部肌肉在實際的運動中失去活性,引發更大的損傷風險。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具體的情況也需要因人而異,差異化對待。
總結
當你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時候,對於大部分的健身動作來說,你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的打磨,找到自己的最合適的位置和角度,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和功能都存在一定差異。
3、關於強直性脊柱炎感染因素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可能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感染的因素,泌尿生殖體系感染是重要的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感染經過淋巴體系從前列腺、精囊等途徑分散到骶髂關節、骨盆等,然後從而導致了病變,且長期受寒冷潮濕影響以及過度勞累使關節損傷也會導致此病。
4、脊柱炎吃什麼葯
1 維持脊椎及關節度活動的醫療體操
因AS有進行性、反復發作加重的傾向,所以,患者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堅持每天作專門的醫療體操以求維持其較正常的活動。康復醫生和治療師必須鼓勵患者積極堅持鍛煉。患者除了針對患病關節和脊椎作專門的練習外,其他關節也應作相應的活動。
為了使患者易於接受,我們編排了一套簡單易記又有助改善關節功能障礙的醫療體操供患者練習。這些醫療體操包括:①矯正和改善脊椎後突畸形的關節活動(ROM)操;②矯正和改善脊椎側彎畸形的ROM操;③增加髖關節活動度的ROM操;④增加其它關節活動度的ROM操;⑤配合醫療體操同時進行的深呼吸活動和氣功練習。
因AS患者胸廓擴張活動較差(椎肋關節常可見強直發生),呼吸差隨之減少,必須靠膈式深呼吸(即腹式深呼吸)來補償,在作呼吸體操的時候應注意體操與呼吸活動的協調(呼吸體操可配合醫療球、體操棒等作練習),如能配合氣功練習更佳。考慮到AS患者關節及脊椎強直等因素,一般採用放鬆功功法練習較好,易於被患者接受。經門診病例觀察:患者如能堅持鍛煉,除了個別屬完整的骨化強直關節之外,一般經1~2個月的訓練,呼吸差可增加1~3cm。此外,以四點貼牆站立(即足跟、臀部、肩部、枕部四點靠牆站立)的方法除可作為檢查脊椎是否有變形的指征外,亦可作為對照檢查鍛煉效果的根據之一。
2 肌力訓練
AS患者有較明顯肌萎縮。其原因是:由於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而主動活動減少,出現廢用性肌萎縮,肌力隨之下降。由此亦可導致關節不穩狀態的出現,受損機會隨之增加。為了幫和耐力練習。有資料顯示:能夠引起肌肉疲勞助患者盡可能減輕肌肉萎縮,必須開展其肌力的負荷運動,就能刺激肌肉相應增加力量和耐力。在設計增強肌力練習時,也應注意避免加劇關節炎症的動作(例如突然用力、過度的屈伸等),可採用時間較短的等長收縮。實踐證明:正常人每日做1次最大允許度的等長收縮已足夠引起靜止性肌力的增強。對於肌肉軟弱無力的患者,這種短暫而不太疲勞的練習方法效果明顯。具體做法:肌肉作靜止緊張性收縮,收縮時肌纖維長度不變。每日做20~30次。每次收縮的持續時間為6s,兩次之間間隔休息20s。可一次性完成,也可分若干次完成。此法尤對維持上肢的肱肌群、下肢的股四頭肌、髖內收肌及伸肌的肌力有意義。
隨著炎症的減輕,患者可改用等張收縮的方法進行訓練,即作關節的主動屈伸。此時無論活動度有多少都視為有積極作用。若患者關節、肌肉疼痛逐漸有改善而活動度又有進一步提高,可考慮進行抗阻運動,以利重建關節、肌肉的功效。 此外,加強肩帶肌、胸肌、腹肌、髖屈肌、小腿屈肌群練習也很重要。
3 防止脊椎及關節變形的措施
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正確的姿勢治療和運動療法的重要性,即使是行走或是坐輪椅也應注意姿勢,睡眠時最好俯卧,睡硬板床,用適當高度的枕頭。有資料報道俯卧位睡眠對早期髖關節有病變的人可阻止屈髖的發展,在工作中亦應調整好工作桌椅,避免寒冷、潮濕的環境及過度疲勞等。
4 糾正脊椎變形的方法
一般來說,應避免卧床固定或使用脊椎支架。但是有些患者已經出現脊椎變形,這時就要採取穩步用力的被動手法來增加其活動度。急性發作期讓患者作常規抗炎葯物治療,待病情進一步控制後減少類固醇類葯物。頭5天仰卧在床上,然後逐漸減少枕頭的高度,直到最後不用枕頭。此時要教會患者活動脊椎和增強肌力的床上醫療體操,並鼓勵患者積極而經常地堅持作這些體操,同時配合作深呼吸活動。
能作不利於關節、肌肉過分負擔和不正確的訓練。要教育患者認識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姿勢訓練(如行走、坐卧等)和運動療法的重要性。對未形成強直的重要關節(如腰骶、骶髂、髖部)應鼓勵患者多做適當的活動,治療師給予被動手法治療,以幫助其增加活動度。
5 強直性脊椎炎的按摩和被動手法
推背:患者取俯卧位,在脊椎兩側拇指平推或指揉法。由上而下反復推揉數遍,著力要重,使患者感到酸脹為宜,每次10min。其功效是可緩解椎間關節和脊肋關節軟組織痙攣,促進血循環,從而減輕疼痛。
取穴按摩:可根據症狀,隨症取穴按摩。例如:用指按法按壓兩側膀胱經以及臀部的環跳、秩邊、居等穴,可緩解脊椎及臀部的僵硬強直。拿風池及頸椎兩側至肩井,可緩解頸肩部肌肉痙攣等。
搖動關節法:根據不同程度關節功能障礙情況,採用適當強度的被動搖動手法,用此法要根據治療部位和病變程度,置患者於適當的體位,如腰背和上肢一般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如頸和上肢,則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在施治方法上,一般可先用輕手法放鬆肌肉,然後再對功能障礙的關節做被動手法。如在腰背可用彈動性按壓法,如在上肢可牽伸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扳撥有畸形的關節。如在下肢可搖動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或做引伸手法。
當然,做被動手法時要根據解剖生理特點即各關節活動軸的活動幅度以及病變關節的具體情況,用輕巧快速而有彈性的動作完成。切忌暴力,避免疼痛加劇。急於求成則往往弄巧成拙。 如炎症較重時,宜先多做推背和取穴按摩,少做搖動關節或不做。對病變關節必須分階段有主次地進行治療。如:髖關節僵硬為主同時又有脊椎僵硬,可先著重對髖關節進行治療,然後再針對脊椎關節進行治療。
5、脊髓損傷作業治療有幾個階段?
脊髓損傷的作業治療大致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急性期)是受傷0~4周,以醫療管理為主的卧床階段,此階段以床邊訓練為主;第二階段(訓練前期)是受傷5~12周,本階段以提高靜態坐位保持的耐久性,恢復功能為主;第三階段(訓練中期)是受傷13~19周,本階段以提高坐位平衡的耐久性恢復功能獲得各種能力為主;第四階段(訓練後期)是受傷20周以後,該階段訓練患者應用所掌握的能力,學習如何適應家庭適應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本階段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基礎訓練為主以頸髓損傷為例,作業療法從急性期到回歸社會的訓練過程如下(見表7-4-6)
表7-4-6急性期到回歸社會的OT訓練經過
1.第一階段(急性期)———保持良好肢位和心理性的支持階段此階段的患者處於受傷後的急性期,由於受傷的脊椎尚處於不穩定階段,所以一般都禁止做損傷部位的關節運動受傷部位負重或抗阻運動例如:頸椎受損時,嚴禁做頸部的屈曲伸展旋轉等動作在此期間,作業治療以關節攣縮浮腫變形等繼發症狀的預防及調整全身狀況為主進行治療另外,此階段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心理支持,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以便盡快適應目前的生活
(1)良姿位保持:在急性期,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容易發生變形短縮或者痙攣;四肢癱瘓由於肌力分布不平衡,容易產生變形,所以需要保持正確的良好肢位,良好肢位同時也能夠有效預防褥瘡的發生良肢位的主要目的是:①骨折部位進行正骨;②預防變形短縮;③預防褥瘡發生;④抑制痙攣
患者在急性期,頸椎多需要固定為了保持上肢的良肢位,可以利用自製的矯形器或者自助具進行以消遣為目的進行的作業活動(寫字繪畫進食動作的練習等)
在急性期,就要判斷是否需要夾板四肢癱瘓的患者由於肩胛骨上抬肘關節屈曲,容易導致潛在的疼痛和ROM受限上肢間歇性置於外展80°外旋肩向下肘關節完全伸展的位置,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前臂應置於旋前位,避免出現旋後攣縮而下肢由於常出現髖關節屈曲內收攣縮膝關節屈曲攣縮和足下垂等問題,也應注意良肢位的擺放作業治療師在必要時應選擇適當的夾板類型,並進行適當的組合,使夾板更適合患者的功能需求
(2)卧床期間的體位更換:脊髓損傷患者的皮膚感覺喪失,長期卧床容易造成骨隆突部位皮膚長時間受壓,最終導致神經營養性改變使皮膚出現壞死,即臨床上所謂的壓瘡,這是脊髓損傷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最常發生的部位為骶部跟結節後方坐骨結節區等預防的辦法為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應注意檢查皮膚有無發紅破損等現象
保持皮膚乾燥,可對局部皮膚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可使用氣墊床紅外線燈烘烤等方法,防止壓瘡形成
(3)進行被動的ROM訓練,維持擴大關節活動度:受傷後,脊髓處於休克狀態,受傷部位的1~2個髓節或者在受損的下位有出血浮腫,反射活動低下,從而出現遲緩性麻痹所以在關節活動度訓練時尤其要注意避免引起關節損傷
脊髓從休克狀態開始恢復,脊髓反射通路和反射弧存在的肌肉,容易出現痙攣痙攣是由於上位中樞的抑制機制消失,脊髓反射弧從中樞的抑制中被釋放出來而產生的痙攣肌肉即使受到很小的刺激,也會引起伸張反射所謂的痙攣,是指以速度依賴性的張力牽張反射(肌張力)增強,伴隨牽張反射興奮性增高所致的腱反射亢進為特徵的一種運動障礙,被認為是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征(uppermotorneuronsyndrome)的一部分
被動ROM訓練是指針對禁忌活動部位以外的各個關節進行各個方向的被動運動
由於骨折導致的脊髓損傷患者,在骨折固定期內,應慎重進行被動ROM訓練被動ROM訓練應先從遠端逐步開始,然後逐漸轉向近端損傷部位,活動量也應從小到大,循序漸進
為避免關節攣縮,全身各關節的被動活動,1~2次/天,每一關節在各軸向運動不少於3次進行被動運動時要注意動作輕柔緩慢有節奏,活動范圍應達到但不超過最大生理范圍,以免拉傷肌肉或韌帶高位脊髓損傷患者為了防止肩關節半脫位,可以使用矯形器肩胛骨和肩帶肌的被動運動和訓練對於恢復上肢功能意義重大,不可忽視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尚存在腕關節伸展能力的患者,必須注意確保手指的正常活動范圍因為,在利用腱效應獲得抓握功能的時候,基本條件之一是手指的屈曲活動不受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腕關節伸展狀態下的手指屈曲和腕關節屈曲狀態下的手指伸展同等重要
(4)急性期功能維持訓練:
1)急性期腕關節和手指的管理:頸髓損傷患者從向醫院搬運時就需要開始進行腕關節和手指的管理麻痹的手放在桌上呈如圖7-4-2所示的狀態
圖7-4-2手部肌肉表現左:手掌右:手背
手掌向上時,腕關節呈現中立位,掌指關節(MPJ)呈現伸展位,近端指間關節(PIPJ)和遠端指間關節(DIPJ)呈現屈曲另外,拇指由於重力的作用拉向床的方向,和手掌在同一平面,失去了拳的形狀手掌朝下放置,手掌失去了抓握而呈現平坦,拇指也在手掌的旁邊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拉曳手指屈曲,使PIPJ和DIPJ出現屈曲,從指尖到MPJ呈現過伸展狀態,拇指和手掌的距離漸漸變大了這種肢位持續進行,常常發生關節攣縮也就是說,關節的活動范圍受限,MPJ出現過伸展,導致屈曲受限PIPJDIPJ出現屈曲攣縮,導致不能伸展手指屈曲不論拉長指淺屈肌還是指深屈肌,肌肉均喪失彈性
2)腕關節的腱效應作用:正常情況下,腕關節背伸時,手指自然屈曲,腕關節掌屈時,手指自然伸展,這個作用叫作腕關節的腱效應(如圖7-4-3所示)
圖7-4-3腕關節的腱效應
腕關節從掌屈過渡到背伸時,指淺屈肌和指深屈肌的距離變長,在此狀態下牽拉指尖的肌肉,以及重力的作用,手指下垂,MPJPIPJDIPJ共同屈曲,完成抓握物品的動作
拇指也是根據同樣的原理,腕關節一屈曲,拇指向食指靠近,完成側腹捏的動作C6頸髓損傷患者腕關節具備背屈功能,雖然手指不能活動,但是利用腱效應能夠抓握瓶子卡片等總之從早期開始,就要注意進行手的管理,盡量保持關節不出現攣縮,肌腱保持適度長度適當的緊張度,腕關節維持背屈功能等,這些對保持手指的實用性十分重要
3)良肢位固定:在患病初期,利用綳帶或支具,使腕關節處於稍稍背屈MPJ和IPJ屈曲的位置,手掌放一毛巾卷,避免手指屈肌肌腱和MPJ產生不必要的伸展(如圖7-4-47-4-5所示)手指ROM訓練時也要引起注意
圖7-4-45
(5)預防手部浮腫:在急性期,因肩關節產生疼痛性的攣縮,手部會出現浮腫,並產生攣縮,在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易引起屈曲受限,從而影響手的抓握功能,所以必須從早期開始積極預防預防的方法之一是卧床時利用枕頭或懸吊裝置將上肢托起,使上肢位置高於肩部
(6)肌力維持強化訓練:受傷後經過1~2周,從被動運動開始進行關節活動訓練,經過主動輔助運動逐漸過渡到抗阻運動訓練患者的肌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功能恢復的程度,所以必須從初期在不對損傷部位造成不良影響的前提下,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訓練對於任何一個有恢復可能的患者,都要進行肌肉功能的再訓練,特別應注重強化上肢的肌力,為將來移動身體使用輪椅或者使用拐杖步行做准備出現自主運動的患者,可進行徒手輔助自主運動和自主運動在確保脊椎穩定的前提下,要盡早利用鐵啞鈴彈簧拉力器等進行抗阻自主運動;也可在仰卧位利用肌肉的等長收縮進行編織捏黏土疊紙玩具等動作在恢復和訓練的各個階段,需要反復進行肌力檢查,密切注意和掌握肌力變化情況,隨時檢測訓練效果,必要時調整訓練方法
(7)支具自助具的製作:在急性期,為保持良肢位可使用長對指支具患者卧床期間,應根據需要製作一些為患者提供方便的輔助用具,並對環境進行必要的調整例如:
呼喚鈴的操作方法,需根據患者的功能水平進行改制,設法將其盡可能接近患者,並將開關設計為按動呼吸等控制方式以便患者操作;另外,最好將電視收音機閱讀台及閱讀燈等的開關也設計成患者能夠自行控制的形式
(8)心理支持:受傷之後,大部分患者都會經歷休克→期望恢復→失望苦惱和混亂→逐步接受現實並進行康復訓練→適應生活環境等幾個過程,而且在其中的幾個過程容易出現反復與通常認為的觀點相反,損傷平面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截癱和四肢癱瘓患者都將經過同樣的心理過程初期,治療者要特別注意觀察和了解患者情緒的變化情況,接觸患者之前,應首先與主管醫生聯系或者通過閱讀病歷,了解患者的一般狀況,掌握患者對自身預後情況的理解程度,允許並鼓勵患者表達沮喪憤怒恐懼和其他情感,使其壓抑的心情得以宣洩此期患者功能喪失感強,悲觀情緒明顯,所以在這個時期可嘗試著讓患者理解功能恢復的進展,同時選擇患者能完成的作業活動使其獲得成就感總之這個時期對患者進行心理性支持,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除損傷部位的疼痛以外,突然出現的下肢或四肢的癱瘓,嚴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產生劇烈的心理波動,大部分患者會產生心理障礙或出現絕望輕生的念頭,缺乏或喪失治療信心,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氣因此,要耐心細致地觀察患者的言語情緒行為並做好心理護理,尊重患者,細心呵護其自尊心,努力培養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認識到使用合理的醫療技術和措施,可使自己的病情緩解和功能改善
2.第二階段(訓練前期)———提高靜態坐位保持的耐久性,恢復功能階段這一時期的患者能夠坐在輪椅上,開始承受自上而下的力為此,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減輕坐位壓力,以達到預防坐骨股骨粗隆和骶骨骨性突起部位壓瘡的目的,並在此基礎上安全地開展適當的各種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
(1)從卧床到坐位的適應性訓練:患者最初從長期卧床狀態逐步過渡到半卧位或坐位,傾斜的高度應逐漸增加,以無頭暈等低血壓不適症狀為度,循序漸進下肢可使用彈力綳帶,同時可使用腹帶,以減少靜脈血液瘀滯從卧位到坐位需要1~3周的適應時間,適應時間長短與損傷平面有關坐起時,通常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一般表現是面色蒼白出冷汗眩暈等脊髓損傷患者良好的坐位姿勢保持能力是移動和移乘的基礎,因此能夠安全穩定地保持坐位對患者非常重要可利用脊柱椎間關節的骨性鎖定及韌帶限制它的活動性(制動機制),利用非麻痹肢體(雙上肢頭頸部肩胛帶)的位置,控制重心的移動以保持坐位四肢麻痹及截癱患者長坐位平衡的特徵如下(表7-4-7和7-4-8):
表7-4-7.8
坐位平衡的穩定性需要依靠非麻痹肢體的調節能力,脊柱的向後彎曲的姿勢對維持坐位平衡非常重要為此,有必要保持脊柱和下肢的柔韌性坐位保持訓練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首先進行利用雙上肢支撐的保持坐位訓練,然後進行雙上肢支撐於膝上的保持坐位訓練具體訓練內容舉例如下:反復做雙上肢肘關節伸展向前方上舉保持約5秒鍾的動作練習;患者保持坐位時,治療者輕輕推動患者軀干,誘發伸張反射出現,囑患者保持坐位平衡通過反復進行類似上述動作的訓練,使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逐步提高,最終達到能夠自如地安全地保持正確的坐姿
進行站立訓練的初期,應避免將起立台調整到過大的角度,並隨時觀察和詢問患者的狀況,遇到情況做到能夠及時調節直立的角度每次的訓練時間需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逐漸增加,最初以30分鍾一次為宜,每天有規律地進行1~2次這樣的訓練也有利於預防壓瘡泌尿系合並症等的發生
高位頸髓損傷的患者,最好使用可調節靠背角度的輪椅,患者坐在輪椅上出現上述症狀時能夠立即調整靠背角度,如果使用的是普通輪椅,應採取將輪椅向後傾斜(藉助支撐物,如床)使雙下肢抬高的措施,如圖7-4-6所示
圖7-4-6體位性低血壓的處置
(2)關節活動度的維持擴大訓練和肌力強化訓練:關節運動情況和肌力恢復的水平,對脊髓損傷患者將來各種能力恢復的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關節運動的受限或肌力的減弱,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獨立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例如,肩關節運動范圍的受限,影響更衣動作完成的質量;踝關節的攣縮或變形,影響鞋的正常穿著並妨礙正常的站立;肩部的內收旋轉肘關節伸展等肌肉,是做上肢支撐並進行轉移動作的關鍵,而且支撐是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預防褥瘡的基本動作;腕關節的伸展指長屈肌的功能,以及手指屈曲的正常關節活動度對手的抓握能力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指導患者堅持持續的進行維持關節活動度的基本練習,如雙上肢上舉,伸展軀干雙上肢支撐抬高臀部的動作等,還應鼓勵患者做自我主動輔助運動,如利用自己的雙上肢做雙下肢各關節的活動度訓練
另外,在這一階段應根據患者的功能評定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在站立台上的訓練階段,可開展一些手工藝和使用上肢的游戲動作;能坐到輪椅上之後,可開始學習一些工具的使用和操作,如鋸子錘子編織針等;還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在桌面上可以完成的,例如棋牌類的游戲,當下肢出現恢復,可選擇包含下肢動作的作業活動,例如,踏板式治療器腳踏式線鋸或伴有大動作的立位木工作業(如鋸開長板推刨子動作等)
(3)功能性訓練:單純的肌力增強或肌肉牽張都不會直接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而是需要通過訓練,讓脊髓損傷患者學會充分利用良好的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並掌握利用殘存肌力的代償和一些運動技巧,達到日常生活活動的自理及適應生活環境的目的所以,功能性訓練是康復訓練計劃中的重要內容
功能性訓練應盡早開始,而不應把它放在肌力和關節活動范圍得到改善之後早期的功能訓練具有巨大的心理效果,受傷初期的患者自己獨立完成一些實用動作後,可以體會到通過努力就確實能夠獲得進步,而當患者不斷掌握及學會使用更多的技巧後,其活動水平的提高也有助於提高肌力和身體的柔軟性
3.第三階段(訓練中期)———以提高坐位平衡的耐久性獲得各種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功能恢復階段
(1)肌力訓練:肌力訓練的重點是肌力2~3級的肌肉,可以採用漸進抗阻訓練;肌力2級時可以採用滑板運動或主動運動;肌力1級時需要採用功能性電刺激的方式進行訓練肌力訓練的目標是使肌力達到3級以上,恢復肌肉的實用功能脊髓損傷者為了使用輪椅拐杖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時均要重視鍛煉肩胛帶肌力,包括上肢支撐力訓練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訓練和握力訓練對於採用低靠背輪椅者,還需要對腰背肌進行訓練步行訓練的基礎是要對腹肌髂腰肌腰背肌股四頭肌內收肌臀肌等肌肉進行訓練卧位時可採用舉重支撐動作,坐位時可利用倒立架支撐架等工具進行訓練
(2)坐位保持訓練:正確的獨立坐位是進行轉移輪椅和步行訓練的前提條件床上坐位可分為長坐位(膝關節伸直)和端坐位(膝關節屈曲)實現長坐位的獨立才能進行床上轉移訓練和穿褲襪和鞋的訓練,獨立保持長坐位的前提是腘繩肌必須牽張度良好,髖關節屈曲活動范圍超過90°坐位訓練還應包括平衡訓練(即軀干向前後左右側傾斜時的平衡以及旋轉活動時的平衡)這種平衡訓練與中風和腦外傷患者的平衡訓練相似
(3)轉移訓練:包括獨立轉移和輔助轉移輔助轉移是指患者在他人的輔助下進行體位轉移,可有兩人輔助和一人輔助等方法獨立轉移是指患者獨立完成轉移動作,包括從卧位到坐位轉移床上或墊上橫向和縱向轉移床至輪椅和輪椅至床的轉移輪椅到凳或凳到輪椅的轉移以及輪椅到地面和地面到輪椅的轉移等在轉移時可以藉助移乘板等輔助具
(4)輪椅操縱訓練:①適當的姿勢可採用身體重心落在坐骨結節上方或後方(後傾坐姿)或相反的前傾坐姿前傾坐姿的穩定性和平衡性更好,而後傾坐姿較省力和靈活,要注意防止出現骨盆傾斜和脊柱側彎②輪椅操縱上肢力量及耐力是輪椅操縱的基本條件在技術上包括前後輪操縱,左右轉進退操縱,前輪翹起行走及旋轉操縱,上一級樓梯訓練以及下樓梯訓練乘坐輪椅期間,應注意每隔30分鍾,必須用上肢撐起軀干,或前傾/側傾軀干,以減輕臀部的壓力,以免坐骨結節處發生壓瘡
在進行功能訓練時,掌握在各種姿勢下的從簡單到復雜的運動控制能力,是有效地進行良好的功能性活動的基本條件很多功能性活動是由一個相當復雜的動作系列組成的
因此,在試圖完成一個復雜活動之前,可先把這個動作分解成幾個組成部分來分別學習掌握,在患者分別掌握了各個環節的分解動作之後,再把這些環節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功能性活動
以輪椅乘坐訓練為例,一般情況下脊髓損傷後3~4個月,非外傷性截癱後一個月,當患者被動坐起能保持15~30分鍾的時侯,即使不能完全保持坐位平衡也可以在輔助下進行輪椅乘坐練習輪椅動作的訓練大體上分為基本動作移乘和應用動作幾個步驟
基本動作:輪椅坐位平衡;在輪椅上練慣用雙臂支撐身體;將下肢移到地面上的動作;驅動輪椅
移乘動作:包括從輪椅到床從輪椅到椅子從輪椅到地面的移乘動作
應用動作:坐在輪椅上出門進門開關門,從輪椅到衛生間坐便器的移乘,從輪椅到洗澡間的移乘,從輪椅坐位姿勢起立等動作
(5)輔助器的選用:頸髓損傷造成四肢癱瘓的患者,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並合理地使用各種輔助器具,是能夠達到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動有效減輕護理強度目的的,如何為患者設計和製作方便患者使用對患者有幫助的輔助具是作業療法訓練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4.第四階段———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准備階段患者經過治療和訓練,終有一天會離開醫院,回歸家庭或者重返工作崗位因此,在醫院治療期間,必須針對每一個患者的功能水平恢復情況和其他特點,進行綜合評定,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訓練
(1)回歸家庭:對於回歸家庭的患者,為了保證他們能夠盡可能多地獨立完成日常生活動作,治療師必須根據患者的功能水平動作特點等,設法對患者的生活環境加以改造,或者對患者家屬提出建議,為患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一般情況下,針對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環境,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1)洗手池的下方,需要足以容納坐在輪椅上的雙下肢的空間,便於患者的身體更加接近洗手池
2)水龍頭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更換根據患者手的功能情況,選擇便於使用的水龍頭的類型例如,市場上出售的有觸摸式感應式,以及各種形狀的開關把手
3)剪指甲以及梳頭等動作,一般需要使用自助具例如,將梳子或牙刷的把手加粗加長,便於患者抓握和使用
(2)心理社會支持:康復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在身體殘存殘疾的狀態下回歸社會回歸家庭,並最大限度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因此,作為作業療法治療師,不能僅滿足於教會患者一些獨立生活的一些身體動作和功能訓練因為這些僅僅是享受生活的基本條件,作業治療更加關注患者精神層面的心理社會方面的適應,包括在患者自身心理心態方面的調整,提供必需的社會支持和幫助,在心裡和精神方面幫助患者重塑自身形象,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對世界的重新認識,重新設計自身的未來,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同時,應該認識到脊髓損傷後的社會適應並不僅限於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庭成員也面臨著很重要的適應問題當家庭成員需要適應這些改變時,治療師就應該為其家庭提供很好的幫助和支持家庭成員如果能夠很好地接受現實積極面對現狀,對患者適應殘疾生活具有極大的幫助支持作用為此,為使患者能順利地完成康復治療並獲得預期的效果,治療師在初期制定治療方案時,就應該將患者和其家屬吸收為治療小組中的一員,患者和家屬積極參與,有利於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患者學習功能性活動掌握日常生活自理的方法選擇各種輔助器具確定各方面的護理問題時,都可以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協商
通過這樣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效地培養脊髓損傷患者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做法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及以後獨立生活習慣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職業准備:如果患者出院後將重新就職,需要每天到單位上班,那麼,作業治療師必須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針對患者24小時的生活和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預測患者在哪些環節容易出現問題,必要時進行實地檢測,力爭在問題出現之前預先准備好對策
一般來說,患者重新就職時面臨的問題不僅僅限於身體方面的功能,還包括精神持久力精力集中的程度時間觀念心理狀態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問題需要整個康復小組進行全面綜合的調整
以乘坐輪椅出勤為例,作業治療師需要確認患者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①日常生活完全自立包括更衣動作床和輪椅間的轉移動作洗漱動作(女性包括適當的化妝)入廁動作洗衣做飯吃飯收拾整理房間等
②家與單位之間的移動可能有多種形式,距離較近時可以選擇直接驅動輪椅出勤,但是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實地訓練,比如學習如何躲避實際狀況中擁擠的人流交通指示燈的運用台階處理等問題而距離較遠的需要駕駛汽車時,就必須經過駕駛培訓獲得有效資格目前,在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法規,今後隨著殘疾人參與社會的逐步普及,殘疾人用車的配套工程的出現和完善,殘疾人駕車上路將成為事實這種情況下,作業治療部門需要做的工作是,指導患者學習輪椅和汽車座位之間的轉移動作以及如何將輪椅折疊並送入汽車內
③基本的職業能力包括與他人交流計算書寫打字電腦操作等能力
④單位內公共設施的利用能力單位的公共設施指單位的茶水間廁所食堂等設施,患者必須能夠運用自如治療師應前去觀察了解,注意有無台階取餐櫃台的高度廁所的坐便器的樣式等,是否會成為患者的障礙,必要時需要與單位的有關部門聯系,進行安裝扶手改台階為坡道等環境改造
(4)社會的再適應:為了再次適應社會,具體設計每一個生活活動,以下從中期到後期分別敘述作業療法的援助方法
①家務勞動訓練:在家務勞動中最重要的是做飯烹調活動C7以上的頸髓損傷患者因手指沒有抓握能力,使用菜刀等工具工具時會困難,解決的方法是利用殘存功能,選擇代償固定和抓握的自助具,比如可以在刀柄上安裝U型把手菜板上安裝釘子板下鋪墊防滑墊等,如圖7-4-7所示
圖7-4-7代償固定功能的菜板
這些輔助器具和自助具在使用前,需要反復練習,才能獲得良好的實用性為了確保安全提高效率,可以考慮使用萬能攪拌器切片器微波爐電磁爐洗碗機消毒器等器具,還有可以適當選擇冷凍食品半成品等
C8以下的頸髓損傷患者因為殘存抓握和捏的功能,如果將灶台洗菜池櫥櫃和冰箱等環境改造成乘坐輪椅時也便於操作的狀態,患者幾乎不需要使用輔助器具和自助具
洗衣機的使用方面,需要考慮操作台的高度和從洗衣桶中拿取衣物時和晾曬時的需求,需要調整洗衣機的高度,選擇具有橫向開關門的洗衣機和可調高度的曬衣桿
掃除時使用吸塵器,C7以上的頸髓損傷患者因不能抓握,可把手柄改造成可卡在手部的自助具,C7以下也要考慮衣櫃的擺放等環境的調整要適合乘坐輪椅者
②房屋改造:確定脊髓損傷者今後主要在輪椅上生活以後,住宅等生活環境改造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作業療法師應從早期就開始收集患者住宅的相關信息,結合訓練的進展情況患者本人的打算和家屬的希望,就環境改造等事宜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指導
對於上肢功能障礙不明顯軀干平衡良好的截癱患者,如果住宅房屋內沒有台階並且通行幅寬足夠,一般無需改造而四肢癱的患者由於身體功能受限明顯,必須精心設計謹慎進行
患者生活自立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手否具備移乘能力為了減輕介助量,可利用室內升降機或者電動床等器具,房間的擺設設計也應考慮實用性和合理性C6-C7損傷個體差異較大,必須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設計
一般情況下輪椅坐位高度與移乘物的高度一致,確保輪椅能與移乘物充分的接近
排便時,多使用坐葯臀部如果沒有感覺,在座便器上插入葯物非常困難另外,排便時間長,最理想的是在側卧位插入坐葯,進行排便,如圖7-4-8和7-4-9所示
圖7-4-8自理用廁所樣式:側卧位型
圖7-4-9自理用廁所樣式:前方移動型
浴室:注意噴頭的位置(手能拿到的地方)和形狀(容易抓握的形狀)另外,為避免有感覺障礙的患者造成燙
6、我丈夫患強直性脊柱炎已有五年,現在我們的女兒已經1歲多了,我想知道,孩子將來
女孩得病的比較少見,男女比例是9:1.而且強直性脊柱炎雖然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不是遺傳病,所以即使化驗HLB-27是陽性,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她是否有症狀就可以了,強直性脊柱炎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三分治療七分保養,一般是不影響生活的.
7、強直性脊柱炎吃什麼水果
水果上通常沒有什麼限制,日常生活方面倒是有一些是需要注意的,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糾正不良姿勢,保持生理功能,夜晚就只有靠床的作用了。現在的席夢思或海綿床,由於其柔軟性好,睡眠中確實很舒服,但因其凹性大,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極為不利,可加重疼痛而產生被動體位,久而久之則有脊柱彎曲。硬板床則由於其平面硬,使軀干在乎卧時不能彎曲,強制脊柱呈生理位,從而對預防脊柱畸形起到控製作用。因此忠告強直性脊柱炎病人,一旦患病,必須睡硬板床,並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盡量保持去枕、仰卧睡姿,以防止畸形。
8、有沒有人知道強直性脊柱炎可不可以痊癒,要用哪些葯物?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