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運動學基礎

脊柱運動學基礎

發布時間:2021-02-15 14:33:00

1、亞里士多德的運動學說

它指出赫拉克利特的錯誤在於將這一特殊的實體與其他僅僅表屬性的謂詞混為一談,而巴門尼德則是只強調了謂詞表實體的這一方面,把「是」的其它用法也只限定在這一范圍之內。由此導致他們在探討世界本原的時候一個將本原看作是「永恆運動的活火」,一個將本原看作是「靜止不動的一」。亞里士多德和古希臘的其他的哲學家一樣也樂於探討世界本原的問題,他的《物理學》就開始於對本原(αρχη)的分析。我們在文章的一開始說過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希臘哲學家們在討論世界本原問題的時候,多是圍繞著一與多、不動和動的關系展開他們的學說的。亞里士多德在對哲學史的梳理中,總結了前人的得失,在關於動與不動的問題上他既不同意巴門尼德那樣的把本原看作是靜是不動,也不滿於赫拉克利特的導致混混一團、不辨真假的流變說。在本原的數量上他認為既不是一也不是多,他指出所有的學者即使像巴門尼德這樣認為「萬物是一且是不動」的人(他提出冷和熱作為本原,把它們叫做土和火)也認為本原是對立的。[17]那麼既然本原是對立的就不會是一,本原也不會是多、是無限,那樣的話存在就變成了不可知。亞里士多德認為光有對立的本原還不夠,這對立還需要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質料(matter),因此亞里士多德認為本原有三個,其他兩個對立的本原是形式和缺乏,因為缺乏也是一種形式,所以也可以將三本原理解為只有形式和質料兩個本原。形式(ideal)和質料(matter)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重要概念,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形式質料個體物質運動學說。那麼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質料運動學說到底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運動觀,使得他既可以反對赫拉克利特的動,又可以駁斥巴門尼德的靜呢。首先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是不證自明的,其次亞里士多德雖然批評了赫拉克利特的流變說,雖然覺得他們這種認為一切事物在不斷變化,變化著的事物不能說「是」的觀點應該遭到反駁,但還是肯定了他們學說中的合理成分,即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他們關於動變的想法是有些道理在內的,然而總是可訾議的,雖說在變動中的事物尚非實在的事物,可是事物之有所消失者必先由此可消失者在,事物之今茲變現者,必先有某些事物在。」[18]亞里士多德要講的運動有別與赫拉克利特的正是這在先的物體。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對亞里士多德的這一有別與前人的獨到之處也進行了論述:亞里士多德也同樣把善、目的、共相作為基礎,作為實體;他主張這個共相、目的,堅持著它去反對赫拉克利特和愛利亞學派。赫拉克利特的生成是一個正確的、重要的規定;但變化還缺乏那自身同一性、確定性、普遍性的規定。河流永遠在變化,但它仍是同一條河流,——是同一的樣子,是一個普遍的存在;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顯然主要地是為了反對赫拉克利特和其他一些人而說了這句話的:「『有』與『無』並不是同一的:」或者以這句話來證明那著名的矛盾律:「一個人不能同時是一隻船。」顯然,亞里士多德所指的並不是那純粹的「有」或「無」,這種抽象的東西不過是一物向其對方的轉化;他所謂存在或者有,主要地是指實體、理念。亞里士多德只尋求什麼是推動者;而這,他說是(理性)、目的。正像他堅持著共相來反對單純的變化一樣,他又用活動性來反對畢泰戈拉派和柏拉圖,反對數。活動性也是變化,但卻是維持自身等同的一種變化,——它是變化,但卻是在共相裡面作為自身等同的變化而被設定的:它是一種自己規定自己的規定。反之,在單純的變化裡面,就沒有包含著在變化中維持自身。那共相是積極活動的,它規定自己;目的就是體現出來的自身規定。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最關切的主要思想。[19]黑格爾在這里指出了亞里士多德運動思想中所蘊涵著的規定性、目的性,而這規定、目的又是在運動自身中的,「目的就是體現出來的自身規定」。應該說黑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這一理解是很到位的,亞里士多德認為事物是運動的,但這運動不是赫拉克利特那樣的單純運動,它是有目的、有推動者的,它一定是「為了什麼」而運動,一定要「是什麼」,它是有一個目的的,而這目的也就是這推動者,這兩者是等同的。這等同的兩者不是外在於事物的,像柏拉圖的理念(ειδο)那樣,雖然亞里士多德用了和柏拉圖一樣的詞ειδο(形式)來表示運動的目的。但亞里士多德的ειδο(形式)與柏拉圖的ειδο(理念)是不同的,這一形式是在事物中的形式,而不是脫離於事物、在事物之外的理念。亞里士多德把事物(πραγματα)的形式作為運動的目的(τελο),這樣他的運動就有了與以往的運動學說不同的特性。一提到運動,我們自然地會想到物理學,會認為這是物理學這門學科要研究的對象。當然這個物理學是指近代自然科學分類中的物理學科,而不是古希臘的物理學,或者作為其中一種形態的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物理學。作為物理學科研究對象的運動,實質上只涉及到了運動的性質,對運動本身沒有自覺的思考,而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則將這兩方面都包含了。我們這里要講的運動更多的是從第二個含義上說的。《物理學》原來的希臘文是φυσικη,從詞源角度看 φυσικη來自 φυσι(自然)。[20]Φυσι的詞根 φυω本義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生長、涌現、出場」的意思,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第五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哲學詞典里對φυσι一詞作了解釋,除了依其詞根本義進行解釋之外,亞里士多德還對其作了哲學的詮釋,即自然是自身包含運動根源的天然物體。他在對「自然」這個詞條解釋的結尾寫道:因此,從上所述,『自然』的原初的、固有的意思是指自身包含運動根源的那些事物的形式。質料之所以被稱為『自然』是因為他能接受形式意義上的『自然』;生成和成長之所以被稱為『自然』是因為它們是天然產生的運動。在這個意義上自然就是天然物體的運動的根源。它以潛在的或現實的方式存在與事物之中。[21]有無一個內在的變化和運動的根源可以說是自然和非自然的區別所在,亞里士多德的自然不僅其運動是不證自明,而且這自然本身就是運動的根源。既然自然是運動變化的根源,而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要研究的正是關於自然的問題,因此他說不了解運動就無法了解自然。所以在上面的這段關於「自然」的解釋中我們看到了亞里士多德在論述運動時常用的質料、形式、潛在和現實這些詞彙。亞里士多德運動學說的獨特性便在於他講的形式、質料,現實和潛能中。形式和質料在亞里士多德那裡與現實和潛能是相對的,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第七至九卷中對形式、質料、現實和潛能作了詳盡的分析。質料是事物所有的規定性都除去之後剩下的東西,因此質料不是具體的事物,它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的,它只是一種可能的存在,是一種潛能。質料何以能成為現實的存在,靠的就是形式,質料只有憑借形式與形式相結合才能成為現實的存在。而從潛能變為現實的過程就是運動,潛能成為現實需要推動力,這推動力不是外在的,就是現實本身,也就是形式本身。亞里士多德對運動的分析首先便是結合現實和潛能來講的,「潛能的事物的實現即是運動」。[22]運動是一個過程是朝向現實存在的過程。現實和潛能在運動中處於兩極,而這兩者並不是處於相等的位置上,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現實較之潛能具有在先性,現實先於潛能。他在《形而上學》第九卷第八章中專門講了這一問題,他從定義上、時間上和實體上分別論述了現實的在先性。我們在這一部分的一開始提到的亞里士多德講的先於運動變遷的事物,以及黑格爾講的亞里士多德講運動時的那個自己規定自己的目的可以說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現實」。亞里士多德用兩個不同的希臘詞εαεργεια(埃奈季亞)和εντελεχεια(隱得來希)來說現實性,埃奈季亞是「正在運動」的意思,隱得來希是「完成了目的」的意思。現實性就是事物運動的目的和原則,任何運動都是向著一個目的和原則的,潛能只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和原則的。把運動的本質歸結為潛在和現實的關系,從哲學史的角度看克服了以往運動學說的缺陷。[23]他講運動是潛能的實現,這樣的運動說一方面可以克服赫拉克利特式運動的盲目性,在赫拉克利特的運動中沒有明確的目的,潛能和現實沒有區分,所以只是一種單純的流動,這樣的流動既可以是這樣又可以是那樣。可以這樣可以那樣的只能是潛能,實質上在赫拉克利特的運動中沒有了現實也就是形式的位置。這樣一種沒有形式的運動,無法真正成為現實的存在,所以這樣一種認為「一切是動」的學說本質上與那些認為「一切是靜」的學說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亞里士多德用自己的運動學說對那些否認運動的真實性的愛利亞學派也進行了反駁。巴門尼德認為「存在是一」,所以存在不能從無到有,存在的完滿性與運動的性質是不相合的。但是從潛能到現實的存在不是從無到有,從非存在到存在。潛能既是存在又是非存在,潛能因為形式才能成為現實存在,現實的形式從潛能產生出來。運動的現實性就包含在運動自身之中,潛能和現實在運動中是同一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兩面,它們的統一性賦予運動完全的實在性。

2、上肢運動要素包括哪些方面?運動學基礎里的

上肢運動是由七個要素組成的,分別是上肢姿勢、運動軌跡、運動時間、運動速度、運動速率、運動力量和運動節奏。上肢的運動方式有這些
上肢的各種基本運動動作形式是由上肢各環節共同參與完成的。上肢基本運動動作可歸納為推、拉和鞭打3種。
1. 上肢推動作
推是上肢活動的主要動作形式,是上肢各環節伸肌克服阻力,以及各關節由 屈曲狀態變為伸展狀態的動作過程。例如,推鉛球、舉重、推杠鈴、俯卧撐、跳馬推手以及籃球胸前傳球等動作,都屬於推的動作形式。
在人體運動活動中,推的動作形式表現為單手推和雙手推兩種:
(1) 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單手推動作形式是推鉛球和單手投籃,前者的運動目的是遠度,後者的運動目的是准確性。由於推鉛球對速度有要求,因而在完成推動作時,腿和軀干均需聯動參與完成其動作以便將鉛球推得更遠;籃球投籃考慮的是准確性,身體和腿的運動參與相對較協調,以保證上肢肌肉完成推動作時用力方向的准確性。
(2) 雙手推在體育運動中常見的動作形式是俯卧撐、上舉杠鈴、跳馬推手、籃球傳球和排球二傳等。在雙手推中,主要運動的是肩關節屈、肘關節伸、腕關節屈和指屈。
推動作一般由下肢和軀干開始發力,推的動作根據所需完成的任務在活動程度、用力方式等方面有所區別。如同樣是籃球胸前傳球,長傳球時,首先是下肢、軀干肌肉發力,然後是肩帶肌肉發力,肩、肘、腕關節運動幅度較大,上肢幾乎完全伸直;而短傳球時,下肢和軀干肌肉用力較小,肩肘關節運動幅度較小,主要靠快速「抖腕」完成。
2. 上肢拉動作
拉是上肢屈肌克服阻力,以及各關節由伸展轉變為屈曲狀態的動作過程。在人體運動中動作形式表現為將器械拉近人體或人體拉近握點。例如攀岩、引體向上、撐竿跳高引體、游泳劃水、劃船和爬繩等動作(圖3
某些運動技術中,往往包含了上肢的拉與推相結合的運動形式,如撐竿跳高中的引體動作,以及隨後支撐倒立推桿動作,舉重的提鈴與上挺動作也是如此。
3. 上肢鞭打動作
鞭打動作是指人體上肢開放運動鏈中各環節由近端至遠端依次發力和制動,即像鞭子一樣活動的動作過程。

3、運動學基礎的填空題:力量訓練的原則?

運動學基礎的填空題力量訓練的原則,我絕對力量訓練的原則是平衡。

4、運動學基礎試卷A答案

本書是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運動學基礎》的配套教材。「運動學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課為主,內容相對抽象,難於理解和記憶,配合主幹教材出版「學習指導及習題集」有助於理論知識

5、運動學基礎的名詞解釋"ADL"是什麼意思?

運動學基礎的名詞解釋"ADL"指的是日常生活活動(ADL)
: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照內料自己的衣、食、容住、行,保持個人衛生整潔和進行獨立的社區活動所必須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動。
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及適應生存環境而每天必須反復進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動。
望採納謝謝

6、運動學基礎名詞解釋adl是什麼意思?

運動學基礎的名詞解釋"ADL"指的是日常生活活動(ADL)
: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照料自己回的衣、食、住、行,保持個答人衛生整潔和進行獨立的社區活動所必須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動。
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及適應生存環境而每天必須反復進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指日常生活活動!

7、運動學的概念

理論力學的一分支學科,從幾何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這里的「內運動」指機械運動,即物容體位置的改變;所謂「從幾何的角度」是指不涉及物體本身的物理性質(如質量等)和加在物體上的力。機械運動是廣義運動——宇宙中的一切變化中的一種最簡單的基本運動。
點的運動學研究點的運動方程、軌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運動特徵,這些都隨所選參考系的不同而異。剛體運動按運動的特性又可分為平動、繞定軸轉動、平面平行運動、繞定點轉動和一般運動。運動學為動力學、機械學提供理論基礎,也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必需的基礎知識。運動學是理論力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運用幾何學的方法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8、運動學基礎的名詞「ADL」是什麼意思?

ADL(activies of daily living):在康復醫學抄中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日常生活。

與脊柱運動學基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