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脊椎側彎又可分為結構性脊椎側彎(structural scoliosis)及非結構性脊椎側彎(non-structural scoliosis),造成結構性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肌肉疾病(例如:腦性麻痹、脊髓損傷、漸進性神經肌肉疾病等)、骨骼本身病變問題(例如:骨折、軟骨症、脊椎缺損等)、或不明原因所導致的自發性障礙,而造成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的原因有腳長不一致、因背部或頸部疼痛導致單側保護性肌肉spasm、或習慣性非對稱性姿勢等原因所導致。治療上必須考慮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彎曲角度在二十五度以下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間,可考慮使用特殊背架來治療,而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度時,支架的治療效果不彰,需以手術作矯正及固定。保守性的治療包括:擺位、運動、牽引、脊椎背架、電刺激等方式,可互相配合運用,以達到最佳療效,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到五十度時、對保守性的治療無效、嚴重變形造成背痛、或心肺功能變差,此時,則需接受手術治療,目前脊椎側彎手術內固定方法及器械的進步,手術後穩定度大為增加,對於側彎較嚴重的病患而言亦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2、輕度脊柱側彎
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病,其實這樣的人很多。
介紹一下矯正鍛煉方法:
造成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響脊柱兩側肌肉的發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畸形。自我矯正的訓練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單臂:
在墊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側彎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側手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動作,俯卧腿和臂同時上舉,俯卧在墊子上,用脊柱側彎的另一側手和同側腳,同時做挺身和上舉的動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二、體轉動作:
兩腳開立,扭轉軀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體轉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後,兩臂輕置體側,再重復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三、單臂外振動作: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復練15~20次,共做4組。
四、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
俯卧在墊子上,兩手寬於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手臂,伸直同側面的手臂用力向側凸面使勁做擺振式體側動作,並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綳緊,不讓其放鬆下沉。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對助木,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後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肋木的雙手。重復練習,不計次數。
六、手扶肋木體側屈:
身體正側面對肋木下站立,用胸椎側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檔。另一側的手攀握在頭頂上的肋木側,然後向反肋木方面不斷作體側屈運動,必須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重復用30~50次,共練習4組。
七、懸垂體側擺:
正面雙手握單杠或肋木。兩腿並攏,向左右側擺,以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八、單杠單臂懸垂運動:
凹側臂手握單杠懸垂20~30秒鍾,跳下休息1分鍾,重復練習6~8次。
九、單臂拉引橡皮筋:
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側平舉,用力向身體另一側拉引,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十、單臂上舉啞鈴運動:
身體直立,兩只腳與肩同寬,凹側手持啞鈴(10~15公斤),向上舉起時伸直臂,放下時屈肘,啞鈴位於肩側停止為1次,自然呼吸,重復10~15次,共練習4組。
〔說明〕採用上述矯正訓練方法,在於重點加強脊柱較弱一側的肌肉力量,逐漸把側凸的脊柱拉直。同時,還要注意經常保持較好的動作姿勢,從而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3、18歲脊柱側彎
給你介紹一下國內治療脊柱側彎現狀:
脊柱側彎目前的治療主要分兩類:保守治療矯正和手術矯正。保守治療矯正主要是推拿按摩、牽引、做矯形運動、帶支具等。
但是目前是截然相反兩種觀點:大型正規醫院骨科根本無視中醫保守治療的存在,輕度患者帶支具觀察,重度患者(45度以上)做手術。大醫院的醫生們說手術沒有後遺症、風險小。而門類眾多的各類小型私人醫院都要求作保守治療,片面宣傳手術風險和後遺症,甚至不惜用恐怖的圖片刺激已經受傷的孩子和家長,宣傳甚至誇大自己的矯形效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中西醫走著兩條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得從各自的發展史找原因。
西醫的脊柱矯形理念主要來源於美國,包括支具和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治療的方法,六七十年代起源於美國墨西哥,八十年代協和醫院開始引進,90年代初期,由於醫療條件和技術的限制,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出現了不少並發症,一度很多醫院都停止了這個手術。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協和醫院引進了CD三維矯正技術和理論,以及現代影像學技術的進步,脊柱側彎的矯正技術效果有了較大的提高;2000以後各大醫院開始廣泛開展,國內做側彎的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和南京鼓樓醫院整體水平較高。但是這種手術技術,美國人的專著上比較客觀列表具體寫明統計病歷的主要次要並發症,也承認這種手術是不得以的選擇。國內醫院聲稱的手術技術成熟,風險小等等顯然不真實。
支具治療是西醫唯一認可的保守治療方法。支具治療脊柱側凸是一種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從1915年開展手術治療脊柱側凸後,支具治療應用越來越少。直到20世紀中葉,因為脊柱手術後並發症較多,支具治療才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50年代美國醫生對支具治療脊柱側凸的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提示許多患者經支具治療後可以避免手術。支具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凸從60年代廣泛應用到80年代幾乎否定,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90年代初完成的幾項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重新確立了支具療法的正確地位。
中醫治療脊柱側彎的領域基本是一片空白,打出保守治療旗號的也很難拿出像樣的數據。但是從大家治療的經驗來看,中醫的按摩正骨整脊之類的肯定有一定的效果,經常聽說三四十度調到二十度的病歷,如果一點效果沒有,中醫按摩之類的在側彎領域也就沒有市場了。追其歷史,可以從按摩 整脊脊柱相關病的歷史中找到治療側彎的影子。按摩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廣泛流傳門派眾多,但是直到19世紀末,隨著現在解剖醫學的發展,才使得按摩學進入系統研究階段。在我國60年代以來,經過魏徵教授 龍層花教授 宣蟄人教授 羅有明教授 馮天有教授王遵來主任等等數代名家大師的努力,使得脊柱病因學和脊柱相關性疾病進入了系統總結研究階段。
正骨和整脊應歸屬於廣義按摩范圍。正骨主要指調整骨折關節錯位。整脊療法是以分筋彈撥 按壓疏理等手法治療脊椎傷損傷疾病的一種方法。現代的中醫整脊學,是在國內傳承多代,在現代醫學的解剖學脊柱運動力學指導下發展起來的,06年中華醫學會整脊分會成立。
特別指出一下,西醫的整脊建立在現代解剖知識基礎之上,在美國應用廣泛,但是對於側彎的治療不認可。
從以上歷史大家可以看出,治療脊柱側彎這種疾病的主要歷史只有二十年,各種理論體系都不是很完善,所以會出現目前混亂相互攻擊的局面。國內的手術從02年開始大量開展,到現在不到十年,第一批打釘棒的病人目前都還沒有取出,是否能取出,取出後脊柱如何變化,還在爭論之中。 經過正骨按摩治療的病人很多,但是調整到十度以內的比較少,至於相關理論更是少的可憐。
鑒於以上情況,大家一定要理性選擇,消極等待,盲目手術都不可取。
建議盡快去檢查一下,查一下cobb角度數,胸廓的變形程度,胸廓的硬度。
4、大學體檢既往症病史一欄寫上脊柱側彎術後,對大學錄取受影響嗎
?
5、四年前做的脊柱側彎手手術背上有金屬坐高鐵過安檢有沒有影響,會不會不讓上??
安檢檢查的是刀槍形狀的物體。跟你身上有沒有金屬沒關系!到時候問起你可以說明就行了!
6、脊柱側彎如何自我矯正保護呢?
有脊柱側彎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而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上嚴重的脊柱側彎。如果已經確診有脊柱側彎,可以通過側彎角度的不同來選擇治療方式:
1、0~10度的輕度側彎,可以通過矯正操或姿勢訓練;
2、10~-20度為中度側彎,需要單側電療法治療配合上述矯正操;
3、20-40度為重度側彎,需要佩戴矯形器,同時進行單側電療法和矯正操來康復,>40度的為嚴重側彎,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具體的康復矯正方式需要結合本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每個患者的側彎情況不同,以上方法僅作為參考。
輕度側彎多發於青少年,但是由於青少年沒有什麼症狀,一般很少主動接受治療。之前曾為清華附中學生檢測,發現平均每10個學生里就有2個側彎,發生率高達20%。輕度側彎最佳的治療方法就是矯正訓練。今天分享輕度(10度內)側彎的康復訓練方案,如果你有輕度側彎,那麼看完今天的文章堅持訓練,能給你的側彎起到一定預防和改善效果。
1、翻書式---屈髖屈膝90°,側卧位,雙手合上肘伸直前伸。吸氣准備,腹肌收緊,穩定骨盆和軀干保持不要動。吐氣上側的手打開到最大,上端胸椎隨著旋轉到最大。吸氣回到雙手合十位。重復10次一組,重復2-3組。
2、貓式運動---四點支撐位,膝蓋與手支撐點的距離為前臂距離加一個手掌的距離。雙膝垂直於髖,雙手垂直於肩。起始位保持脊柱呈一直線,吐氣從尾骨慢慢下放脊柱(尾骨-腰椎-胸椎-頸椎-頭),吸氣從尾骨慢慢捲曲脊柱(尾骨-腰椎-胸椎-頸椎-頭)。感受脊柱的一節節運動,重復5-8個,重復2-3組。
3、脊柱旋轉糾正訓練---四點支撐,膝垂直於髖,手垂直於肩,右膝往後撤一個拳頭距離,右小腿搭到左腳踝,吸氣准備,吐氣身體後移,屁股坐到左腳踝上,左手肘微微屈,右手肘伸直,身體後坐同時作向右側的輕輕旋轉,臉看向右側。身體坐到坐後吸氣起身回到起始,再次重復30次一組,2-3組一次。
4、腹肌訓練---「死蟲子」,仰卧位,四肢朝天,屈膝90度,小腿平行於地面,腰椎下壓。吸氣准備,吐氣發「S」音,同時對側手腳往地面方向靠近,身體盡量保持穩定,腰椎下壓,動作平穩流暢。重復15個一組,3組一次。發力部位:腹肌核心。
5、跪姿側橋---跪姿側躺,肘撐地,臀部發力將軀干抬起至身體呈一條直線,緩慢還原至初始位置但髖部不要觸地。保證骨盆的穩定性,同時腰背挺直,腹肌收緊。一側完成15-20 次,做2~3 組。發力部分:側腹肌、臀肌。
7、三年前患上脊柱側彎,呈s型,胸椎嚴重腰椎代償,當時胸椎30°,現在頸胸30多度,腰胸40多度。
按摩是沒有用的 我三年前做的手術 現在除了平時彎腰不便外 沒有別的什麼後遺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