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截骨分型

脊柱截骨分型

發布時間:2021-02-12 17:30:05

1、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1)脊柱截骨分型擴展資料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2、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2)脊柱截骨分型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3、脊椎病的臨床分型有哪些?求指教!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病,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頸椎病的症狀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合並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頸椎病分型如下: 1.神經根型頸椎病:因退變的椎間小關節、鉤狀關節增生或椎間盤的突出,壓迫了頸神經根,引起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常常表現為頸部、肩部和一側上肢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有明確的壓痛點伴放射性疼痛,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因其受壓神經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 2.脊髓型頸椎病:因頸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後側韌帶鈣化,椎間盤突出,椎板或黃韌帶肥厚而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害症狀。又分為中央型和中央旁型。中央型表現為步態不穩,四肢麻木無力,肌張力高,痙攣甚至強直(多見於伸肌和內收肌群),腱反射亢進,多無頸部疼痛和感覺障礙。中央旁型表現為同側運動和對側感覺功能障礙,即感覺運動分離,同時伴有同側上肢神經症狀,與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相同。 3.交感型頸椎病:增生或頸椎間盤突出在椎間孔或橫突孔處,壓迫交感神經,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其表現,如眼部、眼瞼無力、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球後疼痛、流淚等。頭部:頸性頭暈、惡心嘔吐、頭枕部疼痛。心臟症狀:心跳加快或減慢,心前區疼痛,常被誤認為冠心病發作。發汗障礙:一側頭面、頸手足多汗或少汗。另外常伴有耳鳴、耳聾、平衡失調等症狀。 4.椎動脈型頸椎病:因增生或突出物刺激,致椎動脈痙攣或被機械壓迫造成供應腦組織的血循環減少引起一系列症狀,其表現為頸性眩暈、惡心、耳鳴、耳聾、視物不清、頭痛、一時性意識障礙甚至猝倒。以上症狀多在頸部活動到某一位置時誘發。 5.食道型頸椎病:臨床較少見,主要是椎體前緣出現骨刺,頸椎椎體前緣烏嘴樣骨質增生壓迫食管引起病人吞咽困難的臨床症狀;或者刺激或壓迫膈神經出現呼吸困難,或者刺激或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等,並出現其他相應的臨床表現。表現為咽喉干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症狀。 6.頸型頸椎病:臨床上極為常見,是其他各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故又稱局部型。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而使病加重。該型頸椎病由於頸椎較長時間彎曲,一部分椎間盤組織逐漸移向伸側,刺激神經根,而引起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約半數以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 以上是頸椎病的常見分型,希望患者不要因為缺乏相關知識,發現後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頸椎病患者要注意保養,防止任何誘發因素,如絕對戒煙、戒酒, 防止激動或生氣以及疲勞過度等。

很高興能幫助你哦,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4、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4)脊柱截骨分型擴展資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體,短圓柱形,上下兩面澀,接椎間纖綿軟骨,體的中份稍細,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與椎體連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經橫過形成上下切跡,兩椎骨上下切跡對在一起即成椎間孔。椎弓背側稱椎板。椎弓與椎板相合成的孔稱椎孔,所有椎孔連成椎管,內容脊髓。具有保護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橫突,椎弓向後下方突出一個棘突。從椎弓根與椎板連接處向兩側伸出兩個橫突,用以附著肌肉。

(4)關節突,起於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鄰近的上下二關節突相接成關節,構成一條縱貫身體的脊柱。其決定運動的方向。

5、脊柱側彎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目前脊柱側彎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1.定期隨訪;2.支具治療;3.手術治療。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其原因尚不明確,有別於椎體畸形的先天性脊柱側彎和神經肌肉病變引起的神經肌肉型側彎。醫生會根據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不同程度來選擇治療方法。如果支具治療過程中發現側彎加重,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6、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7、脊椎截面的前後怎麼分?

如果以人從正面來看,凹進去的是後。用我發給你的圖,再對比人脊椎的圖片看應該就能看出來了

8、脊柱骨折有哪幾種類型

脊柱脊髓傷的傷情嚴重復雜,在工礦、交通事故,戰時及自然災害情況下均可發生。不僅可危及生命,且常合並嚴重的的並發症,處理上難度大,預後差。 呢?脊柱骨折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受傷時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為: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轉型和垂直壓縮型。 2.根據骨折後的穩定性,可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 3.Armstrong-Denis分類:是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類。共分為:壓縮骨折、爆裂骨折、後柱斷裂、骨折脫位、旋轉損傷、壓縮骨摺合並後柱斷裂、爆裂骨摺合並後柱斷裂。 4.按部位分類: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脫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為椎體、椎弓、椎板、橫突、棘突骨折等。 5.外傷性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多發生於兒童和中老年患者,特點是影像學檢查無骨折脫位。 脊柱骨折有哪些症狀呢? 病人感受傷局部疼痛,頸部活動障礙,腰背部肌肉痙攣,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後突畸形。 由於腹膜後血腫對植物神經刺激,腸蠕動減慢,常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有時需與腹腔臟器損傷相鑒別。 朋友們,脊柱損傷後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做X線檢查,以確定受傷程度、是否骨折等,這對治療康復有重要的意義。

與脊柱截骨分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