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微創手術
我建議還是先保守治療效果為好。
手術療法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副作用就是手術畢竟有一定風險而且費用較高,手術後也存在復發的可能因素。
此外, 還有介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介入治療,如經皮髓核抽吸術,膠元酶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溶核術等。
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風險(神經損傷)且治療費用也相對較多同時也存在復發的可能。
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中葯直接外敷祛、各種中、西葯物治療、牽引治療、推拿手法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中葯外敷熏洗,甚至單純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多採用盡量減少病人損傷的方法進行治療,故常被稱為「保守治療」。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此方法對於患者而言最為安全,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且療效較佳。
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哪裡比較好
這個醫院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崔世濤真的很差勁,2000紅包原本也只是想多說兩句,哪知道,收完後每次查房都含糊其辭,去問也沒好態度,還不如網上付費咨詢的,真的沒有見過這樣的醫生,醫術不好是技術問題,人品不好真的不能當醫生的
3、病人第一次做脊柱微創手術,術後出院有發燒回醫院檢查是手術感染有做了二次手術並誘發了糖尿病,請問這是
早期微創手術,是指通過腹腔鏡、胸腔鏡等內窺鏡在人體內施行手術的一種新技術。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
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是每個需要手術的病人的夢想,微創外科使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
微創外科的出現及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是最近十幾年的事。1987年法國醫生Mouret偶然完成第一例LC並沒有想到它標志著新的醫學里程碑的誕生。微創概念的形成是因為整個醫學模式的進步,是在「整體」治療觀帶動下產生的。微創手術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會、生理(疼痛)、精神風貌、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康復,最大程度體貼病人,減輕病人的痛苦。
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拿最成熟已經成為「金標准」的LC來舉例:LC手術切口約1cm,不切斷肌肉,腹式呼吸恢復早,美觀,術後腹部運動與感覺幾乎無影響,肺部並發症遠低於經腹膽囊切除術。同時手術時間短,平均約30-60分鍾,腸蠕動恢復快,早進食,基本不用止痛葯。平均住院1—3天,有的甚至術後當晚便可回家歡聚(據統計,已行LC最高年齡者為107歲)。病人早恢復工作及社會活動,對整個社會與家庭大有益處
4、脊柱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哪個好?
你說的脊柱微創手術是經皮椎間盤穿刺射頻消融或激光之類的手術吧。它的適應症有限,不是什麼都能治,一般用於症狀輕微,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並且是外側型的腰脫,中央型的不行,間盤突出鈣化的也不行,間盤脫出到椎管的也不行。如果微創手術無效,或你的病情較重,建議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骨科醫生治療,行傳統手術。
總之,一般先行微創手術,效果不好,傳統手術。
最後,最重要的是有病不要亂投醫,還是讓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診治比較好,免得花了錢,耽誤了病情。
5、南通骨科醫院排名
選擇骨科專科醫院好點 南通附院去過一次 人太多 開點葯就讓我回家吃 我在南通中山骨科 醫生態度也很少 服務周到
6、脊柱微創好還是融合好?
腰椎間盤突出這個疾病的性質。腰椎間盤突出是人在衰老過程中出現的退行性疾病。和各種癌症、惡性疾病的性質不同,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非致命性疾病什麼情況下需要治療?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才需要外科治療。如果不太嚴重,可以採用各種保守的方法,比如卧床休息、康復理療來緩解症狀。如果卧床休息後能繼續上班,能恢復日常生活,就不要做手術,微創手術也不做。卧床休息、康復理療不能恢復的情況下才要現在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有微創手術和開放性融合手術,患者應該選哪種呢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就需要手術治療了。這裡面有一個原則:人是原裝的好。所以要在緩解疾病的情況下選擇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比如開刀治療和微創治療都能治好的話,一定是選擇微創治療。
7、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為什麼要宰人啊
的確收費高,沒住院收壓金就要1000.病人不住院沒床位,那麼不住院壓金難不能退
8、南通附院和中醫院有什麼不一樣啊
您還是說說抄自己什麼症狀、歲數、還有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這樣可以初期幫你確診,可以避免沒有必要的檢查和過度治療。主觀的相信口碑或宣傳是不科學的,我們希望進入科學分級就醫時代,也就是每個醫院都有他最為拿手的科目,或者叫有所針對的科室,這就是國家一直倡導的科學、分級就醫,也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會有最好的技術,最成熟的方式,針對相應的病症,這樣下來花費才會最少,也就是減少重復就醫才是最省錢的。這是很久前中醫的理念,中醫是最因人而異的,而不是像現在的人們一樣,如果遇到有人說你的症狀和我的一樣,我是在哪裡哪裡看好的,這明顯不符合我國的經典傳承,這明顯就是醫托的口吻。或是好心人辦了壞事。所以科學就醫才是最好的選擇。
9、目前最先進的脊柱微創技術是什麼?
首先這個提問是不科學的。因為作為一種技術,在脊柱微創這個領域還沒有最先進這種說法。
比較而言,脊柱微創技術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領域發展較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先後誕生了經皮椎間盤切吸術(PLD)、側路椎間盤鏡、椎間孔鏡(PELD)、後路椎間盤鏡(MED)、激光(PLDD)、針鏡及後來的椎板間鏡、二代椎間孔鏡、射頻纖維針鏡、纖維椎間孔鏡等。2010年頸椎間盤鏡也問世了,雖然時間有先後,這不能說明什麼技術是先進的、什麼技術不先進這個問題,只是人們在實際中對技術的理解和總結不同而已,不能說頸椎間盤鏡就是最先進的技術。
PLD技術是盲切,不能針對突出物實行摘除,只能經盤內進行所謂減壓。即使如此,其療效還是不錯的,目前使用這種技術的還大有人在。特別是在頸椎間盤鏡沒有問世的時候,PLD是頸椎間盤突出的唯一微創治療技術。
和PLD相似的技術還有側路椎間盤鏡、激光、射頻等。激光、射頻和所謂臭氧、溶盤等也許算不得微創技術,但為了比較,還是一並列上。早年的楊式鏡也是從PLD轉化而來,雖然加了支同軸內窺鏡,其操作原理也沒有什麼兩樣。
德國胡蘭德在楊氏鏡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增大了手術器械通道,操作上採用椎間孔入路的方式,這就是後來的椎間孔鏡。以提斯技術為代表的椎間孔鏡能夠摘除突出的髓核,應該說在楊氏鏡技術的基礎上的一大進步。但過於粗大的內窺鏡直徑限制了其技術的發展,進入椎間孔必須先進行椎間關節的打磨,多數人認為這是危險和不必的。其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的能力也較弱,鮮見成功的報導。
MED即後路椎間盤鏡克服了椎間孔鏡的弱點,從椎板間入路進行操作能成功的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等,處理脫垂游離的髓核也較為簡單。由於其較大的手術切口(大約20mm)和術中出血難以有效解決等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
二代椎間孔鏡在提斯椎間孔鏡的基礎上有效的降低了內窺鏡直徑,進入椎間孔不必打磨椎間關節的特徵使得這款內窺鏡更受歡迎。其配套電動手術工具也較原始的提斯椎間孔鏡有了很大進步,對鈣化的髓核、狹窄的椎間孔的處理也相當容易了許多。由此衍生的頸椎間盤鏡為脊柱微創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MED傷害較大的特點不為非專業的脊柱科醫生喜愛,專業的脊柱科大夫更鍾愛可以靈活掌握的傳統小切口技術。這項技術特點啟發了開發人員,新型椎板間鏡應運而生了。靈活的椎板間鏡在手術切口上可以運用自如。改進後的後路技術即椎板間鏡技術既可以採用經皮穿刺也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小切口並支持脊柱其他微創技術和鏡下內固定等,操作簡單安全。這種靈活的技術應該是目前脊柱微創發展的方向,即所謂最先進的技術吧。
值得一替的是,針鏡技術目前發展迅速。這種模塊化設計的產品使用方便靈活,具有上述技術的所有有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中國特色的技術必將大放異彩。
至於射頻、激光、臭氧、溶盤等,前文有所提及,這項技術還算不得真正的微創技術。其不能准確針對病灶治療或者不能成功處理病灶的特點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溶盤甚至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但這項技術操作簡單、損傷較小,在非專業的脊柱醫生和基層醫生中仍然享有市場。但過份商業化的神化這項技術是有害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