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全麻復甦期不良事件發生率

脊柱全麻復甦期不良事件發生率

發布時間:2021-01-22 09:13:55

1、全身麻醉的全身麻醉期間嚴重並發症

臨床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的思維方式介於外科和內科醫師之間,最終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或減少患者面臨手術的恐懼和圍術期的疼痛和安全。麻醉科醫生是手術過程中患者生命安危的保護者。
麻醉醫師需要利用各種葯物維持一定的麻醉狀態,還要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安全無痛的手術條件。但患者、手術和其餘情況千差萬別,仍然有可能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而其中有部分情況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1.反流、誤吸和吸入性肺炎
麻醉下發生嘔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嚴重的後果,胃內容物的誤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嚴重的並發症,是目前全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發生誤吸導致急性肺損傷的程度,與誤吸的胃內容物理化性質(如pH、含脂碎塊及其大小)和容量,以及細菌的污染直接相關。
誤吸的臨床表現包括急性呼吸道梗阻、Mendelson綜合征、吸入性肺不張、吸入性肺炎等。預防誤吸主要是針對構成誤吸和肺損害的原因採取措施:
(1)減少胃內容量和提高胃液pH;
(2)降低胃內壓,使其低於食管下端括約肌阻力;
(3)保護氣道,尤當氣道保護性反射消失或減弱時,更具有重要意義。誤吸的處理關鍵在於及時發現和採取有效的措施,以免發生氣道梗阻窒息和減輕急性肺損傷。具體措施包括重建通氣道、支氣管沖洗、糾正低氧血症、激素、氣管鏡檢查、抗生素及其他支持療法。
為了減少反流和誤吸的可能性,手術患者常需要術前禁食水,通常禁食6~8小時,禁飲4小時,小兒可以控制在2小時。
2.躁動
全麻恢復期,大多數患者呈嗜睡、安靜或有輕度定向障礙和腦功能逐漸恢復趨於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較大的情感波動,表現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煩躁(躁動)不安。躁動的出現除了與術前、術中用葯有關外,術後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動的重要因素。
3.全麻後蘇醒延遲
全身麻醉停止給葯後,患者一般在60~90分鍾當可獲得清醒,對指令動作、定向能力和術前的記憶得以恢復。若超過此時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認為全麻後蘇醒延遲。引起全麻後蘇醒延遲的常見原因有葯物作用時間的延長、高齡、患者全身代謝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等。
4.術後惡心與嘔吐
術後惡心與嘔吐(PONV)是全麻後很常見的問題,造成患者的不適而影響休息,其發生率為20%~30%,既往有相關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對發生率高。危險因素有:
(1)傾向性因素如早期妊娠、糖尿病和焦慮的患者;
(2)胃容量增加
(3)麻醉用葯與方法全麻比區域性麻醉多見;用葯以氧化亞氮、氯胺酮以及新斯的明為多見;
(4)手術部位與方式牽拉卵巢和宮頸擴張術,腹腔鏡手術,斜視糾正術以及中耳的手術等為多見;
(5)手術後疼痛應用阿片類葯、低血壓和大量飲水等。胃腸減壓導管刺激也常引起嘔吐。對有明顯發生PONV傾向的患者才考慮使用葯物,一般不需預防性用葯。主要葯物有丁醯苯類、吩噻嗪類、胃動力性葯、抗膽鹼能葯、抗組胺葯、5-羥色胺拮抗劑等。
4.支氣管痙攣
在麻醉過程和手術後均可發生急性支氣管痙攣,表現為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性收縮,氣道變窄,氣道阻力驟然增加,呼氣性呼吸困難,引起嚴重缺氧和CO2蓄積。若不即時予以解除,患者因不能進行有效通氣,不僅發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甚至發生心律失常和心跳驟停。
發生支氣管痙攣的原因有氣道高反應性、與麻醉手術有關的神經反射、氣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應用了具有興奮性迷走神經、增加氣道分泌物促使組胺釋放的麻醉葯、肌松葯或其他葯物等。其中,氣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是麻醉誘導期間發生氣道痙攣最常見的原因。既往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抽煙或支氣管哮喘史的患者發生率較高,麻醉期間避免應用可誘發支氣管痙攣的葯物。選用局麻葯進行完善的咽喉部和氣管表面的麻醉,阻斷氣道的反射,可防止因刺激氣道而誘發支氣管痙攣。支氣管痙攣的處理包括:明確誘因、消除刺激因素;如因麻醉過淺所致,則應加深麻醉;面罩吸氧,必要時施行輔助或控制呼吸;靜脈輸注皮質類固醇類葯、氨茶鹼等,兩葯同時應用可能收效更好。
5.低氧血症和通氣不足
呼吸系統的並發症,仍是全身麻醉後延緩術後康復、威脅患者生命安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麻後氣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神志未完全恢復,舌後墜而發生咽部的阻塞;喉阻塞則可因喉痙攣或氣道直接損傷所致。對舌後墜採用最有效的手法,是患者頭後仰的同時,前提下頜骨,下門齒反咬於上門齒。據患者不同的體位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達到氣道完全暢通。如果上述手法處理未能解除阻塞,則應置入鼻咽或口咽氣道。但在置入口咽氣道時,有可能誘發患者惡心、嘔吐、甚至喉痙攣,故應需密切觀察。極少數患者才需重行氣管內插管。
1.低氧血症不僅是全身麻醉後常見的並發症,而且可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昏迷、死亡。易於引起麻醉後低氧血症的因素有:
(1)患者的年齡>65歲;
(2)體重超重的患者,如>100kg;
(3)施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要比區域性麻醉更易於發生;
(4)麻醉時間>4小時;
(5)施行腹部手術者對呼吸的影響顯著於胸部,以肢體手術的影響較為輕微;
(6)麻醉用葯:如苯二氮卓類與阿片類葯物並用,用硫噴妥鈉誘導麻醉對呼吸的影響要顯著於異丙酚。
2.通氣不足系指因肺泡通氣的降低引起PaCO2的增高。手術後通氣不足的原因有:
(1)中樞性呼吸驅動的削弱;
(2)呼吸肌功能恢復的不足;
(3)體內產生CO2增多;
(4)由於呼吸系統急性或慢性疾病所影響。
6.急性肺不張
急性肺不張是指患者驟然出現肺段、肺葉或一側肺的萎陷,從而喪失通氣的功能。急性肺不張是手術後嚴重的並發症之一,尤其多見於全身麻醉之後。大面積急性肺不張,可因呼吸功能代償不足,使患者因嚴重缺氧而致死。
發生急性肺不張的危險因素:圍手術期患者存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急性或慢性梗阻,術後最常見的原因是氣道被黏稠的分泌物所堵塞;慢性氣管炎;吸煙;肥胖;老年患者肺容量小,如非阻塞性肺病,胸廓畸形,或因肌肉、神經肌肉和神經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障礙或受限;
7.通氣不足綜合征
中樞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
手術後發生肺不張的危險因素包括:
(1)呼吸道分泌物多,且引流或排出不暢;
(2)胸部或上腹部大手術患者;
(3)外科手術切口疼痛;
(4)鎮痛葯應用不當;
(5)應用具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葯物。
8.高血壓
全身麻醉恢復期,隨著麻醉葯作用的消退、疼痛不適,以及吸痰、拔除氣管內導管的刺激等原因極易引起高血壓的發生。尤其先前有高血壓病史者,且多始於手術結束後30分鍾內。如果在術前突然停用抗高血壓葯物,則發生高血壓情況更呈嚴重。發生高血壓的原因包括:疼痛、低氧血症與高碳酸血症、術中補充液體超荷(volumeoverload)和升壓葯應用不當、吸痰的刺激、和其他如術後寒戰,尿瀦留膀胱高度膨脹等。
9.腦血管意外
患者先前多存在有腦血管病,而在麻醉手術過程(圍手術期)中,意外地發生了腦卒中,其中約有80%是因腦血管供血不足(或血流太少),稱為缺血性卒中,另外20%則屬於出血性卒中(如腦實質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卒中所涉及的范圍,可以是局灶性、多灶性,也可以是彌散性,反映出因單一或多個血管的病理改變而引起腦功能急速的障礙。高齡(超過65歲)、高血壓、糖尿病、外展血管病變、心臟疾病(冠心病和房顫等)等都是圍術期發生腦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
全身麻醉期間因為患者處於睡眠狀態,對患者意識和肌力的監測受到影響,可能不能及時發現腦卒中的發生。
10.惡性高熱
惡性高熱(MH)是由吸入強效的揮發性麻醉葯和琥珀膽鹼誘發的骨骼肌異常高代謝狀態,呼出CO2和體溫驟然增高、心動過速,並出現肌紅蛋白尿等。MH以白種人多發,但在不同種族中均有報道,說明MH並非種族特異性。兒童MH發病率(1/15000)明顯高於成人(1/50000)。兒童好發年齡多在10歲以下,男性多於女性。MH以先天性疾病如特發性脊柱側彎、斜視、上瞼下垂、臍疝、腹股溝疝等多見,在其他外科疾病中也有散在報道。目前認為MH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性的亞臨床肌肉病。MH的臨床表現可分為爆發型(22%)、咬肌痙攣型(22%)和流產型(57%)。爆發型最嚴重,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高碳酸血症和高鉀血症、快速心律失常、嚴重缺氧和酸中毒、體溫急劇升高,可達45℃~46℃。多數患者在數小時內死於頑固性心律失常和循環衰竭。
參考資料
1.庄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936-1041.
2.郭向陽、羅愛倫、惡性高熱中華麻醉學2001,21(10):604-606.
3.吳新民、羅愛倫、田玉科、等術後惡心嘔吐防治專家意見(2012)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4):413-416.

2、骨科植入物在使用中可能會發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骨與關節植入物。骨接合植入物主要包括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針、矯形用棒、矯形用釘、帶鎖髓內針、脊柱內固定植入物等。骨與關節植入物主要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人工肘關節等。骨科植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導致或者可能導致人體傷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現為植入物變形、折彎、斷裂、松動、脫落、磨損等。

3、如何計算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不良反應發生率目前尚無統一的表示方法,有的國家用1 / 1000 , 1 / 10000 等分數的方法回表示,另外答一些國家則用「時常」發生、「偶然」發生或「罕見」發生等表示,然後規定「時常」「偶然」和「罕見」的范圍。國際醫學科學組織委員會 (CIOMS) 後者,即:十分常見 ( ≥ 10 % ) ,常見 (1 %一 10 %,含 1 % ) ,偶見 (0 . 1 %~ 1 %,含 0 . 1 % ) ,罕見 (0 . 01 %~ 0 . 1 %,含 0 . 01 % ) ,十分罕見 (<0 . 01 % ) 。

4、國家衛計委不良事件上報率

這個沒有公布,也不屬於主動公布事項的。
如果想要知道可以向衛計委咨詢,衛計委如果不公開,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這個渠道獲取。

5、不良反應發生率分級

研究抄者對不良事件和研究葯物以及襲合並用葯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做出評估,參照以下5級分類標准評定.請根據以下原則判斷該不良事件與試驗葯物的因果關系:(1)開始用葯時間和不良事件出現的時間有無合理的先後關系.(2)所懷疑的不良事件是否符合該葯物已知的不良反應類型.(3)所懷疑的不良事件是否可用合並用葯的作用、病人的臨床狀態或其他療法的影響來解釋.(4)停葯或減量後,不良事件是否消失或減輕.(5)再次服用葯物是否出現同樣的反應.根據以上原則,將因果關系分為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和無關五個等級.(1)\x05(2)\x05(3)\x05(4)\x05(5)肯定有關\x05+\x05+\x05-\x05+\x05+很可能有關\x05+\x05+\x05-\x05+\x05?可能有關\x05+\x05+\x05±\x05±\x05?可能無關\x05+\x05-\x05±\x05±\x05?無關\x05-\x05-\x05+\x05-\x05-註:+表示肯定,-表示否定,±表示難以肯定或否定,表示情況不明.將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合計為不良反應,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與脊柱全麻復甦期不良事件發生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