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蹲牆功與強直性脊柱炎

蹲牆功與強直性脊柱炎

發布時間:2021-01-16 20:40:53

1、強制性脊柱炎能駝背么如何預防?高分請教

你這是晨僵,並不是駝背,駝背是感覺不出來的!

個人感覺除了吃葯外,還需要其他的自我保健。游泳是最好的AS患者的運動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保持軀體的正確姿勢和活動性,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防止駝背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駝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緩慢的使人難以覺察,因此注意日常軀體姿態,以保持良好姿勢極為重要。經常想到保持軀體挺直,不論行、坐、站、卧都應記住軀體挺直。坐直靠背椅、不要坐沙發;不要坐過低過軟的倚子,尤其應避免坐躺椅。應堅持睡硬板床,不用枕頭或用薄枕頭,有助於保證軀體平直,仰卧姿勢較側卧為好。對於早期患者,每日早晚各一次俯卧,每次堅持半小時,對減緩軀干屈曲有助。站立,平時可足跟著牆,雙膝伸直,肩、背靠牆,雙目平視,患者頭枕部常不能觸到牆壁,應盡量向後靠,堅持5秒鍾,放鬆後再做幾次。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對脊柱及四肢關節均有益,因此對掌握游泳的病人,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鍛煉方法,但應避免冷水。

介紹幾種醫療保健操

克服晨僵的運動

1、床上伸展運動 早晨醒來時,采仰卧位,雙臂上伸過頭,向指、趾兩個方向伸展,待感到伸展滿意後,放鬆;伸展雙腿、足跟下伸,足背向膝方向屈,至感到滿意,然後放鬆。

2、膝胸運動 仰卧位,雙足著床扳,屈膝;慢慢抬起一膝向胸部方向屈曲,雙手抱膝(如膝關節痛可抱膝後)繼續拉向胸前,至滿意為止;回到原雙足位置,另膝作上述運動。雙膝各重復2~3次,放鬆,做雙手抱膝運動(如單膝)2~3次,至僵硬感消失為止。

3、貓背運動 趴跪如貓狀,低頭盡量放鬆,同時背上拱如弓形,直至拉伸滿意為止;回復原位後,塌背仰頭抬臀部,盡量拉伸至滿意為止。

4、擺體運動 預備姿勢同貓背運動,雙臂雙腿前後晃動數次,至僵感消失為止;回原位,左右擺動數次。根據各人感覺需要可重復上述運動。

保持胸廓活動度和呼吸功能

1、曲臂闊胸運動 患者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向前伸平,拳心向下,然後兩臂屈肘與肩平,用力將臂向後拉,後拉2~4次後呼氣,將兩臂下垂,如此反復多次。

2、直臂擴胸運動 直臂向前平伸,半握拳,拳心相對,然後兩臂左右展開,用力向後拉2~4次將氣呼出,反復多次。

3、深呼吸運動 病人抬頭挺胸,雙臂向斜上方舉,同時用鼻做深吸氣,然後雙臂自斜上方還原,同時將氣呼出,反復多次。

4、挺胸彎腰深呼吸運動 患者直立,抬頭挺胸,雙臂向斜上方舉起,同時用鼻子深吸氣,然後上身向下彎曲,雙臂隨上身前彎將手伸向腳部,同時將氣慢慢盡量呼出。可反復多次。

頸部鍛煉法

採用站立或坐位,站立時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進行深呼吸,並做以下動作:

1、前屈後伸 在練習前先進行深呼吸,吸氣時頸部盡量前屈,使下頜接近胸骨柄 上緣,呼氣時頸部後伸至最大限度,反復7~8次。

2、左右側屈 吸氣時頭向左側屈,呼氣時又還原正中位。這樣左右交替做頸部側屈運動,反復7~8次。

3、左右轉 吸氣時頭部向左轉動,呼氣時頭部還原正中位;再吸氣時頭向右轉動,呼氣時頭還原正中位,這樣左右交替,反復7~8次。

4、左右回環 頭部作順時針方向,然後又作逆時針方向轉動,由小到大反復3~4次。

髖關節鍛煉法

1、 髖、盆旋轉運動 本運動目的在減輕髖關節僵硬及增加其活動度和靈活性。仰卧、屈膝、雙足著地、雙臂展開;右腿盤在左腿上,右足位置正好在左膝下方;右腿用力慢慢拉左膝向右以至著床,而左側臀部離開床面,這時可感到髖、背伸展;堅持5秒鍾後回復預備位。另側重復上述動作。有嚴重膝、髖、背疼痛者,可保持背貼床面,雙膝左右擺動而不盤腿。

2、髖關節拉伸運動

目的在鍛煉臀部、下肢後側肌肉,以保證行、立、上樓時良好姿勢,取仰卧位,必要時腹下可置一枕頭,膝關節保持平直,慢慢抬高一腿約20厘米,堅持5秒鍾;復原後,另腿同前動作。每腿重復5次。仰卧時可試作伸展運動:雙臂置身旁,抬頭及雙肩,堅持5秒鍾,復原後再重復動作。雙臂平舉過頭,抬頭及雙肩,堅持5秒鍾,復原後再重復。如脊柱強直、頸或肩關節疼痛、或髖關節受累等不能行俯卧位鍛煉者,可取立位:面壁站立,雙足與肩等寬,以手扶牆以支撐身體;保持上體挺直,慢慢向後抬腿至最大限度,堅持3秒鍾後復原。每腿重復5次。

保持髖、膝活動度

1、髖、膝屈曲法 病人直立,然後下蹲屈曲髖膝,同時兩手撐置於兩膝上側,盡量下蹲,可反復多次。

2、屈登腳法 病人仰卧,將下肢伸直徐徐舉起,然後盡量屈髖屈膝背伸踝關節,再向上前方伸腿蹬出,反復練習。

3、轉搖膝法 兩足並攏站立,兩膝稍屈曲呈半蹲狀,兩手分別置於膝上,膝關節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向旋轉,反復多次。

2、面壁蹲牆功會對膝蓋產生危害嗎 怎麼預防

蹲牆一般情況是沒有問題的。
1、但是練習不當也會有問題。如過急、過快、專動作不良等。
2、再就屬是本身腿部骨、肌肉也有些問題,腿形不正也有問題
綜述:上面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對膝蓋產生危害。只是目前根據大體的信息發現這種問題還是極少數的,但是不能否認是有的。所以建議在指導下練習。

3、強直性脊柱炎優秀鍛煉方法徵集(只要鍛煉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變主要在頸椎腰椎、雙胯(其中以脊柱的病變為主),下面介紹頸椎、腰椎的鍛煉方法,以達到增強筋骨,通利關節的作用。

頸椎鍛煉方法:(1)兩腳分立,與肩同寬,雙手大拇指向下推按頸部肌群兩分鍾,然後向上點按風池穴10分鍾;(2)頸項爭力:抬頭望天,望天時後仰到極限,還原,低頭看地,看地時下頜盡力貼近胸部,還原,抬頭時呼氣,低頭時吸氣;(3)仙鶴點頭:頭頸向上向前探,向後向下伸,連續動作10次;(4)左右旋轉,頭向左或向右緩慢地旋轉,看肩背到最大限度(用力不可過猛),連續10次;(5)左右側屈:頭部向左右緩慢側屈,身體肩膀保持不動,左右重復10次;(6)結束動作:頭頸、雙臂自由活動數次,作深呼吸結束。

腰椎鍛煉方法:(1)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拇指向前,四指在後按住腰部兩側腎俞穴,腰部作環形擺動,左右重復10次;(2)患者仰卧位,用雙腳後跟和頭頸部做支點,腰部用力向上挺,同時吸氣,恢復仰卧,同時呼氣,重復10次;(3)患者俯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向後,使頭部、兩側上肢和下肢同時做背伸動作,盡量背伸重復10次(以上的這些動作,開始的次數可少些,以後逐漸遞增)。

退步走,每天做10分鍾退步走。退步走,可預防含胸駝背,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組織新陳代謝,防止腰疼腰困,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恢復,起很大的作用。

1.日常姿勢訓練

1)站立:頭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聳不垂自然放鬆;腹略內收、雙腳與肓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2)坐位:晝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後靠,腰背緊巾在椅背上休息;

3)卧位:晝睡硬板床,宜仰卧,側卧輪流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鍾。

2.功法鍛煉

1)功法1:仰卧雙腳並擾,腳尖向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調抱著呼吸約3分鍾,然後先吸氣,用意念將氣送入下丹田,同時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將勁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氣時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復數息10次;

2)功法2:雙腿並步站立(腳尖腳跟內側並齊),雙手叉腰,以腰為運動點向左、向後、向右,向前轉動50次,再反向轉動50次;

3)功法3:雙手叉腰,向後退走10分鍾

以上功法,動作比較和緩,活動度不大。加大活動量的功法可選擇易盤經、五禽戲、鶴翔樁或太極拳等。

背伸法
動作要領: 腹卧位頭向後伸,每次3-5個,每日3-5次。
適應症:脊柱功能輕微受限,背伸、屈曲功能受限患者。

1、蹬空屈伸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卧於床上,雙手置於體側,或扶於床邊,軀體與上肢不動,雙下肢交替屈髖屈膝,小腿懸於空中,像蹬自行車行駛一樣的運動3~5分鍾,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患肢肌肉萎縮,髖關節、膝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2、直腿抬高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卧於床上,雙手置於體側,或扶於床邊,軀體與上肢不動,患肢伸直屈髖向上抬起,小腿懸於空中。緩慢抬起,緩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運動3-5個,每天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患肢股四頭肌萎縮明顯,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3、仰卧抱膝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卧於床上,患肢屈髖、屈膝、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脛骨近端前方,把患肢向胸前用力拉近,持續1分鍾,重復上述動做,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運動3-5個,每天3~5次,次數逐漸增加,屈髖力量及幅度逐漸大加。

適應症:患肢肌肉萎縮,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受限嚴重。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4、 4字下壓法

動作要領:患者仰卧於床上或坐於床上,左患肢伸直,右患肢屈膝、屈髖、外展,足部搭於左腿膝蓋上端或下端,用右手下壓右膝關節。每次要求緩慢下壓,每個持續1分鍾,反復上述動做,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運動3-5個,每日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大加,禁忌快速下壓及用力大,以免拉傷軟組織

適應症:患肢髖關節間隙狹窄,外展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拄雙拐不能行走患者。

5、 扶物下蹲法

動作要領: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身體與固定物半臂距離,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或盡量分開雙足,慢慢下蹲,蹲下3-5分鍾後再站起。每次1-3個,每日5次。

適應症:髖關節輕度下蹲功能受限患者。

6、 靠牆下蹲法

動作要領:背靠於牆,身體直立,身體與牆相距25cm,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或盡量分開雙足,慢慢下蹲,蹲下3-5分鍾後再站起。每次1個,每日5-10次。
適應症:髖關節下蹲功能嚴重受限患者。

7、 前屈後仰法

動作要領: 雙手盡力前伸,使頭前伸,脊柱彎曲。頭部盡力後仰,使脊柱伸直,3-5分鍾。每次3-5個,每日3-5次。

適應症:脊柱活動功能受限患者。

8、 動頸法

動作要領: 頭部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擺動,1-3分鍾。每次3-5個,每日3-5次。

適應症:頸椎輕度強直,關節屈曲轉側功能受限患者。

9、 腹卧背伸法

動作要領: 腹卧位頭向後伸,每次3-5個,每日3-5次。

適應症:脊柱功能輕微受限,背伸、屈曲功能受限患者。

4、蹲牆功傷膝蓋嗎

一、只要不是太心急而過度的練習,只要膝蓋之前沒有舊傷,堅持循序漸進練習蹲牆功是不會導致膝蓋受傷的。
二、蹲牆功面壁進行練習更吃力的在後腰部位,後腰各節不松,蹲一半就會向後倒,所以蹲牆功需要注意循序漸進練習,逐步進步到腰椎各節松活肌群也適應了,才能標準的完成動作。
三、蹲牆功訓練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初始階段。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高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准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盡量按標準的姿勢蹲。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後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並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現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數百,甚至上千、上萬個,收益頗大)
二)、熟練階段。此階段在兩腳並攏,腳尖抵牆能完成蹲牆動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形松意充",體會周身氣機的升降開合,同時增加蹲牆的次數和時間。
三)、提高階段。按標准姿勢能輕松自如地完成整個動作後,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牆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①赤腳蹲牆。赤腳,腳尖抵牆下蹲,同穿鞋蹲牆的感覺大不一樣。大大加強了對脊柱的抻拉作用。
②撐臂蹲牆。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了碼。蹲牆時,兩臂保持左右手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時,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時,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牆壁。練此式更有利於通透上肢。
③背手蹲牆 a.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牆,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後仰,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b.兩臂置於背後時,兩小臂重疊,兩手互握對側肘關節。這樣做在蹲牆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④拳抵鼻尖蹲牆。蹲牆時,可用一手握拳,橫置於鼻前,用拳眼對准鼻尖。熟練後,可加至兩拳相接,置鼻尖與牆壁之間,下蹲上起。此動作難度較大,但只要持之以恆,刻苦練習,久之自然合度。
⑤蹲牆耗功。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庄來練,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則效果會更好。

5、靠牆蹲對男性的好處

靠牆蹲對男性的好處:
1. 練肌肉,貼牆半蹲健身運動支承點關鍵在兩腿,因此,我們常常用這類方法去訓煉,會讓我們腳部的肌肉越來越更為的有能量,一切正常走動的情況下都是覺得我們跟踏海棉一樣。

2. 維護骨節,剛我們上邊講過,假如我們骨節遭受損害或是疼痛,我們徹底能夠 根據貼牆半蹲健身運動給我們膝蓋骨修補,並且,這類訓煉的修補實際效果是很好的,不但能夠 修補膝蓋骨,另外,針對損害十字韌帶的修補也是優良的功效。

3. 可以瘦小腿,針對許多女士而言,還可以用這類方法鍛練出大美腿出去,由於我們在貼牆半蹲的情況下,用力點關鍵是在兩腿,我們根據這類訓煉不但可以讓我們兩腿上的人體脂肪加速點燃,另外針對兩腿的能量也有一定的提高,脂肪分解沒了,我們的兩腿毫無疑問會更為的嬌小玲瓏漂亮了。

4. 磨煉信念,貼牆半蹲健身運動自身就是說堅持不懈堅持不懈再堅持不懈的一件事情,由於只能我們2個腿起功效,背部是挨近牆面的,因此,我們需要為自己定時間,今日10分鍾堅持不懈,明日20分鍾,那麼長期以往,不但我們人體獲得鍛練,我們的自控能力也鍛練出來。

5. 治療腎虛 提升性能力,由於這類健身運動自身就是說一種維護我們腎臟功能的健身運動,我們不但能夠 提高我們的腰力,另外,針對普遍的腎炎也有腎虛這類病症都擁有非常好的功效。

6、用健腹輪來鍛煉身體會不會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害啊?

適當活動有助於增加脊柱活動度,其實你也可以騎自行車來減緩髖關機的病變。你的版病情比我的輕多了權,我平時不怎麼活動,不吃葯2年多了,病情也沒加重。
要是活動過度,產生疲勞和酸痛,那就會加重病情。
對了,你吃的葯就這兩種么?沒有愛若華(副作用大),葉酸,雷公藤多苷(副作用大)?最重要的一定得補鈣。

7、蹲牆法可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嗎

也許吧

8、蹲著好處和壞處

1、蹲的好處

(1)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這樣做能夠減少腹部用力,對排便順暢也有幫助。

(2)下蹲鍛煉,可增強膝關節穩定性和下肢肌肉力量,進而促進速度、爆發力、耐力的提升。

(3)蹲姿如廁更容易排空結腸,讓腸道內的致病細菌毒素不易積聚。而且蹲姿如廁時,不直接與便器接觸,可以減少被感染的幾率,更加安全衛生。

2、壞處:

(1)老年人髖、膝關節活動受限,下蹲時運動重心降低,會使膝關節負重過大,猛烈站起也會對老人血壓帶來刺激導致血壓不穩定。

(2)蹲姿理論上有助於排便,但對於一些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未必有優勢。因為蹲便時腹壓增大,再加上排便比較用力,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事件。

(8)蹲牆功與強直性脊柱炎擴展資料:

亞洲蹲的發展經過:

有種說法是這種蹲姿跟身材比例有關繕,腿長上身短做亞洲蹲就會重心過於靠後,容易仰過去,所以蹲的時候腳尖踮起來抬起臀部以保持平衡,這種說法其實有誤。

歐洲地區的人歷史上習慣於坐姿排便寫,西方古羅馬時代就已經有公共坐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軍隊建立的野戰廁所也採用的是坐廁,有時在戰場臨時設立的一種簡易排便設施,用木頭搭成一種雙層欄桿,人可以坐在上層欄桿上,用腳勾住或踩在下層欄桿上以保持平衡。

坐姿如廁比較省力,腿的承重能力不大,重量都轉移到了便器上,毋庸置疑坐姿如廁更加舒適。

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家庭一般都採用坐式便器,有些公共廁所也採用坐式便器,蹲式如廁這一方式也越來越少見,現在一些亞洲地區的孩子從小採用坐式如廁,所以也難以做到亞洲蹲了。

9、強直性脊椎炎這個病屬於內分泌的病,經過吃葯補充內分泌以後變得不疼痛了, 以後能參加稍微劇烈一點的運

強直性脊柱炎的科普知識
第一部分:強直性脊柱炎的基本概念

一、強直性脊柱炎特徵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強直(Ankylos)與脊柱炎(Spondylitis)兩個詞的結合,為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炎性風濕病,主要侵犯脊椎關節與鄰近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組織,並進行性發展為纖維性和骨性強直,使脊椎逐漸失去彎曲和活動度,嚴重時會發展到像竹節一樣,因此被稱為「竹節樣改變」。部分病人因脊椎變形而有嚴重的駝背,還有部分患者出現一側或雙側髖關節、膝關節等周邊關節的病變,嚴重時也可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甚至關節完全強直。

二、強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學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大約占總人口的0.1-0.4%,好發於12到40歲的年輕人,以男性較多,男與女比例約為10:1,但女性症狀通常較輕微,較不容易診斷,且常因較多的周邊關節症狀而被誤診為血清陰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三、強直性脊椎炎的病理變化
1、接骨點病變(enthesopathy):這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變化,接骨點(enthesis)是肌腱、韌帶、關節囊與筋膜附著於骨頭處,在發炎後修復的過程,會漸漸發生纖維化與鈣化,最常發生的位置是脊椎關節、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亦可見於腳跟處的阿基里斯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足底筋膜炎(Plantar f強直性脊柱炎citis)、膝蓋髕骨肌腱炎(Patellar tendinitis)、髂骨脊(iliac crest)、前後上髂棘(anterior and posterior iliac spine)、恥骨聯合(pubis symphysis)、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肋椎關節和胸肋關節附近的肌腱、肱骨結節等等。

2、滑膜炎(synovitis)︰這是較次要的病理變化,發生的部位包括骶髂關節、脊椎介面關節(facet joint)、肋椎關節、胸肋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

第二部分: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臨床症狀和診斷標准

一、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還不確定,但目前認為是多因子交互作用而造成,包括遺傳、基因變異、後天的感染或受傷等。
1、遺傳: 1973年,強直性脊柱炎被發現和HLA-B27有強烈的關聯性,B27結構上有一凹槽,是決定B27和哪些抗原結合的關鍵,大約有9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帶有HLA-B27抗原,但所有具HLA-B27陽性的人中,只有2-10%會得到強直性脊柱炎。除此之外,HLA-B7、B22、B40、BW42也被發現和強直性脊柱炎有弱關聯性。強直性脊柱炎與遺傳的關系,如父親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且HLA-B27陽性,則小孩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為HLA-B27陽性,若小孩為HLA-B27陽性,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得到強直性脊柱炎,男孩罹病的機會大於女孩。因此,總體來說,父母之一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小孩大約有百分之十的機會得到強直性脊柱炎。
2、分子相似學說(Molecular mimicry theory):有些細菌,如Klebsiella、Yersinia、Shigella,有片段結構和HLA-B27上的凹槽有相似之處,當細菌進到人體時,體內的免疫細胞誤認自身的B27為細菌,而攻擊自身的細胞,造成疾病的發生,臨床上確實可以見到,有些病人是在腸道感染或是泌尿道感染後發病,或是已發病者的病情惡化。
3、致關節炎抗原學說(arthritogenic peptide theory):當細菌進入人體後,在關節處產生一些抗原,這些抗原和B27結合後成為B27-抗原復合體,成為免疫系統攻擊的對象,因而發生疾病。

二、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症狀
1、慢性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是最早的表現,特點為隱匿性發作、疼痛超過三個月、休息後加重、運動後改善,病人常會有晨間僵硬的情況,甚至在半夜因僵硬疼痛而醒來。
2、通常最早發病的位置是在骶髂關節,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及大腿後側,有時可至大腿外側或前側,通常不會到達膝蓋以下,隨著疾病的進展,發炎漸漸向腰椎、胸椎進行,最後可影響頸椎,脊椎的活動范圍變差,初期為後彎側彎受限,晚期時前彎亦受限。
3、病人常會有胸肋關節或肋椎關節附近的疼痛,主要是肌腱附著處的發炎,感覺類似肋膜的疼痛,吸氣時疼痛增加,局部會有壓痛,需與肋膜炎做鑒別診斷,這種發炎最終可導致胸腔擴張能力下降,使得病人的呼吸主要靠橫隔膜的升降來完成。
4、有部分病人會有周邊關節炎,其中以髖關節最多,其它常見的膝關節等,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髖關節炎,嚴重時會造成關節活動受限、下蹲困難、跛行和關節完全強直。
5、肌腱、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的接骨點病變,常見於足跟的阿基里斯腱炎,跖筋膜炎,會有紅腫熱痛的情況,甚至影響走路,骨盆附近的肌腱附著點也常發炎,有局部的壓痛。
6、16歲以前發病的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常起始於周邊關節炎,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或是後腳跟的阿基里斯腱炎或足底筋膜炎,幾年後才漸漸出現典型的脊椎關節炎的症狀,且在這些病人的周邊關節炎,通常會有比較嚴重的侵犯。
7、女性的強直性脊柱炎,通常脊柱關節和骶髂關節的症狀較輕微,但會有早期侵犯周邊關節或頸椎,然預後通常良好。
8、大部分病人可以控制良好,病情進展緩慢,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漸漸出現脊椎黏合,造成駝背、變形,在生物力學上不耐沖撞,有時會因為輕微的撞擊就發生骨折,常見的位置是頸胸椎交界處,或胸腰椎交界處,引起四肢癱瘓或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功能失常。
9、骨骼關節以外的症狀:
(1) 全身性症狀:微燒、疲勞、體重減輕等。
(2) 葡萄膜炎(uveitis)︰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合並葡萄膜炎,以前段的虹膜睫狀體發炎為主,症狀包括紅眼、畏光、眼睛痛、流淚、視力模糊等,通常是兩邊交替發生,和脊柱炎的症狀嚴重程度沒有關聯,預後良好,但如沒有好好治療,可能發生青光眼或白內障等後遺症。
(3) 肺臟:胸腔擴張不佳,加上嚴重的脊柱變形,會造成制限性肺疾病(restrictive lung dise強直性脊柱炎e),在嚴重且病程長的病人,則可能發生上肺葉纖維化。
(4) 腎臟:部分病人會有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 nephropathy,但通常是沒有症狀的顯微性血尿或蛋白尿,大多不會造成腎臟衰竭的狀況。
(5) 心臟:少數病人會有輕微的主動脈閉鎖不全、心臟傳導阻滯,通常沒有症狀。
(6) 腸道:部分病人會有發炎性大腸疾病,症狀是腹瀉或血便、便秘、腹痛等。
(7) 生殖泌尿道:有些病人會有經常性的生殖道或泌尿道的感染發炎。
(8) 皮膚︰有些病人會有干癬的症狀。

三、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
要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必須要靠醫師仔細地問診,包括病人的症狀、過去病史、家族史、理學檢查、X光檢查,加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或其它放射線學與核子醫學檢查,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些早期或症狀不典型的病人必須經過一陣子的追蹤檢查,才能夠診斷。
1、病史:
(1)疼痛性質,包括疼痛發生年齡、疼痛部位、時間、有否晨間僵硬、運動或休息對於疼痛的影響。
(2)有無肌肉骨骼關節外的症狀。
(3)患者的過去病史
(4)強直性脊柱炎或其它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家族史。

2、物理學檢查:
(1) 骶髂關節:骶髂關節的壓痛或敲擊痛,Gaenslen』s test 、Patrick test(4字測驗)、slump trunk torsion test是否為陽性。
(2)脊椎活動范圍的測量,深呼吸氣時胸腔擴張的測量、站立時頭枕部與牆間的距離。
(3)任何肌腱附著點的腫痛,包括腳跟、腳底、骨盆附近、肱骨結節、胸肋關節、肋椎關節附近的肌腱等。
(4)周邊關節的紅腫熱痛,活動范圍的限制,以及下蹲、行走、站立等動作是否正常。

3、實驗室檢查:
(1)血中的發炎指數在急性發作期的病人常會升高,尤其是ESR,但與病情嚴重度並沒有絕對相關,CRP則在有周邊關節侵犯的病人較常升高,此外,血中免疫球蛋白也常會升高,尤其是A型免疫球蛋白(IgA)。
(2)血液學檢查有時可見輕微貧血,血紅素下降,這是因為慢性疾病而引起的。
(3)HLA-B27在95%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是陽性的,在疾病早期診斷不明確的病人可以當作參考。

4、放射線學檢查:
(1) X光攝影:
(i) 骶髂關節X光攝影︰在骨盆X光攝影,可觀察是否有骶髂關節炎,通常分為四度,第一度為可疑病變,可見到骶髂關節有假性變寬,第二度為輕度的骶髂關節炎,可見到骶髂關節的邊緣不清楚,第三度為中度的骶髂關節炎,除了邊緣不清楚外,還可見到關節兩側有硬化,關節腔狹窄,第四度為骶髂關節完全黏連,沒有間隙。
(ii)脊椎X光攝影︰通常發生在骶髂關節炎開始之後,初期可見因接骨點病變造成椎體四方化(vertebral squaring),反應性硬化造成shiny corner徵象,漸漸地椎體前緣失去正常的凹形,在椎間盤的纖維環漸漸鈣化而形成韌帶聯合(syndesmophyte)(圖三),最後形成bamboo spine(圖四),此外,還可能看觀察到脊椎面關節和肋椎關節的侵蝕、融合,及脊椎後面的韌帶鈣化,最後形成trolly track sign。
須注意的是有些受到撞擊的病人,會發生脊柱的骨折,最常發生在胸腰椎和頸胸椎交界處的橫向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骨折線為前後延伸,常會發生在鈣化的椎間盤。
(iii) 周邊關節X光攝影:髖關節炎是最常見到的周邊關節侵犯通常為兩側性,可見到骨侵蝕、硬化、關節間隙變窄,甚至完全失去關節間隙;另外,有些病人也會有肩關節、膝關節或踝關節的侵犯,主要變化為關節間隙變小、亦有侵蝕、硬化或骨化。
(iv) 附著點病變:在肌腱或韌帶的附著點可見到骨侵蝕、硬化,繼之以新骨形成,常見到的部位有髂骨脊(iliac crest)、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跟骨(calcaneus)、髕骨前緣、肱骨結節(humeral tuberosity)。

(2)計算機斷層掃描(CT):在早期的強直性脊柱炎,X光還不能見到骶髂關節炎,可以做骨盆的計算機斷層掃描,可以較早看到骶髂關節的變化,包括骨侵蝕、骨硬化等,有助於早期診斷。
(3)核磁共振(MRI):近年來發展的核磁共振,可以在疾病早期就見到骶髂關節邊緣的骨水腫,也可較早看出骨侵蝕與硬化,因此可以作為早期診斷的工具,但缺點是有較高的偽陽性,因此還沒有廣泛使用。

5、核子醫學檢查:
在疾病早期X光還沒有變化時,全身骨骼掃描(whole body bone scan)可以看到全身各部位的發炎情形,另外還可以做骶髂關節的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sacro-ililac scan, QSS),計算出骶髂關節與骶骨對於放射性同位素的攝取比(SI/S index),因此可以幫助早期診斷,但缺點是如果不處於活動期,就沒辦法看出發炎的狀況了。

6、診斷標准:
目前最常被採用的診斷標准,是1984年的修正後紐約診斷標准(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1) 下背疼痛僵硬三個月以上,休息無法改善。
(2) 腰椎的前彎、後仰、側彎等三方向的活動范圍受限。
(3) 胸部擴張受限,最大呼氣與吸氣相差小於2.5公分。
(4) X光見到骶髂關節炎,雙側二級或單側三級以上。

如有第四項加上1-3項之一,可以確定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以這個診斷標准,常會因為在疾病的早期,X光還沒有出現骶髂關節炎,而延遲了診斷,因此對於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病人,只要有45歲以前發生的發炎性下背痛、反復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接骨點病變或外圍關節炎,都應該懷疑有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

7、鑒別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可能與下面多種疾病不易分辨,需賴病人正確報告病史,與醫師的提高警覺,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部分:治療和預後

一、治療的基本原則
1、葯物治療:基本上,這是一個免疫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當然主要治療方法就是葯物,包括症狀治療的葯物,與能夠改變病程減緩疾病進行的葯物,在下面的章節會詳細介紹。
2、物理治療:
(1) 急性期:
(i) 如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應該採用冰敷,並使發炎的部位得到局部休息,同時每日的睡眠時間應有八小時。
(ii)腫脹關節附近的肌肉痙攣則可用熱敷或按摩以減輕不適。
(iii)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或干擾波(IFC)透過閘門控制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
(2)亞急性期:
(i)熱療可以降低關節與肌肉的僵硬程度,如熱敷墊、熱水療、濕熱電毯或石蠟浴等
(ii)若關節有腫脹情形,冷熱交替式水療最具有消腫的效果冷熱交替式水療,做法為冷水(約10-16℃)泡1分鍾,熱水(約40-43℃)泡5分鍾,交替共30分鍾。
(3) 慢性期:除了上述熱療方法,可以加上深部熱療,如超音波、短波,對於較深層的肌腱與關節僵硬的療效更好。
3、運動治療:包括兩大部分,一為復健的運動治療,一為日常生活中可進行的體適能鍛煉與休閑運動。因為患者的個別差異相當大,發病前的體適能基準不同,喜好的運動不同,受疾病影響的部位不同,且病情嚴重度差異很大,因此每位患者適合的體能鍛煉也就大有不同,患者應該與醫師有良好的溝通,了解自己處於病程的哪個階段,知道應該要做什麼復健運動,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麼休閑運動,有關運動的原則會在下面的章節詳細介紹。
4、輔具的使用:
(1) 急性發作期,可以使用一些副木,如護膝、護踝、護腰等,以減少關節與肌腱的活動和負荷,降低發炎程度,但不可長時間使用,以避免僵硬與肌肉萎縮。
(2) 非急性期,但有嚴重的關節變形時,可以使用功能性的輔具,以幫助病人處理日常生活。
(3) 脊椎裝具:如有脊椎骨折或脊椎韌帶損傷造成不穩定脊椎時,通常會有無力和感覺受損等神經學症狀出現,則必須趕快求醫,按醫師指示使用脊椎裝具,以避免或減少神經受壓迫的機會。
5、手術治療:在脊柱方面,如有因駝背造成心肺功能受損,或有神經壓迫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另如髖關節或膝關節功能嚴重受限,或並發股骨頭壞死,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二、強直性脊柱炎的預後
強直性脊柱炎病程進展緩慢,雖然是個反復的過程,但大多預後良好,約有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可以有幾近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只要能夠好好了解這個病,與醫師充分合作,接受適當的葯物治療和復健運動,可以和這個疾病和平共處的。

三、強直性脊柱炎的西葯治療
1、非類固醇消炎葯(NSAID,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傳統上,這是用來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第一線用葯。
(1)作用機制:透過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強直性脊柱炎e, COX)的作用,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發炎反應與疼痛,以利患者進行復健運動,但並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因此患者可根據病情來調整葯物。
(2)分類:
(i)非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葯:基本上人體的COX有兩種-COX-1和COX-2,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葯對於COX-1和COX-2的抑制效果相當,包括強直性脊柱炎pirin(阿司匹林)、indomethacin(吲哚美辛)、diclofenac(雙氯芬酸)、tiaprofenic acid(噻洛芬酸)、piroxicam(吡羅昔康)、sulindac(舒林酸)、naproxen(萘普生)、ibuprofen(布洛芬)、ketoprofen(酮洛芬)、mefenamic acid(甲芬那酸)、mepirizole等。
(ii)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葯:近年來發展出的選擇性抑制COX-2的葯物,,可以減少長期服葯對腸胃造成的副作用如rofecoxib(羅非昔布)、celecoxib(塞來昔布)、meloxicam(美絡昔康)、etodolac(依託度酸)、nimesulide(尼美舒利)、nabumetone(萘丁美酮)等,目前還有正在研發中的新葯。
(3)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i)腸胃道的副作用:胃痛、惡心、嘔吐、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或出血、腹瀉、便秘、結腸炎。
(ii)過敏:氣喘、皮疹、急性呼吸困難。
(iii)腎功能損害:造成蛋白尿、血尿,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酸酐(Creatinine)上升,肌酸酐廓清率下降(Creatinine clearance),以老年人、肝腎功能異常、心臟衰竭、使用利尿劑患者較可能出現此副作用。
(iv)心血管:水分滯留、水腫、鬱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
(v)肝功能損害:造成黃疸、肝功能指數異常與葯物性肝炎,原本有肝疾患者尤須注意。
(vi)出血傾向:因為非類固醇消炎葯是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葯物,長期服用會引起出血傾向,尤以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老年人、高劑量使用、同時並用抗凝血劑患者為高危險群,因此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如解黑便、暈厥,或皮膚出現出血性紫斑,必須懷疑有此種副作用出現。
(vii)中樞神經:頭暈、頭痛、嗜睡。
(viii)血液:白血球過低或血小板過低症。
(4)孕婦用葯:屬於B級的有ketoprofen、naproxen、diclofenac、piroxicam、sulindac、indomethacin,可以使用,但在懷孕最後三個月為D級,不應使用,屬於C級的有強直性脊柱炎pirin、mefenamic acid、tiaprofenic acid、rofecoxib、meloxicam、celecoxib、nabumetone,哺乳的母親也不宜使用,因為葯物大多會經過乳汁傳給嬰兒。

2、其它症狀治療葯物
(1)肌肉鬆弛劑︰對於晨僵,肌肉痙攣會有幫助,如chlorzoxazone(氯沙宗)、tolperisone(甲苯哌丙酮)、baclofen(巴克羅芬)、mephenoxalone。
(2)類固醇(steroid, 激素):
(i)使用時機:
-難以控制的局部周邊關節急性發炎,或肌腱附著點發炎,可作類固醇局部注射。
-非類固醇消炎葯和免疫調節劑難以控制的急性發作,可以暫時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再慢慢停掉。
-眼睛虹膜睫狀體炎:局部使用類固醇眼葯水,嚴重時需做類固醇眼內注射,效果良好。
(ii)副作用:中心型肥胖(central obesity)、股骨頭缺血性壞死(femoral av強直性脊柱炎cular necrosis)、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青春痘、毛發增生、血糖上升、失眠、感染、皮膚變薄等等,經常性局部注射類固醇可能導致肌腱斷裂。
(3)治療中樞痛(central pain)的葯物:應在免疫調節劑與非類固醇消炎葯治療效果不佳,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才加上,如一些抗癲癇葯物,如carbamazepine(卡馬西平)、gabapentin;抗憂郁葯物如imipramine(丙咪嗪)、trazodone(曲唑酮);嗎啡類葯物,如Tramadol(曲馬多)。

3、免疫調節劑:
傳統上被視為第二線用葯,在非類固醇消炎葯控制不佳,或有嚴重的周邊關節侵犯,肌腱骨頭關節以外(如眼、心、肺)的侵犯,才使用這類葯物,但目前有積極用葯的趨勢,尤其對於有幼年發病患者,更需要使用這類葯物來達到控制病程的目的。
(1)Sulf強直性脊柱炎alazine(Salazopyrin,柳氮磺胺吡啶, S強直性脊柱炎P, SSZ):起始最常使用葯物。
(i)劑量:第一周每日早晚各服用250mg,第二周早晚各500mg,第三周早中晚各500mg,大約一個星期增加500mg,分兩次或三次服用,值到每日維持劑量大約為體重(公斤數) × 30mg,當超過每日3g時會明顯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會。
(ii)副作用:
-過敏:紅斑、搔癢,為最常見副作用,如果症狀輕微,可以減少葯量,並使用抗組織胺,如有改善再慢慢增加葯量,有極少數病人會發生嚴重過敏,如Steven-Johnson癥候群,必須停葯,趕快就醫治療。
-頭痛、頭暈、胃腸不適,通常減少葯量就可改善。
-肝機能受損:尤其原本有肝炎帶原者須注意,需定期檢查(約三個月)肝功能指數(GOT、GPT),這些副作用如有的話通常三個月會慢慢出現。
-白血球數減少:尤其是嗜中性球,其它血液組成包括紅血球,血小板都可能會減少,應三個月做一次血液常規檢查。
腎機能受損:較少出現的副作用,約三個月檢查一次腎功能(BUN、Creatinine)。
-生殖系統:影響男性精蟲量與質,在停葯後約三個月即可恢復。
-葉酸缺乏:可加服葉酸。
(iii)起效時間:約1-3個月。
(iv)對生育的影響︰無論男女性,在欲生育前半年宜停用,且女性懷孕期間不建議服用。

(2)methotrexate(MTX,甲氨蝶呤):嚴重的外圍關節炎,對sulf強直性脊柱炎alazine反應不佳,可以兩者並用,或是因過敏而無法使用sulf強直性脊柱炎alazine時,可以改用此葯。
(i)劑量:起始劑量約為每周5-10mg,如無不良反應,視病情加量,最大劑量最好不要超過每周15mg,一次服用副作用比較大,可分成二或三次服用。
(ii)副作用:
-過敏。
-血球數減少:各種血球(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都可能減少,剛開始使用時大約一個月就要檢查血常規,之後可減為三個月一次。
-肝腎機能受損:發生的機會大於sulf強直性脊柱炎alazine,應三個月檢查一次肝腎功能。
-葉酸缺乏:使用此葯時應加服葉酸。
-頭暈、頭痛。
-間質性肺炎:
(iii)起效時間:約1-3個月。
(iv)對生育的影響︰無論男女性,在欲生育前半年宜停用,且女性懷孕期間不建議服用。

(3)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i-TNF):
(i)近年來研究出的抗腫瘤壞死因子,有etanercept、infliximab等,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仍處於臨床實驗階段。
(ii)thalidomide(沙利竇邁, 肽胺哌啶酮)在過去是用來治療孕吐的鎮靜劑,但因致畸胎而成為禁葯,最近也被發現有抗腫瘤壞死因子的效果,可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也在臨床試驗階段,欲生育的患者,不可以接受此種治療。

四、強直性脊柱炎的手術治療
1、脊柱:當患者駝背達到影響心肺功能的程度,可以考慮做脊椎手術,手術方法有單節椎板切骨術、多節椎板切骨術及經椎弓椎體切骨矯形術和經椎弓根螺釘固定,醫師因病人病情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方法。

(ii)髖關節置換可能發生的並發症:
-深靜脈栓塞,可以透過抗凝血劑的使用及足踝的運動來預防。
-感染。
 
(iii)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
-足踝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生腿部深部靜脈栓塞的機會。
-開始負重︰如果是骨水泥固定,在術後一天就可以負重,開始拿輔助器(助行器或拐杖)練習走路,隨著肌力增強,可以逐漸增加負重,不再使用拐杖。但如果是非骨水泥固定,需要拿輔助器部份承重練習值到三個月才能漸漸增加負重,以利骨頭長入人工髖關節的孔中。
-大腿肌力鍛煉與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須注意關節活動范圍的限制。
(iv)髖關節置換術後應注意事項:
-關節活動范圍的限制:為了預防髖關節脫位,在術後前三天坐時應使用外展枕(abction pillow),三個月內應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不可內轉或內收過身體中線,術後三個月內應注意不做矮凳,加高馬桶,不可蹲或彎腰撿東西,不做兩腳交叉的動作,
-避免劇烈運動,並且避免體重增加,以延長人工髖關節壽命。

10、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患者蛙泳泳姿好不好

頸椎病小常識---頸椎病患者如何自我調養? 一、良好姿勢 坐立行卧都要姿勢標准,即:坐如鍾,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風。二、合適頸枕 圓柱狀,長43厘米,直徑15-18厘米,表面為布料,裡面填充蕎麥皮加中葯。三、蛙泳仰泳 游泳時全身椎體關節處於失重狀態,有利於小關節紊亂的復位調整;游泳時頭部露出水面換氣,向後上仰起,正好符合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四、頸部龜息法 頸椎對拉放鬆式(5分鍾);前屈後伸練習式(5分鍾);側屈運動練習式(5分鍾);左右旋轉鍛煉式(5分鍾);雙手旋肩揉頸式(10分鍾);頸椎對拉放鬆式(10分鍾。五、簡化太極拳 吐故納新,氣血充盛,活動全身,放鬆身心,活動頸椎,祛病健身。

與蹲牆功與強直性脊柱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