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可活動人體11帶神經脊柱模型

可活動人體11帶神經脊柱模型

發布時間:2020-12-21 23:10:49

1、1. 與直立行走相適應,人的運動系統、神經系統有哪些特點?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2、描述人體適於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二)、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長骨和關節的結構以及進行有關骨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懂得體育鍛煉對於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人體適於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三、教學方法:演示法、實驗法、談話法
四、教學准備:人體骨骼模型、豬股骨等
五、教學過程:
問:屈肘動作是怎樣完成的?有那些結構參與?
學生回答
教師:這一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活動完成的。因此,骨、骨連接和骨骼肌就組成了人體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產生運動。從屈肘動作可看出,骨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關節是支點,骨骼肌是動力。我們先研究骨骼。
教師: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通過骨連結構成的。(出示骨骼掛圖,引入骨骼組成。)
教師: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由於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別也很大。下面就來觀察各部分的骨骼特點。
教師:下面請一位學生到前面指著骨骼模型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並且討論一下:如顱骨圍成了什麼結構,有什麼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麼只有下頜骨能活動;軀干骨中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麼結構,有什麼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麼骨組成,與什麼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等等。
教師:下肢骨為什麼比上肢骨粗壯呢?
學生: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
教師: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麼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讓學生觀察骨骼的模型,先觀察脊柱的正面,然後慢慢把模型側放)
教師:脊柱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麼不同?
學生:側面有彎曲
教師:脊柱的彎曲都發生在什麼地方呢?有什麼生理功能?
教師: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同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於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盪,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教師:扁平足的功能缺陷。
教師:骨有哪些結構特點與運動功能相適應呢?下面我們以長骨為例,研究骨的結構。
(學生開始觀察時,教師先從形態上說明長骨的骨幹、骨端,然後指導學生由外到內一步步正確地觀察。觀察骨膜時要用解剖刀在骨表面切開,再用刀尖輕輕從骨質表面剝離,同時提醒同學注意骨膜的顏色,堅韌程度,與骨質之間有無聯系的結構,這些結構是什麼。觀察骨質時注意兩種骨質的區別,如部位、顏色、結構、堅硬程度,想一想作用;觀察骨髓時先看黃骨髓,注意位置和顏色,然後看一看骨松質空隙中的紅骨髓。)(播放觀察錄象)
教師:總結歸納。長骨是管狀骨,它使骨既輕便又堅固。這一特點是與運動相適應的。
教師:骨的堅固還表現在既堅硬又有彈性。為什麼有這樣的特性呢?下面我們研究骨的成分。骨由那些成分組成的呢?
演示實驗:測定骨的成分
教師:骨由柔韌的有機物和脆硬的無機物構成,這兩種成分按一定比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骨既堅硬又有彈性。那麼骨中無機物和有機物各佔多少呢?成年人的骨有機物約為1/3,無機物約佔2/3,這樣的骨既堅硬又有彈性。骨的成分是否都一樣呢?觀察同步探究中骨成分各個時期變化表。想一想:為什麼兒童時期要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
學生回答
教師:骨的成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著變化,其物理性質也隨著發生改變,這一變化表明,骨是生活器官。骨的生命活動還表現在能夠生長。
教師:骨的生長主要表現在長長和長粗兩個方面,骨端軟骨層在兒童少年時不斷產生骨組織,使骨長長;骨膜中成骨細胞不斷產生骨質使骨長粗。隨著長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輕便的特點。
教師: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使骨各部分增強了營養,改善骨的結構,使骨密質增厚,骨松質排列更加整齊、有規律,這樣骨更加堅固。
教師:骨折後我們應該怎麼急救呢?
教師:主要骨折部位多發生在四肢,不要活動骨折部位,可用夾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兩端關節固定,立即送往醫院及時治療。
六、板書設計:
頭骨

人體的骨骼 軀干骨

四肢骨
七、教學反思:
望採納

2、人體神經系統功能主要有哪些

根據復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制,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和脊髓位於人體的中軸位,它們的周圍有頭顱骨和脊椎骨包繞。這些骨頭質地很硬,在人年齡小時還富有彈性,因此可以使腦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護。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脊髓主要是傳導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時傳送到腦,然後再把腦發出的命令及時傳送到周圍器官,起到了上通下達的橋梁作用。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腦神經共有12對,主要支配頭面部器官的感覺和運動。人能看到周圍事物,聽見聲音,聞出香臭,嘗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樂的表情等,都必須依靠這12對腦神經的功能。

脊神經共有31對,其中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 1對。脊神經由脊髓發出,主要支配身體和四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

植物神經也稱為內臟神經,主要分布於內臟、心血管和腺體。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動都受它的調節。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類,兩者之間相互桔抗又相互協調,組成一個配合默契的有機整體,使內臟活動能適應內外環境的需要。

3、人體的脊神經有幾對?

脊神經sumal nerves共31對。每對脊神經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後根posterior root 與脊髓相連。前、後根均由許多神經纖維束組成的根絲所構成,前根屬運動性,後根屬感覺性,後根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間孔處合成一條脊神經干,感覺和運動纖維在干中混合。後根在椎間孔附近有橢圓形膨大,稱脊神經節sumal ganglia。31對脊神經中包括8對頸神經cervical nerves,12對胸神經thoracic nerves,5對腰神經lumbal nerves,5對骶神經sacral nerves,一對層神經coccggeal nerve。第1頸神經干通過寰椎與枕骨之間出椎管,第2~7頸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頸椎上方的椎間孔穿出椎管,第8頸神經干通過第7頸椎下方的椎間孔穿出,12對胸神經乾和5對腰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穿出,第1~4骰神經通過同序數的骶前、後孔穿出,第5骶神經和尾神經由骶管裂孔穿出。由於脊髓短而椎管長,所以各節段的脊神經根在椎管內走行的方向和長短不同。頸神經根較短,行程近水平,胸部的斜行向下,而腰骶部的神經根則較長.在椎管內近乎垂直下行,並形成馬尾cauda equina。在椎間孔內,脊神經有重要的毗鄰關系,其前方是椎間盤和椎體,後方是椎間關節及黃韌帶。因此脊柱的病變,如椎間盤脫出和椎骨骨折等常可累及脊神經,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
脊神經是混合性神經,其感覺纖維始於脊神經節的假單極神經元。假單極神經元的中樞突組成後根入脊髓;周圍突加入脊神經,分布於皮膚、肌、關節以及內臟的感受器等,將軀體與內臟的感覺沖動傳向中樞。運動纖維由脊髓灰質的前角、胸腰部側角和骶副交感核運動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分布於橫紋肌、平滑肌和腺體。因此,根據脊神經的分布和功能,可將其組成的纖維成份分為四類:
脊神經干很短,出椎間孔後立即分為前支、後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 meningeal branch 細小,經椎間孔返回椎管,分布於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2.交通支 communlcatlnu brancn 為連於脊神經與交感干之間的細支。其中發自脊神經連至交感乾的叫白交通支;而來自交感干連於每條脊神經的叫灰交通支(祥見內臟神經)。
3.後支 posterior branch較細,是混合性的,經相鄰椎骨橫突之間向後行走(骶部的出骶後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於項、背及腰骰部深層的肌和枕、項、背、腰、臀部的皮膚,其分布有明顯的節段性。
其中,第2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粗大,稱枕大神經,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於杭和項部的皮膚。腰神經後支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內側支細小,經橫突下方向後,分布於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與長肌。在腰椎骨質增生病人,可因橫突附近軟組織骨化,壓迫此支而引起腰痛。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較粗大,分布於臀上區的皮膚,稱臀上皮神經。第l~3骶神經後支的應支分布於臀中區的皮膚稱臀中皮神經。
4.前支anterior branch 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於軀干前外側和四肢的肌和皮膚。在人類,胸神經前支保持著明顯的節段性,其餘的前支分別交織成叢,由叢再分支分布於相應的區域。脊神經前支形成的叢計有:頸叢、腰叢和骶叢等

4、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5、人體神經系統能修復嗎

p>
神經系統的神經系統是由神經組織的移動設備構成的身體。主要由神經細胞組成。整個身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系統是由兩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分別位於頭顱和脊髓的神經組織最集中,最復雜的部分。有一個中央控制的各種生理功能。周圍神經系統在內的各種神經和神經節。被稱為連接大腦和脊髓脊神經,被稱為自主神經支配內臟與大腦連接。各種類型的神經通過其周邊與其他器官系統。神經系統對人體系統的重要功能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它是控制和調節的各個器官系統的活動,使機體作為一個統一整體。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合成的神經系統,使身體刺激,實現機體與環境的統一的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活動的基本形式,是調整的一種體現。人的大腦,大腦皮質的最先進的控制部分的整個身體功能,思考,認識的生理功能的發展的高度。發生在胚胎發育的早期,神經系統由外胚層發育來。

小腦,大腦和神經系統

大腦功能的理論思考,判斷事物,談話,負責的本能和情緒負責。神經功能的大腦的指令傳遞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由外圍神經和中樞神經情報收集的各部分的機身背面的大腦來分析數據。

小腦的功能是負責舊小腦,如站立,行走,運動,保持身體的平衡。新小腦是負責傳播大腦傳達一個粗略的運動指令,仔細調節神經細胞的計算機的速度和准確性,身體各部位。小腦皮質1平方毫米聚集50萬個神經細胞,我們能夠讓全身的肌肉協調的各種動作,如自由擺動的原因,所有新小腦,神經細胞聚集到千分之一的第二速度和准確地處理了大腦運動命令,如果有一個問題,它可以不聰明的手保持上述物體,或不能做協調一致的行動。

大腦和神經粗略的了解,一些主要功能,以保護大腦的正常運作,現在我們要學習如何保護和保證大腦神經系統能夠正常工作。因為我們的高爾夫球場和生活,以享受他們的正常運作。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大腦將有機會了一些疾病和常見疾病的腦血管阻塞或破裂中風的原因,但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腦梗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做了腦血管疾病的多種疾病的總稱。這些疾病的背景是動脈硬化,加上心理壓力,飲酒,身體疲勞,身體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爆炸和引起出血。

疾病,如神經痛,枕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可能發生,根據一些醫學書籍的解釋,因為一些部位的神經壓迫,如:過度緊張收縮肌肉和骨骼移位一些神經太大的壓力和痛苦,或由於頸椎,腰椎,脊柱畸形,由於腫脹和疼痛引起的神經痛或其他原因,而引起這些疾病的根源通常是由於長期體內高水平的精神壓力,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長期的鍛煉,和太多的有害物質長期積累,而不是排在體外,加上工作壓力,很容易使身體的危險程度。

希望大家能提醒自己,聰明的辦法,以消除精神和身體疲勞,同時讓身體攝入的各種營養素,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並做更多的工作,以消除精神壓力不能壞膽固醇在體內囤積,一邊聽音樂或在旅途中,或各種花卉,浸熱浸在空氣新鮮的地方,做運動按摩和經常伸展練習採取深呼吸,以達到最健康,

6、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m基本方式,問:(1)反射可以分為哪兩種?(y)兩種反射中,哪一種是高

(人)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版神經調節的基本權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4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活動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左)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4樞(七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後在生活過程4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多次吃過梅子的人,當他看到梅子的時候,也會流如水.這就是他在曾經吃過梅子流如水的基礎上都能完成的,因此是條件反射.
故答案為:
(人)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
(左)條件反射;看到梅子流唾液.

7、人體的神經系統有哪些特徵?

神經系統分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兩大部分。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自主神經等。它們調節著身體各器官組織的生理活動,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主導地位。

大腦皮質是高級神經中樞的所在地,是主管人體各種活動的總司令部。脊髓在脊椎管內,呈圓柱型,自上而下發出31對脊神經,分布到軀體和內臟器官,傳導它們與大腦之間的信息。自主神經有交感、副交感兩種,分布於心臟、血管、內分泌腺、內臟等器官上,其功能是在中樞神經的控制下調節著人體各種生理活動,如新陳代謝、呼吸、循環、血壓、分泌、排泄、生殖等。

神經系統的生理特點從出生到成人,神經系統的發育經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

新生兒的大腦實質只有350克重,占成年腦重的1/4;1歲時腦重達到950克左右,是出生時的2.5倍。隨著腦組織的發育,神經細胞的數量和長度也在不斷增加,這就為小兒提供了物質基礎,但發育不完善,神經細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很容易擴散並泛化,表現為易激動、易疲倦、不集中、不穩定。3~6歲時,大腦細胞的數量雖不再增加,但細胞卻在繼續增大和分化,分支也不斷加長加深,使各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更加廣泛,所以兒童對外界刺激反應迅速、靈活、准確。5~6歲時大腦里各種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物質代謝非常活躍,是人一生中智力進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7~8歲時腦重已增加到1400克左右,接近成人的腦重量。兒童的各種運動更加協調和准確,大腦的抑制能力大大加強,此時,兒童已能對自己的慾望和情感進行自我剋制,分析、綜合能力進一步加強,自覺學習的能力大大提高,他們不僅能利用語言而且能利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識。但這種能力還不太完善,如在學習上是直觀的、形象的、模仿的能力強,而抽象的、概括的、思維的能力差。所以在進行施教時,應盡量先用形象的直觀的方法,逐步引導兒童形成豐富的想像力並向創造性思維方向發展。9歲以後兒童少年的腦重量沒有大的變化,但腦的內部結構和功能變得更復雜,為兒童的推理、想像、綜合、歸納等思維活動打下了物質基礎,也使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等變得更有意識。

神經系統的衛生保健大腦是人的中樞所在地,要了解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是否正常,可以將頭圍測量作為判斷兒童腦發育的重要標志。新生兒頭圍平均約34厘米。頭圍出生後1歲內增長較快,出生後6個月時44厘米,1歲時46厘米,2歲時48厘米,5歲時50厘米,15歲時接近成人頭圍,達54~58厘米。如果大於或小於正常均值兩個標准差時,應考慮大腦發育可能有異常。頭圍過小提示大腦發育不全,如克汀病、小頭畸形等;頭圍過大則可能有腦積水、佝僂病;有些智力低下兒,頭圍也異常。

豐富的營養是神經細胞發育的物質保證。特別要重視妊娠期至出生後6個月這一階段的營養供給,因為此期是腦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期,如果早期營養不良會大量降低腦細胞的生成數量,將造成兒童智力低下,即使以後營養狀況改善了,但這種智力低下也是不可逆的。

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鍛煉是促進神經系統健康發育的因素。年齡越小,大腦皮質越易興奮,也越易疲勞。合理安排生活節奏,保證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因為,睡眠時神經系統幾乎都進入抑制狀態,神經細胞得以充分恢復並儲備能量,為醒來後的學習和工作作好准備,所以兒童少年要學會科學用腦,有勞有逸,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兒童少年每天應保證有9~10小時的睡眠,才能滿足生長發育和學習的生理需要。反之,如果學習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生活不規律,經常睡眠不足及用腦不科學等,就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適度的勞動,可以促進循環功能和新陳代謝,增加腦部血液循環,提高神經反射的靈活性。

兒童少年要經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精力充沛,生活居住環境宜人,這樣對腦細胞的發育和提高大腦工作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8、人體活動時神經傳導的路線是怎樣的

感受器(接收刺激的地方)→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像大腦、脊髓、小腦、腦肝之類的)→傳出神經→效應器(就是接收信號後發出反應的地方)

與可活動人體11帶神經脊柱模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