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穩定性手術

脊柱穩定性手術

發布時間:2020-12-18 13:19:29

1、脊柱微創手術有哪些優點呢?

1 手術創傷小:與常規開放手術相比,脊柱微創手術切口更小,對椎旁肌肉的損傷也明顯減小。2 療效滿意:研究表明,很多常規開放手術的患者發生術後腰背部疼痛,是由於開放手術對椎旁肌肉軟組織損傷過大引起的。而脊柱微創手術由於對椎旁肌肉等軟組織損傷小,術後很少發生腰背部疼痛,療效滿意。3 恢復快:常規開放手術由於對脊柱的結構以及椎旁肌肉損傷很大,術後一般需要1~3個月的恢復期,而脊柱微創手術由於對脊柱結構和椎旁肌肉軟組織破壞小,術後恢復較快。4 手術出血少:微創手術小暴露,切口小,所以出血也很少,往往不需要輸血,利於患者的恢復。5 皮膚切口小,瘢痕小,外形更美觀:腰椎常規開放手術的切口一般為10~15cm,而進行脊柱微創治療時,手術切口一般為0.7~5cm,還可採用整形美容縫合方法,十分有利於美觀。6 住院時間短,可降低醫療費用,患者容易接受。

2、脊椎達到多大的裂痕才可以手術

若是先天性的裂痕是不需要手術,若外傷引起的,得需看受傷位置,若在棘突和橫突即使分離也不手術,若椎體需看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程度,若影響穩定性或壓迫脊髓需手術治療,若不影響穩定性保守治療。

3、脊柱手術風險多高,成功有多少?

這個手術比較復雜,費用也很高。手術風險和你的側彎部位,身體狀況有關系的,再者,就是醫院醫師的水平。
比較大的危險就是引起癱瘓。50度的,在中國,也是建議手術介入了!北京協和醫院在這方面比較好!廣東的話可以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支具矯形基地看看!

4、做脊柱手術是什麼感覺?

疼,脊椎手術是所有手術中最疼的,比生孩子還疼。
脊椎直連身體中樞神經,連接所有驅趕的神經元。你說疼不疼,。
而且脊椎手術做不好 直接變成蔬菜,植物人或者半身不遂,後半生你就在主刀醫生家過吧。危險性相當好,不送好煙好酒,主刀醫生就會亂劃拉。你可要小心了,我鄰居家一個小孩子9歲那年外傷本來沒事,被醫院一黑開了手術,結果成了蔬菜,現在還是蔬菜呢。你可要當心了。這不是鬧著玩的,動手術之前一定要給主刀醫生送點厚禮,千萬別讓她心裡不爽,寬裕點,多給好處少受罪,現在醫院就這情況。病好的快不快,全開錢花的快不快。

5、脊椎手術

先檢查是不是外傷後余症在說吧!別太草率的開刀,後余症很多的。

6、目前最先進的脊柱微創技術是什麼?

首先這個提問是不科學的。因為作為一種技術,在脊柱微創這個領域還沒有最先進這種說法。
比較而言,脊柱微創技術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領域發展較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先後誕生了經皮椎間盤切吸術(PLD)、側路椎間盤鏡、椎間孔鏡(PELD)、後路椎間盤鏡(MED)、激光(PLDD)、針鏡及後來的椎板間鏡、二代椎間孔鏡、射頻纖維針鏡、纖維椎間孔鏡等。2010年頸椎間盤鏡也問世了,雖然時間有先後,這不能說明什麼技術是先進的、什麼技術不先進這個問題,只是人們在實際中對技術的理解和總結不同而已,不能說頸椎間盤鏡就是最先進的技術。
PLD技術是盲切,不能針對突出物實行摘除,只能經盤內進行所謂減壓。即使如此,其療效還是不錯的,目前使用這種技術的還大有人在。特別是在頸椎間盤鏡沒有問世的時候,PLD是頸椎間盤突出的唯一微創治療技術。
和PLD相似的技術還有側路椎間盤鏡、激光、射頻等。激光、射頻和所謂臭氧、溶盤等也許算不得微創技術,但為了比較,還是一並列上。早年的楊式鏡也是從PLD轉化而來,雖然加了支同軸內窺鏡,其操作原理也沒有什麼兩樣。
德國胡蘭德在楊氏鏡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增大了手術器械通道,操作上採用椎間孔入路的方式,這就是後來的椎間孔鏡。以提斯技術為代表的椎間孔鏡能夠摘除突出的髓核,應該說在楊氏鏡技術的基礎上的一大進步。但過於粗大的內窺鏡直徑限制了其技術的發展,進入椎間孔必須先進行椎間關節的打磨,多數人認為這是危險和不必的。其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的能力也較弱,鮮見成功的報導。
MED即後路椎間盤鏡克服了椎間孔鏡的弱點,從椎板間入路進行操作能成功的處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黃韌帶肥厚等,處理脫垂游離的髓核也較為簡單。由於其較大的手術切口(大約20mm)和術中出血難以有效解決等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
二代椎間孔鏡在提斯椎間孔鏡的基礎上有效的降低了內窺鏡直徑,進入椎間孔不必打磨椎間關節的特徵使得這款內窺鏡更受歡迎。其配套電動手術工具也較原始的提斯椎間孔鏡有了很大進步,對鈣化的髓核、狹窄的椎間孔的處理也相當容易了許多。由此衍生的頸椎間盤鏡為脊柱微創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MED傷害較大的特點不為非專業的脊柱科醫生喜愛,專業的脊柱科大夫更鍾愛可以靈活掌握的傳統小切口技術。這項技術特點啟發了開發人員,新型椎板間鏡應運而生了。靈活的椎板間鏡在手術切口上可以運用自如。改進後的後路技術即椎板間鏡技術既可以採用經皮穿刺也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小切口並支持脊柱其他微創技術和鏡下內固定等,操作簡單安全。這種靈活的技術應該是目前脊柱微創發展的方向,即所謂最先進的技術吧。
值得一替的是,針鏡技術目前發展迅速。這種模塊化設計的產品使用方便靈活,具有上述技術的所有有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中國特色的技術必將大放異彩。
至於射頻、激光、臭氧、溶盤等,前文有所提及,這項技術還算不得真正的微創技術。其不能准確針對病灶治療或者不能成功處理病灶的特點限制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溶盤甚至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但這項技術操作簡單、損傷較小,在非專業的脊柱醫生和基層醫生中仍然享有市場。但過份商業化的神化這項技術是有害無益的。

7、腰椎間盤突出症開放式手術與微創手術本質上的區別是什麼?

建議:開放式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被國際公認的最有效、最成熟、並發症最少的手術治療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開放手術對脊柱穩定性的破壞越來越小。不論哪種微創手術的手術適應症都非常狹窄,僅適用於纖維環完整的外側型椎間盤突出;而且微創手術由於手術視野狹小或僅在透視下進行,缺乏三維概念,均有椎間盤摘除不徹底的缺陷。微創手術的復發率為37-50%,至於復發時間,這與患者術後是否仍然存在非正確使用腰部密切相關。從理論上講,開放手術不應該存在腰椎間盤復發的可能,出現復發的主要原因是手術者手術中未將椎間盤摘除干凈以及機化的瘢痕破裂導致的。至於您提到的鄰近節段退變,這是目前困擾脊柱外科的主要問題之一,但由於非融合技術逐漸在臨床應用,使得發生率明顯降低。另一個原因就是,早期的椎間盤突出,脊柱的穩定性沒有明顯降低,僅僅需要摘除椎間盤即可,無需內固定,也就不存在術後鄰近節段退變的可能。但是,絕大多數患者在患病後畏懼手術,採用各種所謂的保守治療,以致疾病繼續朝嚴重的方向發展,導致了脊柱不穩定,使得醫生在摘除椎間盤之後不得不採用內固定以維持脊柱穩定,從而出現以後鄰近節段退變的發生。鄰近節段退變的發生率雖然有20%,但是僅僅8%的患者表現出症狀需要再手術。

與脊柱穩定性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