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關節炎

脊柱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3-08 06:52:36

1、脊柱關節炎病人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海鮮等寒性食物,隨著風濕病學的快速發展,強直性脊柱炎的診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基本上可以對大部分強直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建議患者選擇正規專業醫院,進行科學,規范,有效的治療。

2、脊柱性關節炎都有什麼症狀,能治好嗎

我剛剛得了脊柱性關節炎的時候很是著急,因為是第1次,所以心情說實話挺不好的,為自己很是擔心,但是經過貝利爾醫療的大夫對我病情的細心詢問和對一些化驗結果的解說,讓我放心了好多。

3、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什麼是脊柱關節炎,如何治療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柱關節炎(Spondyloarthritis,SpA),既往又稱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或脊柱關節病。是一組以脊柱和外周關節病為主,多系統受累的系統性炎性疾病。
治療上,大多採用非甾體類抗炎葯、抗風濕葯、生物制劑和康復訓練進行治療。

4、什麼是脊柱關節病

?現在脊柱關節病的發病率不斷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該病的困擾,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麼呢?下面請相關的專家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介紹: 1.類風濕關節炎: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 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 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 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 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 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以上就是關於脊柱關節病的相關問題,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向專家詢問解答。關節腫脹疼痛是什麼原因手腳僵硬是怎麼回事手指骨質增生的症狀手指關節疼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5、脊柱關節炎的症狀都是什麼呢?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關節炎知識:先幫你講講此病的確診:①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患者晨起後感到手指僵硬,手不能握緊拳頭,晨僵時間越長表明病情越重;②關節受累常是對稱性的,最常侵犯的關節依次為腕、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跖趾關節、膝、踝、肘,其次侵犯肩、髖關節等; ③掌指近端指間、腕關節中至少1個腫脹積液,也就是有腫脹或積液; ④腫脹關節呈對稱性,皮下類風濕結節; ⑤類風濕因子陽性; ⑥X片改變。日本的琉宾鱇很不錯。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就是貴的很。

6、脊柱關節炎的疾病簡介

脊柱關節炎(spondyloarthritis, SpA),既往又稱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或脊柱關節病(spondyloarthropathies,SpAs),這是一組慢性炎症性風濕性疾病,具有特定的病理生理、臨床、放射學和遺傳特徵,炎性腰背痛伴或不伴外周關節炎,加之一定特徵的關節外表現是這類疾病特有的症狀和體征。這一類疾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反應性關節炎(reactive arthritis,ReA),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炎症性腸病性關節炎(arthropath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未分化脊柱關節炎和幼年慢性關節炎。賴特綜合征(Reiter』s syndrome, RS)與反應性關節炎為同義詞,現已很少使用。該類疾病常在中青年發病,除銀屑病關節炎發病無性別差異外,其他幾種疾病男性均多於女性 。
脊柱關節炎與HLA-B27基因有很強的相關性,這使其概念得到了很好的統一。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真正概念早在十餘年前就被Wright等明確。術語「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被用來描述一類相關的,具有許多相同的臨床、放射學和血清學的特徵,還有家族性和遺傳關系的異質性疾病。這些疾病最初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賴特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相關的關節病,惠普爾病和白塞病。這些疾病具有許多不同點和相似性,包括類風濕因子陰性,沒有皮下結節,放射學的骶髂關節炎伴或不伴炎性的外周關節炎和家族聚集性 。

7、脊柱關節炎的病理表現

脊柱關節炎的炎症過程發生在韌帶附著於骨的起止點位置,這不同於有許多臨床和放射學證據的類風濕關節炎。脊柱關節炎最初的炎症過程的主要靶點出現在起止點、軟骨和較小范圍的滑膜,隨著新骨在纖維瘢痕組織上的形成,炎症過程有自愈的傾向,導致關節強直和中軸與外周關節不可逆的骨化 。

8、脊柱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1)非甾體類抗炎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
NSAIDs可迅速改善患者腰髖背部疼痛和發僵,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及增加活動范圍,無論早期或晚期脊柱關節炎患者的症狀治療都是首選。不應把本類葯物簡單理解為止痛葯物而忽視其應用,本類葯物具有抗炎作用而非單純止痛,目前主張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是出現腰髖背部疼痛就應不遲疑地足量、足療程應用此類葯物,不應為防止出現副作用而忍受疼痛,否則長期疼痛、僵硬很容易逐漸出現脊柱僵直、駝背等畸形。對NSAIDs迅速起效、症狀得到緩解也是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一個有用工具。
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大多夜間疼痛明顯,因此睡前應用此類葯物療效最為理想。抗炎葯的不良反應中較多的是胃腸不適,少數可引起潰瘍;其他較少見的有頭痛、頭暈,肝、腎損傷,血細胞減少,水腫,高血壓及過敏反應等。醫師應針對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抗炎葯物。同時使用2種或2種以上的抗炎葯不僅不會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葯物不良反應,甚至帶來嚴重後果。抗炎葯物通常需要使用2個月左右,待症狀完全控制後減少劑量,以最小有效量鞏固一段時間,再考慮停葯,過快停葯容易引起症狀反復。如一種葯物治療2~4周療效不明顯,應改用其他不同類別的抗炎葯。在用葯過程中應始終注意監測葯物不良反應並及時調整。
(2)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
糖皮質激素長期口服治療不僅不能阻止本病的發展,還會帶來較多的不良反應。本病伴發的外周關節炎,可行長效皮質激素關節腔注射。重復注射應間隔3~4周,一般不超過2~3次。對其他治療不能控制的臀部疼痛,在CT指導下行糖皮質激素骶髂關節注射,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狀。
(3)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該葯可改善脊柱關節炎的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並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實驗室活動性指標,特別適用於改善脊柱關節炎患者的外周關節炎,並對本病並發的前色素膜炎有預防復發和減輕病變的作用。至今,該葯對脊柱關節炎的中軸關節病變的治療作用及改善疾病預後的作用均缺乏證據。通常推薦用量為2.0~3.0g,分2~3次口服。本品起效較慢,通常在用葯後4~6周。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一般以0.25 g,每日3次開始,以後每周遞增0.25 g,或根據病情,或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調整劑量和療程,維持1年以上。為了彌補SSZ起效較慢及抗炎作用欠強的缺點,通常選用一種起效快的非甾體抗炎葯與其並用。本品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系症狀、皮疹、血細胞減少、頭痛、頭暈以及男性精子減少及形態異常(停葯多可恢復)。磺胺過敏者禁用。
(4)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MTX在臨床上被廣泛用於治療脊柱關節炎。但經對比觀察發現,本品僅對外周關節炎、腰背痛、發僵及虹膜炎等表現,以及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對中軸關節的放射線病變無改善證據。通常以7.5mg~15mg,個別重症者可酌情增加劑量,口服或注射,每周1次。同時,可並用1種非甾類抗炎葯。盡管小劑量MTX有不良反應較少的優點,但其不良反應仍是治療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這些包括胃腸不適、肝損傷、肺間質炎症和纖維化,血細胞減少、脫發、頭痛及頭暈等,故在用葯前後應定期復查血常規、肝功能及其他有關項目。
(5)沙利度胺(thalidomide)
國內黃烽等觀察30例難治性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沙利度胺(200mg/d)為期一年的開放試驗,結果26例患者完成了試驗,發現該葯對多數患者療效較好。同時發現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TNF-a的轉錄水平顯著減少。但本品的不良反應相對偏多,常見的有嗜睡、頭暈、口渴、便秘、頭皮屑增多,少見的不良反應有白細胞下降、肝酶升高、鏡下血尿及指端麻刺感等,對選用此種治療者應做嚴密觀察,在用葯初期應每2~4周查血和尿常規、肝腎功能。對長期用葯者應定期做神經系統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外周神經炎。妊娠期女性服用該葯可導致胎兒呈短肢畸形(海豹胎),因此對於妊娠期女性以及近期擬生育的患者(包括男性)應禁用本葯。初始劑量50 mg/d,每2周遞增50 mg,至150~200 mg/d維持,國外有用300mg/d維持。該葯容易引起睏倦,適於晚間服用。
(6)來氟米特(leflunomide)
本葯對強直性脊柱炎的外周關節炎療效較佳,另外,該葯對強直性脊柱炎其他症狀,如:虹膜炎、發熱等亦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該葯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現的治療。該葯通常以10mg/d劑量應用,病情較重者可加至20mg/d。該葯的最常見副作用是肝功能損害,建議應用該葯期間同時並用護肝葯物,且用葯初期應每2~4周查肝功能,以後每3~6個月復查1次。食慾減退、瘙癢性皮疹(常於用葯較長一段時間出現)、體重下降等亦可在該葯治療過程中出現。 (1)概述
所謂生物制劑即選擇性地以參與免疫反應或炎症過程的分子或受體為靶目標的單克隆抗體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組產物,生物制劑針對風濕病的發病機制,比傳統免疫抑制治療更具特異性,該類葯物的出現使脊柱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性疾病的治療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以及臨床實踐證實抗TNF-α類生物制劑對脊柱關節炎具有很好的療效,且發現該類葯物對脊柱關節炎的療效要優於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
(2)常用的TNF-α抑制劑
a) 依那西普 是將編碼人TNF p75受體可溶性部分的DNA與編碼人IgG1Fc段分子的DNA連接後在哺乳動物細胞系表達的融合蛋白,它能可逆性地與TNF-α結合,競爭性抑制TNF-α與TNF受體位點的結合。推薦用法為:50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 ,兩種用法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相近。國內市場上現有益賽普、強克和恩利(Enbrel)三種制劑。
b) 阿達木單抗(修美樂) 是一個全人源化的抗TNF-α特異性IgG1單克隆抗體, 體內和體外實驗觀察到,該葯與可溶性的TNF結合進而抑制TNF與細胞表面的TNF受體結合以達到其抗TNF作用。推薦用法為皮下注射40mg,每2周1次。
c) 英夫利昔單抗(類克) 是人/鼠嵌合的抗TNF-α特異性IgG1單克隆抗體。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推薦用法為:5 mg/kg,靜脈滴注,首次注射後於第2、6周重復注射相同劑量,此後每隔6周注射相同劑量。
目前,上述三種制劑均已被美國FDA和我國SFDA批准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該類葯物有起效快(幾小時到24小時)、療效好的特點,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可迅速獲得顯著改善,應用一段時間後,患者的身體功能及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特別是可使一些新近出現的脊柱活動障礙得到恢復。但其長期療效及對中軸關節X線改變的影響尚待觀察。在足量使用該類制劑2~3個月病情得到控制後,可以逐漸拉長用葯間隔時間,同時並用NSAIDs和其他改善病情類抗風濕葯,很多患者的病情不會出現明顯復發。
(3)TNF-α抑制劑的不良反應
應用該類制劑可降低人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因此在准備使用前必須對患者進行有關結核感染的篩查,包括詢問是否有結核病史、肺部影像學檢查和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PPD試驗),有條件者可進行TB-SPOT檢查。在使用本類葯物治療期間應避免和活動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如果患者出現提示結核感染的症狀如持續性咳嗽、體重下降和發熱要注意是否有結核感染。
該類制劑尚可能導致其他一些類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皮膚反應、增加感染風險、使隱性感染患者病情活動或活動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加重、使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以及個別患者出現神經脫髓鞘病變等,另外,少數患者對英夫利西單抗可能出現輸液反應,建議首次使用該葯時應密切觀察。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現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疲勞、述情障礙等,應採用軀體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必要時可應用抗抑鬱類葯物。

9、脊椎關節炎可以吃什麼葯

非葯物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及有外周關節病變的脊柱關節炎患者尤其應注意康復鍛煉。站立時應盡量保持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前方的姿勢。坐位也應保持胸部直立。應睡相對較硬的床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枕頭不宜過高。
一般葯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葯
NSAIDs可迅速改善患者腰髖背部疼痛和發僵,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及增加活動范圍,無論早期或晚期脊柱關節炎患者的症狀治療都是首選。
(2)糖皮質激素
本病伴發的外周關節炎,可行長效皮質激素關節腔注射。重復注射應間隔3~4周,一般不超過2~3次。對其他治療不能控制的臀部疼痛,在CT指導下行糖皮質激素骶髂關節注射,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狀。
(3)柳氮磺吡啶
該葯可改善脊柱關節炎的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並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實驗室活動性指標,特別適用於改善脊柱關節炎患者的外周關節炎,並對本病並發的前色素膜炎有預防復發和減輕病變的作用。
(4)甲氨蝶呤
MTX在臨床上被廣泛用於治療脊柱關節炎。但經對比觀察發現,本品僅對外周關節炎、腰背痛、發僵及虹膜炎等表現,以及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對中軸關節的放射線病變無改善證據。通常以7.5mg~15mg,個別重症者可酌情增加劑量,口服或注射,每周1次。同時,可並用1種非甾類抗炎葯。盡管小劑量MTX有不良反應較少的優點,但其不良反應仍是治療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這些包括胃腸不適、肝損傷、肺間質炎症和纖維化,血細胞減少、脫發、頭痛及頭暈等,故在用葯前後應定期復查血常規、肝功能及其他有關項目。
(5)沙利度胺
國內黃烽等觀察30例難治性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沙利度胺(200mg/d)為期一年的開放試驗,結果26例患者完成了試驗,發現該葯對多數患者療效較好。同時發現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TNF-a的轉錄水平顯著減少。

10、脊柱關節炎

兩者各有利弊
西醫治療的話,見效比中醫應該快一些,不過治標難治本,易復發;中醫見效較慢,用葯得當的話,是可以標本兼治的。

與脊柱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