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什麼是脊柱

什麼是脊柱

發布時間:2020-03-07 10:51:09

1、被稱為「亞洲脊柱」的是什麼山脈?

昆侖山脈全長2500餘千米,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是我國大陸中部地形的骨架,有「亞洲脊柱」之稱。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北鄰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昆侖山脈地勢西高東低,按地勢可分西、中、東三段。西段主要山口有烏孜別里山口、明鐵蓋山口、紅其拉甫達坂及康西瓦等,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中段包括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蘭山口,平均海拔為5000~5500米;東段昆侖山埡口是青藏鐵路及公路必經之道,平均海拔為4500~5000米。昆侖山北坡屬暖溫帶,有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降水量小。隨著海拔的增高,暖溫帶由荒漠過渡為高山荒漠,降水量隨之增加。昆侖山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有100多種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類;野生動物則有高原所特有的藏羚羊、野氂牛、野驢等。

2、脊椎動物的特徵是什麼?

盡管脊椎動物在動物王國中只佔一小部分,但它們都是人類所熟悉的。脊椎動物最顯著的特徵是有脊椎或骨脊柱,內部復雜的骨架使脊椎動物適應性強,無論生活在陸地或水中都可以。科學家把脊椎動物分為五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3、什麼是強制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因自身免疫紊亂引發的疾病。患者免疫紊亂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將HLA-B27當做外來入侵者免疫,從而導致無菌性炎症潛伏在患者體內,隨血液循環遊走身體各處,無菌性炎症附著在患者關節滑膜、韌帶、關節腔內,對患者身體各處關節的各個組織成分進行侵蝕。病情早期無菌性炎症侵蝕患者關節部位,關節部位水腫充血,患者只會感到關節處疼痛腫脹。如果強直發病後,患者朋友未能做到及時控制住病情發展,導致強直病情持續惡化,那麼,隨著無菌性炎症反復侵蝕患者關節部位,關節處出現黏連、融合,關節內出現鈣化點、軟組織鈣化,隨後發生增生、骨贅現象,再繼續發展下去是出現骨橋、竹節樣病變,脊柱竹節樣病變再向上發展患者脊柱就出現畸形駝背。

4、脊椎的結構與功能是什麼?

脊柱由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以及形成一個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組成。每個脊椎都由圓板狀的椎體和椎弓等組成,其間有椎孔。

在椎體和椎體之間,有一個叫做椎間盤的纖維性軟骨板,將椎體互相連接起來。另外,椎弓除通過關節與上下的關節突起相連以外,還通過韌帶與上下的脊椎相連。

從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從側面看,頸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彎),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後凸出(後彎)。這些彎曲與人類的直立姿勢和行走等密切相關,具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5、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免疫紊亂引起的慢性疾病,可造成骶髂脊柱髖關節的疼痛受限,嚴重者可致殘

6、生命脊柱養護是什麼?

一本書呀 傅濱、傅洪林《脊柱養護》

7、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8、什麼是嚴重脊柱側彎,什麼是輕度脊柱側彎?

這次來廣州貝利爾做脊柱側彎矯正手術的,做了下術前的檢查,確定沒啥問題就直接做了,手術時間很短,過程中沒有不適的情況,麻醉退了後,還跟我說了很多術後的注意事宜,為了防止我感染,這也是為我變相省錢吧

9、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9)什麼是脊柱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10、什麼是脊椎炎?

脊柱畸形和強直導致的功能障礙,對患者彎腰、擴胸及屈頸等運動,都會造成極大痛苦和困難。為了減輕或防止這些不良後果,患者除接受醫生的各種檢查和治療外,應學會自我護理,如謹慎而長期地進行體位鍛煉(最初應得到體療醫師的指導),目的是取得和維持脊柱的最好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在休息時首要的是保持適當的體位,應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

與什麼是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