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

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

發布時間:2020-03-23 22:58:31

1、髖骨和脊椎連接的地方疼痛

你所說部位在膀胱經的八髎穴。先拔罐吧,看看情況如何。不行的話就針灸一下。把經絡通暢了,沒有什麼問題的。

2、脊柱骶尾部與股骨是同一部位嗎

脊柱骶尾部與股骨不是同一部位。
脊柱骶尾部是脊柱的一部分,人類脊柱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內部有縱形的椎管容納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股骨(femur)[gǔ gǔ]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可分為一體兩端。 上端朝向內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頭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的附著處。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分稱股骨頸。頸與體的夾角稱頸干角,男性平均132°,女性平均127°。頸體交界處的外側,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轉子,其內下方較小的隆起叫做小轉子。大轉子的內側面有一凹陷稱為轉子窩(又叫梨狀窩)。大、小轉子間,前有轉子間線,後有轉子間嵴相連。

3、髖骨在哪個位置

髖骨為人體腰部的骨骼,共左右兩塊。幼年時,髖骨分為髂骨,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成年後,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成為一個整體,即髖骨。左髖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髖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髖骨是全身最大的不規則扁骨。

(3)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擴展資料

為不規則的扁骨。上部扁闊,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髖臼。16歲以前由髂骨、坐及恥骨以軟骨連結而組成,成年後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處互相癒合。

髖臼是髖骨外面中央的環形關節窩,由髂、坐、恥三骨的體構成,與股骨頭相關節,其底部中央粗糙,無關節軟骨附著,稱為髖臼窩。窩的周圍骨面光滑,附以關節軟骨,叫做月狀面。髖臼的前下部骨緣凹入,叫髖臼切跡。

4、脊椎連在頭的什麼地方?

你好!成人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

人體脊柱,上借寰枕關節與顱相連,下借骶髂關節與髖骨相連。

寰枕關節,由枕骨髁與寰椎的上關節凹構成。

5、腰疼的問題

從人體解剖、生理的角度看,人體的腰椎和腰部肌肉,在一生中承擔著繁重的任務。在日常的活動,需要腰部進行復雜的伸屈、旋轉和負重,年長日久,腰椎和腰部肌肉的損傷在所難免,因而出現通常稱為「腰肌勞損」的慢性腰痛。

由於「腰肌勞損」比較常見,一些人容易滿足於「腰肌勞損」的診斷,而忽略尋找其他可能的原因。特別是當痛不十分劇烈時,更是「習以為常」,不把它當一回事。就如本討論案例的患者,長期腰痛都沒有認真地去檢查和治療,把潛在著危險的「腹主動脈瘤」所引起的腰痛,當成一般的「腰肌勞損」來處理,以致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事實上,引起慢性腰部疼痛的原因可謂「五花八門」,既可以是腰局部軟組織、脊椎本身的毛病,如先天性畸形、炎症、外傷、退行性變、腫瘤等,亦可以是腰軟組織、脊椎以外的疾病,如泌尿系統、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如果能認真地進行必要的檢查,明確診斷,大多數慢性腰痛患者是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的。

腰椎間盤

一個容易出問題的部位

不少讀者來信談到「腰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痛的問題。「腰椎間盤突出」的確比較多見,它與「腰肌勞損」一樣,是造成腰痛的最常見原因。有人統計:超過一半的腰痛患者,其腰椎間盤存在問題。其實,許多中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但不一定都有腰腿痛的症狀出現。只有那些出現症狀的,才構成「腰椎間盤突出症」。

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椎間盤是位於脊柱椎骨與椎骨之間的組織,其中央是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髓核。椎間盤幾乎從成年開始就發生退行性變,所含水分逐漸減少、纖維環韌帶彈性逐漸減低,加上椎間盤組織自身缺乏血液供應,修復能力差,在負重大、活動多、受到外傷等情況下,易發生「積累性勞損」而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被擠出,壓迫、刺激周圍神經、血管,從而出現麻、痛等症狀。此外,長期腰肌勞損,肌肉和韌帶萎縮,局部緊張性增強,使椎間盤的內壓增大,也是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的重要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刺激周圍神經或血管時,可出現明顯的腰部疼痛,活動、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劇,並向腿部放射,下肢可有放射痛,並有可能出現麻木感。而卧床、屈膝常可使疼痛減輕。

大部分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只有部分非手術治療不見好轉或反復發作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骨鈣流失

骨質疏鬆亦有腰痛症狀

骨質疏鬆症對於五十開外的老年人來說也比較常見。一些讀者來信就談到自己或老伴,因骨質疏鬆而有「腰骨痛」、「手腳骨痛」的情況。其實,骨質疏鬆並非從老年才開始。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就已經開始出現骨鈣的流失,即骨質中鈣的排出量逐漸多於鈣的吸收量。這種骨鈣流失的情況,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劇,只不過是到了老年,特別是絕經期後的女性,骨質疏鬆的情況更加嚴重而已。

骨質疏鬆可以發生在全身骨骼,而以脊椎、髖骨和四肢最為常見。脊椎骨屬於「松質骨」或稱「海綿狀骨」,因骨鈣不斷流失而慢慢變得十分疏鬆,椎體在重力作用下發生變形,嚴重者發展成椎骨折(許多屬於壓縮性骨折)及椎間盤脫出。

由於骨質疏鬆既可以「有痛」也可以「無痛」,甚至一些老人家椎體已經發生壓縮性骨折,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這種逐步積累而來,又沒有明顯痛苦的情況,使本來必須從青壯年時期就開始進行預防的骨質疏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預防和治療椎骨骨質的疏鬆,主要靠攝入足夠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礦物質,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如果從中年起就注意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適當增加陽光下的戶外活動,自然就可以預防或推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絕經後婦女也要經常進行一些不劇烈的體育鍛煉和不太勞累的家務勞動,這對預防老年骨質疏鬆有好處。在醫師的監護下服用少量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亦有較好的效果。

難以理解 腰痛與出血死亡有何干

上面已經說過,老年人腰痛的致病因素多而復雜,且有可能同時有幾種疾病或病變。因此,除患者本身要重視,及時、積極配合治療外,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求抓住引起腰痛疾病的源頭。

僅從本案例的材料看,就算小楊的父親有可能存在「腰肌勞損」的情況,但腰肌勞損不可能導致他突然大出血死亡。因此,一定有其他的病因存在。

動脈瘤不是實質性腫瘤,是動脈壁在一些病理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薄弱環節」,經血流的沖擊逐漸向外膨出,形成球狀而稱為動脈瘤。位於腹主動脈上的動脈瘤叫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逐漸增大會壓迫腰椎的神經根,出現腰痛症狀。如果動脈瘤增大到動脈壁無法承受血流沖擊的壓力時,就會破裂,並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

回顧小楊父親出現的腰痛,不管是單純由腹主動脈瘤壓迫腰椎的神經根所引起,還是同時存在腰肌勞損的情況,只要他所進行的「按摩推拿、熱敷理療、貼止痛膏」等治療無效,就應及早到醫院檢查,尋找病因。其實,這種潛伏著致命危險的動脈瘤是完全有辦法治癒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用人工血管置換病變的腹主動脈;近年來的微創治療方法,通過導管輸送一個「覆膜支架」,到達腹主動脈瘤病變部位,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痛定思痛」,盡管腰痛症狀很常見,但我們一定要警惕其中既有「皮毛」的腰肌勞損,也有「致命」的一些疾患。 最後建議你還是到醫院做個仔細的檢查,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祝你早日康復

6、胯骨在哪個部位

胯骨位於骨盆的兩側。

胯骨是一個大的不規則骨,從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規則膨脹。在一些脊椎動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類)中,它由三部分組成:髂骨,坐骨和恥骨。

兩個髖骨在恥骨聯合處連接,並與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構成骨盆的骨骼組成部分,即圍繞骨盆腔的骨盆帶。它們在骶髂關節處與骶骨連接,骶骨是軸向骨架的一部分。每個髖骨通過大的球窩關節連接到相應的股骨(大腿骨)(形成下肢骨骼和軸骨架之間的主要連接)的臀部。

(6)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的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7、右側一邊腰酸,就在髖骨上的凹陷處,從髖骨到膝蓋,疼的時候大腿外側的筋拉的綳緊.

是腰椎間盤突出帶有腰肌勞損現象!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從症狀看來是壓迫神經導致脊椎供血量不足,血液不循環,引起的(腰椎,臀部屁股位置,大腿外側)疼痛,和導致小腿麻木現象,平時就不要負重,搬重物,坐的時間長了,適當活動下,減輕關節負荷,飲食方面記得別吃酸辣,糯米!

8、小泰迪兩月被打的髖骨破裂 脊柱處有裂痕 還流口水 能恢復嗎

事在人為的,
只要你好好的照顧它,
一定會好起來的。

9、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9)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與髖骨凹陷處與脊柱相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