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前後左右轉脊柱

前後左右轉脊柱

發布時間:2020-03-23 01:45:30

1、脊椎各部分的彎曲程度。如頸椎前後左右彎曲的度數。

正常頸椎的活動度為:前屈、後伸皆為45°,即前屈時,下頦可接觸胸骨柄;後伸時,視線可直對屋頂。左、右側屈也皆約為45°,即耳垂可接觸聳起的肩部。左(右)旋轉約為60°,即下頦可接觸聳起的肩部。檢查腰椎活動度時,病人取立位,髖、膝關節伸直,醫師用兩手固定其骨盆。正常腰段活動度為:前屈約為45°,後伸約35°,左、 右側彎各30°,旋轉45°。

2、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2)前後左右轉脊柱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3、鍛煉脊柱有哪些動作?

伸頸運動:
採取坐或站的姿勢,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站時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兩眼平視前方,全身自然放鬆,緩慢抬頭向上看天,盡力把頭頸伸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隨後將伸長的脖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接著再緩慢向後向上伸頸。每個連續動作算1次,各人可結合自己的不同情況每天可做十數次。伸頸運動可使頸椎得到鍛煉,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聳肩運動: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頭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每天做100~120次,可起到按摩頸椎,促使頸肩部血流暢通的作用。

拍打肩膀。在學習之餘,自己用左右手握拳相互拍打左右肩膀十數二十下。可使肩頸肌得到鬆弛,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生理、心理緊張程度。

椎保健操:
側卧轉體。取側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盡量幅度大些,以使腰部充分旋轉,左右各3~6次。

引身舒脊: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雙下肢屈曲,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然後臀部輕微抬起離床,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足部向上蹬,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使各椎間距增寬,對位良好。

仰卧挺胸: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後頸部,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的同時吸氣,然後用力將背放回床上的同時呼氣。動作要自然,初練者每做10下停一次,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可逐漸增加到百十次。堅持做有利於提高脊柱穩定性。做脊椎保健操,每日晨起排凈大小便後即可進行,初期每天1次,3個月後可改為每周2~3次,持之以恆,方能達到良好效果

4、左右轉動脊椎會卡卡作響,是怎麼回事?是不是脊椎有很嚴重的病啊?

這個不能作為驗證腰椎病變的問題。
關節咔咔響的最常見原因不是因為骨質之間互相摩擦碰撞,而是因為關節之間的積液中的氣體逃逸,或者說氣泡破裂引起的。比如說人們常常捏手指產生的聲響。當然,當人有比較嚴重的關節炎時,病變的關節之間摩擦也會有聲音,但是這個聲音不清脆,不會有咔咔的響聲,響萬後您也不回更舒服。再有就是關節移位造成的響聲,就類似於武俠片里的分筋錯骨手造成的被害人關節咔咔的聲音,但是樓主您是腰椎,如果腰椎錯位了,肯定也不會感到舒服的。
而關節間氣體逃逸產生響聲,在骨科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長期會影響關節腔的平滑並減少關節液,但是也有很多專家認為對身體無害。
這樣吧樓主,反正現在是暑假,你可以去拍一個腰椎的片子,看看有沒有骨刺和腰間盤突出,如果都沒有,那就放心吧,現在你還年輕,可以每過兩三年檢查一次腰椎,以防萬一,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天天坐著,注意保護腰椎只有好處。最後祝你健康!

5、脊柱的伸肌是什麼?鍛煉的方式有?

脊柱的健康關乎全身,它是人體的中柱,擔負著承重的作用,還參與人體的運動和平衡,對於心、肺、肝、脾,這種內臟器官,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脊髓有保護作用。
運動:
1八拍:前屈後伸
要領:雙手置於背後,低頭,使下頜部盡量接觸頸部;仰頭,看天,反復兩次;
2、4八拍:左右轉頭
要領:雙手置於背後,頭先側轉,再將下頜部盡力接觸肩部,使頸部盡量側轉,反復兩次。
3八拍:左右側屈
要領:雙手置於背後,側頭時耳垂盡量觸及肩峰,反復兩次;

6、脊椎由什麼組成?

脊柱由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以及形成一個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組成。每個脊椎都由圓板狀的椎體和椎弓等組成,其間有椎孔。

在椎體和椎體之間,有一個叫做椎間盤的纖維性軟骨板,將椎體互相連接起來。另外,椎弓除通過關節與上下的關節突起相連以外,還通過韌帶與上下的脊椎相連。

從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從側面看,頸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彎),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後凸出(後彎)。這些彎曲與人類的直立姿勢和行走等密切相關,具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7、正常成人的脊柱有幾個生理彎曲?

「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脊柱」是由骨盆椎骨及其周圍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位於我們人體的背部中央,構成人體的縱軸。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和腰椎5塊)和1塊骶骨、2-4塊尾椎組成。它們之間依靠韌帶、椎間關節連結。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正面看應該是筆直的,因為它的四周有堅強的韌帶和肌肉附著。例如,貫穿全長的有能棘肌,各棘突、橫突棘肌和間肌等,共同維持脊柱的穩定。而且,這些韌帶、肌肉和背部、腹部的各種大小肌群密切配合,協同作用,使脊柱能靈活自由地後伸、前屈、左右側彎和轉體。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脊柱,側面看卻是彎的,有頸、胸、腰、骶四個彎曲。其中,頸曲前凸,胸曲後凸,腰曲前凸,骶曲後凸。這些生理彎曲適合人的直立時,重心穩定的需要。而且它等於使軀體按上了彈性裝置,走、跑、跳時產生的震動,能通過它減弱和消失,從而使腦和心、肝、腎等生要內臟得到保護。這些生理彎曲隨著生長發育而逐步形成。新生兒的脊柱幾乎筆直;生後2-3個月,隨著抬頭、轉著等頸部活動,出現頸曲;7-9個月時嬰兒會坐,由此出現胸曲;幼兒開始站力和走路後,出現腰曲和骶曲。不過,頸、胸曲要到7歲才定型;腰曲的定型則要到青春早期。及時基本定型,這些生理性彎曲通常還很不穩因,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脊柱彎曲異常。

8、舞蹈演員的肩部非常舒展,體態非常好,這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後來鍛煉得到的呢,要進行哪些訓練?

柔韌

柔韌素質練習的方法、手段

發展柔韌素質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於"力"的拉伸作用的結果。柔韌素質的練習方法主要有兩種,即主動或被動形式的靜力拉伸法和主動或被動形式的動力拉伸法。這兩種練習方法的特點,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節奏地逐漸加大動作幅度或多次重復同一動作,使軟組織逐漸地或持續地受到被拉長的刺激。
一、柔韌素質練習的方法
(一)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拉伸方法
緩慢的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並略有超過,然後停留一定時間的練習方法。
這種方法可減少或消除超過關節伸展能力的危險性,防止拉傷,由於拉伸緩慢不會激發牽張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脹、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復6~8秒。
(二)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
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
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長,然後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每個練習重復5~10次(重復次數可根據專項技術需要而增加)。
主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藉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應與運動員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適應。
上述方法可單獨採用亦可混合運用,練習時間根據需要確定。
二、發展柔韌素質可採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練習: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馬、把桿、吊環、單杠等。
(二)利用輕器械的練習:利用木棍、繩、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練習:同伴的助力、負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給的助力或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壓腿時雙手用力壓同時上體前壓振;在吊環或單杠上作懸垂等。
(五)發展各關節柔韌所採用的動作:壓、踢、擺、搬、劈、繞環、前屈、後仰、吊、轉等。
三、發展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方法、手段
(一)肩關節
肩關節是由半球形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的球窩關節,所以肩關節是關節中最靈活、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韌帶和三角肌。因此該關節的練慣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時增加肩部柔韌。
發展肩關節的柔韌練習主要有主動或被動地壓肩、拉肩、吊肩、轉肩等。如手扶肋木的體前屈壓肩、背對肋木雙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單杠或吊環上作各種握法的懸垂、藉助繩或木棍的轉肩練習。
(二)肘關節
肘關節是由肱尺關節、撓尺關節、肱撓關節構成。它是由內側、外側副韌帶及撓骨環狀韌帶加固。肘關節的運動時屈伸動作較多,所以在發展屈肌力量練習的同時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練習。主要採用壓肘、旋內、旋外、繞環的練習。
(三)腕關節
腕關節由撓腕關節(使手屈伸、內收外展)及腕間關節(使手旋轉)構成。
體操運動員主要發展背屈能力:採用俯卧撐推手、倒立爬行等練習;籃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網球等項目對手腕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既發展屈伸、內收外展又發展旋轉的能力,主要通過基本動作、基本技術來發展;舉重運動員發展手背後屈柔韌等。
(四)膝關節、胯關節
1、膝關節: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髕骨後的關節面以及半月板構成,由內外側副韌帶、髕骨韌帶、交叉韌帶加固。膝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腿部後面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頭肌、脛骨後肌)的伸展性;發展屈膝能力主要發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頭肌、縫匠肌、脛骨前肌、姆長伸肌)的伸展性。
2、胯關節:由球形的股骨頭與胯骨的胯臼構成。由於胯臼較深,並有軟骨形成的關節盂加大與股骨頭的緊屈適應,雖然它是球窩關節,但運動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髕骨韌帶及股圓韌帶加固。
胯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前後、左右開胯的能力。
發展膝關節、胯關節柔韌,常結合在一起練,稱為腿部柔韌練習。經常採用的練習有主動或被動的壓腿、踢腿、擺腿、劈腿等。
(五)踝關節
由距骨上關節面、脛骨內踝關節面、脛骨下關節面及腓骨外踝關節面構成。踝關節前後韌帶薄弱,而兩側的內、外側副韌帶較強。
踝關節主要發展背屈和背伸及內翻外翻的能力。
體操運動員主要發展足背的綳腳面能力,常採用各種後足背的練習;足球運動員主要發展內、外翻的能力;舉重運動員主要發展背屈的能力等。
(六)脊柱
由26塊椎骨組成,椎骨之間靠椎間盤連在一起。其中有23塊椎體有椎間盤,椎骨之間由於椎間盤的彈性有少許轉動,當肌肉牽動椎骨時,每一個椎骨少許轉動的總合就使脊柱有了相當大的運動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後傾、向右側屈、向左側屈及轉動。
脊柱的柔韌包括頸椎、胸椎、腰椎的柔韌。
1、頸椎柔韌主要採用頭前後屈、左右側屈、左右轉動及繞環的練習。
2、胸腰椎柔韌常結合在一起練習,主要採用下腰、甩腰、體前屈等練習。
四、發展柔韌素質的具體方法
柔韌素質的發展應從各項目的特點出發,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以下根據教學訓練體會,提供一些發展柔韌素質的方法,供教學訓練時參考。
(一)手指手腕柔韌性練習
1、握拳、伸展反復練習。
2、兩手五指相觸用力內壓,使指根與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兩手五指交叉直臂頭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繞環。
5、手指墊高的俯卧撐。
6、杠鈴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鈴桿。
7、用左手掌心壓右手四指,連續推壓。
8、面對牆站立,連續做手指推撐。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鉛球)。
10、靠牆倒立。
(二)肩關節柔韌性練習
1、壓肩
(1)手扶一定高度體前屈壓肩。
(2)雙人手扶對方肩,體前屈直臂壓肩。
(3)面對牆一腳距離站立,手、大小臂、胸觸牆壓肩(逐漸加大腳與牆的距離)。
(4)練習者背對橫馬並仰卧在鞍馬上,另一人在後面扶著他上臂下壓。
(5)兩人互相以手搭肩,身體前傾,向下有節奏地肩壓。
2、拉肩
(1)雙人背向兩手頭上拉住,同時作弓箭步前拉。
(2)練習者站立,兩手頭上握住,幫助者一手拉練習者頭上手,一手頂背助力拉。
(3)練習者俯卧,兩手相握頭上舉或兩手握木棍,幫助者坐練習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頂其背助力拉。
(4)背對肋木坐,雙手頭上握肋木,以腳為支點,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雙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雙手頭上握肋木,然後向前蹬直雙腿胸腹用力前挺。
(7)側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側拉。
(8)體前屈坐墊下,雙手後舉,幫助者握其兩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單杠各種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懸垂擺動。
(2)單杠負重靜力懸垂。
(3)杠懸垂或加轉體。
(4)後吊:單杠懸垂,兩腿從兩手間穿過下翻成後吊。
4、轉肩:用木棍、繩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後的轉肩(握距逐漸縮小)。
(三)腰腹部柔韌性練習
1、弓箭步轉腰壓腿。
2、兩腳前後開立,向左後轉,向右後轉,來回轉腰。
3、體前屈手握腳踝,盡量使頭、胸、腹與腿相貼。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體前屈,手觸地面。
5、分腿體前屈,雙手從腿中間後伸。
6、分腿坐,腳高位體前屈,幫助者可適當用力壓其背部助力壓。
7、後橋練習,逐漸縮小手與腳距。
8、向後甩腰練習。
9、俯卧撐交替舉後腿,上體盡量後抬成反弓形。
10、雙人背向,雙手頭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體肩肘撐。
(四)胸部柔韌性練習
1、俯卧背屈伸。練習者腿部不動,積極抬上體、挺胸。
2、虎伸腰。練習者跪立,手臂前放於地下,胸向下壓。要求主動伸臂,挺胸下壓。
3、練習者面對牆站立,兩臂上舉扶牆,抬頭挺胸壓胸。要求讓胸盡量貼牆,幅度由小到大。
4、練習者背對鞍馬頭站立,身體後仰,兩手握環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頂背拉肩,胸。
5、練習者並腿坐在墊子上,臂上舉,同伴在背後一邊向後拉其雙手,一邊用腳蹬練習者肩背部,向後拉肩振胸。
(五)下肢柔軟性練習
1、前後劈腿。可獨立前後振壓,也可以將腿部墊高,由同伴幫助下壓。
2、左右劈腿。練習者仰卧在墊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斷下壓。
3、壓腿:將腳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腳尖朝前,然後正壓(勾腳)、側壓、後壓。
4、踢腿:原地扶把桿或行進,正踢(勾腳)、側踢、後踢。
5、擺腿:向內、向外擺腿。
6、控腿:手扶支撐物體,前控、側控、後控。
7、弓箭步壓腿。
8、跪坐壓腳面。
9、在特製不同形狀的練習器上練習腳腕不同方位的柔韌(特製練習器械見彈跳力部分)
10、用腳內側、外側、腳跟、腳尖走。
11、負重深蹲,腳跟不離地使腳盡量彎曲。
12、雙刀腿坐,雙腳互相頂位,雙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後仰。
13、背對背坐,雙手頭上拉,一個前俯,一人後仰。
(六)踝關節和足背部柔韌性練習
1、練習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腳掌站在最下邊的肋木杠上,利用體重上下壓動,然後在踝關節彎曲角度最大時,停留片刻以拉長肌肉和韌帶。
2、練習者跪在墊子上,利用體重前後移動壓足背,也可將足尖部墊高,使足背懸空做下
壓動作,增加練習時的難度。
3、練習者坐在墊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壓足背。
4、做腳掌著地的各種跳繩練習。
5、做腳前掌著地的各種方向、各種速度的行走練習。

李小龍的柔韌訓練法

著/約翰·立托 編譯/振強 校正/唐龍

筆者有時對某些運動員存在的過度危險的柔韌性訓練傾向而感到驚訝。他們拉伸時太猛或收縮時過快,這樣練習會丟失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還有可能受傷。准確地說,柔韌性訓練是一種很柔和的運動,你必須學會輕柔,否則得不償失。因為關節和肌肉活動范圍過大很容易導致自身的傷病。

生命已賦予身體兩種保護機能,它們都是特殊的神經細胞。一種類型的神經細胞在肌肉過度拉伸時會把信號傳遞給大腦中樞,第二種神經細胞是保護性機能的一部分,被稱為「拉伸反射」,當第二種神經細胞感到某種拉伸動作過快時,大腦中樞神經就反射性地收縮拉伸的肌肉,其作用恰如汽車的「減震器」,在肌肉可能被拉傷之前使動作變緩直至終止,就像你從桌上跳下,大腿的肌肉產生反射以減少震動的道理一樣。當你過度地拉伸一塊肌肉,開始產生「拉伸反射」,神經組織就會向大腦發出信號要求停止拉伸或減弱拉伸強度。

有些人認為用力收縮能促進拉伸且效果更快,但結果適得其反。因為「拉伸反射」的作用,拉伸的肌肉反而收縮,和你充分拉伸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為了充分拉伸肌肉(或關節),你必須輕柔舒緩地進行柔韌性練習,以避免產生「拉伸反射」。花上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進行柔韌性練習直到拉伸的肌肉產生輕微的疼痛,這就是身體允許的最大范圍拉伸的臨界點,過了這個點,肌肉就可能拉傷。

現在你就有了足夠的知識來理解「完美的拉伸」所需的各種條件。無論你選擇何種柔韌性練習方法,必須要花三四十秒鍾時間輕柔地拉伸,如果到了臨界點,就往回收一點,直至痛感消失。如果你進入「可拉伸區域」,就保持此拉伸姿勢20—30秒時間不動(但應力求把此姿勢練上1~2分鍾),這時要進行淺短呼吸————盡管你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節奏,最後達到身心的完全放鬆。你可以1分鍾後重復此動作,亦可進行下一種練習。如果你想從自己的柔韌性訓練方案中獲得最大的益處,你必須找出自己的「可拉伸區域」,只有在這個「區域」內進行各種拉伸活動,你才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東西。

●怎樣掌握柔韌性訓練的進度?

那些從未進行過柔韌性訓練的人————不論其運動水平高低,都應遵循筆者所談的各種注意事項。因為如果動作的幅度過大,隨時可能拉傷自己的肌肉。正確適度的柔韌性訓練不需太大的力量,但你的肌肉會由於這些簡單的拉伸練習而變得更富有彈性。

●初學者注意事項:

初學者首次進行柔韌性練習時,應從使自己感到疼痛的臨界點往回放鬆一點的地方開始,每一個拉伸姿勢保持20秒鍾不動即可。對身體各組肌肉的練習亦只需重復一次。從此起點開始,逐漸延長每個動作的時間(直到能堅持1分鍾),增加強度(以你能在自己可「可拉伸區域」內沒有痛感地做該動作為合格)。如果你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重復一遍該動作(即你可以完成該動作並堅持20秒,逐漸延長時間至1分鍾)。為了實現目標,筆者建議每一次訓練中針對每個部位做1分鍾的拉伸練習,這樣每次都能在10~15分鍾內完成該練習。

柔韌訓練要點

摘自:《健與美》

良好的柔韌性不僅能防止訓練損傷,而且能使肌肉更健美。柔韌訓練的方法很多,不必贅述。這里想談的是筆者根據訓練經驗總結出搞好柔韌訓練的七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l.充分准備:先做深呼吸,讓腹部鼓起,然後慢慢伸展身體。從頭部開始,慢慢地轉動身體各部位,動作緩慢輕柔。起床前可先用兩至三分鍾充分伸展身體,先伸伸臂抬抬腿,接著伸伸「懶腰」,全身伸展,以促使肌肉「蘇醒」。

2.循序漸進:不要期待立即見效,否則會損傷肌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要停停練練。動作責在連貫協調,不可運用爆發力,否則也會損傷肌肉。也不要過度追求柔韌性,否則會影響肌肉的爆發力。

3.強度適中:注意身體的感受,若感到動作不靈活或疼痛難忍,則表明運動量已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練習時有緊綳感是正常現象)。

4,溫故知新:開始新動作前要反復練習前面的動作。平時注意保持優美的身體姿勢,坐時身體挺直,站時收腹、平肩、緊臀,走時抬頭、挺胸,目視前方。

5.動靜結合:靜力性練習每次不要超過10秒鍾。某部位韌帶拉伸一定時間(數秒鍾)後,緊接著該部位就要做動力性動作,這樣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彈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活動的調節能力。還要注意結合健美技術動作的要求發展柔韌性,要多做動力性拉伸練習,不斷變換姿勢和拉伸部位。

6.整體訓練:不能孤立、片面地強調某一部位的柔韌性訓練,而應重視身體各部位的柔韌性訓練,惟此才能提高身體的運動能力。

7.注意感覺:練習時不僅要調節好呼吸,注意力集中,而且要仔細體會動作姿勢,「感覺」到動作連確到位了,效果也就出來了。
參考資料:http://www.99tt.com/bbs/simple/index.php?t94376.html

與前後左右轉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