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由哪些骨頭構成?
人的脊柱是由33塊骨頭組成的,組成脊柱的骨頭叫椎骨。脊柱的頂端嵌在顱骨中,末端與骨盆相連,以支撐整個骨架。
椎骨在不同部位又分為——7塊頸部椎骨,12塊背部椎骨,5塊腰部椎骨,5塊骶骨,成年後融合成一塊骨頭,4塊尾骨,成年後融合為一整塊,總計:33塊。椎骨與椎骨之間由滑動關節連接在一起。
有了這些關節,我們就可以向後彎腰,左轉轉,右轉轉,還能向前彎曲,用手摸到自己的腳趾。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覓骨尋蹤》
2、為什麼會脊椎痛
你好,人如果長時間坐位,就會出現腰背疼痛的症狀,這是正常現象,而長此以往將會導致慢性勞損,形成功能性腰背痛。因此關鍵是要注意勞動保護,坐位超過一小時,即應起立活動,做脊柱的背伸運動(即向前挺腰),平時注意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如果已導致了腰肌勞損,則應平卧硬板床休息,行腰部熱敷理療,可很快緩解症狀
按摩治療頸椎病屬於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1)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再用
3、肺的後緣在哪裡?
三緣:為前緣、後緣和下緣。
肺的前緣銳利,右肺的前緣近於垂直,左肺的前緣下半有心切跡。
肺的後緣鈍圓,貼於脊柱的兩側。
肺的下緣也較銳利,伸向膈與胸壁之間。
4、簡述脊柱的連結
脊柱各椎骨間以韌帶、軟骨和關節等相互連結(圖2)。椎體間有椎間盤連接兩相鄰的椎體;椎體前方有前縱韌帶,後方有後縱韌帶。前縱韌帶起自第一頸椎(有一窄條向上延伸到顱骨),至骶骨骨盆面的上部,由數組纖維組成。最深層纖維跨過椎間盤,與椎體緣和椎間盤的前面緊密連結在一起;較淺的纖維跨過2~3個椎體,最淺層纖維則跨過4~5個椎體。前縱韌帶在椎體前方中部最厚,以充填椎體前方的凹陷,但並不緊密地附著在椎體上。前縱韌帶的側部位於椎體的側方,由跨過1個或2個椎體的纖維所組成,亦稱側縱韌帶。後縱韌帶在椎管內,,起自第二頸椎,止於骶骨。後縱韌帶與椎體緣和椎間盤緊密相連,但在椎體後方中部卻有裂隙,椎體的動脈支穿過此裂隙。後縱韌帶在脊柱頸部較寬,其中部厚而堅韌,側部較為薄弱,故頸椎間盤突出在後外側者較正中者為多。前縱韌帶較堅韌,能限制脊柱的伸展活動,在脊柱頸部能對抗顱的重量,防止增加脊柱頸部的曲度。
相鄰椎弓的各部亦有韌帶使其連結。相鄰上下關節突由薄而鬆弛的關節囊韌帶所連結,其內面有滑膜,構成滑膜關節;由於關節囊韌帶較鬆弛,關節可以滑動,故對脊柱的穩定性作用不大。在脊柱頸部的橫突之間往往缺乏橫突韌帶,而對頸脊柱的穩定性作用很小。椎板問有較重要的黃韌帶,呈扁平狀,很堅韌,為黃色彈性纖維組織,起自相鄰上椎板的下緣前方,到達下椎板的後上部,充填於椎板之間。正常的黃韌帶彈性很強,脊柱伸屈時並不變形,伸展時亦不出現皺褶;發生變性、增厚並纖維化即黃韌帶肥厚時,其彈性減退,脊柱後伸時皺褶可向前凸出,在頸部有時可達到椎管前後徑的30%,從而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傷。各棘突之間有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使之相互連結。頸部的棘上韌帶特別發達,構成所謂的項韌帶,具有對抗頸部脊柱屈曲的作用。
5、脊髓位於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______相連,下端與第一_______下緣平齊。怎麼做?各位大大幫幫忙
脊髓位於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
6、請通俗的解釋一下腰骶部在哪裡!!!!
那就通俗點講。用手摸屁股溝溝中間那塊骨頭,摸到的骨頭的末端就是尾骨,然後從末端往上約一掌寬的這個區域就是骶椎,然後再往上就是腰椎了。你說的骶尾部也就是腰椎和骶椎結合處的這一區域。換句話說,骶尾部就在你那塊骨頭末端往上一掌寬的位置的那個區域。
7、王氏脊椎療法地址在哪裡
在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10號京漢高爾夫球俱樂部內 我也那裡做治療
順便告訴你價格吧 做一次328 一個部位 一個療程 2624
8、脊柱有哪幾部分組成?如何連接?
正常人的脊柱分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個部分。頸椎有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個和尾椎4個,共汁33個脊椎骨。成年人的5個骶椎長在一起成為骶骨,4個尾椎也互相融合成為尾骨;因此,實際上可以活動的椎骨僅26個。它們通過周圍的肌肉、韌帶相關節囊組成一個能活動的、並有強大的支撐力量的中軸。它起著保護脊髓,維持人體活動,並將頭頸與軀乾的負荷傳導到骨盆的作用。
9、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9)脊柱緣在哪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