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俯卧過伸位,屈曲位和側卧位都容易增加脊柱的彎曲,將碎骨片向後擠入椎管,加重脊柱損傷。仰卧位檢查病人時還要再次搬動,有增加損傷可能。
2、怎樣運送脊柱受傷者
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在事故現場,經常有傷員需要送往醫院救治。可由於種種原因,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傷員的運送大多是由現場人員完成的。由於缺乏急救的相關知識,一些脊柱受傷者經過不正確的搬運,傷情加重,後果甚至無法挽回。統計表明,在各種事故中,脊柱與脊髓損傷的傷員比例較大,所以,掌握脊柱損傷傷者的搬運方法甚為重要。
1、切勿看見病人就抬,拉起胳膊就背。
2、對傷勢重或傷情復雜難以判斷的傷員,如無木板或人手不夠(少於三人),最好讓傷員就地平躺,不要搬動,火速打電話請急救中心派車救治。在等車時托起傷員下巴,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
3、對明確的脊柱損傷的傷員不能隨便搬動其頭頸部和腰部,禁止曲伸、轉動、搓揉其身體。
搬運時宜用木板或平板擔架,應多人(三人或三人以上),用手平托起傷員的身體,將傷員托上木板或平板擔架。如傷員訴說頸部疼痛,盡可能用沙袋或衣物塞至頸部兩側以作固定。
4、對脊柱外傷不明顯,但有明顯顱腦損傷或嚴重四肢骨折的傷員,要考慮其伴有脊柱損傷,搬動時要求同上。(嚴朝華)
3、搬運傷員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傷病員在現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和隨後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節。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後都至關重要。從整個急救過程來看,搬運是急救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把搬運看成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觀念。
搬運方法:
1.徒手搬運:
a.單人搬運:由一個人進行搬運。常見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
b.雙人搬運法:椅托式、轎杠式、拉車式、椅式搬運法、平卧托運法。
2.器械搬運法:將傷員放置在擔架上搬運,同時要注意保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製作簡易擔架搬運。
工具運送:如果從現場到轉運終點路途較遠,則應組織、調動、尋找合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運送傷病員。
3.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a.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後伸、扭曲。
b.顱腦損傷:半卧位或側卧位。
c.胸部傷: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傷: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
e.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
f.昏迷病人:平卧,頭轉向一側或側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頭,腳抬高。
4、某些特殊患者如何搬運
一) 對搬運轉送病人的要求
首先必須妥善處理好病人(如外傷病人的止血、止痛、包紮、固定),才能扭動。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險或救護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趕到,都應等救護人員先處理病情穩定後再轉送醫院。
在人員、器材未准備妥當時,切忌搬運病人,尤其是搬運體重過重和神志不清者。否則,途中可能因疲勞而發生滾落、摔傷等意外。
在搬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的表現,如氣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將頭面部包蓋太嚴,影響呼吸。
在火災現場濃煙中搬運病人,應匍匐前進,離地面約30厘米以內,這里煙霧稀薄,否則容易被濃煙嗆住。
二) 常用的搬運方法
擔架搬運法 最常用,適於病情重和運送遠途的病人。現在常用的有走輪擔架、帆布擔架,也可用替代品(繩索、被服)製成結實的擔架。擔架搬運時的具體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移上擔架,病人頭部在後,腳在前,抬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致,向低處抬時(下樓),前面的人要抬高,後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上台階時則相反,走在擔架後面的人要注意觀察病人情況(圖21)。脊柱損傷病人要用硬板擔架,並將病人身體固定在擔架上,搬運時注意保持脊柱的穩定(圖22)。
徒手搬運法 病情輕、路途近又找不到擔架時用。可用背負、抱持、托舉等方法搬運。環形纏繞肢體兩謵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有些錯誤的搬運方法導致了病人,主要是脊椎骨折病人病情的惡化(圖23)。因此,在救護現場,切忌對脊椎受傷的病人隨意搬動。
5、脊柱損傷患者應如何搬運?有何要注意的問題?
需要硬板固定,沒有硬板需要多人雙手平托,保持腰背部水平。
6、基層轉崗培訓全科醫學考試和流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實踐技能考核大綱
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衛辦科教函〔2010〕211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試行)>的通知》(衛辦科教函〔2010〕210號),結合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實際制定轉崗培訓實踐技能考核大綱。實踐技能考核主要評估培訓對象接受轉崗培訓後應當具備的基本崗位服務能力,主要包括常見症狀鑒別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輔助檢查判讀能力、醫療文書書寫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見疾病診斷處理能力、急診急救能力、社區慢性病管理與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溝通交流能力等,以考核其是否達到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基本要求。考核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常見症狀鑒別能力
包括以下症狀:頭痛、頭暈、咳嗽、心悸、胸痛、腹痛、腰痛、關節痛、發熱、腹瀉、失眠、消瘦、乏力、貧血。
二、體格檢查能力
包括以下能力:一般情況檢查,頭頸部檢查,胸部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肛門檢查,神經系統檢查。
三、輔助檢查判讀能力
(一)常見正常、異常心電圖判讀。
正常心電圖;
異常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過緩、房早、房顫、室顫、室速、室早、左房、左室肥大、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Ⅰ、Ⅱ、Ⅲ度,左右束支傳導阻滯。
(二)常見X線片判讀。
胸部(肺炎、氣胸、胸腔積液)、腹部(腸梗阻、消化道穿孔)、四肢(骨折)。
(三)常見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血液生化(血糖、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
四、醫療文書書寫能力
門急診病歷、健康檔案、慢性病管理隨訪記錄。
五、基本操作能力
包括以下操作:手術區消毒和鋪巾;切開、止血、縫合、打結、拆線;清創術;換葯;帶無菌手套;穿、脫手術衣;穿脫隔離衣;脊柱損傷的搬運;四肢骨折現場急救外固定技術;開放性傷口的止血包紮;徒手心肺復甦(人工呼吸、胸外按壓);電除顫;簡易呼吸機的使用;婦科雙合診檢查;陰道窺器使用;兒童生長發育測量;吸氧術;吸痰術;插胃管;導尿術;霧化吸入;洗胃;催吐;灌腸;使用檢耳鏡、檢眼鏡、前鼻鏡;心電圖機的使用;血糖測定(攜帶型血糖儀的使用)。
六、常見疾病診斷處理能力
(一)常見疾病的臨床特徵、診斷、鑒別診斷、處理原則、預防,轉診指征、流程管理和注意事項。常見疾病包括:
1.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2.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包括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包括小兒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膜炎;
3.消化性潰瘍、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腹瀉(包括嬰幼兒腹瀉)、脂肪肝、肝硬化、闌尾炎、膽石症、急慢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腹外疝、食物中毒;
4.糖尿病、血脂異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低、甲狀腺腫、痛風;
5.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結石、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前列腺疾病;
6.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痴呆;
7.軟組織感染、急性乳腺炎、下肢靜脈曲張、骨關節疾病;
8.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月經失調、子宮脫垂;
9.新生兒黃疸、兒童營養不良和肥胖症、佝僂病、小兒高熱驚厥。
(二)常見傳染病的識別、報告流程、轉診指征及注意事項、預防。
霍亂、脊髓灰質炎、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細菌性痢疾、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出血熱、布魯氏菌病、登革熱、艾滋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
(三)常見精神疾病的識別、轉診指征及管理。
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抑鬱症。
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疾病譜酌情調整考核病種。
(四)常見寄生蟲病的識別、報告流程、轉診指征及管理。
血吸蟲病、瘧疾、包蟲病、黑熱病、腸道寄生蟲病(蛔蟲、鉤蟲、鞭蟲、蟯蟲)、食源性寄生蟲病(肝吸蟲、廣州管圓線蟲、旋毛蟲)。
七、急診急救能力
(一)急診常見症狀和問題的診斷、鑒別診斷、處理原則及轉診流程管理注意事項。
包括高熱、昏迷、頭痛、抽搐、暈厥、急性胸痛、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腹痛、呼吸困難、咯血、嘔血、便血、血尿、鼻衄、電解質紊亂、休克、中毒和意外傷害。
(二)常見急救葯物的正確使用。
包括強心、利尿葯、抗心律失常葯、解痙平喘葯、鎮痛鎮靜葯、止血葯、解毒葯。
(三)常用急救技術。
包括吸氧、洗胃、催吐或灌腸技術;徒手心肺復甦技術;人工呼吸,包紮、止血、固定、搬運。
(四)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五)理化因素所致傷害的處理原則和方法。
(六)使用救護車轉運病人的注意事項和轉診前的准備。
八、社區慢性病管理與健康宣教能力
社區慢性病的全科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維護的原則與基本方法、社區重點人群保健及健康教育有關原則方法、疾病(重大疾病與心理問題)篩檢的原則與方法、雙向轉診的原則及方法。
九、人文精神及溝通交流能力
醫德醫風、人文關懷、衛生法律法規、從業行為規范、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融入各項臨床技能考核中。
國家醫學考試服務中心網提供參考。
7、對於脊椎受傷的傷員,應怎樣運送
1.若有傷口,應緊急包紮,不能輕易翻動傷者。 2.對呼吸困難和昏迷者,要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3.救助人員在搶救傷者時,若懷疑有脊柱骨折的,均應按脊柱骨折處理。千萬不要對傷者任意翻身、扭曲身體,比如一人托抱式的搬運,或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抬腿的搬運方式,都是嚴禁使用的。因為這些方法都將增加受傷脊柱的彎曲度,使失去脊柱保護的脊髓受到擠壓、牽拉,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損傷。 正確搬運方法是,將傷者的雙下肢伸直,雙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傷者的一側(搬運脊柱損傷的傷者必須用硬木板,且不能覆蓋棉被、海綿等柔軟物品)。在急救現場,門板、黑板或工地的跳板都可作為搬運工具。搬運時,至少要有三人同時將傷者水平托起,輕輕放在木板上,整個過程動作要協調統一、輕柔穩妥,保證傷者軀體平起平落,防止軀干扭轉。然後,用沙袋固定在傷者的軀體兩側,以防搬運途中因顛簸而導致肢體擺動,從而加重脊髓的損傷;或者用大的寬布將傷者與擔架綁在一起,這樣即使擔架歪斜翻轉,傷者也能保持平躺的姿勢。 對頸椎損傷的傷者,應以頸圍固定其脖子,搬運時,要有專人扶住傷者的頭部,沿身體縱軸略加用力向外牽引,使其與軀干軸線一致,防止擺動和扭轉,搬運中嚴禁隨意強行搬動頭部。 4.對於高位截癱者,必要時應及早進行氣管切開。在較長的搬運時間里,應取出傷者衣袋中的硬物,以防壓迫而發生褥瘡。同時,脊髓損傷的傷者對溫度的感知和調節能力較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熱水袋時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燙傷皮膚;同樣夏天要注意降溫,以防止發生高熱,降溫的冰袋也應包好。
8、以下哪一項不是急救後進行搬運時採用的正確方法
傷病員在現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和隨後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節。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後都至關重要。從整個急救過程來看,搬運是急救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把搬運看成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觀念。搬運方法:1.徒手搬運:a.單人搬運:由一個人進行搬運。常見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b.雙人搬運法:椅托式、轎杠式、拉車式、椅式搬運法、平卧托運法。2.器械搬運法:將傷員放置在擔架上搬運,同時要注意保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製作簡易擔架搬運。工具運送:如果從現場到轉運終點路途較遠,則應組織、調動、尋找合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運送傷病員。3.危重傷病員的搬運:a.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後伸、扭曲。b.顱腦損傷:半卧位或側卧位。c.胸部傷:半卧位或坐位。d.腹部傷: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e.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f.昏迷病人:平卧,頭轉向一側或側卧位。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頭,腳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