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育與健康知識
2、有無專門介紹脊柱肩周等康復理論知識,解剖學或是健身方面的書籍?
有培訓學校
3、解剖知識怎麼系統的歸納?
六、簡答題
1.骨有什麼功能?
(1)骨與骨相連結構成人體的支架,故有支持負重作用。
(2)具有保護功能,如顱骨保護腦;胸廓保護心、肺等。
(3)骨是人體運動的杠桿和肌肉的附著點。
(4)骨是鈣、磷的儲備倉庫。
(5)骨內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兒童少年骨的特點是什麼?
兒童少年骨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點:有機物多,無機物少;軟骨多,骨質少;骨松質多,骨密質少。
3.簡述體育鍛煉對骨有哪些良好的影響?
人體在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情況下,由於新陳代謝加強,血液供給得到改善,骨的形 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密質增厚,使骨增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據壓力和拉力 的不同更加整齊而有規律,以適應運動項目的要求。骨表面肌肉附著的突起更加明顯。這 些變化使骨變得更加粗壯和堅固,從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 能。
4.長骨的生長發育方式是怎樣的?
長骨生長發育的方式包括長長和長粗兩種。骺軟骨可使骨長長,由於骺軟骨表面的軟 骨細胞不斷分裂、增生,不斷骨化,骨的長度就不斷增加。骨膜可使骨長粗,因骨膜內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成骨細胞有造骨的潛能,不斷建造新的骨質,破骨細胞不斷破壞舊骨質,擴大骨髓腔,可使骨不斷增粗。
5.骨連結可分為哪幾類?
骨與骨借結締組織、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相連結。根據骨連結方式,可把全身骨連結分 為不動關節、動關節和半關節三類。
6.關節的主要結構和輔助結構包括哪些?
關節的主要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這些結構是每個可動關節必須具備的。
關節的輔助結構有滑膜囊、滑膜皺襞、關節唇(關節盂緣)、關節內軟骨和關節韌帶等。
7.影響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關節的穩固性和靈活性的因素有:
(1)構成關節的兩個骨關節面的面積差。面積差大者,關節的靈活性大,反之,靈活性 就小。
(2)關節囊的松緊和厚薄程度。關節囊厚而緊,關節靈活性小,穩固性大;關節囊薄而 鬆弛,靈活性大,穩固性小。
(3)關節韌帶的多少和強弱。韌帶多而強,關節穩固性加大,靈活性就小;韌帶少而弱, 關節穩固性小,靈活性大。
(4)關節周圍肌群的數量和強弱。關節周圍肌肉多而強,關節穩固性大,關節周圍的肌 肉少而弱,或有著良好的伸展性和彈性,關節的靈活性就加大。
此外,關節周圍的骨突起、性別、年齡、運動項目、訓練水平等都是影響關節的穩固性和靈活性的因素。
8.關節的運動形式有哪些?
關節面的形態決定關節的運動軸,而關節的運動軸同樣可決定其運動形式。關節的運 動形式歸納起來有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等。
9.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肌肉的物理特性有伸展性、彈性和粘滯性等。
10.兒童少年骨骼肌的特點有哪些?
(1)兒童少年骨骼肌發育尚未健全,肌肉重量小於成人。
(2)兒少時肌組織中水分較多,蛋白質、糖、無機鹽較少,肌纖維較細,肌纖維間結締組織相對的多。
(3)兒少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身體的大肌群則發育較遲,生長迅速也緩慢。
(4)8~9歲以後兒童肌肉發展速度加快,肌肉力量也迅速增長,18歲後肌肉力量增長 就緩慢下來。
(5)兒少時肌糖元的貯備、毛細血管的數量比成人少,加上神經調節方面的原因,肌肉工作耐力不及成人,容易疲勞,但由於新陳代謝旺盛,肌肉工作疲勞後,恢復比成人快。
11.體育鍛煉對骨骼肌有哪些良好的影響?
合理的體育鍛煉對骨骼肌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1)肌肉體積明顯增大(肌纖維增粗,肌纖維內肌原纖維增多),使肌肉收縮有力、持久。
(2)肌肉中結締組織增多,肌腱和韌帶增粗,從而提高抗拉力的能力。
(3)肌肉中毛細血管增多,因而提高了肌肉的代謝能力。有利於肌肉做長時間的活動。
(4)肌纖維中線粒體的數目增多,體積增大為肌肉收縮提供更多能量以適應耐力的需 要。
(5)肌肉內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使肌肉中肌糖元、肌球蛋白、肌動蛋白、肌紅蛋白和水分等含量都有增加。這些物質的增多,不僅提高了肌肉收縮能力,還能及時供給肌肉能量,使肌肉在耗氧量很大的情況下持續工作。
(6)改善神經對肌肉的控制,使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加,因而使肌肉力量增大。
(7)可使運動終板增多、增大,以利於提高肌肉的活動能力。
(8)通過體育鍛煉,特別是耐力性項目如長跑,可減少肌肉中的脂肪,從而提高肌肉的收縮效率。
12.肌肉的解剖橫斷面、生理橫斷面各有什麼意義
在梭形肌中,肌肉的解剖橫斷面和生理橫斷面相等;而在羽狀肌中,其解剖橫斷面小於生理橫斷面,因為在羽狀肌中,解剖橫斷面不能橫切所有肌纖維,所以解剖橫斷面不能作為說明肌肉發達程度的指標。
肌肉生理橫斷面能說明肌肉中肌纖維數量和肌纖維的粗細,即說明肌肉的發達程度。因此,肌肉生理橫斷面越大,發揮的力量也越大。
13.椎間盤具有什麼功能?
椎間盤除連接椎體外,還有增大脊柱運動幅度、承受壓力、緩沖震動、保護腦和脊髓的功能。同時,可使人體每天身高早晚有1~3cm的差異變化。這對測量人體身高具有實際意義。
14.脊柱是有由哪些結構組成的?外觀是怎樣的?有什麼功能?
脊柱是由24塊椎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椎間盤、關節和韌帶裝置連結而成。
脊柱的正常形態為長柱形。
從正(前)面觀察,脊柱呈垂直狀。椎體的寬度自第2頸椎向下至第1能椎逐漸增大。
從後面觀察,脊柱的全部棘突連為一條垂線,形成縱嵴,居背部正中。縱嵴兩側各有一縱行的背側溝容納背部的深層肌。
從側面觀察,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頸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後。從側面還可見到23對椎間孔,有脊神經通過。
從上下來觀察,脊柱中間有一管,稱椎管,管內容納脊髓。
脊柱的功能:脊柱是軀乾的中軸和支柱,是構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後壁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持體重、傳遞壓力、緩沖震動、保護脊髓、內臟及進行運動等。
15.胸廓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正常形態是怎樣的?有什麼功能?
胸廓由12塊胸椎及其相應的椎間盤、12對肋骨、1塊胸骨以及連結它們的關節、韌帶等裝置構成。
胸廓的正常形態:成人胸廓呈前後稍扁、上窄下寬的圓錐形。胸廓有上下兩個口、三個徑和四個面。
主要具有保護(構成胸腔壁,保護心、肺、氣管、食管、神經和血管等),支持(頭頸、上肢)和參與呼吸運動的功能。
16.什麼是固有呼吸肌,包括哪幾塊肌肉?
固有呼吸肌是指主要完成呼吸功能的肌肉。它包括膈肌、肋間內肌、肋間外肌、肋下 肌、胸橫肌、肋提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等。
4、有誰知道關於脊柱側彎的知識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在冠狀面上偏離身體中線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帶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還伴有脊柱的旋轉和矢狀面上後突或前突的增加或減少,同時還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轉傾斜畸形和椎旁的韌帶和肌肉的異常,它是一種症狀或X線體征,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脊柱側凸通常發生於頸椎、胸椎或胸部與腰部之間的脊椎,也可以單獨發生於腰背部。側彎的出現在脊柱一側,呈"C"型;或在雙側出現,呈"S"型。它會減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積量,還會降低身高。詳細的請參閱網路http://ke.baidu.com/view/565006.html?wtp=tt
5、脊索的有關知識
脊索
某些動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稱為脊索。它位於這類動物身體的中軸、消化管的背側,有支撐動物身體的功能。文昌魚、柱頭蟲等具有脊索,故稱為脊索動物。動物由脊索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時,脊索被脊柱所替代。
脊索動物(Chordata) 是動物界最高等的一個類群,也是種類相當豐富的一個門(phylum) 。它包括從低等的如現代海洋中的文昌魚、海鞘等,到較高等的如魚、蛙、龜、鳥、牛、猿猴、人類等。脊索動物的一個重要共同點就是脊索(chorda dorsalis)。一切脊索動物至少在胚胎時期都具有脊索。那麼脊索和脊椎是一個東西嗎?在進化的歷程上脊索為什麼出現,出現的意義是什麼,脊索是怎麼進化的,高等脊索動物成體的脊索又到那裡去了?本文將討論這些問題。
1 脊索概念
脊索動物在其一生或個體發育的一定階段出現於身體背側正中、神經管 正下方呈前後走行的棒狀支持器官稱脊索。脊索不是脊椎,脊椎是脊索出現後才慢慢產生的,脊椎是骨質的,脊索不是骨質的。
脊索是一條由多泡狀角質細胞所組成的堅韌、半透明、有彈性的圓柱形不分節結構,其表面覆蓋著數層薄薄的結締組織 的脊索鞘(elastica)。脊索是胚胎時期的原腸 壁背面加厚外突形成,是內胚層結構。之後顯著伸長和集中,將陷入胚內的外胚層作為襯底,成為身體中心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誘導物質,預定的脊索原基 內陷後也明顯地伸長。文昌魚終生具有脊索,圓口類 的脊索也不退化而終生存在。脊椎動物的脊索在胚胎期及幼體期具有中軸支持器官的作用,但是其後被周圍結締組織形成的軟骨或硬骨的脊柱所代替,只在脊柱內殘存一些脊索的痕跡。
2 脊索的產生
2.1脊索發生
現在脊索動物的來源有兩種假說:環節來源說和棘皮來源說。由於棘皮來源說有更多的證據 ,本文按照棘皮來源說(echinoderm theory)論述。
脊索動物有一些性狀與棘皮動物相同,如後口 、三胚層、兩側對稱 和分節現象 等,說明脊索動物是由棘皮動物進化而來。按照綜合進化論 可以推測某些棘皮動物胚胎期變異 後體內產生脊索雛形,這種脊索雛形使棘皮動物幼體 可以更方便的運動 ,從而擴大了攝食范圍和增強了逃避敵害的能力,也使得有脊索雛形個體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降低種內競爭 ,形成了形成新物種的條件 。在自然選擇下體內有脊索雛形的棘皮動物形成了新的物種。雖然由於原始脊索動物沒有化石殘留,但通過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的證據,半索動物的幼體——柱頭幼蟲(Torn aria)可能可以作為棘皮動物和脊索動物的過渡型。因為柱頭幼蟲咽喉正中的背側生長的囊狀體從發生學和功用上均類似於脊索,生物學家也稱其為脊索原基。
自然選擇令在運動和支撐身體上有更多優勢的脊索使越來越完善 。於是進化出尾索動物(Subphylum Urochordata)。尾索動物仍保留有半索動物的一些特徵:幼體尾部有較為成型的脊索,但在成體內脊索又消失。但是幼體脊索已經開始成型。如現存的海鞘(Ascidiacea)、尾海鞘(Appendiculariae)等生物。
由於脊索不僅能令動物幼體更具生存競爭力,對於成體,脊索也有新的用途 ,所以變異的那些脊索消失較晚的個體漸漸淘汰了脊索消失早的個體,這些脊索消失較晚的個體又進化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結構,這就是頭索動物(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從比較胚胎學證據 也得出尾索動物進化又產生了頭索動物。頭索動物的脊索縱貫於全身的背部,並終生保留。頭索動物身體呈魚形,體節分明,表皮只有一層細胞,頭部不顯,故稱無頭類(Acrania),如文昌魚。至此,完整的脊索完全產生了。
2.2脊索功能
脊索的出現構成了支撐軀體的主梁,這個主梁使體重有了更好的受力者,體內內臟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護,運動肌肉獲得堅強的支點,在運動時不致由於肌肉的收縮而使軀體縮短或變形。所有的這些雖然和節肢動物堅硬的幾丁質 外鞘作用類似,但是由於脊索在體內,同時比幾丁質外鞘有更好的的韌性,因而使脊索動物身體更靈活,體形有可能向「大型化」 發展 。這樣,在環境的變化下,脊索動物獲得了新的適應性。
脊索的中軸支撐作用也使動物體更有效地完成定向運動 ,對於主動捕食及逃避敵害都更為准確、迅捷。脊椎動物頭骨的形成、頜的出現以及椎管對中樞神經的保護,都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化的發展。
脊索在發生學和胚胎學上還有誘導周圍細胞分化作用 ,促進了胚胎期由中胚層發育而來的脊椎 和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的神經 的產生和完善。這一點也是脊索為什麼仍然存在於高等脊索動物的胚胎內的一個原由。
3.脊索進化和消退
雖然脊索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但它究竟不太堅硬,所能承受的應力是有限的。因此當動物大型化到一定程度時,脊索就不夠用了。之後中胚層靠近脊索的間葉細胞 起初集聚變為生骨節(sclerotoma) 。現在在圓口動物如七鰓鰻、盲鰻的脊索附近找到的髓弧片 就是進化到這一時期的生骨節產生的脊椎雛形。
隨後生骨節產生的髓弧片開始癒合,直至完全包裹脊索,漸漸出現椎體(centrum) 等結構,同時向動物體背側延伸,出現包裹神經管的趨勢。脊索被椎體壓迫,逐漸變細小。但是此時的「脊椎骨」細胞只是失去了原生質 的分支,同時細胞間有大量間質 ,即此時是軟骨脊椎。另外每個脊椎骨環是獨立的。由於是軟骨,此段缺少現存或化石證據,但是在胚胎學的重演律 上可以證明,脊椎是先一段一段產生再癒合的。
隨後軟骨開始硬化 ,每段脊椎(vertebrae)也開始癒合,神經管被脊椎包裹,脊索被分開,形成脊索小球,像一串念珠,夾於脊椎中。鯊魚體內的脊椎就是這樣,頭部還殘留有軟骨和沒封閉完全的骨,脊椎簡單癒合。
之後脊索有不同的去向:
1) 脊索小球剛好鑲入兩側的脊椎中央,形成雙凹形(amphicoelous)脊椎。如硬骨魚類
2) 脊索小球與後面的脊椎癒合,形成前凹形(procoelous)脊椎。如爬行類和多數無尾類 。
3) 脊索小球與前面的脊椎癒合,形成後凹形(opisthocoelous)脊椎。如某些兩棲類。
4) 脊索小球與兩面都粘連,形成椎間盤(discus intervertebralis),脊椎則形成雙平形(amphiplatyan)。新形成的椎間盤不是脊索,而是由生骨節發生的結構,椎間盤中間很小的髓核才是退化的脊索。如哺乳類。
現在脊椎已經替代了脊索成為了新的身體支持物,脊椎在靈活性和堅固性兩方面都比脊索要好。從此脊索在高等動物體內消退,變為痕跡器官。
結束語 脊索是泡狀細胞組成的棒狀組織,在進化歷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最初脊索在低等脊椎動物如無頜類中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為脊索動物提高了生存競爭力。而在其以後的高等脊椎動物中,則被脊椎代替,最後在路生脊椎動物中脊索僅出現在胚胎期。本文重新瀏覽了脊索從出現到消失的歷程,可以發現脊索在脊索動物進化路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從側面論述了脊索動物的來源和進化過程中脊索的誘導作用。
6、脊柱側彎!請有相關方面經驗或知識的人進來!
沒關系,既然度數發展不快,只要平時注意注意,注意營養,避免碰撞什麼的,
沒事吊吊單杠什麼的,避免久坐
7、骨科專業知識
你好,目前的症狀的,建議合理的保養休息,還是很必要的,一般還是需要一年以後的
8、大學里什麼專業能學習脊柱知識
西醫臨床專業可以學習到脊柱知識,或者你可以到新華書店或者科教書店買一本《正常人體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是很貴,裡面會系統向你介紹人體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等等方面專業知識。
9、關於骨頭的科學知識有哪些?
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要靠骨頭來支撐,骨頭的形態也多種多樣,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頭,分為顱骨、軀乾和四肢3個大部分。它們分布在全身各個部位,支撐著身體,保護身體的內部器官。
人體所有的骨頭,從形狀和大小上各不相同。從大小上來說,有的比較大,如腿上的脛骨、肱骨等,有的很小,如腳上的趾骨等。從形狀上,大致可分為5種: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和含氣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