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外科圍手術期護理技術

脊柱外科圍手術期護理技術

發布時間:2020-03-16 16:56:35

1、骨科護士學習講課 課題該講什麼

當然從專業科室和護理技術講起了,如骨科病人術後的護理,骨科病人術後防止褥瘡、墜積性肺炎、動靜脈血栓的護理,骨科術後病人的心理指導,及骨科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骨科術後全麻病人的護理等等,很多的,知識源自平時的積累,祝您成功

2、圍手術期管理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
1、臨床護理人員發現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時,要立即報告醫生或護士長,遵醫囑實施各項搶救護理措施。
2、若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根據病情配合醫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3、若出現術後出血,要觀察傷口滲血、引流液性質,並遵醫囑應用止血葯,准備第二次手術。
4、護理人員應及時、准確、客觀地記錄搶救過程。
5、及時通知患者家屬,並做好解釋工作。

3、圍手術期護理名詞解釋是什麼?

【轉載】圍手術期護理工作對於確保患者手術安全和術後恢復具有關鍵作用。可分為術前護理和術後護理。1.術前護理,充分告知患者手術的必要性,減輕患者焦慮情緒。給予患者術前手術區備皮,術前置胃管,術前置尿管等治療,告知患者術前12小時禁食,8小時禁飲水。2.術後護理,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氧飽和度指標的變化情況。觀察患者腹腔引流管的量和性質,按時傷口換葯。

4、圍手術期護理工作流程中存在哪些隱患

1.3術中器械、儀器准備不全或不熟悉其性能以及技術不熟練,使手術不能正常進行而延長手術時間,增加病人痛苦和家屬心理負擔。
1.4術中標本收集不認真,造成標本混淆,甚至丟失,致使病理檢查無法得出准確結果,給病人手術後治療帶來不便。
1.5術後對差錯事故瞞報,從而喪失在第一時間採取補救措施的機會,不僅給病人造成傷害,而且給醫院造成不良影響。 2消除安全隱患的對策
2.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障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抓好落實手術人員規則洗手規則,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接送病人制度,術前做到六查、十二對、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時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診斷、術前准備、前用葯及過敏性情況);病人手術間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關閉體腔前後查。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葯品、葯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葯品、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

5、手術室護士在圍手術期的安全護理要點?

(1)增進與病人及家屬的交流,對病人的病情、診斷、手術方法、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及預防措施、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的恢復過程及預後,向病人及家屬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術。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權的選擇,應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採取診斷治療措施,在病人沒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術或有損傷的治療。 2.生理方面准備:病人維持良好的生理狀態,以安全度過手術和手術後的過程。 (1)術前訓練: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術前兩周開始停止吸煙 (2)備血和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及貧血;血型鑒定及交叉配合試驗,備好一定量的全血 (3)預防感染:不與有感染的病人接觸;杜絕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進入手術室;預防性使用抗菌葯物: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的手術;②胃腸道手術;③操作時間長的大手術;④污染的創傷、清創時間較長或難以徹底清創者;⑤癌腫手術;⑥心血管手術;⑦人工製品植入術;⑧臟器移植術。 (4)胃腸道准備: ①非胃腸手術病人,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為防止麻醉或手術中嘔吐。術前一夜肥皂水灌腸。 ②胃腸道(尤其是結腸)手術,術前1~2天進流質飲食,如果行左半結腸或直腸手術,則應行清潔灌腸,並於術前2~3天開始服用腸道制菌葯物,減少術後感染機會。 (5)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術前一周左右,根據不同狀態,經口或經靜脈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一般的擇期手術病人的靜息能量消耗值(REE)約增加10%. (6)其他:術前一天或術日早晨檢查病人,如有發熱(超過38.5度)或女病人月經來潮,延遲手術;術前夜給鎮靜劑,保證病人的充分睡眠;進手術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時留置尿管;手術前取下活動牙齒。 編輯本段圍手術期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並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⑴ 心理准備:術前心理准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後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後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後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誇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後悲觀。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 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⑵ 環境准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環境。 ⑶ 身體准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於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採集要求。 皮膚准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癒合的機會。皮膚准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並備皮。備皮的范圍需要大於預定的切口范圍。 呼吸道准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後並發症。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胃腸道准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於術前晚常規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後變化的練習。 ⑷ 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征並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准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葯。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葯等一並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絡方式。 4.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並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後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室的環境 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手術中病人的護理 包括評估及文件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於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卧式、頸仰式、頭低仰卧式、俯卧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 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葯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重均勻環行塗擦;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迴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並發症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術後期病人的評估及護理 1評估 (1) 麻醉恢復情況。 (2) 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 (3) 傷口及引流物情況。 (4) 情緒反應。 2.護理診斷 (1) 焦慮、恐懼:與術中放置引流管、術後身體不適有關。 (2) 自我形象紊亂:與手術有關。 (3) 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術後禁食、嘔吐有關。 (4) 軀體移動障礙:與傷口疼痛、管道約束有關。 (5) 自理缺陷:與術後疼痛、虛弱、活動受限有關。 (6) 活動無耐力:與手術創傷、機體負氮平衡有關。 (7) 腹脹、便秘:與術中操作、術後活動減少有關。 (8) 尿儲留:與麻醉、排尿習慣改變,直腸、肛門手術後傷口疼痛有關。 (9) 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有關。 (10)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麻醉和疼痛有關。 (11) 低效型呼吸形態:與疼痛、敷料包紮過緊有關。 (12) 疼痛:與手術創傷有關。 (13) 知識缺乏:與缺乏術後康復知識有關。 (14) 潛在並發症:出血、感染等。 3.護理措施 主要是維持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減輕疼痛和不適;預防術後並發症;實施出院計劃。 (1) 術後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側卧或仰卧位,頭偏向一側。腰麻病人術後去枕平卧6小時,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時。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後,顱腦部手術可取15°~30°頭高腳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應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腳抬高20度,頭部和軀干同時抬高15°的體位。腹部手術後,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減少腹壁張力,脊柱或臀部手術後可採用俯卧或仰卧位。 (2) 生命體征的觀察:大手術後一般每15~30min測量脈搏、血壓、呼吸一次,至少連續4次,直至生命體征平穩。後可改為每60min測量一次。小手術後可每1~2小時測量脈搏、呼吸、血壓一次,平穩後可改為每4小時一次。體溫一般為每2~4小時測量一次。 (3) 正常生理功能的維護 1)維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有嘔吐物及時清除。給氧。如發現病人煩躁不安、鼻翼煽動、呼吸困難,應立即查明原因,盡快處理。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後,鼓勵床上翻身、變換體位,鼓勵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2)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水電平衡:給與靜脈補液。記每小時出入液量,保持各種管道通暢。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檢查皮膚的溫度、濕度和顏色,觀察敷料滲血情況,每日計算24小時出入液量,根據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契壓、尿量、尿比重、脈搏的變化調整補液量。定期取血了解電解質與酸鹼平衡情況,及時糾正失衡。 3)重建正常飲食和排便形態:術後飲食形態的恢復步驟由麻醉方法、手術的種類、病人的反應來決定。要鼓勵病人及早恢復經口進食。腹部手術,尤其是胃腸道手術後帶有胃腸減壓者,術後24~72小時禁食、禁水,經靜脈補充營養,待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後拔除胃管,試行進食。 術後需觀察病人排尿情況,記錄自行排尿的時間。 4)控制疼痛、增進舒適:麻醉作用過去之後,切口開始感覺疼痛,術後當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為劇烈,24~48小時後痛感會逐漸減輕。切口痛與切口的大小、切口地部委、體位和情緒狀態等因素有關。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適體位、葯物止痛和減輕焦慮。 使用要物止痛是術後24小時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止痛劑的作用時間因葯物、劑量不同,以及病人的疼痛強度,對葯物的吸收、轉換和排泄能力的不同而異。 對執行的各種處理和操作向病人進行解釋,教導病人自我處理疼痛的方法。 5)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每日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按需要進行特殊護理,如沖洗;不過久留置各種引流。 6)並發症地觀察及預防 呼吸道並發症 :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等,最常見的有肺不張和肺炎。 呼吸道護理問題的主要相關因素;(1)有吸煙史。(2)術前有呼吸道感染。(3)術後有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劑、氣管內插管和氧氣吸入導致支氣管分泌物增多。(5)術後疼痛劇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6)術後缺乏活動。(7)開胸手術導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止痛劑的應用。 呼吸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1)術前做好呼吸道准備。(2)術後協助病人早期活動,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動和翻身。(3)鼓勵病人每小時需要重復做深呼吸5~10次,至少每兩個小時作咳嗽咳痰一次。(4)觀察痰液的外觀、性質。痰液粘稠,帶有顏色,或有氣味,給予霧化吸入、局部或全身用葯稀釋痰液、控制感染。(5)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6)避免術中術後嘔吐物誤吸,防止繼發感染。(7)評估病人是否有呼吸不暢和咳嗽抑制現象。給止痛葯物之前數呼吸,若呼吸次數低於12次每分鍾,不能給葯。(8)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術前積極控制感染,術中盡量不用吸入麻醉。 胃腸道並發症:多見腹部手術後,常見並發症包括惡心、嘔吐、腹脹、便秘和急性胃擴張,多數為麻醉反應以及術中暴露,手術操作刺激的神經反射性反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缺氧,精神心理因數也可能是術後胃腸道並發症的原因。 腹腔手術後胃腸道功能的正常恢復往往需要一定時間。一般情況下腸管功能的恢復在術後12~24小時開始。此時腸鳴音可以聞及,術後48~72小時整個腸道蠕動可恢復正常,肛門排氣和排便。由於術後禁食或進食過少,術後早期便秘屬正常情況,不需處理。如果術後已進食多天而不能排便,則需要採取通便措施。 胃腸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胃腸道手術術前灌腸,放置胃管。②麻醉前給葯。③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及早糾正低血鉀、酸中毒等。④術後禁食,留置胃腸減壓3~4天。⑤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動和翻身,腹部按摩。⑥協助病人早期進行術後活動、下床行走。⑦嚴密觀察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⑧給予心理支持,消除緊張情緒。 泌尿道並發症:包括尿瀦留、尿路感染。術後8小時病人仍未排尿,恥骨上有明顯濁音區,既表明有尿瀦留。尿路感染多發生在膀胱,感染蔓延後可形成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一般無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或膀胱刺激征,尿液檢查可發現紅細胞或膿細胞。 術後尿路感染的主要相關因素:①尿瀦留。②留置導尿③攝入水分不足。 秘尿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術前鍛煉床上排便。②術後鼓勵和協助不習慣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③給予鎮痛葯物控制疼痛。④積極解除排尿困難,防止尿瀦留誘發尿路感染。⑤對留置導尿病人操作時注意無菌原則⑥鼓勵留置導尿病人飲水,沖洗秘尿道。⑦觀察排尿情況 切口並發症:切口感染和切口裂開。切口感染在手術後3-4天內最明顯。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及切口局部變化。術後初期病人底於38℃的發熱,較為常見,這是由於破壞組織的分解產物及局部滲液、滲血吸收後出現的反應,稱為外科熱或吸收熱,不需處理。若術後3~4天體溫恢復正常後再次出現的發熱,應及時檢查切口部位有無紅、腫、熱、痛和硬結或波動感。切口裂開發生與手術後6―9天,腹部切口裂開較常見,多發生於體質差、營養不良或是過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縫合不佳也是切口咧開的主要原因。 切口並發症的主要相關因素:①病人體質差、慢性貧血、營養不良或是過度肥胖。②切口有血腫、死腔。③術後切口保護不良。④術後嚴重腹脹使腹壁切口張力增大。⑤術後劇烈咳嗽、噴嚏、嘔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壓。⑥縫合技術不佳。 切口並發症的預防:①嚴格無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禦能力。③避免和及時處理術後腹脹、嘔吐等導致腹內壓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張力縫線或延長拆線時間,拆線後繼續腹帶加壓包紮傷口。⑤觀察體溫等生命體征的改變及傷口局部變化,化膿的切口需及早間隔拆除部分縫線,引流膿液,防止切口裂開。 其它並發症:手術後常見並發症還有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和化膿性腮腺炎。褥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均與術後卧床、缺乏活動有關。一般手術病人均應鼓勵於術後24―48小時內下床活動,但循環呼吸功能不穩定、合並休克、極度虛弱,或是血管手術、成型手術、骨關節手術後病人應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時間。下床活動要循序漸進,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至坐床邊椅上數分鍾,然後再開始床邊、房間內和走廊走動。 (4)實施出院計劃:出院計劃的目的是讓病人及家屬做好出院准備,保持醫療、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完整性。實際上出院計劃的制定再病人入院後、手術前即已開始。

6、圍手術期的圍手術期的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並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⑴ 心理准備:術前心理准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後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後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後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誇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後悲觀。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 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⑵ 環境准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環境。
⑶ 身體准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於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採集要求。
皮膚准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癒合的機會。皮膚准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並備皮。備皮的范圍需要大於預定的切口范圍。
呼吸道准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後並發症。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胃腸道准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於術前晚常規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後變化的練習。
⑷ 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征並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准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葯。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葯等一並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絡方式。
4.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並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後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室的環境 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手術中病人的護理 包括評估及文件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於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卧式、頸仰式、頭低仰卧式、俯卧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 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葯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重均勻環行塗擦;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迴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並發症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7、圍手術期護理和麻醉前護理有什麼不同?

圍術期包括術前,術中,術後三個階段,圍術期護理也分3段,術中段由手術室護士完成,前後兩段由病房護士完成。麻醉前護理是病人進手術室後麻醉前的一些相關准備,比如靜脈通道等,是術前和術中的過渡期護理,由手術室護士完成,所以可以算作術中護理。

8、圍手術期護理質量包括哪些內容

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直至基本康復 ,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具體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直到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約在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

9、圍手術期術後飲食護理時,開始進食的時間與哪項無關 A手術麻醉方式 B手術范圍 C手術是否涉及胃腸道

圍手術期術後飲食護理時,開始進食的時間與哪項無關
A手術麻醉方式 B手術范圍 C手術是否涉及胃腸道D手術體位
本題答案為D。手術時的體位並不會直接影響到術後進食的恢復,但是麻醉方式(全麻和局麻對消化功能的影響不同,全麻術後需要更長時間的禁食)、手術范圍(提示手術大小,大手術通常禁食時間更長)、手術是否涉及胃腸道(這一項的影響應該是顯而易見的,胃腸道手術直接影響到消化系統功能,術後禁食時間更長)。

10、圍手術期護理的概念是什麼?

2 護士如何幫助有焦慮情緒的病人 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消除焦慮情緒最好的辦法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其前提是良好的人際關系。護士應使自己從著裝、言語、表情、動作到專業技術水平都給病人可信賴和親切的感覺,獲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這對於以後的心理護理的效果十分重要。病人入院以後,護士要熱情接待,主動介紹病房的環境和同室的病友,讓病人了解醫院與病人有關的規章制度。尊重病人的人格,稱呼病人的姓名,不以床號稱呼病人。告之經治醫生和主管護士的姓名。 2.2詳細評估病人的情況 要使心理護理獲得最佳的效果,必須做到知彼知己,護士要全面評估病人的情況。例如病人的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家屬與病人的關系、病人的性格特徵、生活方式、煙酒嗜好、近期內有無生活事件等,此外關於疾病的情況應評估病人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異常情況、檢驗和輔助檢查結果、疾病診斷、治療計劃等,最後還應了解病人對疾病、對治療的態度。通過評估對病人的生物、心理、社會的情況有了比較完整的概念以後才有助於確定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通過調查研究作出的護理計劃具有個體性的特點,針對性強,效果好。 2.3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 焦慮病人的表現之一是反復敘述自己的不適,反復要求醫護人員解答他們的問題,盡管醫護人員進行了解釋,但病人仍然放心不下,忐忑不安。此時護理人員應理解病人擔心、求助的心情,他們希望有親人和專業人員的理解和幫助,而冷淡和厭煩的態度則更加重了他們的擔憂。護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要找出一定的時間陪伴病人,傾聽病人的敘述。要讓病人感覺到護士是在認真地、專門地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是敷衍了事。這會使病人感到安慰,會增加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心理護理的目的是讓病人領悟到自己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調動病人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病人敘述的過程,就是他宣洩的過程,在宣洩的過程中,有助於緩解焦慮的情緒,有助於使病人認識自己的缺陷,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護士在傾聽病人敘述的過程中要進行思考,發現他焦慮情緒的症結所在,尋找幫助他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護士要善於運用自己的情感,對病人的問題表現出接受、理解、贊同或否定的態度,這對於病人會產生非常微妙的影響。耐心的傾聽在心理護理中十分重要,有時比長篇大論地解釋還有效。 2.4用科學的道理進行解釋 針對病人擔憂的問題,護士要運用科學的道理進行解釋。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護士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注意言語的科學性、藝術性、肯定性。為了使病人便於理解,避免單純使用醫學術語。同時還應注意不能為了取得暫時性的效果而妄加評論,也不能表現出似是而非的態度,否則會適得其反,非但不能解決病人的問題,相反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護士也失去了病人的信任。解釋工作要循序漸進,不能指望通過一次談話就能解決問題,還要配合其他的辦法,例如用已經取得療效的病人的事例,或使用圖片等加以說明。總之解釋的目的是使病人減輕焦慮,而減輕焦慮則必須讓病人領悟到其擔心的問題並不存在,缺乏客觀依據,是個體性格的缺陷所致。而且要讓病人懂得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不是靠外力,要靠調動個人的心理防禦機制,學習醫學科學知識,相信科學,培養良好的性格。 2.5鼓勵病人活動 許又新教授認為行動是焦慮的對抗劑。經他治療的幾位焦慮症病人,常帶著一張折疊椅或小板凳整天在外面遊走,這有助於使他們的焦慮情緒被控制在可忍受的限度之內。如果讓病人整日躺在病床上,或獨自悶在家中,他們的注意力會更多地集中在對疾病憂慮的問題上,這無疑會增加對軀體不適的敏感性。在不影響病人生理功能的情況下,應鼓勵病人活動,例如每天到庭院散步一二小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運動,與病友或興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聊天、下棋、看電視。這些活動可幫助病人分散注意力,將焦慮控制在最低的、可以耐受的水平。

與脊柱外科圍手術期護理技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