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怎麼糾正啊?我動彈一下後面脊柱就彎
脊椎側彎是一種常見的骨骼問題,在站姿下,不管從正面或背面看,正常的脊椎排列應該是身體左右兩邊對稱,並且正常的脊椎排列從上到下是呈一直線的。
如果在站姿下看到脊椎向身體的任何一邊彎曲歪斜,就是有可能是脊椎側彎,左右手臂與軀干之間的空隙不對稱,右側肩膀較高。然而大部分的脊椎側彎並不只有單一平面的左右傾斜,通常會伴隨著脊椎旋轉,往往也會影響到肩胛骨的動作,導致肩關節的活動度受限。
1.改變呼吸方式。脊柱側彎、胸廓變形,易壓迫心肺,引起呼吸障礙。因此需進行縮唇呼吸,吹氣球、深呼吸訓練、擴胸運動、爬樓梯都是很好的方式。
2.改善不良坐姿。一定要抬頭挺胸,千萬不要彎腰駝背,盡可能避免長時間蹺二郎腿。
3.改善肌力不平衡。脊柱側彎患者兩側肌力不平衡,可用泡沫軸、健身球,或者是普拉提等動作來放鬆緊張肌肉,進行對稱性訓練,來改善功能、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發展。
4.若脊柱側彎度數在10°以下,可通過觀察,不給予治療。但是若度數在10°-20°,可通過矯形體操,軟支具佩戴來控制和矯正度數。若側彎度數在20°-40°,大多數需要佩戴硬治具及矯形體操來進行矯正。若在45°以上,多數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矯正。
5.目前脊柱側彎手術技術比較成熟,手術設備也非常完善。一般90度以內的脊柱側彎,通過手術基本可以矯正;90度以上的脊柱側彎,手術後會有一定的殘留,即不能完全矯正,仍然會有一定角度的側彎。
2、強自性脊柱炎
1.臨床概況 25年前發現的HLA-B27與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關節病之間的關系,拓寬了我們對這類疾病總的認識。這類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關節炎起病,部分病例可發展成骶髂關節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膚黏膜損害等關節外表現。肌腱起始端炎症(圖1),發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後跟疼痛)、脛骨結節和其他部位,而在臨床往往缺少明顯的炎性腸病、銀屑病或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現水腫和受到浸潤。強直性脊柱炎的顯著特點是,其中軸肌端炎和滑膜炎的高發生率,且最終導致骶髂關節和脊柱的纖維化和晚期的骨性強直。
雖然所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關節受累,臨床上真正出現脊柱完全融合者並不多見。骶髂關節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隱匿性、很難定位,並感到臀部深處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單側和間歇性的,幾個月後逐漸變成雙側和持續性,並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現疼痛。典型的症狀是固定某一姿勢的時間較長或早晨醒來時症狀加重(「晨僵」),而軀體活動或熱水浴可改善症狀。肌腱端炎,是脊柱關節病的主要特徵,炎症起源於受累關節的韌帶或關節囊附著於骨的部位、關節韌帶附近以及滑膜、軟骨和軟骨下骨。脊柱關節病的滑膜炎常常與臨床上未發現的肌腱端炎有關,至少在某些關節,這種滑膜炎只是一種繼發炎症。
由於胸肋骨連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結節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關節外或關節附近的骨壓痛是這類疾病的早期特點。只有極個別病人沒有或只有很輕微的腰背部症狀,而其他病人可能僅僅是抱怨腰背發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觸痛。寒冷或潮濕可使症狀加重,而這部分病人常常被誤診為纖維肌痛綜合征。疾病早期,有些病人還會出現厭食、疲乏或低熱等輕微的全身症狀,尤其是幼年起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這些症狀常見。肋軟骨和肋椎,肋椎骨橫突關節部位的肌腱端炎可引起胸痛,由於這種胸痛,隨咳嗽或打噴嚏加重,易被誤診為是胸膜炎所致。
男女發病之比為7∶1~10∶1。起病多為15~30歲的男性,兒童及40歲以上者少見。強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認為是主要見於男性的疾病,解放軍總醫院20世紀80年代報道男女之比為10.6∶1。現在研究提示,該病男女之比為2∶1~3∶1。對男女強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異至今尚乏滿意的解釋。職業、妊娠對本病均無大影響,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特點如表1所示。
一般認為女性發病比男性晚,北京協和醫院報道女性平均發病年齡26.8歲,比男性發病平均年齡20.8歲遲6年。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的另一特點是外周關節炎,尤其膝關節受累發生率高於男性,北京協和醫院200例分析外周關節炎受累發生率女性略高,為57%比48%,與汕頭大學醫學院報道相似。另外,女性恥骨聯合受累比男性多見。但中軸關節受累相對少見且症狀輕,因而常常誤診為其他風濕性疾病。在病情嚴重性方面,一般認為女性病情較輕,預後較好。注意女性強直性脊柱炎和男性的差異,不但有助於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深入研究本病也是有益的線索。多數病人起病隱匿,早期症狀為上背部、臀部及髖部呈間歇性鈍痛,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經痛。開始疼痛為間歇性,而且較輕。隨著病情發展,在數月或數年之後可出現持續性疼痛,甚至為較嚴重的疼痛。有時疼痛可發生於背部較高部位、肩關節及其周圍,但不久就可出現下背部症狀。病人常感晨起時和工作1天後症狀較重,其他時間則較輕。天氣寒冷和潮濕時症狀惡化,經服水楊酸制劑和局部熱敷後又可緩解。還有些病人首先出現原因不明的虹膜炎,數年或數月後才出現強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現,此種起病方式兒童多於成人。偶爾也可,以掌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的足跟痛為早期症狀。全身症狀有疲勞、不適、厭食、體重減輕和低熱。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系統性疾病,既有關節病變表現,也有關節外表現。
2.關節炎表現 可累及任何關節,但以脊柱關節受累為多。
(1)骶髂關節炎多數病人首先出現骶髂關節受累症狀,個別病人也可首先出現較高位脊柱關節炎症狀,表現為下背部強直和疼痛,常放射到一側或兩側臀部,偶爾放射到大腿,進一步可發展至膝關節背側,甚至可擴展至膝關節以下。由於骶髂關節局部炎症,下肢伸直抬高征一般都呈陰性。直接按壓病變關節或使患側下肢伸直,可誘發疼痛。在病程早期就可出現下背部運動受限和輕度骶髂關節椎旁肌痙攣。用手指按壓恥骨聯合、髂骨嵴、坐骨結節也可誘發疼痛。骶髂關節受累呈對稱性,恥骨聯合也可受累。病人可固定為某一姿勢(圖2,3)。
(2)腰椎關節炎:雖然骶髂關節和腰椎關節同時受累,但多數病人背部疼痛不適和運動功能障礙是由腰椎關節病變所引起的。開始背部出現彌漫性疼痛,以後則逐漸集中於腰部。有時可出現嚴重腰部強直,而使病人害怕彎腰、直立和轉身,因為這些動作可以引起嚴重疼痛。脊柱強直可能是由於腰部骨突關節炎引起椎旁肌肉痙攣而造成的。查體腰部骨突關節可有觸痛,椎旁肌肉明顯痙攣,腰部脊柱變直,運動受限,腰部正常生理彎曲消失。
(3)胸部關節炎脊柱炎進行性上行性發展,胸椎關節也可受累。此時病人有上背部疼痛、胸痛及胸廓擴張運動受限感。這些症狀有的病人可在病程早期就出現,但多數病人是在起病6年之後才出現。胸痛一般於吸氣時出現。胸廓擴張受限主要是由於肋椎體關節、胸骨柄-胸骨體關節、肋骨與肋軟骨接合處,以及胸鎖關節受累而引起。胸廓擴張受限可致呼吸困難,尤其在運動時更易出現。肺功能測定多數病人無明顯改變,這是由於膈肌運動幅度增強代償了胸廓擴張受限之故。用手指觸壓胸骨柄-胸骨體關節、肋骨與肋軟骨接合處及所有胸椎均可誘發觸痛。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明顯脊柱後凸、胸廓活動受限。
(4)頸椎關節炎:少數病人可僅以頸椎關節炎為早期表現,病情進行性發展,可出現嚴重的頸椎後凸或側凸,最後頭部可呈,固定性前屈位、後屈、旋轉和側屈時,可部分或完全受限,空間視野范圍明顯變小。頸椎病變所致的疼痛可僅限於頸部,也可沿頸旁結構放射到頭部,頸部肌群開始嚴重痙攣,最後可發生萎縮、根性疼痛而牽涉到頭和手臂。由於整個脊柱強直和骨質疏鬆,很易因外傷而發生骨折,尤以頸部為常見。一旦發生頸部外傷性骨折則可造成截癱。
(5)周圍關節炎:約1/3以上的病人可有肩關節、髖關節受累,這樣就進一步加重了病人的致殘後果。關節疼痛往往較輕,而關節運動受限卻很明顯,例如不能梳頭或下蹲困難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發生軟骨變性、關節周圍結構纖維化,最後形成關節強直。病程早期,關節運動受限主要是由於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所造成。髖關節攣縮,膝關節代償性屈曲,可使病人,呈前躬腰屈曲姿勢,而出現鴨步狀態。由於脊柱關節廣泛性病變,還可造成扁平胸和嚴重駝背。
強直性脊柱炎晚期,由於炎症已基本消失,所以關節無疼痛,而以脊柱固定和強直為主要表現。頸椎固定性前傾,脊柱後凸,胸廓常固定在呼氣狀態,腰椎生理彎曲喪失,髖關節和膝關節嚴重屈曲攣縮,站立時雙目凝視地面,身體重心前移。個別病人可嚴重致殘,長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3.關節外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還可出現許多關節外表現,這些表現可以是原發性的,但多數為繼發性。少數病人也可發生於脊柱炎之前數月到數年。有些病例關節外表現可與其他疾病相互重疊,例如主動脈炎,既可發生強直性脊柱炎,也可見於,瑞特綜合征,故強直性脊柱炎可與瑞特綜合征重疊;足跟痛是銀屑病性關節炎、瑞特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的共同特徵,而且這三種病人的HLA-B27陽性率都很高,提示這三種疾病可以互相重疊。
(1)心臟病變屍解發現,約1/4的病人有升主動脈根部異常。但是由於主動脈和主動脈瓣炎症所造成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多見於病程長,有周圍關節炎和全身症狀(發熱和貧血)明顯的病人,故臨床上只有5%的病人出現心臟症狀,多數病人沒有自覺症狀,僅查體時在胸骨左緣主動脈瓣第2聽診區可聽到有較弱的舒張期音。臨床上以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及傳導異常比較常見,偶爾也可發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伴有阿-斯綜合征發作。主動脈炎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發生心絞痛,病程後期還可以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強直性脊柱炎除可並發主動脈炎之外,還可合並心包炎、心肌炎及結節性多動脈炎。
(2)肺部病變:由於膈肌運動可以代償呼吸功能,故雖然吸氣時胸廓擴張受限,但是很少出現呼吸困難,有些病人也可在出現關節症狀之後幾年而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和咯血等症狀。肺部攝片可見兩肺上野有點片狀緻密陰影,部分病人可出現纖維化,還有一部分病人出現空洞,並有麴黴菌寄生。痰培養可培養出麴黴菌,可伴有黴菌瘤形成。晚期病人胸廓擴張受限,肺活量明顯下降。
(3)虹膜炎約l/4的病人可有反復發作性虹膜炎,而且病程越長越易發生。虹膜炎為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一般為單側性。眼部病變與脊柱炎的嚴重度及病情活動性有關,多見於有周圍關節炎或以前有尿路感染史者,若不經治療,可引起青光眼或失明。個別病人眼部症狀可發生在關節症狀出現之前。
(4)神經系統病變:強直性脊柱炎可以引起許多神經並發症,如自發性寰樞關節脫位,表現為頸部嚴重疼痛,常放射到顳部、枕部或眶後部。還可因外傷而發生椎體塌陷、椎體骨折,甚至可引起脊髓受壓而造成截癱。當脊髓馬尾受壓時,可出現尿失禁、陽痿、會陰部麻木及跟腱反射減弱。
(5)泌尿系統病變:腎臟可發生澱粉樣變病,其發生率與類風濕關節炎相似,可以出現蛋白尿。少數病人可因尿毒症而死亡。前列腺炎的發病率也較普通人群高。
4.特殊體征
(1)反映骶髂關節炎症和損傷的試驗:如「4」字試驗陽性,骶髂關節分離試驗陽性或骶髂關節壓迫試驗陽性等。
(2)脊柱活動受限的體征:如Schober試驗陽性,側彎受限,枕牆試驗陽性。
單靠完全伸膝時以手指觸地的能力不能用來評估脊柱的活動度,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功能可以代償腰椎運動的明顯受限,而Schober試驗(圖4)就能較准確地反映腰椎前屈運動受限的程度。隨著疾病的發展,腰椎前凸會逐漸喪失。
直接按壓發炎的骶髂關節常會引起疼痛,通過以下檢查有時亦可引起骶髂關節疼痛:仰卧位時壓迫患者兩側髂骨翼;最大程度屈曲一側髖關節,同時盡量外展另一側髖關節(Gaenslen試驗,圖5);最大程度屈曲、外展和外旋髖關節(4字試驗或Patrick試驗);患者側卧位時壓迫其骨盆;或在俯卧位時直接壓迫其骶骨。部分患者可無上述任何體征,一方面因為骶髂關節有強大堅固的韌帶包圍,運動度很小,另一方面在疾病晚期,炎症已被纖維或骨性強直所替代。
(3)平第4肋胸圍深吸氣和深呼氣末相差少於2.5cm。嚴重的話可以去醫院看看推薦西安醫專附屬醫院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那看看
3、脊柱脊髓損傷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脊柱脊髓損傷的部位不同,臨床情況也是不一樣的,而桑蘭的脊髓損傷屬於高位的脊髓損傷。像這樣的高位脊椎損傷,脊椎損傷帶來的症狀,跟它的位置有關。像你說的高位,位置越高,管理的范圍越大,支配的神經越多,位置越高,可能會造成雙上肢、雙下肢的損傷,甚至有一部分病人位置更高的話,可能造成病人膈肌和呼吸肌、肋間肌的麻痹,造成病人呼吸困難,直至死亡。位置往下走,從高位置頸椎往胸段走,在上胸段可以作為肋間肌的收縮,造成肋間肌麻痹,可能呼吸功能有所影響,但是他支配呼吸的時候,還有一個膈神經,膈神經從頸3、4的地方發出的,所以膈神經沒有受到影響這部分病人還能繼續生存下來。高位脊椎脊髓的損傷,由於損傷平面比較高,就像電話的總機和分機,總機如果受傷,整個區域的分機都會受到影響。損傷平面越低,受累的范圍越小,對病人的影響相對就較小。(動畫) 如果是單純脊柱骨折有可能導致脊柱活動受限,脊柱畸形等不良後果,而脊髓損傷根據不同的損傷平面會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如呼吸肌麻痹,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嚴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截癱,甚至會危及生命。現階段,脊髓的損傷,依然是難以完全恢復的。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的治療方法不停的被研究出來,也許能使脊髓的損傷得到逆轉,功能得以恢復。
4、駝背會影響睡眠嗎?駝背會對人的健康與身體內外的所有機能有哪些影響?
駝背會對心肺造成嚴重的危害:
1、心慌、心跳加速
正常人的胸廓中心高度大約是20~25厘米,但是駝背之後就會減少3~5厘米。
而且會出現胸骨下陷,造成心臟在胸骨的擠壓下不能充分擴張,減少排血量。
為了獲取足夠的養分,心跳速度就需要加快,從而引起心慌。
2、損傷心肺功能
隨著我們胸廓的變性,胸腔容積縮小,呼吸活動幅度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從而影響肺活量以及呼吸的通氣量,造成老人運動能力降低,限制活動強度和頻率。
3、便秘
駝背之後會影響到消化功能,這是因為腹腔容量發生變化,就很容易引起便秘。而且駝背嚴重的人,還可能引起內臟移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
4、誘發頸肩、背部、胸骨部疼痛
駝背之後頭頸部以及胸前部會發生肌肉緊張,脊柱後凸,從而引起腰背肌受到牽拉,很容易發生勞損。
5、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發展快不快
強直性脊柱炎如何進行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對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是有效的,能緩解疼痛,幫助脊柱及雙髖關節恢復運動功能,減輕僵硬,防止駝背畸形的發生或減緩畸形的發展。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患者俯卧位: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別墊2~3個枕頭,使前胸及腹部懸空,兩手臂屈肘置於頭前。醫者站於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兩側,用扌袞法上下往返治療,同時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壓,按壓時要配合病人呼吸,當呼氣時向下按壓,吸氣時放鬆。
(2)接上勢:用指按法按壓脊柱兩側膀胱經及臀部秩邊、環跳、居
6、脊柱的活動度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的活動度,但各部位活動度不同,頸、腰段活動度較大,胸段活動度極小,骶段幾乎無活動性。一般情況下頸段可前屈、後伸各35°~45°,左右側彎各45°,旋轉60°~80°。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條件下可前屈75°~90°,後伸30°,左右側彎各30°~35°,旋轉30°~35°。檢查時醫師固定患者肩部,囑被檢者做前弓、後仰、側彎、旋轉等運動;檢查胸椎活動度可先固定骨盆再旋轉肩部,注意觀察有無異常改變。
7、強直性脊柱炎,已經僵直了,還是很疼,尤其早上,有什麼辦法嗎?
目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在早中期仍然是以內科治療為主導.患者看醫生多是看風濕病專業\雜病\傳統中醫等,由於在對該病的病理生理及病理解剖特點認識的不統一的情況下,許多患者並不知道外科手術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甚至在關節完全骨性強直的情況下,仍然拒絕外科手術,這是不科學的.
有的患者及家庭,甚至有的醫生也抱有這樣的想法:能不手術就不手術,實在不行了再手術不晚.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有幾點需要交代:1.關節活動度的喪失不單純是關節軟骨的丟失,必然伴有肌肉\肌腱\韌帶\神經\血管組織的攣縮和彈性下降,尤其是關節在非功能位強直情況下,關節周圍軟組織平衡嚴重受損;2.在關節骨性強直的情況下實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即使是由國際醫學大師主刀,關節活動度的恢復也有很大困難,而關節活動度受限肯定會影響臨床效果.上述那4位嚴重病人,由於體位受限制,膝關節也僅有50-90度的活動范圍.外科醫生要想獲得更大的術中關節活動度,唯有進行廣泛的軟組織松解手術,這無疑會增加手術風險和並發症的發生率,對術後關節穩定性也有不良影響.
怎麼辦?有以下幾點可供患者借鑒:一,在堅持內科治療的情況下,只要血沉不是太快,應該鼓勵患者多進行關節活動,避免關節過快強直.二,可以堅持關節按摩,有助於活動度的保持.三,定期拍片子了解關節軟骨丟失情況.四,一旦關節間隙嚴重狹窄,出現骨性強直苗頭,應該積極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這樣術後可能獲得較好的關節靈活度,最大程度獲得關節功能恢復.
8、身患強直性脊柱炎活動受限到什麼程度不能學習駕照 我腰部和脖子活動受限 尤其是脖子 。
問題解答: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因為目前對此病還沒有太好的辦法根治,需要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包括游泳,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
指導意見:但不提倡進行籃球,足球,網球等較為劇烈的運動.通過正確的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加脊柱活動度,改善脊柱功能,控制病情發展,
9、我今年25歲了,去年查出得了強直性脊柱炎,長時間喝葯會影響以後生育嗎,我現在一直都是在中醫院看病
您可以嘗試中醫療法,就是疏風揉筋療法來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河南得協和醫院就是用這個治療方法,它可以調節並恢復身體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系統正常功能。只有調和陰陽平衡,病情才可得到根本康復。提倡在治療過程中施之順勢,祛邪外出,對疾病不僅治標,更重視治本,使人體的失衡狀態得以糾正,在臨床治療上取得了很好療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上不要吃生冷食物,應多吃些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肌肉等,亦可捋黃芪、熟地、當歸、枸杞子等葯物與肉等食物同煮來作偽食療等等。平時要做到避免復感外邪,要多活動鍛煉,最重要的要保持情緒與快樂管,樂觀愉快的情緒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10、關節活動度受限原因和肌張力過高原因 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樓上的回答是不對的阿。 肌力是指肌肉收縮的力量,是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或舒展)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 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