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後凸症狀

脊柱後凸症狀

發布時間:2020-03-14 02:32:42

1、治療脊柱後凸鍛煉視頻 求視頻,我想通過鍛煉來矯正,家裡沒有經濟來

1、跑步
每天堅持跑2000-5000米長跑,能讓身體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時可以鍛煉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練好健美肌肉的基礎。
2、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一天分早中晚做3組。每組做25-50個,是最為快速練腿部肌肉及拉長全身肌肉線條的方法。
3、俯卧撐
俯卧撐適合有一定力量基礎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讓身體盡量綳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彎曲,每天至少做1組,每組20-50個。是鍛煉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見的練腹肌方式之一,不佔用場地。也很適合在家開展,仰卧起坐建議一次做30個以上。
5、啞鈴
想要鍛煉肱二頭肌的朋友可以試試啞鈴,通過手臂對啞鈴的提拉。強化局部肌肉的鍛煉,每次至少做50個。才能有效強化肌肉的形狀。
6、游泳
會游泳的朋友,不妨試試每天去室內游泳池游幾圈。游泳比跑步練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線條會更為修長漂亮。

2、脊柱後凸是怎麼理解的?是先天性的嗎?

是先天性的!
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的最嚴重脊柱畸形是先天性脊柱後凸,其發生率約10%。脊柱後凸通常在出生時即存在,並可能使閉合硬膜囊十分困難。彎曲一般從下胸椎擴展到骶椎,其頂點在中腰段,畸形通常進行性發展。先天性脊柱後凸用支具治療無效,通常需要手術矯正。治療的目標不是獲得正常的脊柱,而是使患者在坐位時無需用上肢和手進行支撐即可保持平衡。
治療的其他目的增加腰椎高度,以便獲得容納腹腔臟器的空間並改善呼吸機能;通過減小後凸來預防壓瘡。脊髓脊膜膨出患者脊柱手術的並發症明顯多於特發性脊柱側凸。最常見的並發症是融合失敗,據報道其發生率高達40%。據報道術後感染的發生率也達8%。
參考資料:濟南武警總隊醫院

3、脊柱後凸壓迫神經做了手術多久能恢復神經

pie came back and disappeared in

4、脊柱後凸畸形

控制其發展,11-16歲發展最快,定期3-6個月拍一次片,觀察病情,及時作出處理。一般在16歲以後,當X光片上發現髂翼的骨骺出現時,也就表明脊柱側凸畸形已經達到穩定時期。注意觀察吧。畸形嚴重時再考慮手術治療。北京積水潭醫院、301醫院等技術最高。

5、脊柱輕微後凸,有點輕微駝背,如何矯正

建議用斜面床墊,准備半年糾正好,不要太急了,這可能 是也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我知道的最好方法,請參考 !

6、椎體排列整齊脊柱後凸無側彎4.5椎間隙模糊椎體前緣見唇樣突出骨皮質光滑完整

這個情況,一般來說是考慮腰椎4.5節段的椎間盤病變所引起的X線片檢查結果,要確診,建議結合腰椎間盤CT或者是腰椎的磁共振檢查予以確診和治療。

7、預防脊柱後凸惻彎的鍛煉保健操。

你換個溫感記憶棉的枕頭試試吧,我脊柱一直不好,後來在網上買的溫感記憶棉的枕頭,睡著特別舒服,不像以前那樣疼得睡不著覺了。

8、請知到的人進脊柱後凸可以練瑜伽嗎

輕微脊柱後凸瑜伽可以矯正,嚴重者沒什麼效果。試試下面幾點也許有幫助
1.並腿屈膝坐在地上,兩手環抱小腿,自然呼吸,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剛開始腳還先不用越過頭,多做幾下後視自己身體狀況而定,然後滾到胸椎、頸椎,腳尖朝上,漸漸地雙腳越過頭,腳打直,腳尖著地。
2. 躺在地上,兩腳屈膝,兩手環抱住小腿,抬頭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北京張德宏脊柱彎曲病研究院吳永超專家建議每個人都要定期的檢查你的脊柱,防止脊柱位移繼續惡化。

9、脊柱後凸易發生的部位及病因

脊柱後凸(kyphosis),又稱駝背,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後異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屬組織解剖形態改變的一種疾患。本病發病率不低,造成的傷殘很顯著,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勞動。所以,治療本病,不僅僅是改善外觀,更重要的是恢復人體的生理功能和勞動能力。
【病理與病理生理】
脊柱後凸畸形所致的生理功能改變,主要是脊柱屈曲畸形壓迫並限制胸腔及腹腔某些臟器生理活動所致。如胸壁畸形致肺不能自由舒縮,導致肺活量減少。在嚴重脊柱後凸畸形患者,胸腔和腹腔變短和受壓,使膈肌運動受限,肺功能明顯減低。
脊柱後凸患者呼吸功能術前和術後測定,並同正常時對比發現:部分患者具有限制性通氣障礙,其氣道清除功能下降,容易誘發氣道阻塞。可在限制性通氣障礙的基礎上,產生混合性通氣障礙。術後測定說明肺活量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圖1)。
脊柱後凸和患者在晚期,由於咳嗽功能減弱,影響肺內分泌物的排出,從而導致肺內疾患的發生,如並發肺結核者可高達25%。經研究證實,脊柱後凸患者在呼吸時肋骨移動很小,而膈肌運動范圍增加,這一因素使肺活量及最大通氣量降低,呼吸時氣體交換不足。在休息時,患者可能無明顯不適,當運動時即有心悸、氣短、出汗。長期肺功能不良,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脊柱後凸經手術矯正後,肺活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脊柱後凸矯形手術,除能改善外觀、矯正畸形外,還可改善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統的功能。
脊柱後凸患者的身體重心在第4腰椎前緣向前移,為克服身體向前傾倒,頸椎前突曲度代償性增加,且髖與膝關節屈曲以保持軀體平衡,長時間代償,可導致頸椎增生。手術矯形後,可使頸椎曲度、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生理狀態得到改善或恢復正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因長期脊柱屈曲,腹肌短縮,從而改變肌肉牽拉力線的角度,能加重脊柱的屈曲後凸畸形。
【病因與發病機制】
根據脊柱後凸的形狀,本病可分為脊柱弓狀後凸和角狀後凸,病因各有不同。
1.脊柱弓狀後凸(round kyphosis)
(1)先天性脊柱後凸:可以是椎骨局限性先天畸形的結果,也可以是全身性骨化紊亂的一部分,如Morquio病。椎骨先天畸形的發病原因不明,多見於女孩,隨著脊柱的生長,後凸程度逐漸增加。椎骨畸形種類可以是:
①椎體缺如;
②椎體缺如伴有小椎體;
③一個小椎體;
④鄰近兩個小椎體;
⑤鄰近椎體的分節不全;
⑥椎體前角缺如;
⑦楔形椎體等。
(2)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強直性脊柱炎為脊柱各關節,包括椎體間關節、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骶髂關節亦常受累。至晚期,受累關節發生骨性強硬、韌帶鈣化,脊柱呈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男性約佔90%,本病好發於15~30歲青壯年。現一般認為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前者稱為「血清陰性」多發性關節病,以和後者區分。最近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現多數有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證明該病有遺傳因素,損傷、感染等可能是誘發因素。本病的病理改變和類風濕關節炎相似,但鄰近關節的骨質增生較多,關節軟骨和軟骨下皮質骨破損,伴有纖維性和骨性融合,關節周圍組織變性和鈣化,脊柱前縱韌帶先受到影響,在椎體之間形成骨橋,X線像呈竹節樣。
(3)老年人駝背(senile kyphosis):老年人駝背的特徵是整個脊柱保持完整,但受累椎體呈楔形。大部分椎間盤正常,惟其前緣可有壞死、纖維變性,甚至完全消失,以致相鄰椎體的前緣骨質融合。病變多見於上、中胸段。此處椎骨和間盤前緣承受較大的應力,特別是蹲著乾重活的人。長期的壓力引起骨質吸收,椎體逐漸變成楔形。最後,出現胸椎明顯後凸、身長縮短、頭向前傾等畸形。
(4)原發性骨質疏鬆症(primary osteoprosis):是指發生在老年和絕經期後婦女的骨質疏鬆,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5)佝僂病性駝背(ricketic kyphosis):佝僂病是發生於小兒的骨軟化症。因椎體發育障礙,而形成弓狀後凸畸形。
(6)癱瘓性脊柱後凸(paralytic kyphosis):常見於脊髓前灰白質炎,這種後凸是由於神經病變引起軀干肌力失衡所致。脊柱後凸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即不對稱的肌無力,不對稱的軟組織緊張或攣縮,椎體生長紊亂等。癱瘓性脊柱後凸往往被忽視,實質上有不少脊柱後凸是短的脊柱旋轉肌癱瘓所致,是一種隱匿性的脊髓前灰白質炎。
(7)多發性骨骺發育異常(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也稱原發性骨骺骨軟骨病或Fairbank病,又稱多發性骨骺成骨不全,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特徵為多個骨骺異常骨化、生長障礙和手指粗短。好發部位首先為髖、肩、踝關節,其次為膝、腕、肘關節,受累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呈搖擺步態。肩關節活動受限,也常為早期的症狀。骨端常粗大,少數有關節屈曲畸形或關節鬆弛。手變短,手指變粗,表現為短肢型侏儒。此外,尚有膝內翻或外翻,兩肢不等長或脊柱後凸畸形,或胸椎呈不規則楔形,因半椎體而引起脊柱後凸。
(8)次發性骨骺骨軟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又稱青年圓背或Sheuermann病,每一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環狀骺板,即次發性骨骺,此種骨骺可發生骨軟骨病,亦稱脊柱骨骺炎。常見的發病部位為胸椎中段。一般都累及3~5個椎體。也可發生於胸腰段。發病年齡多為12~17歲,也有在20~21歲發病者,本病病理表現為受累骨骺前半部缺血性壞死,影響椎體的正常發育,椎體呈楔形變形,增加胸椎的生理後凸,形成圓背。
(9)氟骨症(fluorsis):由於慢性氟中毒而引起骨骺的緻密性、硬化性疾病。氟可以結合進骨的羥磷灰石結晶,並替代結晶中的羥基從而使骨結晶不易溶解,引起骨樣組織增多及大量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及骨組織增多。以脊柱及骨盆最易累及,其次是胸廓與顱內。嚴重者可引起韌帶鈣化、脊柱強直後凸,臨床上類似強直性脊柱炎的表現,甚至引起椎管狹窄,脊髓受壓。
(10)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營養不良(hyperparathyroidism osteodystrophy):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加快骨吸收的速度,破壞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引起纖維性骨炎或纖維囊狀骨炎。受累椎體極易產生壓縮性骨折,造成後凸畸形。

10、脊柱側凸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本病以女性為多,在兒童期身體增長慢,畸形並不明顯,即使輕微畸形亦無結構變化,容易矯正,但此時期不易被發現。患者至10歲以後,椎體第二骨骺開始加速發育,側凸畸形的發展即由緩慢轉為迅速,1~2年內可以產生較明顯的外觀畸形。多數側凸發生在胸椎上部,凸向右側;其次好發於胸腰段。凸向左側著較多。脊柱側凸所造成的繼發性胸廓畸形,如畸形嚴重,可引起胸腔和腹腔容量減縮,導致內臟功能障礙,如心臟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心搏加速,肺活量減少,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神經根在凸側可以發生牽拉性症狀,凹側可以發生壓迫性症狀,神經根的刺激,可以引起胸和腹部的放射性疼痛;亦有引起脊髓功能障礙者、由於內臟功能障礙,息者全身往往發育不佳,軀干矮小,體力較弱,心肺儲備力差。
【診斷】
一、病史
首次就診患者要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母親妊娠情況,生產情況,妊娠頭三個月有無潛在致胎兒畸形的影響。家族中同胞兄弟姐妹有無同樣患者,有無糖尿病患者。對脊柱側凸出現的年齡,彎曲進展情況,有無接受過治療及何種方式的治療。現在主要的症狀是什麼,如易疲勞,運動後氣短、呼吸困難、心悸、下肢麻木,走路不便,大小便困難等應予以詳細詢問。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毫無症狀,特別在好發的青春期少女,胸背不易裸露,畸形常被忽略。故群體普查,認真查體是早期發現的關鍵。
二、物理檢查
物理檢查包括測身高、體重、坐高、雙臂外展位雙中指尖間距等有關項目。然後被檢查裸露整個腰背部,自然站立,雙足與雙肩等寬、雙目平視,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觀察被檢查者雙肩是否對稱,雙肩胛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兩側腰凹是否對稱,兩側髂嵴是否等高,棘突聯線是否偏離中軸。五項中如有一項以上不正常列為軀干不對稱。然後作脊柱adam前屈試驗,被檢者雙膝伸直,使軀干由頸至腰徐徐前彎,檢查者從背部中央切線方向觀察上胸段,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兩側是否等高、對稱。不對稱者為前屈試驗陽性,疑為脊柱側凸(圖1)。
在脊柱前屈試驗檢查的同時,檢查者可用脊柱側凸角度測量尺或水平儀等測量被檢者背部各段的傾斜度,或hump角,記錄其最大傾斜角及其部位。若背部不對稱傾斜超過4°者疑為脊柱側凸。
體檢注意事項:包括前屈試驗在內的物理檢查是脊柱側凸體檢的基本檢查方法,特別是前屈試驗(forewardbendingtest)是公認的脊柱側凸的體檢初測中簡易、靈敏、而實用的方法,但在具體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被檢者站立的地面要平坦,若有雙下肢不等長者,應將患肢墊高,使骨盆擺平。
2、被檢查脊背必須完全裸露,並囑其全身放鬆。
3、被檢者應背對光源,側光在脊背造成陰影易產生假象。
4、前屈試驗時,雙手掌相對合攏或手持橫棍,使雙上肢自然下垂,然後緩慢前屈,以了解脊柱全長的情況。

與脊柱後凸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