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臨床表現
ADEM多發生在病毒感染後的2天到4周,少數發生在疫苗接種後,部分患者病前無誘因。臨床上患者表現為多灶性神經功能異常,提示中樞神經系統廣泛受累,可出現單側或雙側錐體束征(60-95%),急性偏癱(76%),共濟失調(18-65%),顱神經麻痹(22-45%),視神經炎(7-23%),癲癇(13-35%),脊髓受累(24%),偏身感覺障礙(2-3%),言語障礙(5-21%),並且多伴有意識障礙;發熱和腦膜刺激征亦常見,繼發於腦干損害或意識障礙的呼吸衰竭發生率為11-16% 。另外,ADEM較其它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更容易出現周圍神經病,在成人患者較突出,一項研究發現約有43.6%的ADEM伴有周圍神經病 。在IPMMSG的定義中要求患者必須有腦病的表現,即精神異常、認知障礙或意識障礙,以往的研究總結腦病的發生率為42-83%,新定義可能會導致一部分漏診,但卻容易排除那些容易轉變為多發性硬化的患者。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炎(Acute hemorrhagic leukoencephalitis),也稱為Weston-Hurst病,是ADEM的超急性變異型,表現為急性、快速進展的、暴發性炎性出血性白質脫髓鞘,多在1周內死於腦水腫,或遺留嚴重後遺症。
2、脊髓炎患者都有哪些典型的針狀?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3、脊髓炎最嚴重會發展成什麼病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
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4、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是什麼病?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又稱感染後腦脊髓炎、預防接種後腦脊髓炎,系指繼發於麻診、風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預防接種後,因免疫機能障礙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內的脫髓鞘疾病。
病因病理:用動物的腦組織勻漿與佐劑給動物注射後,動物的腦和脊髓內小靜脈的周圍出現神經脫髓鞘及炎性損害,稱為實驗性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病理改變與之相似,因而一般認為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大腦、腦干、小腦、脊髓有播散性的脫髓鞘改變,腦室周圍的白質、顳葉、視神經較著,脫髓鞘改變往往以小靜脈為中心,小靜脈有炎性細胞浸潤,其外層有以單個核細胞為主的圍管性浸潤,即血管袖套,靜脈周圍白質髓鞘脫失,並有散在膠質細胞增生。
臨床表現:可分為預防接種後腦脊髓炎及感染後腦脊髓炎兩型。一、預防接種後腦脊髓炎接中狂犬疫苗、牛痘、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後均可發生,其中以接種狂犬疫苗後的發生率最高。近來,由於改進了疫苗的制備技術,本病已較少見。首次接種較再次接種的發生率明顯為高,一般於接種後2~15天多見。急性起病,突然出現發熱、劇烈頭痛或脊神經根放射性疼痛、嘔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症狀,繼之迅速出現四肢癱瘓或偏癱、錐體束征陽性、膀胱及直腸括約肌障礙,還可伴有瞳孔改變、眼球震顫、眼外肌麻痹、言語障礙等。死亡率較高,存活者中多數遺留不同程度的殘障,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復。
5、脊髓炎發病會出現什麼情況?
您好 首先呢 脊髓炎呢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 不同的脊髓炎發病情況是不一樣的
下面就是幾種發病情況
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好了話說到這里了 建議你要及時就醫 然後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例過程是怎樣的?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為2~3個月,一般有下列幾個病理過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與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而不發展為菌血症、敗血症和腦膜炎。
(2)敗血症期:高熱惡寒、頭痛嘔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滯。70%患者在起病數小時後即可出現皮下出血點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擴大,並可形成大皰和壞死。血培養多陽性,腦脊液可正常,淤斑塗片可找見腦膜炎雙球菌。
(3)腦膜炎期:本期症狀可與敗血症期同時出現,也可稍晚出現。高熱、淤斑、頭痛劇烈、幼小兒童可表現為突然驚叫不安、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並有煩躁譫語、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時出現腦膜刺激征,如頸項強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陽性,腦脊液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多為陽性。
(4)臨床可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兩種。
①普通型:此型多見,約占流腦發病者的90%。除少數病例於起病前數小時或1~2日有輕微的上感症狀外,大多起病較急,突然高熱,體溫多在40攝氏度以上,伴惡寒或寒戰,隨即出現反復嘔吐、頭痛、煩躁、皮膚淤點或淤斑,進而出現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
②暴發型包括休克型和腦型。
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起病即有高熱、嘔吐、驚厥,並在短期內出現全身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4小時內發生休克。早期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手足發涼,脈搏細數,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壓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壓下降或測不出,神志昏迷,腦膜刺激征多陰性,腦脊液也無顯著異常,但淤斑塗片及血培養多陽性。
腦型:多見於年長兒及青壯年。除高熱、皮膚淤點外,頭痛劇烈,極度煩躁或尖叫,頻繁劇烈嘔吐,反復抽搐或持續不解,四肢強直或角弓反張,神志模糊,面色蒼白發紺,血壓上升。發生腦疝後,肌張力下降,全身鬆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規則,眼球固定,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最後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