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最常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最常

發布時間:2021-06-17 10:26:43

1、急性脊髓炎的具體症狀是什麼?

.脊髓休克急性脊髓受損後,損傷平面之下完全性遲緩性癱瘓,各種反射、感覺及括約肌功能消失,數小時內開始恢復,2~4周完全恢復。較嚴重的損傷有脊髓休克的過程,一般在3~6周後才逐漸出現受損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動。在脊髓休剋期很難判斷脊髓受損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但受傷當時或數小時內即有完全性的感覺喪失,特別是肢體癱瘓伴有震動覺的喪失,提示有器質性損傷。脊髓休克時間越長,說明急性脊髓損傷程度越嚴重。
2.感覺障礙脊髓完全損傷者受損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部分損傷者則視受損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覺。
3.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在脊髓休剋期過後,受損平面以下的運動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高,反射亢進;部分損傷者則在休剋期過後逐步出現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動。脊髓損傷後出現受損節段支配肌肉的鬆弛、萎縮及腱反射消失等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體征時,有定位診斷的意義。
4.反射活動休剋期過後,受損平面以下肢體反射由消失逐漸轉為亢進,張力由遲緩轉為痙攣。脊髓完全性損傷為屈性截癱,部分性損傷呈現伸性截癱。有時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曲與排尿,叫總體反射。
5.膀胱功能脊髓休剋期為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漸恢復後表現為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和間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復到反射出現時,刺激皮膚會出現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現為攣縮性神經源性膀胱。
6.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常可出現陰莖異常勃起、Horner綜合征、麻痹性腸梗阻、受損平面以下皮膚不出汗及有高熱等。
上述就是關於急性脊髓損傷的一些症狀了,相信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大家身體上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就會明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所以希望大家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足夠重視這個問題。

2、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能治好嗎?吃什麼葯好

建議: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能否恢復在於及早的治療搶在受損脊髓缺血壞死前。急性脊髓炎必致脊髓水腫致神經功能障礙而發生截癱,西醫以激素和蛋白治療可控病繼發嚴得的損害脊髓,但本病的治療恢復應在控病後早期,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一是靠自身修復,二是靠葯物支神經的興奮激活,如發病時間過長,脊髓會因缺血過久繼發缺血性軟化萎縮,其病症的恢復就更加困難。治療方案:中葯營養神經增強改善脊髓微循環的血運使受累麻痹不全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繼發性缺血性受累神變性。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脊髓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獲得各種神經功能的改善恢復,並需合理的功能鍛煉才能獲得功能重建,。需指導請發來發病時和最近的磁共震和腦脊液檢驗單再次聯系。

3、脊髓炎分為幾類?

脊髓炎主要是引起脊髓的損傷,患者會出現明顯的運動障礙,出現受損平面以下感覺障礙,也會出現大小便的copy功能障礙等,一般情況下脊髓炎分為以下的幾種:
第一種,比較常見的是急性脊髓炎,百它指的是感染後自身免疫反應所導致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比較常見,及時地給予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和康復訓練,很多患者預後良好。
第二種,要注意視神經脊髓炎,這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水通道蛋白抗體是陽性的,經常容易出現復發,也經常累及到視神經。
第三種,多發性硬化也度經常累及到脊髓

4、急性上升性脊髓炎都有哪些並發症?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種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而產生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部分病人起病後,癱瘓和感覺障礙的水平均不斷上升,最終甚至波及上頸髓而引起四肢癱瘓和呼吸肌麻痹,並可伴高熱,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稱為上升性脊髓炎。
病因未明,可能由於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後的一種機體自身免疫反應,有的發生於疫苗接種之後。以青壯年多見。病前數天或1~2周可有發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帶感,隨後出現麻木、無力等症狀,多於數小時至數天內症狀發展至高峰,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症狀。

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節段,以胸髓(T3-5)最常見,其次為頸髓和腰髓。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通常局限於1個脊椎節段,多灶融合或脊髓多個節段散在病灶較少見;脊髓內如有2個以上散在病灶稱為播散性脊髓炎。肉眼可見受損節段脊髓腫脹、質地變軟、軟脊膜充血或有炎性充血,血管周圍炎性細胞侵潤,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灰質內神經細胞腫脹、破裂和消失,尼氏體溶解,白質髓鞘脫失和軸突變性,病灶中可見膠質細胞增生。

5、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最常損害脊髓的

&

6、脊髓炎都分哪幾類?每一類的症狀都有什麼?

?

7、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制訂方案應針對病因。有明確的病原感染者,應針對致病病原合理用葯;可疑血管性疾病致脊髓缺血損害者,聯合應用改善循環葯物;由於大多數急性脊髓炎以脫髓鞘損害為主要病理改變,故多數學者主張以調節免疫治療為主。
1.皮質類固醇療法常用地塞米松(氟美松)靜脈滴注,成人10~20mg/d,7~14天為一療程,後改為潑尼松30~60mg/d,晨起頓服,每周減量一次,5~6周內逐漸停用。近年有學者主張應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劑量為500~1000mg/d,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滴注,3~8h滴完,連用3~5天,後改為潑尼松30~60mg/d,漸減量。Kalita等(1999)報道9例應用沖擊療法治療病例,6例在用葯7天後肌力明顯恢復,其中5例運動傳導速度改善,2例深感覺障礙減輕。3個月後6例功能恢復良好,3例略差。本療法對有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潰瘍患者應慎用。
2.靜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IVIG)免疫球蛋白可以通過中和血液循環中的抗髓鞘抗體及T細胞受體,調節免疫反應,促進髓鞘再生及少突膠質細胞增生。劑量為0.4g/(kg·d),緩慢靜脈滴注,連續5天。適用於急性期、病情危重及對應用激素有禁忌證的患者。副作用較少,偶有高黏血症及靜脈滴注中出現面部潮紅、血壓下降、發熱等。
3.血液療法對於激素治療無效、病情危重進展迅速的患者,可應用血漿交換療法緩解症狀,用法為1次/d,7天為一療程,此法所需設備及費用較昂貴。新鮮血漿輸入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助於改善肌力,方法為每次200~300ml靜脈滴注,每周2~3次,此法無需特殊設備,且價格相對低廉,但療效不及血漿交換。
4.其他可給予復方丹參、煙酸等改善脊髓血液循環;神經營養葯物如B族維生素、三磷腺苷(ATP)、輔酶A、胞磷膽鹼(胞二磷膽鹼)等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抗生素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部分學者主張常規應用抗病毒劑如板蘭根、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利巴韋林(病毒唑)等。病情嚴重出現呼吸肌麻痹者,盡早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本病應加強護理,定時翻身、拍背、對導尿患者每天2次膀胱沖洗,防止褥瘡及泌尿系感染。康復期鼓勵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輔以針灸、理療、按摩,肌張力高可給予巴氯芬(氯苯氨丁酸)、乙哌立松(鹽酸乙哌立松)等肌肉鬆弛劑。
(二)預後
本病預後與脊髓受損范圍及程度、休剋期長短、脊髓供血狀況及是否早期應用免疫抑制治療有關。鄧榮昆等(1984)對300例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進行分析,發現出院時痊癒者佔20%、近愈44%、好轉22%、無效9%、死亡4%。應用激素治療的264例中,好轉以上者佔89.4%,無效者8.3%,死亡者2.3%;而未用激素治療的36例中,分別為66.6%、16.7%、16.7%。
本病死亡原因主要為呼吸肌麻痹及褥瘡、泌尿系感染、墜積性肺炎等並發症。

8、什麼是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種自身免疫反應(多為感染後誘發,個百別為疫苗接種後或隱源性原因)所致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性改變,又度稱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脊髓炎。該病是指非特異性炎症引起脊髓急性進行性炎性脫髓鞘病變或壞死,病變常局限於脊髓的數個節段,主要病理改變為髓鞘腫脹、脫失、周圍淋巴細胞顯著增生、軸索變知性、血管周圍炎症細胞浸潤。胸髓最常受累,以病損水平以下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和尿便障礙為臨床道特徵。急性脊髓炎損害程度、病變范圍及並發症情況。如無嚴重並發症,多於3~6個月內基本恢復。完全性截癱6個月後肌電版圖仍為失神經改變、MRI顯示髓內廣泛信號改變、病變范圍累及脊髓節段多權且彌漫者預後不良。合並泌尿系感染、壓瘡、肺部感染者常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

與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最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