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結核性脊髓炎?
如肺、腎、骨的結核桿菌經血液循環或者是脊柱結核直接浸潤形成的脊髓損傷
2、脊髓炎後期會出現什麼症狀?
臨床表現
1.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5.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3、脊髓炎是什麼用什麼能好呢啊
脊髓炎是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徵。常見脊髓炎有化膿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急性壞死出血性腦脊髓炎、小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等。
病因脊髓炎多發生於感染之後,如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病原體的感染,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其病因尚不明確。
症狀化膿性脊髓炎
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急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
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
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結核性脊髓炎
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一般治療
①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富含熱量和維生素的飲食。或給予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鹼等葯物,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少量多次輸注健康人新鮮血漿也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益於預防感染和恢復。
②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注意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
③尿瀦留嚴重者需導尿,可留置無菌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以防膀胱攣縮。留置導尿期間要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對排便困難者,應及時清潔灌腸,或選用緩瀉劑。
其他治療
不同脊髓炎治療方法不同。一般為抗感染治療和免疫治療。
預後取決於急性脊髓炎損害程度、病變范圍及並發症情況。如無嚴重並發症,多於3~6個月內基本恢復。完全性截癱6個月後肌電圖仍為失神經改變、MRI顯示髓內廣泛信號改變、病變范圍累及脊髓節段多且彌漫者預後不良。合並泌尿系感染、壓瘡、肺部感染者常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頸段脊髓炎預後差,短期內可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4、結核性脊髓炎有什麼症狀?
結核性脊髓炎的典型症狀:盜汗 低熱 感覺障礙 納差 癱瘓 消瘦。 1.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 2.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 3.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 4.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5.血常規檢查一般正常,血沉增高,腦脊液細胞數輕度增高,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質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腦脊液動力學檢查可發現椎管通暢或部分阻塞。 根據有結核病史,慢性或亞急性起病的脊髓和(或)脊膜受損症狀,特殊的腦脊液改變,X片及脊髓MRI圖像表現,一般診斷並不困難。
5、脊髓炎後期會嚴重到什麼程度
1.化膿性脊髓炎青壯年好發。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現為頸痛、胸背痛和束帶感,雙下肢麻木、無力、乾燥等。多於數小時或2~3天內病情達到高峰,當麻痹達到高峰期則疼痛症狀便不明顯;如為橫貫性脊髓損害,急性期表現為脊髓休克;如為上升性脊髓炎,則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2.急性脊髓炎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一般持續2~4周後,肌張力逐漸增高,腱反射活躍,出現病理反射。脊髓休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並發症。脊髓損傷嚴重時,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總體反射,常提示預後不良。隨著病情的恢復,感覺平面逐漸下降,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3.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大多數病例為兒童和青壯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種後1~2周急性起病,多為散發,無季節性,病情嚴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險,常見於皮疹後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狀改善時突然出現高熱、癇性發作、昏睡和深昏迷等。腦炎型首發症狀為頭痛、發熱及意識模糊,嚴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腦強直發作,可有癇性發作,腦膜受累出現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見部分或完全性弛緩性截癱或四肢癱、傳導束型或下肢感覺障礙、病理征和尿瀦留等。可見視神經、大腦半球、腦干或小腦受累的神經體征。發病時背部中線疼痛可為突出症狀。4.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多數患者為50歲以上男性。臨床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炎為主要表現。約半數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覺障礙,或間歇性的坐骨神經痛。也可表現為較完全的脊髓橫貫性損傷,或短暫的無力及感覺障礙,繼以進行性的脊髓脊神經根症狀。③尚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5.結核性脊髓炎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神經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最重要的。
6、結核性脊髓炎是什麼?
一概述
結核性脊髓炎是由身體其他部位(如肺、腎、骨等)的結核桿菌經血液循環,或脊柱結核直接浸潤而形成的脊髓損害,多同時累及脊膜,故也稱之為結核性脊膜脊髓炎。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
二病因
病原菌為結核桿菌。結核菌通過血行或直接侵入而累及脊髓、脊膜和脊髓血管,形成結核性肉芽腫或結核球,致脊膜、脊蛛網膜炎及脊髓缺血。
三臨床表現
1.多見於青壯年,病前可有結核接觸史或結核史。
2.通常緩慢起病,在出現脊髓症狀的同時有低熱、納差、消瘦、盜汗等。
3.脊髓損害常為不完全性,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
4.當病變以脊膜、脊蛛網膜損害為主時,則以根痛為主要表現,並出現分散性、不對稱性、節段性感覺障礙,臨床表現頗似脊髓蛛網膜炎。
四檢查
1.血常規檢查
一般正常,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血沉增高。
2.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細胞數輕度增高,白細胞數十個至數百個、多呈混合型,以單核細胞占優勢者約佔85%,蛋白含量輕、中度升高,氯化鈉及葡萄糖多降低。腦脊液動力學檢查可發現椎管通暢或部分阻塞。外觀可呈毛玻璃狀,放置數小時可見白色纖維薄膜形成,該膜抗酸染色直接塗片較易發現結核桿菌。
3.病原學的依據
(1)CSF細菌塗片和細菌培養檢出率較低。
(2)皮膚結核菌素試驗。
(3)早期診斷:多採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CSF中結核菌的DNA。
另可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CSF中結核抗體。以上兩項檢測同時應用更可提高確診的可靠性。但應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
4.其他輔助檢查
(1)胸片檢查 可見活動性或陳舊性結核病灶。部分患者合並脊柱結核或結核性椎旁膿腫,這些患者的脊柱X線有較典型的脊柱結核改變:椎體破壞、脊柱後突和成角畸形、椎旁冷膿腫形成。
(2)脊髓內結核的MRI 表現受累脊髓腫脹,結核球在T1為等信號或低信號病灶,在T2為低、等、高信號病灶,注射造影劑後有病灶邊緣或病灶內結節狀增強。脊膜、脊蛛網膜受累時,MRI表現為腰段神經根增厚,蛛網膜下隙消失,注射Gd-DTPA後神經根及脊髓表面呈線條狀信號增強;硬膜、蛛網膜斑塊狀信號增強。
五診斷
根據有結核病史、慢性或亞急性起病的脊髓和(或)脊膜受損症狀、特殊的腦脊液改變,X片及脊髓MRI圖像表現,一般診斷並不困難。
六治療
明確診斷後應即進行正規抗結核治療。
1.異煙肼(INH)、鏈黴素、利福平三聯用葯。
2.異煙肼(INH)、鏈黴素、對氨基水楊酸(PAS)三聯用葯,鞏固治療。
7、結核性脊髓炎恢復情況怎麼樣
?
8、結核性脊髓炎能治癒嗎
一但脊髓受損既不能完全恢復,既是正確治療最好能恢復近於正常,因正確治療再生修復的脊髓神經信號功能不全。且要搶在有限的治療期正確治療,否則最長兩年後會導致永久性痙攣性截癱。
因對病情了解不夠,需助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果(原始磁共震照片),現病情詳細症狀,曾做過的治療,越細越好,這對病情分析定性、愈後評估及治療並康復方案議定有很大的幫助。